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杏仁中央核NMDA受体对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诱发条件性位置厌恶的影响

    作者:刘彩谊;李勇辉;白云静;隋南

    目的:研究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在纳络酮诱发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性情绪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吗啡、纳络酮间隔4小时皮下注射,通过两轮纳络酮匹配训练建立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作为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情绪反应模型.观察纳络酮匹配训练前CeA微量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MK801)对大鼠训练后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戒断组大鼠经过两轮训练后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230.4±32.8s)比假手术组(457.6±47.8s)显著缩短(P<0.01),训练前CeA微量注射MK801大鼠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447.0±51.8s)比戒断组(230.4±32.8s)显著延长(P<0.01),非戒断组大鼠(急性吗啡依赖组,未接触吗啡组)训练前CeA注射MK801训练前后在处理侧停留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A注射MK801既无奖赏效应也无厌恶效应,但能阻断CPA的建立,提示CeA的NMDA受体参与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情绪反应.

  • 条件性位置实验方法及非倾向性实验设计在药物依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邓慧琼;周旭辉;张登科;郝伟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条件性位置研究(place-conditioning studies)被广泛用于研究阿片类成瘾药物的犒赏与厌恶效应[1].目前常用于药物成瘾的条件性位置研究包括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 preference,CPP)和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place aversion,CPA).与同时作为精神依赖性实验模型的自身给药(self administration,SA)、药物辨别实验等操作式强化模型(operant reinforcementparadigm)相比,条件性位置研究具有独特的优点:设备简单,实验周期短,动物不受操作式运动方式的影响,能测出药物的犒赏或厌恶效应,也不因受试药是否妨碍运动机能而影响实验结果,无药状态的测验能排除药物对测验成绩的干扰等.对成瘾背景下的CPP,CPA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实验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将对我们深入了解成瘾的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阿片成瘾背景下的条件性位置实验的原理及其装置、实验步骤及其倾向性的新进展作一简介.

  •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过程杏仁核中央核Kappa阿片受体表达变化

    作者:宋秀花;吕江玲;李文强;张景丹;石玉中;张瑞岭;李毅

    目的: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注射一日两次(10 mg/kg)后予一次纳洛酮(0.3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PA)模型.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杏仁核中央核(CeA)内Kappa阿片受体(KOR)表达情况.结果:CPA建立前,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KOR蛋白表达水平(132.89±10.35)与吗啡对照组(MS组)(109.83±7.30)和纳洛酮组(SN组)(121.00±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建立后,三组KO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N组(99.56±7.67)低于MS组(85.43±7.81,P<0.01),高于SN组(118.25±1.71,P<0.01).结论:①杏仁核中央核内Kappa受体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建立的基础.②杏仁核中央核内Kappa受体的表达变化可能引起了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发生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 岛叶皮层内注射zeta抑制肽对吗啡成瘾戒断后厌恶性情绪记忆维持的抑制

    作者:郭荣;黄立;李想;杨静玉;吴春福;王芳

    目的 考察岛叶皮层内注射zeta抑制肽(zeta inhibitory peptide,ZIP)对吗啡成瘾戒断后厌恶性情绪记忆维持的影响.方法 首先建立能稳定表达吗啡成瘾戒断后厌恶性情绪记忆的研究载体-小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模型.在模型建立后的1、7和14 d,分别在岛叶皮层内微量注射蛋白激酶PKM zeta抑制肽-ZIP,考察ZIP对CPA模型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CPA模型,该模型表达成功后至少可以维持两周.在CPA模型建立1、7和14 d后分别在岛叶皮层内注射ZIP,均能逆转CPA模型的维持.结论 岛叶皮层内注射ZIP可抑制吗啡成瘾戒断后厌恶性情绪记忆的维持.

  • 与阿片制剂成瘾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军;孙亮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已把吸毒界定为"以阿片类药物的滥用、成瘾、依赖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慢性脑病".因此药物成瘾是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有关成瘾机制多集中于对伏隔核(NAC)的研究,NAC是一个与动机、奖赏、摄食、药物成瘾等功能相关的脑区,据解剖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差异可代表性的分为两大部分即核和壳.有确凿的证据证明:NAC的壳和核有着不同的功能.目前一致认为中脑边缘DA系统在调节滥用药物(包括可卡因、尼古丁、安非他明、鸦片制剂等)正性强化发挥关键作用,其解剖学通路起自中脑的VTA,投向包括NAC、杏仁核、中部基底前脑(mPFC)、终纹床核等一些脑区.近期的研究更加支持阿片制剂通过VTA和NAC的GABA能细胞发挥其成瘾效能.当前广泛采用4种行为学方法自我给药(SA)、自身脑刺激(ICSS)、条件位置偏爱(CPP)、条件性位置厌恶(CPA)直接或间接地测定药物强化相关的神经化学机制及相关解剖学脑区.仅在此集中回顾阿片制剂强化相关的神经化学物质DA及非DA物质的作用,包括阿片类物质、GABA、与鸦片强化相关的5-羟色胺、谷氨酸盐、乙酰胆碱和NAC的GABA能神经元功能.

  • 条件性位置厌恶大鼠伏隔核壳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水平变化

    作者:苏少华;王传升;乔振;李文强;潘苗;王亚丽;张瑞岭;李毅;石玉中

    目的 探讨伏隔核壳区(AcbSh)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在吗啡依赖戒断所致厌恶动机中的作用,揭示阿片依赖戒断的厌恶动机机制.方法 40只SPF级雄性Sprage-Dawley大鼠分为实验组(吗啡+纳洛酮,MN组)与对照组(吗啡+生理盐水,MS组;生理盐水+纳洛酮,SN组),连续6.5 d吗啡注射(10 mg/kg,bid,IP)一次纳洛酮催瘾(0.3 mg/kg,IP),同时搭配条件性位置训练箱建立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大鼠模型.在立体定位术后3~5d,CPA建立前、后收集AcbSh中的细胞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对透析液中DA及DOPAC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连续6.5 d的吗啡注射与纳洛酮一次催瘾搭配,实验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动机,在伴药侧的时间[(230.01±24.76)s]明显缩短,与实验前[(566.04± 19.80)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89,P<0.01).CPA建立后,MN组AcbSh中DA水平(1.72±0.10)明显升高,与MS组(0.95±0.05)和SN组(0.09±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19,P<0.01);MN组DOPAC水平(1.56±0.07)与MS组(1.19±0.04)、SN组(1.07±0.02)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75,P<0.01).结论 AcbSh中DA及DOPAC可能参与CPA的建立,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机制可能在物质依赖厌恶动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犬隔核壳区蛋白激酶A表达变化

    作者:宋秀花;李文强;张景丹;石玉中;张瑞岭;李毅

    目的 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建立前后,与成瘾密切相关的脑区伏隔核壳区(the shell of nucleus accumbens,AcbSH)内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1.将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分为研究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orphine+ naloxone,MN),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催瘾”组( morphine+ saline,MS),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催瘾组( saline+ naloxone,SN),每组12只.采用慢性吗啡注射(10 mg/kg,BID,IP)后予1次纳洛酮(0.3 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CPA模型.2.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bSH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PA建立前,MN组PKA蛋白表达水平(109.33±5.508)与对照组MS组(111.86 ±8.688)和SN组(132.25 ±-4.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6,P=0.130).CPA建立后,各组PK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16,P=0.000)其中MN组(109.50±4.661)高于MS组(126.50±3.697;P<0.01),高于SN组(133.50 ±6.364;P<0.01).结论 1.AcbSH内PKA蛋白的高表达导致的厌恶的中枢状态,可能是CPA建立的关键的神经机制.2.AcbSH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

  • 大鼠空间记忆与吗啡戒断诱发条件性位置厌恶的相关研究

    作者:鞠平;王婷;李勇辉;隋南

    目的 探讨急性吗啡戒断诱发的条件性位置厌恶效应(CPA)与动物在空间记忆任务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在经历水迷宫空间任务后,依据其水迷宫探索任务成绩,分出高空间记忆组(n=8)及低空间记忆组(n=8),水迷宫任务结束后进行CPA训练,比较高、低空间记忆组动物CPA测试成绩上的差异.结果 作为分组标准,高低空间记忆组在水迷宫探索任务中,其原站台穿梭次数和停留时间上均存在与分组相一致的显著性差异,在经历后续的CPA训练后,CPA训练组动物形成了对戒断匹配环境的厌恶,其中高空间记忆组动物CPA测试成绩[(560.12±60.09)s,(333.00±150.25)s]高于低空间记忆组动物[(568.37±57.25)s,(471.37±130.67)s],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5.324,P<0.05).结论 研究提示空间记忆提取过程与吗啡戒断的CPA效应存在部分相同的机制.

  • 地卓西平对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诱发条件性位置厌恶的影响

    作者:刘彩谊;李勇辉;白云静;陶然;隋南

    目的 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MK801)对大鼠急性吗啡依赖戒断性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实验建立急性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性情绪反应模型,观察大鼠训练前后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 吗啡(5.6mg.kg-1)纳络酮(0.5 mg.kg-1)间隔4h皮下注射,进行2轮纳络酮匹配训练,能建立稳定的急性吗啡依赖戒断诱发的CPA模型;注射纳络酮前30min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MK801(0.05 mg.kg-1;0.1 mg.kg-1),3组大鼠在"纳络酮匹配侧"停留时间训练前、后分别是[(447.25±47.99)s vs(238.00±20.56)s];[(454.63±44.04)s vs(395.38±55.95)s];[(450.38±51.37)s vs(419.63±52.88)s],Post Hoc Tests表明只有空白对照组的训练前后差异显著,而MK801干预的2组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对急性吗啡依赖和未接触吗啡的大鼠注射MK801,4组大鼠在"处理侧"停留时间训练前后组间和组内均无显著差异,即该剂量的MK801不具有奖赏效应.结论 MK801阻断了CPA的获得可能是直接抑制戒断时厌恶性情绪反应而非其本身具有奖赏效应,提示谷氨酸NMDA受体是介导急性吗啡依赖戒断性情绪反应的部分神经机制.

  • 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厌恶大鼠伏隔核壳区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水平检测分析

    作者:王传升;王嘉莉;乔振;顾家鹏;李文慧;张瑞岭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厌恶大鼠伏隔核壳区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吗啡依赖戒断厌恶动机的神经生化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立体定位术后进入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 N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催瘾注射组(M S组)及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催瘾组(S N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采用在体微透析技术分别在术后第3d—第5d,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后、条件性位置厌恶消退期及重建期7个时点收集伏隔核壳区细胞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透析液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水平.结果 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3组大鼠在伴药侧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后,MN组大鼠在伴药侧停留时间显著短于MS组,SN组(P<0.01),条件性位置厌恶消退训练后,3组大鼠在伴药侧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性位置厌恶重建后,MN组在伴药侧停留时间显著短于MS组,SN组(P<0.01).吗啡注射后,MS组和MN组伏隔核壳区的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水平显著高于SN组(P<0.05);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后,MN组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浓度显著低于MS和SN组(P<0.05);条件性位置厌恶消退后,MN组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水平逐渐升高,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性位置厌恶重建后,MN组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水平显著低于MS和SN组(P<0.05).结论 伏隔核壳区内5-羟色胺参与吗啡依赖戒断所致条件性位置厌恶相关中枢厌恶动机,可能是阿片依赖的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脑腹侧被盖区蛋白激酶A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毅;宋秀花;李文强;张景丹;张瑞岭;石玉中;郝伟

    目的 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模型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①将72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研究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组,MS组;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组,SN组),每组24只.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10 mg/kg,Bid,ip.)后予1次纳洛酮(0.3 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使用建立大鼠CPA模型.②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TA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PA建立前,MN组PK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MS组和S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3,P=0.987).CPA建立后,3组PK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3,P=0.018),MN组灰度值(127.500±3.536)显著低于MS组[(140.500±3.697),P<0.05]和SN组[(138.000±2.944),P<0.05].结论 ①VTA内PK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CPA建立的神经机制之一.②VTA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 慢性吗啡成瘾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后CPA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毅;郝伟;王绪轶;邓慧琼

    目的:建立稳定的吗啡依赖戒断后条件性位置厌恶(CPA)大鼠模型.方法:给予Sprague-Dawley(SD)大鼠吗啡10mg.kg-1,每天2次,腹腔注射(ip),连续6.5天,在吗啡注射第6天,予纳洛酮催瘾注射:0.3mg.kg-1,ip,1次,并与条件性位置反射训练箱搭配.结果:条件性搭配后,研究组试验鼠在伴药侧的时间显著性减少.结论: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戒断后CPA大鼠表现出明显厌恶动机,可作为研究阿片类物质戒断所致厌恶的生物学机制的载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