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利度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进展

    作者:晋鑫;张翼鷟

    雷利度胺是沙利度胺的第二代类似物,属第二代免疫调节药.该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较复杂,包括直接细胞毒性、对肿瘤免疫的间接作用等,目前已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治疗,且疗效肯定.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雷利度胺单药口服可使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初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持久缓解,且不良反应轻微、可控,为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近5年来雷利度胺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本药的应用及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 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作者:杨学文;马利敏;赵小强;阮林海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对VEGF、bFGF表达的影响,分析雷利度胺与白血病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安慰剂组、雷利度胺+化疗组及健康组.检测临床疗效和VEGF及bFGF的表达.结果:雷利度胺+化疗组与化疗+安慰剂组有效率分别为87.9%和77.2%.治疗前雷利度胺+化疗组和化疗+安慰剂组血浆VEGF水平远高于健康组,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明显下降,且在雷利度胺+化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安慰剂组.同样治疗前雷利度胺+化疗组和化疗+安慰剂组血浆bFGF水平高于健康组,治疗后血浆bFGF水平明显下降,且在雷利度胺+化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安慰剂组.结论:雷利度胺联合化疗使血管新生因子VEGF及bFGF表达明显下降,并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

  • 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商安芳;陈同娇;郭静明;朱磊;田铭

    目的 研究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 细胞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雷利度胺对KM3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0 nmol/L、40 nmol/L、80 nmol/L、100 nmol/L、200nmol/L)的雷利度胺分别作用于KM3细胞24 h后,KM3 细胞的存活百分比逐渐减少,分别为100.0%±2.5%,87.2%±1.2%,72.1%±2.4%,61.8%±1.8%,50.1%±0.9%;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分别为8.5%±0.8%、11.7%±1.4%、24.7%±1.8%、31.2%±2.3%、35.1%±1.4%.结论 雷利度胺抑制KM3 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而且不同浓度的雷利度胺对KM3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 硼替佐米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感染分析

    作者:朱颖;田春燕;刘晟彦

    目的:对比硼替佐米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为MM 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90例M M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各95例,分别实施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等指标,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显著上升,血清肌酐、血清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均显著下降,且B组改变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A组完全缓解10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24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61.1%,B组分别为16、31、28例,总有效率78.9%,B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A组及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及7.4%,A组患者出现4例肺部感染, B组出现2例医院感染。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均可有效改善MM患者临床症状,使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是治疗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MM的黄金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雷利度胺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套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梁哲彬;吴婷婷;陈鑫丽;刘文宾;吴迪炯;胡慧瑾;俞庆宏;沈一平;周郁鸿;叶宝东

    目的评价雷利度胺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 )后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行AHSCT后2次复发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先后应用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以及雷利度胺联合CO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经以雷利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后,疾病再次获得完全缓解,截至2015年11月初已经随访6个月,疾病未见复发。结论雷利度胺对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AHSCT后复发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

  •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作者:于亚平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性增加(发生率约为3%~10%),时此种危险性进一步增加.VTE增加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肥胖、VTE病史、中心静脉插管、合并疾病(感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手术和遗传性易栓症,以及与高剂量地塞米松、多柔比星、红细胞生成素合用或多药联合化疗.VTE一般在开始治疗后的6个月内发生.研究表明,应用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时采取预防血栓措施可降低VTE的发生率.预防方法为:低危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高危患者应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足量华法林;接受高剂量地塞米松或多柔比星以及多药化疗患者,应使用LMWH或足量华法林进行预防,一般为4~6个月.

  • 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抗T淋巴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红玲;陈彤;李明玉;张旭霞;齐发梅;王芳

    目的 探讨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对T淋巴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预实验后选取雷利度胺(40、80、120、160、200、400、600 mg/L)、地塞米松(50、100、150、200、250 mg/L)及两药联用处理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24、48、72 h;MTT法测试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光镜、荧光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Annexin V染色检测凋亡率.结果 雷利度胺和地塞米松均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Jurkat细胞生长,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雷利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处理组的Jurkat细胞增殖受抑率显著高于单用雷利度胺组(P<0.05)和单用地塞米松处理组(P< 0.05).结论 雷利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具有协同抗T细胞淋巴瘤作用,本研究为雷利度胺和地塞米松临床联合应用于T细胞淋巴瘤提供了理论基础.

  • 雷利度胺抗胃癌细胞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红玲;张玲芳;李明玉;王艳红;张旭霞;齐发梅;王芳

    目的 探讨雷利度胺对胃癌MFC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MTT法检测雷利度胺对MFC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雷利度胺作用后MFC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利度胺作用后MFC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结果 雷利度胺能显著抑制MFC细胞的增殖,呈现出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趋势.雷利度胺作用MFC细胞后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60 mg/L雷利度胺诱导72 h组及120 mg/雷利度胺诱导72 h组的细胞可以明显抑制MFC细胞的生长(P<0.01).与对照组比较,雷利度胺作用后Bcl-2表达明显下降(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所增加(P<0.05).结论 雷利度胺可抑制MF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下调Bcl-2表达有关.

  • 雷利度胺联合干扰素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彩凤;刘庆荣;刘洪涛;武英;李伟;王欢

    目的 观察雷利度胺联合干扰素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探讨U266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R5)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培养到对数期的骨髓瘤U266细胞随机分为4组,1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组给予100 μg/ml雷利度胺,3组给予200 U/ml干扰素,4组给予100 μg/ml雷利度胺和200 U/ml干扰素.继续孵育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IL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第4组细胞平均凋亡率(41.05%)明显高于其他3组(1、2、3组分别为8.27%、17.19%和21.50%),雷利度胺、干扰素均对细胞凋亡有作用(P<0.05),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P<0.05).2、3、4组TRAIL(分别为86.76%±2.57%、86.54%±2.41%和89.94%± 1.58%)、DR4(分别为1.44%±0.13%、1.42%±0.18%和1.74%±0.10%)及DR5水平(分别为14.57%±0.64%、14.73%±0.57%和16.33%±0.75%)均较第1组(分别为81.16%±1.85% 、0.83%±0.11%和12.56%±0.5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与2组、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利度胺及干扰素均可上调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并联合促进U266细胞凋亡,但在促进TRAIL及其受体表达方面无交互作用.

  • 雷利度胺联合改良MP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庆荣;李伟

    目的 观察雷利度胺联合改良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老年MM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选择LMP方案+α2b?干扰素,对照组患者选择标准MPT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β2微球蛋白浓度为(3.11±0.28)mg/L,对照组为(4.75±0.3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4,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35/42),对照组为59.52%(2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16).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2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P=0.046).结论 雷利度胺联合改良MP方案治疗老年MM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

  •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晓武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为特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上属于难治性疾病.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诱导方案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MM患者的缓解率已经达到40%~60%,其5年和10年生存率亦分别从1975年的28.8%和11.1%升至2004年34.7%和17.4%.但现有的治疗手段仍无法治愈MM,如何提高复发难治性MM的疗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尚无针对复发难治性MM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临床应用雷利度胺、硼替佐米以及其他新型药物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该类疾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元军

    目的:探讨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同时,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维生素C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雷利度胺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及其治疗前后血浆中各项血管生成因子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较高.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中的VEGF水平和bFGF水平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中的VEGF水平和bFGF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血浆中血管生成因子的水平.

  • 雷利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周雅雯;左丽宏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25例MM患者病情拟定不同治疗方案,均以雷利度胺为主,其中5例初治MM患者采用R-PAD方案,13例难治和(或)复发MM患者选用R-MD方案,7例平台期维持治疗MM患者采用单药(R)治疗,均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5例初治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100.00%,均出现1~2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无需处理,化疗期间恢复正常;13例难治和(或)复发患者CR率为23.08%,总反应率(ORR)为76.92%,其中7例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7例平台期维持治疗患者均维持缓解,未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雷利度胺治疗MM效果满意,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精心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LMP方案联合重组人INF-α2b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庆荣;李伟;胡建威;张金玲;刘艳明

    目的 探讨LMP方案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 INF-α2b)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老年MM患者,均存在骨破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LMP方案联合重组人INF-α2b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MPT方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骨显像检查,评价骨损伤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12、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统计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骨显像均阳性,治疗后观察组骨显像阳性24例(53.3%)、对照组阳性35例(77.8%),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情进展4例(8.9%),缓解21例(46.7%),无变化20例(44.4%);对照组进展12例(26.7%),缓解10例(22.2%),无变化23例(51.1%);两组进展率、缓解率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6、IL-12、TNF-α、MIP-1α、HGF、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9例(20.0%)、对照组8例(17.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组间比较P>0.05.结论 老年MM患者接受LMP联合人重组INF-α2b方案治疗,可促进骨破坏恢复,且效果好于传统MPT方案;抑制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 雷利度胺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卢远强;吴大海;赵瑞;刘瑜

    目的 探讨雷利度胺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方案(又称为DA"3+7"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利度胺,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EGF和bFGF水平分别为(183.34±7.29)μg/L和(18.39±0.68)μg/L,低于对照组的(211.54±8.96)μg/L和(22.78±0.8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63.41%高于对照组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利度胺可以提高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

  • 雷利度胺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VEGF、bFGF 的影响

    作者:杨学文;马利敏;赵小强;阮林海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化疗+安慰剂组(对照组)、雷利度胺加化疗组(实验组)。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完全相同,采用 DA(3+7)方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VEGF 及 bFGF 等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9%和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 VEGF 与 bFGF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实验组治疗后血浆 VEGF 与 bFGF 下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0)。结论雷利度胺具有免疫调节及抗新血管生成作用,联合化疗可提高缓解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可能通过下调血管新生因子 VEGF 及 bFGF 等的表达而抑制血管新生,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 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

    作者:刘玉章;房佰俊

    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MM)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的强化治疗方案的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纯化CD34+细胞移植、树突细胞及树突细胞疫苗的应用、干扰素、沙利度胺及三氧化二砷等的应用,显著提高了MM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多数患者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平台期后,终仍会复发和产生耐药.为追求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延长MM患者的生存时间,病情稳定后仍需给予维持巩固治疗.真正有效的维持治疗不仅要将疾病的危害小化,还要延长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

  • 雷利度胺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尔兵

    雷利度胺是沙利度胺的第二代类似物,治疗复发或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新诊断的骨髓病有明显效果,治疗染色体与长臂缺失依赖输血骨髓异常综合征效果特佳,对复发或耐药的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 雷利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

    作者:王晓平;李晖;吉晓春;张永江;杨海平

    目的 评估雷利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并随访至2016年4月.根据是否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雷利度胺15 mg/d,第1~21天,然后停药7 d;第2个周期剂量加到20 mg,一共12个周期.联合治疗组:雷利度胺治疗基础上+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持续4周.评估两组的不良反应及生存期,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治疗组10例,联合治疗组13例.单纯治疗组有8例(80%),联合治疗组有10例(76.9%)患者完成了12个周期的治疗.两组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vs.84.6%,P=0.401).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0%vs.76.9%,P=0.704)?疲劳(40%vs.46.2%,P=0.7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形成(60%和15.4%,P=0.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年发现,单纯治疗组的平均进展时间为(2.1±0.15)年,联合治疗组为(3.5±0.21)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治疗组生存期为(3.2±0.46)年,联合治疗组生存期为(4.7±0.32)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 雷利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独使用雷利度胺更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疾病进展.

  • 槲皮素联合硼替佐米或雷利度胺对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肖洁;牛国敏;尹松梅;谢双峰;李益清;聂大年;马丽萍;王秀菊;吴裕丹

    目的:前期研究证实槲皮素可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筛选与槲皮素有协同抗白血病作用的药物。方法:不同浓度硼替佐米与HL-60细胞孵育48 h,槲皮素联合硼替佐米孵育HL-60细胞48 h。不同浓度雷利度胺与HL-60细胞孵育48 h,槲皮素联合雷利度胺孵育HL-60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槲皮素联合硼替佐米的IC50值是49.24μmol/L,比单用槲皮素下降13.44μmol/L;等辐射分析法显示两药有协同作用。低浓度雷利度胺(5、10、20、40、80μmol/L)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浓度雷利度胺(160、320μmol/L)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雷利度胺联合槲皮素的IC50值较单用槲皮素无明显下降;等辐射分析法显示两药无协同作用。结论: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槲皮素与硼替佐米有协同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雷利度胺抑制HL-60细胞增殖作用较弱,与槲皮素在抑制HL-60细胞增殖方面无协同作用。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