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儿童失神癫痫认知控制网络的结构连接研究

    作者:薛开庆;罗程;田银;杨天华;李其富;周东;尧德中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失神癫痫患者的认知控制网络(CCN)中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采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对9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构建了每个人CCN网络的结构连接,然后对两组间的纤维束连接的条数、长度、连接强度、平均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等参数使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发现患者组CCN网络中主要纤维束上平均FA值显著降低,MD值显著增加(Ps<0.05,Bonferroni校正),并且左侧前额叶皮层到丘脑的纤维束上平均FA值与病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011).本研究结果为儿童失神癫痫患者CCN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相应的结构基础,这些白质纤维异常的连接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控制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 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的言语障碍特点及弥散张量成像

    作者:张玉梅;马越涛;赵性泉;王春雪;周筠;王丽敏;李磊;王拥军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传导性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方法 选择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试验组)及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名(对照组),进行利手评定及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两组Broca区、Wernicke区及其与弓状纤维束之间的关系.结果 1例患者为非流利型口语,其他4例为流利型口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传导性失语患者的Broca区、Wernicke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如病变靠近Broca区引起非流利型口语,靠近Wernicke区则为流利型口语.结论 传导性失语的患者病变部位不仅累及弓状纤维束,Broca区、Wernicke区也可受累,弓状纤维束损伤的部位不同,传导性失语言语障碍的特点不同.

  •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韩忠丽;李晓夫;高颖;汪洪艳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评价急性脑梗死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搜集以急诊就诊脑梗死患者32例,均首次发病,行常规磁共振(MRI)、DTI和DTT检查,用dTV.Ⅱ软件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纤维束重组成像(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图,并重组双侧CST 3D纤维束图.对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进行FA测量,观察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并对其行2次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作为临床评价标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33,P<0.0000).病变侧CST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和中断,CST损伤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症状经检验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7361,P<0.0001).结论 3.0T磁共振DTI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损伤做出直观显示,能较好评价白质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3.0T弥散张量成像(DTI)正常成人脑组织成像及参数分析

    作者:邢健;姚田岭;魏秀芳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探讨不同参数对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质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更佳的扫描参数.方法:搜集不同年龄段成人志愿者30例,常规MRI平扫确认无脑部病变者分别行DTI成像扫描,将扫描数据分别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利用DTI软件生成FA图、ADC图及Trace图并分析其图像特点;对比分析各参数值变化规律及其与成像质量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脑组织白质纤维束走行、形态与解剖图谱一致,图像清晰;青年男女组在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膝部的FA值在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健康老年组在胼胝体膝部、压部、额叶和枕叶脑白质的FA值在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b值的变化影响ADC值而不影响FA值,梯度场方向数目与图像信噪比(SNR)呈正比且增加扫描时间;较为优化的扫描参数为b值=1000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16,层厚/层间距为5mm/0mm.

  •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性病变的应用现状研究

    作者:姚田岭;邢健;张晶;曲世巍;巩晓艳;李奇

    目的:对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性病变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DTI技术对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3.0T磁共振DTI技术的应用原理、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颅内肿瘤的应用现状方面的文献,分析比较3.0T磁共振在颅内肿瘤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0T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极好的显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能清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白质结构.结论:DTI技术具有无创、直观优势,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白质纤维束跟踪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宋志坚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e,DTI)技术的脑白质纤维跟踪(white matter tractography,WMT)是目前唯一非入侵式三维重建活体脑白质纤维束解剖结构的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人脑白质纤维的微观结构,对神经生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也有较大价值,成为神经纤维成像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DTI原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脑白质跟踪算法,重点分析了其跟踪原理、优点和局限性,并介绍了脑白质跟踪算法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小小;孙伯民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具有无创、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并且形态与功能结合,是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有力工具.

  •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微结构异常研究

    作者:苏中华;成义仁;王贵山;孙新海;胡喜斌;高建英;张金响;张增

    目的 探讨未用药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纤维束的细微结构改变及其可能的神经生化代谢原因,以期为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假说"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DTI和MRS技术对脑内胼胝体膝部、压部和体部进行成像检测,并与20名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1)患者组胼胝体膝部FA值小于健康对照组(0.731±0.102:0.815±0.043.t=3.358,P=0.002),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高于健康对照组(8.043±0.462:7.564±0.470,t=2.645,P=0.012;8.543±0.462:7.743±0.470,t=3.898,P=0.000).(2)患者组胼胝体膝部NAA值和体部NNA值、Cho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49±0.406:1.748±0.392,t=2.365.P=0.023;0.911±0.130:1.164±0.153,t=5.618.P=0.000;1.006±0.869:1.275±0.367,t=3.190,P=0.003).结论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膝部纤维束在疾病早期阶段即存在各向异性降低,其可能原因是神经发育不良.

  •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苏中华;成义仁;王贵山;孙新海;胡喜斌;高建英;张金响;张增

    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个脑区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以期为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假说"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DTI扫描,检测脑内21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的微细结构,并与20名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患者组额叶、内囊前肢、外囊的左右两侧FA值和左侧颞叶、左侧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FA值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额叶左右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左侧大于右侧(P<0.05);患者组内囊膝部和后肢FA值右侧大于左侧(P<0.05),而对照组左侧大于右侧(P<0.05).患者组双侧外囊FA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未用药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个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降低,尤其是额叶皮层下环路更加显著,数个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的正常"左>右"的偏侧性缺失或倒置,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神经病理假说.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灌注下的临床表现及其DTI特点

    作者:曾雅清;宋志彬;周雁玲;董延江

    目的 探索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灌注情况下的白质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根据PWI结果分为三组,对各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双侧半卵圆中心DTI及PWI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不同灌注下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sion coefficent,ADC)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灌注及DTI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及PWI特点分为Ⅰ期、Ⅱ期、Ⅲ期三组,各组之间临床表现存在统计学意义,Ⅲ期患者以脑梗塞表现居多(P=0.003),Ⅰ期患者以无症状居多(P=0.01),Ⅱ期患者以TIA表现为主(P=0.035).不同灌注分期情况下,3期间rCBV、rMTT、rTTP (P=0.000,P=0.000,P=0.001)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CBF各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2).患侧拌卵圆中心FA值较对侧半卵圆中心FA值显著减胝(P=0.004),双侧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各灌注分期之间F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且随着灌注减低,FA比值减低越明显.各组之间ADC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FA比值与rTTP呈负相关(r=-0.451,P=0.021),与其他灌注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WI能早期综合性反映脑组织灌注情况,分析不同灌注下FA值能早期反应脑组织低灌注对脑白质损害的情况,且PWI的改变与DTI的改变是一致的,结合两者有利于对此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也有利于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 DTI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切除成人脑干胶质瘤(附19例报道)

    作者:刘俐;惠旭辉;张思;方媛;张跃康;谢徐萍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显像(DTI-Tractography)引导下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对成人型脑干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作用,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我科在DTI-Tractography引导下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手术治疗的19例成人型脑干胶质瘤的病例资料.探讨DTI-Tractography及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结果 本组病例中,近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好转者或稳定者14例(73.7%),神经功能恶化者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26.3%).随访期间,神经功能较术前有好转者或稳定者17例(89.5%).结论 DTI-Tractography及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为手术人路及肿瘤切除程度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DTI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型脑干胶质瘤可以更好的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海玲;梁波;郑春妮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将神经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SE患者19例作为CSE组,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磁共振波谱(MRS)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两组人群的记忆商值(MQ)及MOCA总分.结果:CSE组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NAA/C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SE组病变区、病变周边区Cho/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SE组患者双侧海马、杏仁核、丘脑背内侧核的翻转角(F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SE组的MQ及MOCA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MQ、MOCA与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NAA/Cr,双侧海马、杏仁核及丘脑背内侧核的F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Cho/Cr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CSE患者病变区、病变周边区存在神经元代谢异常及部分脑区激活,经功能磁共振(MRS及DTI)检查可反映神经元代谢异常及部分脑区激活状况,实现评估脑损害目的.

  • 闭锁综合征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脊髓束弥散张量成像变化

    作者:任思颖;伍国锋;王丽琨;毛远红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闭锁综合征患者皮质脊髓束(CST)运动功能,观察DTI与MEP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例脑干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周进行DTI及MEP动态观察,测定患侧CST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V),观察内囊纤维成像和MEP变化及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入院时DTI显示CST的FAV降低,通过脑干的下行白质纤维明显减少,入院2周后FAV和白质纤维均增加;入院时MEP的皮质电位消失,但是2周后随着FAV增加,皮质MEP重新出现,患者的运动功能也开始好转.结论:DTI的变化与MEP关系密切,它们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早期诊断癫?合并海马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林盈盈;田香珠(综述);葛宇星(审校)

    颞叶癫?是常见的难治性局灶性癫?,常常伴有内侧颞叶硬化,尤其是海马。海马硬化被认为是颞叶癫?的重要病理改变。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癫?在危险因素、发作特点及脑电图表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1]。

  •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胡虞馨;陈珊红;谭学渊;张杨贵;周伟文;梁钰笛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增强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利用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脑部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I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白质纤维束发生破坏、断裂,ADC值和FA值均呈低信号改变,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