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晋龙;眭玉霞;陈小岩;李燕辉

    患者男性,49岁.反复咳嗽半年伴发热1个月.发热时体温波动在37.5~38.5℃,多发生于午后及夜间,伴干咳、盗汗、纳差、乏力,无畏寒、胸痛及咳血.查体:急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纤维支气管镜未见异常.胸腹部,颅脑CT均无占位性病变.EB病毒抗体(+),血沉快.血生化检查:GGT、ALT、TG轻度升高,ALB下降,LDH、HBDH显著升高.骨髓穿刺报告:感染性贫血,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可见吞噬性组织细胞占2.5%.骨髓活检三系增生减低,无ALIP现象,未见转移瘤细胞.在对症治疗过程中出现肌肉疼痛,肌张力下降,遂做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随后肌肉活检.

  • 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杨艺;文娣娣;赵宏亮;许荆棘;鄂蓓;韩志巍;石亚军;李剑;张崴琪;彭锐;郑敏文

    目的 探讨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手术或多学科会诊终诊断为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16例患者的临床、肠镜、病理及CT等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并对比诊断准确性.结果 94%(15/16)为单发病变,仅1例为多发;病灶41%(7/17)位于回盲部.肿瘤41%(7/17)表现为肠壁肿块样增厚合并肠腔扩张,35%(6/17)表现为肿块样,肿块样增厚合并肠腔狭窄、肠壁轻度局限性增厚各占12%(2/17).13例肿块内见"血管漂浮征",肿块密度均匀14例,内有坏死3例,16例肿块均为轻-中度强化,1例强化明显.14例见周围、腹膜后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例见肠外侵犯.结论 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总结并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作者:

    关键词:
  •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实施的效果

    作者:胡聪玲

    目的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100名在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CHPO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利妥昔单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0%,而观察组则为8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发热方面观察组患者也比对照组多,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DLBCL具有比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而且患者也存在比较轻的不良反应.

  • CHOP和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黄红兵;刘韬;陈倩超;林子超;何善超;潘莹;徐月红

    目的:评价CHOP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即R-CHOP)两种化疗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经济学效果.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CHOP组16例,接受每3周为1个疗程的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口服泼尼松的CHOP治疗方案;R-CHOP组30例,接受在每个疗程开始的第1天联合使用利妥西单抗的R-CHOP治疗方案,平均疗程均为4.5;评价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CHOP和R-CHO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90.O%,总成本分别为367.51和25 825.96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2和286.96,两者间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 926.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相似(68.8%vs 73.3%),差异无显著性(P=0.742).结论:R-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型NHL与单纯CHOP方案相比总有效率略高,但CHOP方案成本-效果优于R-CHOP方案.

  • 小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化疗致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

    作者:查登峰;张华锋

    小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给予小剂量化疗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报道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小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小剂量化疗致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病例,供临床参考.

  • 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黎骋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DLBC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按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31例乳腺原发性DLBC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并进行诊疗随访。结果: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1例,Ⅳ期1例。镜下多呈现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分布,呈“哨兵样”排列,残存乳腺结构。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31例患者中29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5年,其中16例存活,13例死亡,生存时间5~41个月。结论:乳腺原发性DLBLC免疫表型多为非GCB型,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为宜。

  •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司明远

    患者,女性,75岁,咳嗽、咳痰3个月,伴乏力、低热,外院CT考虑两肺结核,抗结核病治疗无效.于2007年5月以"肺炎?间质性病变?结核?肿瘤待排"入院.经多次痰及支气管镜刷检液查结核菌均为阴性,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痰培养及血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复查CT:两肺见多发性结节状阴影,左下肺示类圆形、高密度光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活检病理诊断为:肺淋巴瘤样肉芽肿(LYG).左下肺叶切除术后病检:触之实硬,切面灰白色、见坏死灶,与周围残存肺组织分界欠清:镜检见多型性淋巴样细胞浸润,呈血管中心性和坏死性血管炎改变,灶性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检测为:肺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后采用COVP方案化疗,全身症状好转,目前患者一般状况良好.

  •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伴多发上腔静脉系血管栓塞1例

    作者:杨蓬;酆孟洁;冼志鸿

    患者,男,33 岁.主因"颜面肿胀2 周,呼吸困难1 周"于2016年12月9日收入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肿胀,晨起为著,无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无咽痛、咳嗽、咯痰、声嘶,无发热.1 周前频发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急诊科,查胸部CT示左颈静脉可疑异常密度影,不除外颈静脉血栓形成;前纵隔占位性病变.急诊拟"呼吸困难查因、前纵隔占位"收住RICU.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 3℃,P 132 次/min,R 22 次/min,BP 128/86 mmHg.颜面肿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壁静脉显露迂曲,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血气分析示:pH 7. 381,PaO251 mmHg,PaCO243 mmHg(FiO2为21%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BNP、降钙素原未见明显异常;D-二聚体 1 438. 26 ng/ml;颈部、胸部增强CT提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大小约78mm×36 mm,密度均匀,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增强后呈中度略不均匀强化,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恶性胸腺瘤可能,邻近奇静脉、上腔静脉、双侧头臂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广泛静脉癌栓形成,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见图1).入院后予吸氧、利尿、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2月12日行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3枚,并予尿激酶20万单位溶栓治疗.术后患者头颈部及上肢肿胀逐渐减轻,呼吸困难逐渐好转.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2例分析

    作者:吴理晖;王晓喧

    通过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分析,总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有较多,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医师的医技水平,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和目的,以免误诊、误治。

  • Ezrin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亮;刘轶平;李志燕;柳亦松;钟美佐

    目的:比较化疗敏感性不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寻找可反映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高敏感组中高表达的埃兹蛋白(Ezrin)进一步行免疫印迹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大B细胞淋巴瘤差异表达蛋白质凝胶2D图谱,鉴定了28种差异表达蛋白,发现Ezrin蛋白在化疗高敏感组表达高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Ezrin的这一表达状态.结论:Ezrin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 初探Septin9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相关标志物

    作者:曾亮;刘轶平;李志燕;李振泽;柳亦松;钟美佐

    目的:初步探讨Septin 9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相关标志物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低敏感组中高表达的Septin9进一步行Western Blot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eptin9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显示Septin9蛋白在高敏感组表达低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与蛋白质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Septin 9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存在化疗敏感性越高Septin 9表达越低的趋势,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 大B细胞性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类型及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作者:曾亮;刘轶平;钟晶敏;柳亦松;钟美佐

    目的:筛选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其类型和相关信号通路,为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靶蛋白.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应用GO-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类和关系分析.结果:将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高敏感组和化疗低敏感组蛋白质经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的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的蛋白点52个,按生化过程分为12种蛋白,其中与代谢过程有关的蛋白多,其次是细胞过程蛋白;按信号通路分为20余条信号通路包括凋亡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等.按分子功能分为9类蛋白,其中结合相关蛋白多,其次是催化活性蛋白,第三为结构蛋白.按蛋白功能分为钙结合蛋白、水解酶、氧化还原酶、磷酸酶等.按细胞内定位分为细胞外区、细胞内、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三类蛋白,其中细胞内蛋白数量多,其次是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根据信号通路网络图,所有差异表达蛋白以三个复杂网络区为主和四个较为简单联系网络区.结论: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化疗敏感性与多种蛋白功能和多条信号通路的改变有关,信号通路间也存在复杂的联系.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刘宇;王雷;廖文俊;王刚

    报告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63岁.双下肢多发红斑、皮下结节半年余.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及皮下脂肪小到中等大血管内可见大量的形态大小较为一致的肿瘤细胞,瘤细胞体积较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血管内肿瘤细胞CD20、CD79a、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M1)阳性,CD2、CD3、CD4、CD8、CD30、CD56、穿孔素、颗粒酶、T细胞内抗原(TIA)阴性,Ki-67增殖指数100%,EBV原位杂交阴性.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丙森

    阐述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原发性皮肤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基因重排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异的研究进展.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2例分析

    作者:李宝月;隋薇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的亚型,本病发病率低,一般在尸检中发现,国内仅报告十余例[1].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没有明显特异性,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本病具有高度侵袭性,对化疗不敏感,延误诊断对患者危害极大[2].组织病理检查和基因分析对IVLBCL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近期确诊2例患者报告如下,以提高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重视.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作者:尹文娟;吴梅娟;朱秀;孙文勇

    目的 分析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过程,结合国内及国际文献分析国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2例患者中1例为45岁女性,病变原发于皮肤;1例为68岁男性,病变原发于脑部.2例形态学均表现为受累部位毛细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充满血管腔,经免疫组化证实为B细胞表型.结论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国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有着不同于典型亚洲变异型或皮肤变异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hENT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艳;丁凯阳;王志华;张瑰红

    目的 探讨hENT1在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与非GCB(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CD10、BCL-6、MUM1蛋白在DLBCL的表达并对DLBCL进行亚型分类,同时检测hENT1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hENT1蛋白在DLBCL的GCB及non-GCB亚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31,P<0.05).(2)hENT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LDH高低、Ann Arbor分期、有无B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对76例DLBC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Log-rank检验GCB/non-GCB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患者比例较大,预后差.在治疗过程中,检测hENT1的表达为能否使用核苷类药物提供依据.

  • ALK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

    作者:詹媛;江锦良;蔡勇

    例1,男性,34岁,以“左颈部肿物短期内增大”人院,无发热、盗汗.头颈部CT示左颈部及左锁骨上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遂于我院行“左颌下肿物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科活检.患者以CHOP方案治疗后随访1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例2,男性,46岁,自述无意间触及右腹股沟一鹌鹑蛋大小肿物,腹部CT示脾脏肿大,双侧膈脚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符合淋巴瘤改变.经病理确诊后在我院化疗后5个月再复发,后又化疗,生存26个月至今.

  • C D30阳性的窦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张晓娟;石劲松;王林娜;孙晓玲

    患者男性,48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颈部左侧有多个肿物,局部无红肿、疼痛,患者无发热,无声音嘶哑,无呼吸困难,未经任何治疗,肿物逐渐增大,为求明确诊治入院。查体:颈部对称,气管居中,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部左侧皮肤隆起,可触及多个圆形肿物,大者4 cm ×3 cm大小,无红肿,肿物无触痛,质硬,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 B超示:左侧颈部及颌下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大者3.1 cm ×2.1 cm大小,边界清,外形尚规则,呈类圆形,内可见较多动静脉血流信号。 CT示:左侧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炎并右下肺炎性改变,两侧胸腔少许积液。全麻下经左颈部斜形切口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术中于胸锁乳突肌两侧可见数个肿大的淋巴结,大者4 cm ×3 cm大小,表面呈灰褐色,边界欠清,常规切除颈部部分淋巴结,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