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黑暗三联征”:一个有短暂但丰富研究历史的人格变量

    作者:郭远兵;漆昌柱;黄朝云

    “黑暗三联征”是心理学研究像“性恶”这样大问题的构念之一,对人格心理学研究架构做了尝试性拓展.“黑暗三联征”提出时间不长,却展现出很高的研究激发价值.文章从“黑暗三联征”的概念出发,探讨了该人格变量的结构、测量和表现特征,并从适应性功能、预测效度和学科框架的角度分析了该主题研究视城的特异性.

  • 不同情境任务下精神病态特质罪犯的决策特点

    作者:王强龙;黄秀;杨波;张卓

    目的:探索不同任务下精神病态特质罪犯的决策特点.方法:选取某监狱罪犯364人,终入组58人,精神病态组28人[精神病态检核表(PCL-R)得分≥25分],非精神病态对照组30人(PCL-R得分≤15分).采用个人决策的杯子任务和两人决策的囚徒困境任务(PDG),考察两组的决策特点.统计两种情境任务下的风险和安全选项的选择比例以及合作与背叛选择次数.结果:在杯子任务中,精神病态组选择较多的风险选项[F(1,56) =4.92,P<0.05];组别与期望水平(EV)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56) =3.51,P<0.05],在风险较大的情境下,精神病态组比对照组选择更多风险选项.在PDG中,精神病态组背叛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即使在同伴选择合作的前提下,其选择背叛的次数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个人风险决策任务中,精神病态罪犯倾向于选择冒险来获益而不顾潜在风险;在社会合作决策任务中,精神病态罪犯则倾向选择背叛来追求利益,不考虑与同伴进行合作,提示精神病态罪犯在个人和人际互动中均存在决策缺陷.

  • 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秦峰;许芳

    目的:检测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大学生728人,采用平行分析(PA)和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确定LSRP的因子数量和结构,比较ESEM模型与3个竞争性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选取其中461人,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的宜人性及严谨性、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MACH-Ⅳ)和自恋人格问卷(NPI)为效标检测LSRP的效标关联效度,并检测LSRP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随机选取其中1 18人用于检测1个月后的重测信度.结果:PA结果发现LSRP有4个因子,ESEM结果发现由冷酷无情、恻隐之心、情绪失控和行为冲动4因子构成的ESEM模型可以较好解释LSRP的结构,修订后的LSRP共25个条目;宜人性和严谨性得分与LSRP得分呈负相关(r=-0.57、-0.40,P<0.001),MACH-Ⅳ和NPI得分与LSRP得分呈正相关(r=0.66、0.22,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0,4个因子的α系数为0.60 ~0.79;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4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6 ~0.83.结论: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LSRP)测评大学生的精神病态有较好的信效度.

  • 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李亚玲;陈珏;虞一萍;王莲娥;贾秀珍;蒋文晖;肖泽萍;张明岛

    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4例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诊断标准的神经性厌食患者,其中限食型41例,暴食/清除型53例;选取72例某精神专科医院实习护士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MMP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查.结果:病例组抑郁症状(85.1%vs.8.3%)和焦虑症状(75.5%vs.2.8%)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MMPI测试结果除男子-女子气、说谎量表、诈病量表、校正量表的T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均P>0.05),精神病态、抑郁、癔病、疑病、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轻躁狂及社会内向的T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分高的量表分为精神病态(Pd)(63.8 ±11.2),其次是抑郁(D)(61.0±12.8),两点编码呈现24/42编码.暴食/清除型患者的疑病(Hs)的T分高于限食型[ (53.3±9.9) vs.(58.7±9.3),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尤其是精神病态和抑郁更为突出.

  • 单卵双生姐妹同患强迫症

    作者:李荐中;崔光成

    单卵双生姐妹,14岁.因其相继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先后于当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医.2007年11月中旬,姐姐认为其父母从殡仪馆回家带有"晦气",不准其进入自己与妹妹合住的房间;其后因妹妹接触母亲身体而将妹妹赶出房间,从此姐姐独居一室.1周后,妹妹听老师说"每人都有慧眼",脑内反复出现"宇宙天体"且在脑中爆炸,认为爆炸的粉尘会将其母致死,于是每日静卧于床,与脑中的形象作斗争,学习成绩明显下降.2007年12月26日其母伴妹妹就诊,躯体检查无异常;Yale-Brown强迫量表测评:强迫思维10分,强迫行为9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及社会内向等评分均高于60分;两点编码:74/47.诊断:强迫状态.

  • 黑暗人格的性别差异及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

    作者:于悦;贺琼;王宇宸;张建新

    目的 探讨黑暗人格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方法 选取被试490人,使用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量表、精神病态人格、自恋人格、大五人格以及关系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以及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关系满意度和三种黑暗人格得分分别为:关系满意度(27.63±5.09)分,马基雅维利主义(53.52±8.02)分,精神病态(38.45±7.52)分,自恋(18.41±7.27)分;男性在黑暗人格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t马基雅维利主义=3.226,t精神病态=3.070,t自恋=2.900,均P<0.01).马基雅维利主义与精神病态、精神病态与自恋之间显著相关(r=-0.170~0.572),但马基雅维利主义与自恋之间相关不显著;进一步控制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因素,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考察黑暗人格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结果发现男性和女性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都显著的负向预测关系满意度(b男马基雅维利主义=-0.104,t男马基雅维利主义=-2.352,b男精神病态=-0.131,t男精神病态=-2.739,b女马基雅维利主义=-0.121,t女马基雅维利主义=-2.662;b女精神病态=-0.106,t女精神病态=-2.189,均P<0.05),但男女自恋均未能显著预测关系满意度.结论 黑暗人格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对关系满意度存在部分跨性别一致性.

  • 精神病态个体的道德判断及其神经机制

    作者:郝坚;王志稳

    目的 综述精神病态个体的道德判断特点及其神经机制,旨在为其偏离社会的行为找到认知上的依据和相应的干预方案.方法 检索Academic Search Premier,Science Direct,Highwire,PubMed,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式:AB[psychopathy OR psychopathic] AND AB[moral judgments OR moral reasoning].检索日期为2015年7月之前,通过分析文献的摘要和关键词,检出文献47篇,其中中文文献6篇.结果 终纳入33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大部分文献为近5年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结论 与非精神病态个体相比,精神病态个体倾向于认为违反道德的行为是更能被接受的,并更倾向于做出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他们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表现出杏仁核、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等特定脑区,以及基本大脑系统的功能异常.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在情感的框架下探讨精神病态个体的道德判断损伤,并关注其道德推理过程.

  • 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的因子结构及心理测量学特性分析

    作者:邓俏文;邓嘉欣;赖红玉;黄语嫣;王孟成

    目的:考察莱文森精神病态自评量表(Levenson Self-Report Psychopathic Scale;LSRP)在我国社区成人男性样本中的因子结构和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采用LSRP、基本共情量表、被动-主动攻击问卷对950名成年男性进行问卷测查.结果:①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LSRP三因子双因素模型.②LSRP总分及因子分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α=0.73-0.82).③LSRP总分和因子分与攻击性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共情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LSRP量表三因子双因素模型适合于我国社区成年男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 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简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刘海玲;程诚;李敬敏;杨丽

    目的:引进Paulhus等编制的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简版),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进行中文版信效度检验.方法: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对47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选取黑暗三联征简版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UPPS冲动行为量表和人格诊断问卷作为效度指标.结果: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条目有较好同质性和区分度;量表四因素结构的拟合指数良好;量表总分与各维度得分相关系数在0.32~0.81之间;量表聚合效度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14~0.55之间(P<0.01);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45~0.80之间.结论: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简版)中文版具有较好信效度,可以作为精神病态测量的有效工具.

  • 黑暗十二条与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中文版的检验

    作者:耿耀国;孙群博;黄婧宜;朱远征;韩晓红

    目的:评估黑暗十二条(Dirty Dozen,DD)与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Short Dark Triad,SD3)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采用DD与SD3中文版,从某高校抽取5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初测6周后,对54名完成初测的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①DD中文版具有良好的的结构效度(x2/df=-3.086,RMSEA=0.077,NFI=0.930,CFI=0.951,GFI=0.928),且各项目载荷均大于0.50.②SD3中文版在本次调查中的结构效度不理想(x2/df=-2.893,RMSEA=0.073,NFI=0.661,CFI=0.746,GFI=0.809),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构的模型及其修正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亦不佳.③DD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7-0.902之间,间隔6周的重测信度在0.725-0.879之间.基于原量表的因子结构,SD3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484-0.830之间,重测信度在0.330-0.784之间.④DD与SD3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与大五人格之神经质显著正相关(P<0.01),与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显著负相关(P<0.05-0.01),自恋与大五人格各因子均显著正相关(P<0.01).DD与SD3中文版各因子与攻击行为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⑤男性被试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被试(P<0.05-0.01),而DD之自恋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D中文版除自恋因子有待改进外,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而囿于文化差异,国内使用SD3宜慎重.

  • 宽恕水平与攻击行为:精神病态与自恋特质的调节效应

    作者:耿耀国;郭伟伟;王丛丹;杨子皞;闫凤严;范雯健;赛雪莹

    目的:探索宽恕水平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精神病态、自恋特质对此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大学抽取577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人际侵犯动机量表(TRIM-12)、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和黑暗十二条量表(DD)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病态、自恋均与报复因子、回避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攻击行为各因子显著正相关.而报复因子与攻击行为各因子均显著正相关,回避因子与身体攻击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正相关.②精神病态可正向调节报复因子对指向自我的攻击、回避因子对敌意的预测作用;自恋可负向调节回避因子对言语攻击和愤怒的预测作用.结论:黑暗特质对宽恕水平和攻击行为均有消极影响,并对宽恕水平影响攻击行为设定了“边界条件”.

  • 自杀人际理论框架下大学生精神病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丽;李敬敏;刘海玲;程诚

    目的:在自杀人际理论框架下,探讨大学生精神病态和自杀意念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态自评量表(简版)、人际需要问卷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55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20.0和Mplus 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均部分中介了精神病态两维度与自杀意念间的关系.结论:精神病态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遭受人际困扰,进而产生归属受挫,感到是他人负担,从而影响自杀意念.

  • 精神病态暴力犯的恐惧情绪面孔识别特点

    作者:郭笑;宋平;赵辉;张峰;王强龙;孙晓敏;殷海博;张卓;杨波

    目的:从眼部区域注意特点这个角度对精神病态个体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进行解释.方法:使用精神病态核查表从某监狱400余名暴力犯中挑出25名精神病态暴力犯(PCL>25)和25名非精神病态暴力犯(PCL<13),要求被试逐一对情绪面孔图片进行类型判断,并用眼动设备记录被试的注视点分布.结果:精神病态暴力犯的恐惧情绪面孔识别错误率显著高于非精神病态暴力犯,同时眼部区域注视点平均时长和注视点个数则显著低于非精神病态暴力犯.结论:精神病态暴力犯对恐惧情绪面孔的识别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与他们对眼部区域注意不足有关.

  • 冷酷无情特质:一种易于暴力犯罪的人格倾向

    作者:肖玉琴;张卓;宋平;杨波

    冷酷无情特质(callous unemotional trait,CU)是指对他人冷漠、缺乏罪责感、低共情的一种人格倾向,伴随有高频率和高破坏性的反社会行为甚至暴力犯罪.CU特质者在情感上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加工不敏感,缺乏共情;在认知上表现出追求奖赏、忽视惩罚;在生物学方面,CU特质者生理唤醒水平低、皮质醇水平低、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异常.未来研究的方向是修订发展本土化CU特质量表、探析CU特质者的性别差异、梳理CU与品行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的关系、为暴力犯循证矫正的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精神病态的家庭风险因素

    作者:杨敏齐;王国芳;韩鹏;杨晓辉

    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征等方面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为自我中心、欺骗、冲动、缺乏共情、缺乏罪恶感等.以往研究偏向于精神病态的生理机制,认为精神病态具有高度的遗传性,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对精神病态的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产前风险因素、破碎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和童年期虐待等.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家庭因素对各个精神病态亚型的作用机制,探索抑制精神病态表达的保护性环境因子,并构建精神病态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等.

  • 黑暗人格三合一研究述评

    作者:秦峰;许芳

    如果说大五人格代表了特质论人格心理学对非临床人格的研究成果,近期出现的黑暗人格三合一则代表了对亚临床人格阴暗面的研究成果.黑暗人格三合一由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三种人格特质构成,这三种人格特质在西方文化中均属于反社会型人格特质.对黑暗人格三合一的研究发现:(1)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2)它们的测量工具均较为成熟;(3)黑暗人格三合一不仅具有反社会性,也具有亲社会性;(4)黑暗人格三合一反映个体的快速生命策略;(5)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黑暗人格三合一的形成中发挥不同作用;(6)黑暗人格三合一是不同于大五人格的人格特质群.

  • 国外精神病态罪犯的脑机制研究述评

    作者:王绍坤;杨波

    精神病态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质等方面的人格障碍,与非精神病态者相比,精神病态者更容易违反社会规则和法律,表现出更加残忍和极端的侵犯模式,犯罪的起始年龄更旱,犯罪活动更为广泛和多样,累犯率非常高.国外关于精神病态罪犯脑机制的ERP研究表明精神病态罪犯注意朝向、语义和情感加工以及对错误加工的后期阶段存在缺陷.MRI和fMRI的研究表明,大脑结构异常以及额叶-边缘系统回路活动异常与精神病态行为有关.

    关键词: 精神病态 ERP fMRI
  •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作者:刘邦惠;黄希庭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对象单一、忽视其内在结构的探讨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维度观探讨反社会人格的内在结构,并开展跨文化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