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研究

    作者:吴昆仑;李瑞;温跃桃;石全红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瘤样炎性脱髓鞘病( TIDD)与低级别胶质瘤( LGG)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TIDD患者及15例经病理证实的LG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3.0 T MR 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上定量测定患者病变区及其对侧镜像部位正常脑白质区(镜像区)的 ADC 值及 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重建白质纤维素的3D图像,观察白质纤维素与病变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TIDD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484±0.14)×103 mm2/s、0.109±0.02和(0.725±0.05)×103 mm2/s、0.443±0.08,LGG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368±0.09)×103 mm2/s、0.163±0.01和(0.684±0.03)×103 mm2/s、0.471±0.04。 TIDD组与LGG组两组内病变区与镜像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病变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GG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肿瘤部位明显受压外移,较对侧稀疏、中断及形态改变;TIDD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纤维稍稀疏,未见明显中断及移位改变。结论 TIDD与LGG在DTI上的弥散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表现正常的脑干白质纤维束

    作者:周福庆;ZEE Chi-Shing;龚洪翰;张兴伟;SHIROISHI Mark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表现正常的脑干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方法 对50例RRMS患者(RRMS组)及25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磁共振扫描,获取常规MR图像和DTI图像.比较两组脑干主要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脑桥束、小脑上、中、下脚纤维束和内侧丘系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的变化.结果 排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后,经ANCOVA协方差分析,RRMS组患者皮质脊髓束/皮质脑桥束(L:P=0.030;R:P=0.020)、小脑下脚(L:P=0.030;R:P=0.037)、小脑上脚(L:P=0.036;R:P=0.041)、内侧丘系(L:P=0.014;R:P=0.035)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RMS组患者皮质脊髓束/皮质脑桥束(L:P=0.004;R:P=0.046)、小脑下脚(L:P=0.047;R:P=0.011)、小脑上脚(L:P=0.021;R:P=0.011)、内侧丘系(L:P=0.002;R:P=0.044)的M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小脑中脚的MD值及FA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患者表现正常脑干白质纤维束的MD值及FA值与脑实质分数(BPF)、T2病灶容积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表现正常脑干白质纤维束DTI的异常发现,提示上述纤维束存在微观病变,推测病变可能是局部隐匿性病灶导致的髓鞘脱失、轴突破坏.

  • FA及ADC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作者:锁建军

    目的 分析讨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梗死进展期不同时段的数值变化规律.方法 5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24 h、72 h及2周时,测量梗死灶区域及健侧相应区域FA、ADC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梗死灶与正常组织比较,3个时段FA值均呈降低状态(P<0.05),ADC值先降低再缓慢回升(P<0.05),至2周后趋于正常或增大(P>0.05).结论 FA值、ADC值在脑梗死病程中具有一定规律,可协助脑梗死病例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并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再灌注时间窗,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 FA值、ADC值在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作者:李宝珍;翟建

    目的 探讨FA值、ADC值在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梗塞位置位于基底节区的1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分别在3d内、两周及四周左右时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患者病侧病灶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的FA值及ADC值,分析患者组病侧和健侧相应区FA值及ADC值及不同时期的差异,以及分析FA值、ADC值的变化.结果 绝大多数病例ADC值在急性期显著下降,随后呈上升趋势;FA值在发病后持续下降.结论 缺血性脑梗塞后ADC值及FA值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 Alzheimer病患者扣带回后部损害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

    作者:段金海;汪华侨;陈少琼;徐杰;林贤;康庄;姚志彬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AD)患者扣带回后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6例AD患者和12名健康老人(正常对照组)行DTI、T1Flair及T2Flari检查,测量扣带回后部各向异性分数值(FA)、平均弥散度(MD)及其λ1、λ2及λ33个特征值,分析上述诸项数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扣带回后部的FA值显著降低(P<0.05),而MD、λ1、λ2及λ3值明显升高(均P<0.05);FA值与MMSE评分不相关(r=-0.054,P>0.05),而MD值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64,P<0.01);λ1、λ2及λ3值均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43,r=-0.69,r=-0.654,均P<0.01).结论 AD患者表现为扣带回后部各向异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与临床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这种损害反映了AD病理机制中皮质-皮质及皮质-皮质下联系的丢失;DTI可以用来监测AD疾病的进展及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

  • 健康者三叉神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颜剑豪;江桂华;曾少庆;林楚岚;李武铭;梁联保

    目的 测量三叉神经桥池段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了解三叉神经桥池段各参数的特点。 方法 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三叉神经桥池段距离脑干发出点0mm、3mm、6mm、9mm共四处,利用DTI图像与B-TFE或THRIVE图像融合成像,提高三叉神经桥池段显示的空间分辨率,并利用该图像测量并分别记录ADC值与FA值,对所有受检者行三叉神经桥池段追踪成像。 结果 受检者左侧与右侧三叉神经桥池段的ADC值和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越靠近脑干发出点,左右两侧三叉神经桥池段的各导出量越呈现左右不对称的趋势。双侧三叉神经桥池段距脑干不同距离各位置的DTI导出量分析发现:相邻两距离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脑干后随距离增加ADC值逐渐升高,但行至6~9 mm间突然回转下降;FA值在0~6 mm间随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且相邻两距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行至6~9 mm间FA值不再有明显变化。 结论 DTI图像能够清晰分辨双侧三叉神经桥池段,可实现DTI各项导出量的测量。随着距脑干发出点距离的不同,各导出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预示着DTI在明确区分三叉神经的中枢神经系统段、过渡段和周围神经系统段以及检出颅神经血管压迫方面的应用前景。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大鼠C6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香营;蒋锡丽;杨光;陈建强;战跃福;唐少虎;韩向君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大鼠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7只,对照组10只,所有成活大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2周(22只)和3~4周(35只)行3.0T DTI检查,获得瘤体FA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7只荷瘤大鼠,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8只,高级别胶质瘤39只,DTI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瘤体FA值(0.167 ± 0.035)高于低级别胶质瘤(0.147 ± 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 P<0.05).结论 DTI参数FA值可以为术前胶质瘤分级提供准确可靠、无创的影像学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