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早期持续牵引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作用的再认识

    作者:徐敏鸥;曹鹏

    下颈椎的骨折脱位常伴有单侧或双侧的关节突交锁,由于可能同时伴有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在解锁并复位下颈椎时因脊髓受压常会出现神经功能的加重和恶化[1].

  • 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

    作者:许永涛;佘远举;鲁厚庚;马亮;熊建

    目的 探讨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方法 对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单侧小关节交锁10例,双侧小关交锁16例)行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26例均获随访,时间5~6个月.患者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滑脱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术中只要掌握好复位技巧,能解决脱位和交锁的问题.

  • C臂X线机监视下大重量牵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23例

    作者:徐敏;刘保新;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伟斌

    目的 提高大重量牵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效果,降低并发症与风险.方法 2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在清醒情况下采用C臂X线机监视下大重量颅骨牵引进行复位,观察复位情况与并发症.结果 22例复位成功,1例(为不全瘫)复位失败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复位后椎管内有压迫或不稳者7例采用手术治疗,余均采用牵引治疗.所有患者牵引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4~3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06±0.73)级.结论 C臂X线机监视下大重量颅骨牵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成功率高,风险小,并发症少.

  • 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

    作者:李天清;马田成;雷伟;王林;桑宏勋;徐会法;马真胜

    目的: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术组(A 组,40例)和复位失败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 组,28例)。结果68例复位成功率58.8%,双侧交锁较单侧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1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ASIA 评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感觉评分增加,末次随访感觉、运动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3 d 及术后3、6、12个月定期行 X 线检查显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敬义;牛建军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采取颅骨牵引,早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其中9例行前路撬拨复位,2例行同期后路解锁复位.术后随访3~12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依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脊髓功能损伤分级标准分别改善1~2级.结论: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并可避免因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脱位

    作者:张志忠;侯俊

    外伤性颈椎脱位是骨科常见病,它往往伴随有双侧关节突交锁和脊髓损伤,危害性严重.治疗要求尽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序列,彻底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以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害.我院骨科自1999年4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18例外伤性颈椎脱位患者,均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39例

    作者:唐国军;申佳凡;曹奇;陈亮元;唐晓军

    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治疗过程,探索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18例,双侧关节突交锁21例),分别行颅骨牵引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或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例患者死亡,36例患者术后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8.2±1.3)、(9.1±0.9)分]较术前(3.4±1.1)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根据全麻牵引下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来决定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

  • 大重量颅骨牵引结合两种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作者:陈科;靳安民;陈仲;张辉;闵少雄;徐彦芳

    [目的]根据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成功与失败分别行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交锁,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绞锁6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先行大重量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若复位成功则择期行前路手术(A组),若失败则择期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B组).[结果]A组37例,B组31例.复位成功率54.4%.颅骨牵引单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22.2%,双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75.6%,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加重,5例完全瘫痪者无任何恢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等级标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AISA感觉评分增加,术后随访ASIA感觉、运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评分均显著增加,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3例前路手术内固定失败外,其余患者术后5d,3、6、9、12个月定期X线检查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双侧关节突交锁同单侧关节交锁相比,大重量颅骨牵引效果更好.牵引后可改善ASIA感觉评分但对运动评分不显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交锁,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都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

    作者:张海波;王晓;王义生;贾思明

    [目的]总结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5年1O月~2009年2月收治34例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1~61岁.经三维CT检查证实:双侧关节突交锁2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13例.手术方式均为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其中13例1期行前路减压、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融合固定手术,21例1期行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手术.将Frankel分级作为脊髓恢复情况的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术后随访7~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所有螺钉(包括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术后关节突交锁及脱位均得到解除和复位.无围手术期死亡、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等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23例,恢复二级者8例,无变化者3例.[结论]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的理想术式,具有操作相对安全和固定牢固等优点.只要正确掌握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和毗邻结构,术中仔细操作,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作者:曹鹏;梁裕;龚耀成;郑涛;张兴凯;吴文坚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 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作者:王虎;李保良;魏思奇

    目的 探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对10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采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先俯卧位经后路手术切开撬拨复位,再仰卧位经颈前路切开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例,B级3例,C级5例,D级1例;术后C级2例,D级3例,E级5例.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以缩短复位时间,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 颈椎双侧关节突交锁的早期治疗

    作者:史相钦;周英杰;姚俊娜

    目的提高颈椎双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双侧关节突交锁的病人,实施早期、快速大重量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并对其中17例MRI证实合并椎管前有脱出的椎间盘压迫,均行前路减压植骨术,9例辅以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8例2~3年,1例出院后8个月并发症褥疮而死亡,27例按ASIA分级,A级5例,治疗前后无变化.B级10例,转为C级4例,C级6例,转为D级3例,D级4例,均转为E级,E级2例.结论对颈椎双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应早期颅环大重量牵引,配合手法迅速复位,彻底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为原则.前路减压是理想的手术方式.

  • 头环牵引复位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中的应用

    作者:关平;李晓辉;宋江润;徐军平;张军平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对于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病例,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是各种治疗措施的基础,我院骨科2003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头环牵引复位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103例,成功复位86例,牵引复位率83.5%,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颅骨牵引复位及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交锁型脱位

    作者:吴焯鹏;匡光志;关万宁;谢国均

    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常合并严重的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它可造成高位截瘫甚至死亡,治疗十分困难.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我们采取颅骨牵引复位及前路减压、植骨、内崮定治疗下颈椎交锁型脱位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早期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刚;贾新华;刘明;李鹏;高鑫峰;勘武生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牵引起始重量10 kg,每5 min左右增重1-2kg,直至复位。复位成功后择期手术治疗。复位前、后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方法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复位,平均复位牵引重量28 kg(14-49 kg),平均牵引时间58 min(20-140 min),牵引过程中无1例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生命体征异常。复位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是一种安全、简单及有效的方法,可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及下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 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

    作者:郑志峰;王书行;司东雷

    目的:探讨脊柱椎关节突交锁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三维(three dimension,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31例诊断为脊柱椎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或牵引前的螺旋CT资料,同时进行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关节突交锁在轴位、MPR和3D重建的螺旋CT表现,并评估轴位、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31例患者影像中,轴位上呈现“反汉堡包”征者,颈椎损伤21例、胸腰段损伤10例.MPR矢状面显示下关节突与下方椎体上关节突形成顶对顶形态,伴有患椎Ⅰ°前滑脱及下关节突尖端骨折颈椎5例,胸腰段0例,均为单侧交锁;上方椎体下关节突越过下方椎体上关节突前移,形成背靠背形态,伴有患椎Ⅱ°~Ⅲ°前滑脱,以双侧交锁为主,颈椎双侧9例、单侧6例,胸腰段双侧10例,并伴有下方椎体屈曲性泪滴样骨折,颈椎7例、胸腰段3例;一侧上、下关节突成背靠背形态,一侧上、下关节突成顶对顶形态,颈椎1例.冠状面,颈椎21例下关节突不同程度内移,与下方椎体上关节突呈互相依托,或下关节突锁于上关节凹内;胸腰段10例下关节突与上关节突同时出现或显示下关节突明显上移,关节结构消失.3D重建图像清楚显示31例关节突交锁,并通过不同面及不同角度旋转显示关节突交锁的空间形态,并可清晰地显示椎体滑脱及旋转程度.结论:MPR及3D重建显示关节突交锁较轴位清楚、直观.脊柱关节突交锁的螺旋CT的MPR和3D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意义的补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减少漏诊,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螺旋CT多层面和三维重建对脊柱关节突交锁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梦楠;黄志明;黄展坤;沈路科;赖东平

    目的:探讨脊柱椎关节突交锁螺旋CT轴位、多层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椎不同部位关节突交锁的术前或牵引前螺旋CT资料,同时进行MPR、3D重建图像;观察关节突交锁在轴位、MPR、3D的螺旋CT表现,并评估其优势.结果:本组轴位上呈“反汉堡包”征;MPR矢状面,下、上关节突形成顶对顶、背靠背形态,伴患椎Ⅰ-Ⅱ°前滑脱,部分伴下方椎体屈曲性泪滴样骨折.冠状面,下关节突不同程度内移,与上关节突互相依托,或锁于上关节凹内;胸腰段下、上关节突同时出现或显示下关节突明显上移,关节结构消失;3D清楚显示21例关节突交锁,并通过不同面及角度旋转显示关节突交锁的空间形态.结论: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的MPR和3D重建对关节交锁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颈椎关节突交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谷利民

    本文报告从1991年12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14例陈旧性颈椎关节突交锁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3.9个月(1~10个月).脱位节段:C3~42例,C4~54例,C5~65例,C6~73例.单侧脱位9例,双侧脱位5例.本组患者均有被误诊、误治的病史.在交锁关节突切除,脱位节段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分别采用4种复位固定方法.术后随访平均2年8个月(6个月~5年3个月),9例患者中有7例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还对该病的诊断要点,误诊误治原因及目前的处理观点等问题作了讨论.

  •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作者:常巍;王达义;李兵奎;尚晖;吴亚鹏;郭振鹏

    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可导致颈椎结构严重破坏,患者常发生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风险、难度较大[3]。我科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分析

    作者:陈勇忠;郑宗富;周清碧;戴晓明;王金星;张忠;曾海滨

    目的提高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的疗效.方法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203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21例为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C3-4位3例,C4-5位5例,C5-6位7例,C6-7位6例.15例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或支具固定;3例经颈椎后开放复位并行棘突钢丝缠绕固定;3例先行后路开放复位或术中麻醉下复位,再行前路椎间盘减压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患者就诊时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8例,D级3例,另1例表现为轻微神经根刺激症状;三个月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8例,E级6例,1例伴全瘫出院后6个月并发肺炎死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快速牵引复位减压、早期开放复位减压稳定性重建对颈髓损伤预后有利.

4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