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举隅

    作者:宋曦;李昕

    经方之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因仲景之前的经方十一家的书籍均已亡佚,所以狭义经方就是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而经方的魅力在于其良好的临床适用性不随着时间消散,反倒是日久弭新,验之于现代临床一样具有难以小窥的良好效果.笔者采用经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屡获效验,现举例如下.

  • 住院空蝶鞍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泽;裴剑浩;傅晓莹;陈重;邝建

    目的:总结住院空蝶鞍综合征(ESS)患者的主要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垂体功能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ES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男性占35.4%(17/48),女性占64.6%(31/48),原发性占81.3%(39/48),继发性占18.8%(9/48)。原发性中女性患者26例(66.7%,26/39),有妊娠史的占76.9%(20/26),多胎妊娠占42.3%(11/26);77.8%(7/9)的继发性ESS与垂体肿瘤的治疗相关。(2)本组住院患者常见主诉包括头痛(33.3%)、恶心呕吐(20.8%)、视力障碍(18.8%)等,其中视力障碍在继发性ESS相对多见(44.4%,4/9)。(3)完整评估垂体-靶腺功能的25例患者中,腺垂体功能减退占40%(10/25)。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在原发性与继发性(38.9%vs.42.9%,P>0.05)和完全性与部分性(33.3%vs.43.8%,P>0.05)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组住院患者以原发性ESS常见,有多次妊娠史的中年女性罹患原发性ESS的风险更高;视力障碍在继发性ESS更为多见。腺垂体功能减退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完全性和部分性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提示ESS患者无论其空蝶鞍发生原因及程度如何都应定期评估腺垂体激素功能。

  • 空蝶鞍综合征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作者:胡卫东;王秀荣;张韶斌;王绍娟;娄明武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MRI PC-cine)观察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筛选11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测量其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层面,编码速率20 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流量率等情况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 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流动在1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收缩期向下大流速、舒张期向上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平均流速分别为(1.50±0.91)cm/s[(382.36±281.94)ms]、(1.84±1.36)cm/s[(286.55±276.62)ms]、(0.64±0.67)cm/s、(0.91±0.57)cm/s、(0.69±0.64)cm/s.收缩期向下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15±0.082)ml/s、(0.018±0.013)ml/s、(0.067±0.068)ml/s、(0.077±0.061)ml/s、(0.007±0.055)ml/s、(0.055±0.046)ml/s.平均心动周期为(800.47±141.38)ms.结论 MRI PC-cine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空蝶鞍综合征女性患者激素水平研究

    作者:胡卫东;项立;高天俊;张宏光;王秀荣;赖文娟

    目的 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女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由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女性ES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ESS组(n=30);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30).检测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ESS组除血清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5种激素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S女性患者垂体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血清PRL水平增高).

  • 空蝶鞍综合征眼部特征分析

    作者:王洪涛;李树宁;王宁利;杨本涛

    目的 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临床表现及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经MRI检查诊断为空蝶鞍综合征的32例患者.方法 对这些患者的检查治疗资料及眼部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房角.结果 32例患者中因明显视力下降就诊者20例(62.5%).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45眼,其中低于0.1者5眼,0.1~0.3者14眼,0.4~0.7者26眼.眼压在21~29 mm Hg者13眼(20.3%).眼底检查13眼(20.3%)有视盘水肿,19眼(29.7%)有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48眼(75.0%),其中9眼有类似青光眼的视野缺损,10例患者为双颞侧偏盲.房角开放者28例56眼(87.5%),房角窄或可疑关闭者4例8眼(12.5%).3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例合并开角型青光眼,2例合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例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佳矫正视力好转.结论 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可有视力下降、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对于不能由眼科疾病解释而怀疑本病者,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协助治疗.

  • 空蝶鞍综合征合并双眼视神经萎缩验案1例

    作者:孙河;郭岩松

    患者郑某,女性,57岁,退休,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左眼视力渐降4年余,右眼视力渐降2个月余,于2012年10月4日经我院门诊眼科常规检查以“双眼视神经萎缩”收入院.患者10年间先后3次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甲状腺结节、囊肿病史6年;月经初潮13岁,行经7d,经期量多,月经周期21d,25岁与一健康男子结婚,育有1子,45岁因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量过多、月经持续时间长就诊,经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子宫肌瘤术”.

  • 16层螺旋CT在空蝶鞍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彬;丁长青;孙迎迎;罗慧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空蝶鞍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磁共振作为金标准诊断的20例空蝶鞍综合征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20例,全部为女性,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蝶鞍扩大,鞍内较弥漫脑脊液密度影且与鞍上池相通,垂体变薄,高度≤3 mm.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以冠状位及矢状位为佳,尤其是矢状位可明显提高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率.

  • 空蝶鞍综合征1例

    作者:周平;程丽亚;王东刚

    1 病历摘要女性,82岁,因间断头晕、头痛20余年,加重伴腹胀、恶心4天于2010-1-20入院.患者于1990年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晕、头痛、心慌,诊断为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关键词: 空蝶鞍综合征
  • 空泡蝶鞍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卫国

    [病例]女,38岁.因胸闷、心悸、头晕、怕冷3年,加重5个月入院.3年前始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怕冷、食欲缺乏、情绪淡漠,伴全身乏力,体力逐渐下降,近1年不能从事体力活动.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多次子灯盏花素、长春西汀、环磷腺苷葡胺、生脉针、哌克昔林等药治疗无效,入我院.

  • 易误诊为青光眼的空蝶鞍综合征

    作者:李莹;张倩;黄丹琳;樊启涛

    空蝶鞍综合征即蛛膜下腔伸展至蝶鞍内使垂体受压缩小,蝶鞍扩大,气体造影示鞍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1].因患者常有视力减退、视野障碍等症状,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易误诊.我科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5例,病初均存在误诊情况,现报告如下.

  • 以眼科症状首诊的空蝶鞍综合征误诊分析

    作者:陈前;曾涛;李丽萍

    目的 探讨以眼科症状首诊的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以眼科病症首诊的12例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9例为中老年肥胖女性,7例伴有高血压病,首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表现为视神经萎缩或视盘水肿,眼压正常,误诊为视神经炎6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4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例.均予对症治疗无效,后行MRI检查明确诊断为空蝶鞍综合征.本组行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各5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手术指征但拒绝手术出院2例,后失访.结论 临床接诊首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尤其伴高血压、头痛的中年肥胖女性患者,不仅要重视眼部检查,还应常规行MRI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 空蝶鞍综合征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30例报告

    作者:高捷;赵春梅

    ①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学价值.②方法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30例ES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空蝶鞍综合征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示鞍区增大(90%),鞍内脑脊液充填(50%),垂体柄受压变扁且紧贴鞍底(50%).④结论 MRI是诊断ESS的较好方法.

  • 空蝶鞍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

    作者:于清胜;张亚男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双眼白内障术后视物模糊2年。”于2016年4月2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有糖尿病史5年,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稳定。否认高血压病史,手术前及手术后均未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既往月经规律,育3子,均健康。于2年前在杭州某医院门诊行双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双眼0.2,矫正不增强,术后复查2次均未行 FFA 检查,视力不佳原因均告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建议积极控制血糖治疗为主。未进一步行其他检查。2年来患者积极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近期自觉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患者全身情况可,血压140/85mmHg(1mmHg=0.133kPa),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矫正不增强,左眼光感/1米,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迟滞,双眼人工晶体均在囊袋内,位置正常,双眼后囊混浊轻微。因患者有糖尿病史,且未进行过FFA检查,遂给予患者双眼散瞳行三面镜检查,检查发现:双眼后极部可见少量微血管瘤,并见点状出血,双眼视盘均呈苍白色,视杯消失,追问患者是否有视物缺损和头疼症状,均否认。建议患者行头部 CT 检查,重点检查鞍区垂体。CT检查回报:鞍区未见垂体。诊断:空蝶鞍。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空蝶鞍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秀香

    1 病例简介患者,女,62岁,主因纳差、怕冷、周身乏力4年加重1周于2008-08-31入院.患者4年前曾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被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予甲状腺素片40 mg早、60 mg晚口服,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未监测甲状腺功能.近1个月来自行停药,近1周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月经153-528-3152,无痛经史,孕3产3存3,均为母乳喂养,现子女均健康.入院体格检查:T 36.4 ℃,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差,神清语利,精神差,颜面蜡黄,乳晕颜色变浅,头发稀疏,腋毛、阴毛及眉毛外1/3脱落,牙齿正常,视力正常,视野无缺损,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1次/min,心音低钝,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烦躁,胡言乱语,定向力障碍.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0.17 μU/ml↓(参考值为0.49~4.67 μ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297.50 U/ml↑(参考值为0~12 U/ml),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正常.性腺六项:促性腺激素(FSH)4.32 mU/ml↓(绝经期参考值为20~138 mU/ml),黄体生成素(LH)0.92 mU/ml↓(绝经期参考值为5~60 mU/ml),催乳素(PRL)20.49 ng/ml(参考值为1.39~24.2 ng/ml),雌激素(E2)、孕激素(P)、睾酮(T)均为0.00 n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0.5 pg/ml(参考值为0~46 pg/ml),皮质醇(COR)1.8 μg/dl↓(参考值为5~25 μg/dl),生长激素(GH)0.09 ng/ml(参考值为0.06~5.00 ng/ml).血电解质:K+ 3.8 mmol/L↓,Na+ 113.7 mmol/L↓,Cl-80.7 mmol/L↓.尿比重1.020.垂体MRI示:垂体组织变薄,贴于鞍底,考虑部分空蝶鞍.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超声检查均正常.后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空蝶鞍综合征;垂体前叶部分功能减退症.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及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意识转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接近正常.

  • 儿童空泡蝶鞍综合征1例

    作者:魏宝玉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由于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腔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1].儿童发生本病报道较少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6月治疗了1例空泡蝶鞍综合征患儿.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致空蝶鞍: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姚小英;戴若莲;管阳太

    目的:空蝶鞍是指蛛网膜憩室通过缺损的鞍隔从鞍上池疝入到蝶鞍内.原发性空蝶鞍的形成与垂体病变无关,而与颅内压增高和鞍隔缺损有关.本文旨在探讨临床上慢性颅内高压所致的空蝶鞍形成.方法:报道2例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慢性颅内高压导致空蝶鞍的病例.结果:2例患者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行腰椎穿刺术发现脑脊液压力增高,头颅磁共振静脉造影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在给予抗凝治疗后,2例患者的头痛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1例患者在连续的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发现空蝶鞍程度逐渐加重;另一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由无空蝶鞍演变成空蝶鞍.结论:慢性颅内高压可导致空蝶鞍形成,并可引起空蝶鞍程度的加重.

  • 8例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段立晖;李敏;周国庆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hdrome,ESS)是指鞍隔扩大或缺如,鞍上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内,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变形而产生的一组征候群.

  • 中西医结合治疗空蝶鞍综合征妊娠成功1例

    作者:徐明彩;王有广;刘引串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空蝶鞍综合征不孕1例,并成功妊娠,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34岁,既往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痛经.婚后2年不孕行输卵管通液示通畅,经治疗后怀孕,于2002年3月妊娠6个月时,在当地医院B超示双胎,胎儿双肾未显示,而行引产术.

  • 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附2例临床分析)

    作者:邹华;林琳;龚坚;刘翔;郑亿庆

    目的 讨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病理生理联系、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漏液检验、MRI和鼻内镜检查确诊,行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 均治愈,随访2年余无复发.结论 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和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有紧密的病理生理联系,MRI对空蝶鞍有诊断意义,治疗方法首选经鼻内镜下修补.

  • 空蝶鞍综合征

    作者:周雄鄂;徐如祥

    空蝶鞍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主要因先天性鞍隔缺损所致。继发性者可因鞍区或垂体手术及放疗后所致。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主要有头痛、视力视野改变以及内分泌失调。过去主要依靠气脑造影明确诊断,目前可通过CT或MRI即时确诊。本文就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