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172例疗效观察

    作者:闫泽英;张京红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疾病,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重、治疗时间长、预后较差,终视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172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

    作者:许倩茹;赖敏贞;吕秋荣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致盲急症之一.本文总结了14例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经验,并提出了具体的护理措施,挽救和保存了患者视力,降低了致残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糖尿病患者入冬谨防"眼中风"

    作者:田剑清

    "我右眼突然失明,医师说是'眼中风',我想了解一下'眼中风'是怎么回事……"近日,家住吉林市的李先生向本报咨询说.中风通常是指脑部血管阻塞,所谓"眼中风"通常是指眼底视网膜动脉阻塞.供应视网膜的血管是视网膜动脉,一旦该动脉阻塞,势必发生视网膜缺血和缺氧,视力急剧丧失.

  • 天冷别让眼睛"着凉"

    作者:

    眼睛也许是感觉不到冷的地方,殊不知眼睛也是怕冷的地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全身健康的一个晴雨表.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对眼睛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入冬以来,急性青光眼、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眼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 护理干预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影响

    作者:赵太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影响,完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模式. 方法:选择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视力监测、安全指导,对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的满意度、视力监测、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等项目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视力监测、跌倒意外事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结合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特点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 视网膜血管手术操作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高永峰;郭希让

    视网膜血管手术操作技术主要包括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的穿刺、插管、血管内注射药物和动脉内栓子的驱除等干预手段,目前不仅获得了较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而且视网膜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也获得了初步效果,这项技术的发展可为视网膜血管疾病,特别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永宁;王雅娜;王聪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供给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因各种原因而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临床上少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分为3型[1]: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

  • 视网膜动脉阻塞治疗的时间窗——附14例病例报告

    作者:宋剑涛;郭欣璐;袁敏立;任燕如;接传红;高健生

    目的 通过对发病时间较长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其治疗的时间窗.方法 收集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14例(15只眼),发病时间12 h~60d.以常规方法联合中药、神经修复治疗.分析治疗后7、14、30d视力、视野情况.结果 视力:治疗7d、14d、30d时患者视力的改善率分别为73.33%、78.57%、91.67%.随治疗时间延长,视力改善程度逐渐提高,分别比较治疗7d与治疗前、治疗14d与治疗7d、治疗30d与治疗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别为P<0.01、P<0.05、P<0.05).完成视野检查的12例患者,治疗后视野平均敏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伴视网膜水肿者的疗效好于不伴水肿者.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中药疏通血管、神经修复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有效;治疗时间窗不应拘泥在传统概念的发病3天内;发病后视网膜水肿没消失之前更有治疗价值.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性因素研究

    作者:高金梅;王绪增;朱丽丽;宋京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36例经FFA确诊的CRAO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水平.结果 (1)病例组36例,斑块检出率为100%,对照组为13.33%(4/30) (P<0.01); (2)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CRA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RAO发生有密切关系,不稳定颈动脉硬化斑块是CRAO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水平增高是视网膜动脉阻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危险因素.

  • 头顶穴位注射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作者:丁辛;杨光

    近年来,头面部注射在皮肤科、耳鼻喉科及美容行业等均广泛开展,然而,此种方式有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风险,现报道l例如下.患者,女,33岁,主因“头顶注射后左眼视力突降1个半月”入院.1个半月前患者因治疗头皮炎症于某地方诊所行头顶部皮下药物注射治疗,药物为洁霉素、扑尔敏及某不明白色混悬液(疑为曲安奈德混悬液)的混合药液.在注射的过程中左眼视力突然降至无光感,伴头晕、呕吐.

  • 剖宫产后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作者:张海涛;李学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突发性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梗阻使其供应的区域发生急性缺血而引起极度的视功能障碍.多与栓塞、血栓、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常有与妊娠相关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个案报道 [1,2],但多合并有妊高症,且单眼多见,现报告产前检查正常,于剖宫产后发生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1例.

  • 头面部皮下注射药物致盲概述

    作者:郝美玲;孙艳红;韦企平

    近年来,面部美容剂填充技术日渐成熟,但随着面部微创注射美容技术的普及,手术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以美容填充剂注射导致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而致盲尤为严重.而因头面部过敏性皮炎、鼻炎等注射糖皮质激素后发生眼部血管阻塞的病例亦早有报告.鉴于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发病突然、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多造成失明的灾难性后果,警惕和防范该类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的发生,及时认识其临床表现并尽早妥善处置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涉及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的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治疗预后进行了归纳.

  •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晴;张铭连

    视网膜动脉阻塞(RAO)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发病急,视功能损害严重,预后较差.临床主要特征为单眼突然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或丧失,视网膜动脉变细及视网膜灰白色水肿.因其发病急骤,故及时抢救是恢复视力的关键,目前,广大眼科临床工作者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进行了广泛研究,探索出不少新的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患者视力.本文就目前中医药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进展进行综述.

  • 彭清华教授治疗疑难眼病验案

    作者:彭俊;李建超;李萍;周亚莎;刘家琪;陈柯竹;彭清华

    本文就国家中青年中医眼科专家彭清华教授临床治疗眼珠胀痛、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外伤致眼外肌麻痹、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验案进行举隅.

  • 儿童眼球钝挫伤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作者:郑斌;陈岩;林冰;赵振全;沈丽君

    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多发生于60岁以上,并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1]).

  • 一例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急救护理

    作者:徐伟;王华;赵蓉;茹海霞

    1临床资料
      男,76岁,因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2年余,于2013年5月13日以“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收入我科,既往患高血压10年,2型糖尿病5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22日行视网膜光凝治疗。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2;眼压:右眼11 mmHg,左眼12 mmHg;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深度正常,房闪(-),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浑浊,核黄色,后囊浑浊。眼底隐约见:双眼视盘边界清晰,色淡,动脉细,反光强,后极部网膜可见散在硬性渗出及少许点片状出血,网膜弥漫激光斑,黄斑部模糊。6月21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右眼0.5。25日上午突然出现右眼视物不见,检查视力:右眼:角膜清,人工晶体位正,瞳孔圆,对光反射弱,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淡,视网膜颜色淡,水肿不明显。考虑诊断右眼视网膜动脉阻塞,立即给予硝酸甘油1片舌下含服,球后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解除血管痉挛,吸氧、降眼压改善血供,静脉输液扩血管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经2 h抢救,视力逐步恢复至0.5。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

    作者:白蕊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后果极为严重,可能导致失明.我院10年来对收治的19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用溶栓、扩血管、降眼压、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52例患者中经综合性治疗视力较入院明显提高着30例,由入院前的0.1提高到0.6,视力由光感提高到到0.05者15例,无明显改变者5例,视力完全缺失者2例。所有患者治疗3天后眼底情况明显改善,动脉搏动出现,视网膜动脉充盈良好。观察6月以上视力稳定,无继续降低表现。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一旦出现,应争取早期治疗,本研究显示发病24小时内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效果显著,发病72小时后开始治疗效果差,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努力争取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减低致盲率。

  • 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志霞;许利利;许小芳

    目的 探讨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急救配合方法 .方法 16例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均采取及时治疗,提供良好的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急性期内得到有效的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提高到0.08~0.60.结论 对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及配合工作是使患者恢复视力的关键.

  • 治疗性沟通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分析

    作者:吕兰;王红霞;安建斌;史俊芳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7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临床一般沟通,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及临床上所需的一般沟通外,护士还给予治疗性沟通。结果干预前,2组焦虑、抑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地缓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