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鉴别

    作者:杨楠楠;黄小敏;盖亚男;汪琼;徐增莱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 大叶钩藤有效成分的分离

    作者:张秋翠;郭劲松

    目的 大叶钩藤(ncaria macrophylla Wall)为茜草科(Rubiaceae)钩藤属植物,本课题目的 在于对大叶钩藤的70%乙醇提取物,依次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氯仿部位分离得到了2个三萜类化合物,对它们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进行了鉴定.方法 本课题对钩藤属大叶钩藤的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取氯仿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从中得到化合物1和2,经NMR和MS等数据鉴定他们的结构.结果 两个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被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大叶钩藤的药理活性和药材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 大叶钩藤茎三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位玉仃;鄢连和;梁鸿;朱美晓;叶端炉;张庆英

    从大叶钩藤茎中分离得到19个三萜类成分,包括1 1个乌苏烷型三萜和8个齐墩果烷型三萜,其化学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19个化合物中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大叶钩藤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钩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叶钩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雅兰;阳志军;陆建林

    目的 观察大叶钩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60只SHR随机分为大叶钩藤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卡托普利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大鼠的血压值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卡托普利组、高剂量组血压与实验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与空白组、大叶钩藤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叶钩藤中、低剂量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各组与空白组比较,LVMI指数下降(P<0.05),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LVMI指数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LVM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叶钩藤对SHR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 广西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定量分析

    作者:黄瑞松;覃冬杰;张鹏;黄必奎;陶窕平;刘婧

    目的 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并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21批广西不同产地和其中3个产地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量.色谱柱为Gemim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0.002mol/L三乙胺,pH 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广西不同产地21批大叶钩藤药材钩藤碱量均较高,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动态积累略有差异.结论 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均较好,但质量随产地不同而异;大叶钩藤药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

  • 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中钩藤碱分析

    作者:黄瑞松;张鹏;覃冬杰;朱意麟;刘婧

    目的 分析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所含钩藤碱.方法 应用HPLC分别对21批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的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的钩藤碱进行测定,并分析评价各部位的药材质量.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02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21批大叶钩滕植物中的上述各部位均可检出钩藤碱成分,整体上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和主杆各部位含有量相近,叶含有量大于上述四个部位.结论 大叶钩藤植物的不同部位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应当物尽其材.

  • 两种大叶钩藤ITS序列的RFLP分析

    作者:朱爽;陈剑平;刘嘉敏;周林;孙悦;曾常青

    目的 通过对两种不同产地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进行RFLP遗传分析,研究不同地理区域大叶钩藤的rDNA ITS序列是否具有生物地理上的差异.方法 通过CTAB法提取样品DNA,利用通用引物对其rDNA ITS进行PCR扩增,从而对连接转化后扩增得到的rDNA ITS序列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结果 获得采集自广东肇庆鼎湖山和广西植物园的两种大叶钩藤两种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ae Ⅲ)酶切图谱.结论 基于对rDNA ITS序列进行的RFLP分析,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大叶钩藤rDNA ITS序列并无明显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大叶钩藤其遗传本质不具有地理差异.

  • 大叶钩藤叶子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林生;方功;王定勇

    目的:对茜草科钩藤属植物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叶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甲醇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薄层色谱跟踪检测,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叶子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柯诺辛碱(1)、、异钩藤碱(2)、钩藤碱(3)、熊果酸(4)、表儿茶素(5)、山奈酚(6).结论:该实验首次报道了大叶钩藤叶子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

  • 大叶钩藤总生物碱抗抑郁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李影雄;马存;刘林生;招丽娟;王定勇

    目的:研究大叶钩藤总生物碱的抗抑郁活性.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利血平致抑郁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考察大叶钩藤总生物碱的抗抑郁活性.结果:大叶钩藤总生物碱低(50mg/kg)、中(100mg/kg)、高(200mg/kg)剂量组均能减少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并能增加利血平致抑郁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叶钩藤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 大叶钩藤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郑嘉宁;王定勇

    目的:研究大叶钩藤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氯仿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渡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大叶钩藤生物碱部分分离并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柯诺辛碱(1)、柯诺辛碱B(2)、异去氢钩藤碱(3)、异钩藤碱(4)、去氢钩藤碱(5)、钩藤碱(6).结论:柯诺辛碱为大叶钩藤生物碱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叶钩藤钩茎的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作者:李春;张建春;赵东兴;李芹

    目的:研究大叶钩藤钩茎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大叶钩藤钩茎经丙酮萃取、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叶钩藤钩茎中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10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58个成分,占相对百分含量的76.93%.大叶钩藤钩茎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醇(12.35%)、酸(26.42%)、植物甾醇(21.04%)、酮(3.97%)、醛(3.43%)等类物质.其中,含量高的是β-谷甾醇(15.75%)、肉豆蔻酸(13.21%);含量较高的是白桦脂醇(6.01%)、δ-4,6-胆甾二烯醇(4.67%)、γ-谷甾醇(3.94%)、硬脂酸(3.50%)、十八碳烯酸(2.46%)、正三十一烷(2.23%)、植酮(2.06%)、阿魏酸(2.03%)等.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大叶钩藤钩茎挥发性成分分析,将为大叶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 大叶钩藤中柯诺辛碱对照品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陈清霞;徐祖疆;肖玥;陈燕忠;王定勇

    目的:建立从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中制备柯诺辛碱对照品的方法.方法:采用萃取、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对氨水碱后的大叶钩藤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IR、1H-NMR和13C-NMR进行结构鉴定,通过TLC法和HPLC法对对照品进行纯度检测.结果:从大叶钩藤中分离纯化出柯诺辛碱对照品,质量分数>98.0%.结论:该方法制备的柯诺辛碱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可作为钩藤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用的化学对照品.

  • 壮药大叶钩藤与其易淆品白钩藤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作者:朱意麟;袁正伟;周媛;黎理;廖月葵;何报作

    目的:寻找大叶钩藤与其易淆品白钩藤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的可靠性的方法).结果:主要区别点:大叶钩藤的叶缘具睫毛,下面有刚毛、手摸有粗糙感,叶柄有毛,下面三级脉凸起、脉腋处内曲走向的三级脉常为平行排列短弧线;白钩藤无睫毛,无刚毛、无粗糙感,叶柄无毛,下面脉腋窝陷聚生柔毛,三级脉凸起不明显,内曲走向的三级脉常不呈平行的短弧线.同时以上述六组区别点为指标,鉴别结果的正确性(Ac) =99.2% ~99.6%;重复性为符合率(ARO) =99.6%,一致性强度(Kappa) =0.99.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大叶钩藤及易淆品白钩藤.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大叶钩藤生长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

    作者:张忠廉;宋美芳;薛宇;管燕红;张丽霞;韦树根;马小军

    目的:对大叶钩藤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及生产区划.方法:利用MaxEnt与ArcGIS软件对大叶钩藤进行生长适宜性分析,并利用ArcGIS软件中标准分级方案的自然断点法,对大叶钩藤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生长适宜性等级区划;以钩藤碱为指标成分,利用Minitab 16.0与SPSS 19.0统计软件,以生态因子为白变量,以含量测定结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结合ArcGIS软件,进行品质区划与生产区划.结果:影响大叶钩藤生态适宜性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为温度,其次为降雨量;适宜大叶钩藤种植的区域为云南勐腊县,其次为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钩藤指标成分含量高低与小生境息息相关,在进行大叶钩藤栽培选址时,宜采用本研究生产区划结果与实地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叶钩藤适生区预测及规模化人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白钩藤与大叶钩藤的生药鉴别

    作者:付金娥;黄浩;马小军;潘丽梅;白隆华;施力军;韦树根

    目的:通过对白钩藤与大叶钩藤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显微技术对白钩藤与大叶钩藤药材进行组织结构和显微特征观察.结果:(1)在性状上,两者的根、茎及钩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皆相似.但白钩藤和大叶钩藤在茎和叶片有明显的区别,白钩藤茎髓松软,叶下表面灰白色;而大叶钩藤茎表面有灰色硬毛,髓多中空,叶下表面黄褐色且被硬毛.(2)在显微特征上,两种钩藤的组织构造基本相似,两者根的皮层与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茎切面观都为四方形,韧皮部外方纤维排列成环;叶主脉大,均只含有1个维管束.但两种钩藤各白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白钩藤根韧皮部纤维成环不明显;茎髓部切面观菱形,角较尖,皮层无石细胞;叶维管束外韧型,呈“U”形,上表皮无非腺毛;粉末具嵌晶纤维.大叶钩藤根韧皮部狭窄且外侧纤维明显断续成环;茎髓部切面四方形,角圆滑,皮层有少量石细胞;叶维管束双韧型,呈圆形,上表皮有非腺毛;粉末中具较多的分隔纤维、非腺毛和少数石细胞.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白钩藤和大叶钩藤的主要鉴别依据.

  •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伍俊妍;李国成;王定勇

    目的 研究中药大叶钩藤(Urncaria macrophylla Wall.)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并用各种波谱(MS、IR、NMR)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叶钩藤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结论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主要含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和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