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作者:史小娟;潘心禾;张新凤;斯金平

    目的:了解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春夏季节变异规律,为柳叶蜡梅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各个成分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3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4个化学成分,5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48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44个化学成分,其中(E)-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和桉树脑含量高.结论:柳叶蜡梅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丰富,并与采收季节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柳叶蜡梅的药用保健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柳叶蜡梅1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潘心禾;史小娟;张新凤;斯金平

    目的:研究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柳叶蜡梅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ABTS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柳叶蜡梅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莨菪亭-7-O-β-D-葡萄糖苷(2),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3)、山萘酚-3-O-芸香糖苷(4)、山萘酚(5)、槲皮素(6)和大黄素-S-O-β-D-葡萄糖苷(7).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5,6具有较好的清除抗氧化活性( ABTS)自由基的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8.72,1.62,0.563 mmol·L-1.结论:化合物2,3,7均是首次从蜡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柳叶蜡梅叶氯仿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章瑶;华金渭;王秀艳;程文亮;雷后兴;程科军;俞培忠

    为寻找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对其氯仿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epi-blumenol C(1),blumenol C(2),(+)-去氢催吐萝芙叶醇(3),(+)-催吐萝芙叶醇(4),robinlin(5),(-)-黑麦交酯(6),异秦皮定(7),东莨菪素(8),6,7-二甲氧基香豆素(9),6,7,8-三甲氧基香豆素(10),β-谷甾酮(11),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1~6为蜡梅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到的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11和12为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柳叶蜡梅扦插繁殖研究

    作者:程文亮;华金渭;刘南祥;苏朝安

    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Y.Hu系蜡梅科蜡梅属植物[1],又名石凉茶、毛山茶、山蜡梅、秋蜡梅、香风茶等,主要分布在皖、浙、赣三省部分地区,是畲乡民间应用广泛的草药之一.民间应用于寒湿困脾、肝胃不和、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肠胃不适、腹部胀痛、泄泻等消化道疾病;现代研究表明柳叶蜡梅具抑菌、抗炎、解热和镇痛、镇咳、祛痰等作用[2-5],已被开发成山蜡梅叶颗粒(国药准字Z20027113)和脾胃舒胶囊及保健茶,市场需求日渐扩大,并且在浙江[6]、江西等地正在开展GAP标准研究.柳叶蜡梅的结果很少,种子的发芽率低,目前人工栽培的柳叶蜡梅基本上都挖自野生资源,据文献报道其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高的仅20%[7].因此开展柳叶蜡梅的人工繁殖研究对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种质的优良性状、建设柳叶蜡梅的GAP基地都具有积极意义.

  • 贮存时间对柳叶蜡梅挥发油及桉油精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宇锋;吕圭源;张志茹;俞静静;颜美秋;陈素红

    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贮存时间的柳叶蜡梅挥发油,GC测定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研究贮存时间对柳叶蜡梅挥发油及桉油精含量的影响,为柳叶蜡梅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新鲜柳叶蜡梅的挥发油含量为0.023 0mL·g-1,贮存4,12个月后,挥发油含量分别降为0.020 0,0.017 5 mL·g-1;GC方法学考察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0%,平均回收率99.50%,RSD 1.7%;新鲜提取的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54.30%,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桉油精含量升高至62%左右并保持稳定.因此,贮存时间对挥发油及其中桉油精的含量有一定影响;GC测定桉油精含量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重复,适合作为柳叶蜡梅的质量控制方法.

  • 柳叶蜡梅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临床观察

    作者:江伟华;杨林波

    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是长期困扰女性患者的常见病.西医治疗目前以抗菌、消炎为主,西药抗生素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敏感细菌感染较为有效,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由于病情缠绵,病人体质、机能下降,在病理上表现为局部黏膜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液体渗出、局部循环障碍、结缔组织变硬,抗生素效果较差,且长期应用,可引起机体耐药,菌群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副反应.笔者采用柳叶蜡梅灌肠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柳叶蜡梅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作者:宋燕华;吴惠玲;夏勇;孟佳;严峻

    目的 通过90 d喂养试验观察柳叶蜡梅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进一步开发柳叶蜡梅作为药物和保健食品提供依据.方法 取体重60~80 g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柳叶腊梅低、中、高剂量组(3.8、7.5和15.0 g/kg·bw),以灌胃方式给予,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90 d.每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进食量,实验中期、实验期末检查各组试验大鼠的血常规和血生化,实验结束时计算脏器系数,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90 d喂养试验显示柳叶蜡梅对实验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生化和血细胞计数、病理组织学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未产生明显改变,其大无作用剂量为15 g/kg·bw.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90 d喂养后,柳叶蜡梅对实验大鼠未显示有明显的亚慢性毒性.

  • 柳叶蜡梅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文亮;刘南祥;华金渭;诸葛华

    柳叶蜡梅(民间称山蜡梅)是稀有的野生药材,为畲家石凉茶及畲药脾胃舒的主要原材料,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寒湿困脾、肝胃不和引起的肠胃不适、腹部胀痛、泄泻等消化道疾病,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国内需求量较大.

  • 柳叶蜡梅GAP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作者:刘南祥;程文亮;诸葛华

    目的 对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相关的文献方法对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GA P 种植基地规划区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 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GA P 基地规划区大气质量标准达到GB30952-1996 (环境空气标准) 一级标准,土壤环境达GB15618-1995 (土壤环境标准) 一级标准,水资源达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一级标准.结论 松阳县大东坝灯塔村柳叶蜡梅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 GC法测定柳叶蜡梅中桉油精的含量

    作者:王伟影;毛菊华;余华丽;余乐;程科军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柳叶蜡梅中桉油精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Zebron ZB-WAX 型毛细管柱(60 m ×0.32 mm,0.5μm);程序升温:60~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20℃;高纯氮气做载气。结果:桉油精在0.0126~0.5034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8%,RSD=1.51%(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柳叶蜡梅的质量控制。

  • 柳叶蜡梅对脂肪乳剂致食积证模型大鼠的影响

    作者:温慧萍;雷伟敏;吴宇锋;吕圭源;陈素红

    目的:探讨柳叶蜡梅水提物对脂肪乳剂致食积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隔天灌胃52天建立食积证大鼠模型,同时每天灌胃给予受试药.给药后38天进行D-木糖吸收试验,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并计算D-木糖相对残留率;末次实验采用幽门结扎法取胃,测定胃内容物体积、胃液体积、胃液酸度、胃液中胃蛋白酶活力和胃蛋白酶排出量、胃组织胃蛋白酶活力,同时取大鼠血清,测定血清中的NO、NOS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液胃蛋白酶活力和排出量、血清木糖残留率、相对木糖残留率降低,而胃内容物体积、胃液体积、NO、iNOS含量显著性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柳叶蜡梅(0.5g/kg、2.0g/kg、4.0g/kg)剂量组大鼠血液木糖残留率和相对木糖残留率、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显著性增加,而胃内容物总体积和胃液体积显著性降低,其中柳叶蜡梅低中剂量组(0.5g/kg、2.0g/kg)能显著性降低iNOS含量.结论:柳叶蜡梅能增加大鼠进食量、提高血清D-木糖残留率,减少大鼠胃内容物体积,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NO、iNOS的产生,提示其有明显的促进消化作用.

  • 野生柳叶蜡梅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作者:周婧;钱超;宋莹莹;张艳敏;毕淑峰

    目的 研究野生柳叶蜡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分光光度法测定2%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结果 从挥发油中共鉴定了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13%.2%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低于0.5 mg·mL-1的Vit C;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高于0.5 mg·mL-1的芦丁.结论 柳叶蜡梅挥发油以单萜、倍半萜为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