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17例报告

    作者:张志明;杨惠林;袁锋;唐天驷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 17例患者(齿状突骨折1例,C1、C2肿瘤16例)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结论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只要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经颈椎弓根内固定枕颈钢板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明;杨惠林;袁峰;姜为民;包肇华;唐天驷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选择16例C1,2肿瘤患者,均行经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枕颈融合后再手术切除肿瘤;1例为齿状突骨折患者.结果 17例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其中1例乳癌转移C1,2患者术后半年因癌肿广泛转移死亡.结论枕颈部肿瘤或枕颈部不稳的患者可行经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枕颈融合重建其稳定性.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手术配合

    作者:郭延平;华靖;李霞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颅颈交界区畸形,指枕骨大孔四周骨质内陷入颅腔,造成枕骨大孔狭窄,进而小脑、脑干及脊髓受压,通常合并颅颈交界区其他部位畸形,常导致颅后窝和上颈部椎管有效空间缩小,从而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1].采用手术治疗,以扩大后颅窝容积、解除延髓及上段脊髓的压迫、重建颅颈部的稳定性,但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凶险.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本院外科对9例颅底凹陷症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成人颅骨枕骨厚度CT测量

    作者:童春民;吴景凯;龚遂良;徐荣明

    目的为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枕骨上螺钉长度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 31例正常成人颅骨枕骨厚度进行 CT测量,从颅骨枕外隆凸上 8mm按 8mm层厚水平向下扫描至枕骨大孔,每一层从后正中线起向左右两旁每间隔 10mm测量骨厚度.结果在距后中线两旁 40mm范围内枕骨厚为枕外隆凸处 (18.85± 3.49)mm,薄为枕外隆凸下 16mm距后正中线 40mm处 (8.23± 1.57)mm.结论枕骨上螺钉长度距后正中线 10mm范围不超过 11mm, 10~ 30mm范围不超过 10mm是安全的.

    关键词: 颅骨 CT 测量 枕颈融合
  • 后路枕颈部4种螺钉技术的应变电测研究

    作者:刘海燕;严望军;周许辉;杨国标;曾伟明

    目的:比较枕颈部后路4种不同植入方式的螺钉在施加生理载荷时所承受的应力,评价各自在生理环境中的机械性能。方法对16例新鲜人体枕颈部标本(含Oc~C3),采用后路枕寰枢复合体经关节螺钉固定和SUMMIT系统枕颈固定。对固定后的经寰枕关节螺钉(Oc~C1组)、经寰枢关节螺钉(C1~C2组)、枢椎椎弓螺钉(C2 PS组)和枕骨螺钉(Oc Screw组)在生理载荷下三维六自由度运动时,运用应变电阻测定法测定4种螺钉的应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侧屈状态下,电测法测得的4种螺钉局部应变均接近于0。在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运动时,随着加载载荷增大,测得的应力均逐步增大。在前屈和旋转时螺钉不同程度承受拔出应力,在后伸时,螺钉所受的为压应力。枕骨螺钉(Oc Screw组)在屈伸和旋转运动状态下,在所有3种载荷下所承受的应力均大于其它3种植钉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环境下,枕骨螺钉承受的拔出应力大,其可能更易出现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具体应用时应结合临床实际。

  • 枕颈区减压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治疗枕颈部畸形

    作者:卢一生;潘兵;符楚迪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方法 6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患者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骨瓣翻转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Cervifix内固定.结果 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颈髓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按JOA 17分法评定,优(改善率≥80%)2例,良(改善率50~79%)3例,无变化(改善率<5%)1例.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植骨融合率,适用于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的治疗.

  • 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琳;吴伟华;朱冬梅;张莉;郭媛媛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中重要性。方法对于7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颅骨牵引的护理、口腔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神经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对于颅底凹症患者实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经口咽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颈融合手术围术期护理

    作者:黄艳辉

    目的 通过对经口咽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颈融合术患者的护理,分析护理特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鼻饲护理和保持颈椎的稳定等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口咽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颈融合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护理较复杂,通过适当的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枕部螺钉固定的拉力强度试验

    作者:程迅生;李嘉寿

    作者对12具新鲜尸体枕骨标本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单层皮质螺钉固定、双层皮质螺钉固定、钢丝固定)的拉力试验。发现于同一坐标点上双层皮质螺钉固定较单层皮质螺钉抗拉强度平均大50%,而单层皮质螺钉固定与钢丝固定的抗拉强度无统计学差异;于枕骨粗隆处三种固定方法的抗拉强度均为大;于枕骨粗隆处单层皮质螺钉固定的抗拉强度与除枕骨粗隆外的其它部位的双层皮质螺钉的抗拉强度相似。提示行枕颈融合时于枕骨粗隆处行单层皮质螺钉固定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抗拉强度,同时又可以避免双层皮质螺钉固定或钢丝固定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摘译自Spine,1999,24(1):5

  • 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枕颈畸形

    作者:何建荣;杨捷;杨砚伟

    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16例枕颈畸形患者采用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6 ~58岁.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诊断为枕颈畸形.其中颅底凹陷并寰椎枕化7例,寰椎后弓缺如4例,C2~3先天融合4例,C4~5先天融合合并寰枢关节不稳1例.合并症:10例脊髓空洞,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脑积水.

  • 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

    作者:连学辉;林建华;许卫红;叶君健;朱维钦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的内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XIS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5例,其中枕颈结合部畸形3例,寰椎骨折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骨性愈合.结论AXIS内固定系统操作方便,固定牢靠,术后即刻恢复枕颈部稳定,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护理.

    关键词: 枕颈融合 内固定
  • 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平;廖琦;李勇;陈伟高

    目的探讨和评估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AXIS系统固定融合治疗8例严重的创伤性或肿瘤切除术后枕颈不稳定患者,对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植骨融合及固定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局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AXIS内固定良好.结论 AXIS内固定系统固定枕颈部操作方便,钉孔匹配好,螺钉方向可调范围大,固定效果好,不影响植骨区.

  • 应用CD-H(M6)手术治疗5例幼儿枕颈畸形

    作者:赵刚;周英杰;史相钦;郑怀亮;崔宏勋

    [目的]探讨幼儿严重枕颈畸形的手术减压固定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2~2004年在6~9岁先天性枕颈畸形并发神经损伤的患儿中选择5例行颈椎后路寰椎后弓切除减压CD-H(M6)(美国美敦力-枢法模公司CD-Horizon M6颈后路内固定系统)枕颈融合固定术.其中术前JOA评分5~8分2例,8~12分3例.[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分标准:优3例,良2例,于术后8~16周枕颈部完全骨性融合.[结论]颈后部CD-H(M6)系统选择性治疗幼儿严重枕颈畸形并神经损伤,术后可以获得枕颈部的良好减压、固定,恢复C1、2之间稳定性的即刻重建,枕颈融合率高,疗效满意.

  • 应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治疗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黄大耿;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吴起宁;王晓东;郭华;方向义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治疗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治疗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4~60岁,平均为33.4岁.11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进展性四肢无力和感觉异常.术前均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术前JOA评分11~14分,平均13.3分.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规行X线片、CT检查以评估复位情况及内固定位置.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结果]11例均成功进行了对枕骨化的寰椎及枢椎的钉棒固定融合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9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45 ml.术中无椎动脉、静脉丛、神经根、脊髓及硬膜损伤.术后无感染、C2神经功能障碍及枕部皮肤压疮.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裂.1 1例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JOA评分14~17分,平均15.8分.[结论]应用改良Harms钉棒技术对寰椎枕骨化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寰枢椎钉棒复位、固定及融合是治疗该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避免了使用枕颈内固定器械所带来的并发症;与Goel技术相比,操作更简便,并且能够避免术后C2神经功能障碍.

  • Cervifix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高位颈髓压迫症中的应用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雷伟;孙宏慧;吴起宁;宋宗让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价值.方法: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后路融合、Cervifix内固定.男23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8.3岁.陈旧性外伤21例,先天性畸形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椎前脱位6例.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按JOA 17分法评定,改善率为71.4%.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及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 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明;蔡贤华;黄卫兵;张中;李世梁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片检查内固定位置并测量钉道实际角度.[结果]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后倾,在冠状面上呈外倾.左右两侧钉道角度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理想外倾角为(18.15±3.70).,理想后倾角为(24.20±+4.91).,理想钉道长度为(34.45±2.9) mm;模拟行内固定验证,术后影像学及直视下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枕寰枢关节,角度均在此范围内,无穿出骨质者.[结论]采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融合内固定在解剖上是可行的.

  • 金属框架固定行枕颈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肖增明;唐毓金;温洁明

    [目的]评价金属框架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在7具完整成人枕骨颈椎(C0~6 )标本上对横韧带切除齿状突切骨后失稳的C0~2节段,分别安装金属框架和棘突枕颈钢板内固定,通过摄像将1.53 Nm载荷下的三维运动记录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其重建枕颈部即时稳定性的效果.[结果]在1.53 Nm载荷作用下,金属框架组C0~2节段的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的ROM分别为5.9°、7.7°、5.6°、11.2°,比棘突枕颈钢板组分别缩小了157.6%、68.8%、58.9%、131.3%.[结论]枕颈框架组较有效地恢复枕颈部失稳后的即时稳定性,是枕颈融合术中较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 枕颈融合在齿状突前斜型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璐;李朝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及使用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各类暴力骨折的治疗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枢椎齿状突骨折因其隐匿性、罕见性等特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后才被人们重视。枢椎齿状突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造成的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为41.7~72%[1],且同时存在潜在的寰枢椎不稳定,一旦发生移位就可能导致脑干、脊髓或神经根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严重的四肢瘫痪、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福山区人民医院治疗6例齿状突骨折,现报道如下。

  •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体会(附8例报告)

    作者:宋涛;辛涛;张振;范海涛;郭华

    目的 介绍8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颈枕后路钉棒系统辅助下齿状突复位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8例,所有患者都选用强生公司钉棒系统、Y型枕骨板和钛棒,其中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行双侧C2椎弓根螺钉及双侧C3侧块螺钉固定3例,行右侧C2椎弓根螺钉、左侧C3侧块螺钉及双侧C4侧块螺钉固定l例.术前后均行X光片、CT扫描观察齿状突复位效果及螺钉位置,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钱氏线(CL)、寰椎齿突间隙(ADI)和延髓脊髓夹角(CMA),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8例患者中手术后齿状突均达到不同程度的复位,CT复查螺钉位置理想,所有病例均形成良好骨性融合.随访2~4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固体食物困难,对症治疗1月后好转.结论 颈枕后路钉棒植入并撑开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解除齿状突脱位导致的压迫症状.

  • 枕骨髁螺钉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冲;刘小臻;尹德超;郑修军

    枕颈融合是治疗症状性枕颈不稳的惟一方法,目前虽然有很多用于枕颈融合的内固定系统,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枕骨髁是支持头部并与脊柱连接的惟一骨性结构,应用枕骨髁螺钉进行枕颈固定,具有很多优点.本文对枕骨髁螺钉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85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