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梅云;付风昌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张力和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的康复训练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改善肌张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作者:刘彩娜;张新宽;王中华;孙艳芳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is ST)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头部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笔者在临床中用针灸治愈痉挛性斜颈1例.现报道如下.

  • 针药合用治疗十余年痉挛性斜颈验案1例

    作者:陈子;张亚平

    痉挛性斜颈西医治疗多采用注射"肉毒素"及手术.中医针刺、中药介入为其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指导老师在治疗此疾病的过程中体会到,此病应当从脏腑经络病的角度去论治,所以治疗中既要注重局部经络不通的方面,又要看到整体脏腑失调的一面,关键要抓住气血阴阳失衡这个要点,采取中药和针刺并进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导师曾治疗一例10余年痉挛性斜颈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浅谈痉证的辨证施护

    作者:张盈;闫凌;张官印

    本文浅谈痉证的辨证施护,即辨外感与内伤、辨虚证与实证、辨病证三个方面,并提出中药调护、饮食调护、针灸调护和其它调护方法.对痉证的防治与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风药在脑病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杨克勤

    风药是指味薄气轻、药性升浮,具有发散表邪、宣通表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邪一类的药物,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特性.其在脑病的治疗中同样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文章以脑病常见病机风、火、痰、虚、瘀为切入点,对风药在临床治疗脑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痉挛性斜颈

    作者:徐翔;李平

    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 torticollis,ST)或称颈肌张力障碍,属于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主要累及颈部肌肉,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夹肌受累明显.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1].本病病因不清,现代多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除此之外,还有药物治疗,推拿疗法,手术疗法等.但多因病情易反复或创伤性大而不易被患者接受.笔者导师李平教授采用通督调神通络,补养脑神,祛风补虚之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扭转痉挛8例

    作者:苏伟

    扭转痉挛又称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或豆状核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以肌张力障碍及四肢、躯干以至全身剧烈不随意扭转为特征。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以原发性多见。我院从2003年5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8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均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例

    作者:王一晶;赵敏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组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和无力、剪刀步态为特征的具有明显遗传异质性的综合征,本病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缓解其进展的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中医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独到的认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显得颇为重要。

  • 张运克教授应用柴芩温胆汤治验

    作者:杨丽丽;张运克

    以张运克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痉证、胸痹、颤证、眩晕验案为依据,分析总结其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临床中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痉证、胸痹、颤证、眩晕等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作者:陈颖;周莉

    1 病案资料马某,女性,25岁.主因颈部不自主歪向左侧2周,以"斜颈原因待查"于2012年5月1日收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二病区.患者于2012年4月20日因劳累及情绪波动出现颈部肌肉僵硬、右颈部肌肉疼痛伴右侧颈肩部麻木,偶有头晕,无头痛,无视物旋转,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肢体活动如常.患者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2012年4月23日疼痛程度为严重,难以忍受,并开始出现不自主向左转颈,遂于某医院骨科就诊,颈椎X线片显示:骨质增生,椎体融合.

  • 署月痉证临床治疗体会1例

    作者:孟立实

    目的 探讨署月痉证在临床上的治疗体会.方法 抽取在我院治疗的一位患者病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患者经中医治疗,疾病明显转好.结论 此例病案中可以看出抓住病机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关键词: 痉证 三仁汤 四逆散
  • 吴鞠通治疗内科病学术特点探讨

    作者:刘寨华;杨威;马艳华;于峥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 痰浊与肝风

    作者:方鸿;马月香

    通过文献整理,对内风证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治疗内风证的组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探讨,证明了痰浊是导致肝风的重要病机之一,应尽快建立痰浊生风的新概念,以便于指导临床对内风证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 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孙秀业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筋刺法,取穴:上肢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手的经筋结点,即肩后伸旋外结点,伸肘结点,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指外展结点;下肢取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髓、膝、踝、足的经筋结点,即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留针30min.治疗组40例电针,上肢:内关,极泉,尺泽,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阴陵泉,风市;连接电针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取疏波,30min/次,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且可以看到肌肉抽动为度;经筋刺法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 ADL、四肢FMA评分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概况

    作者:赵丽娜;王恩龙

    降低脑卒中肌张力水平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将起到很大作用.针刺治疗方式多样,但疗程较长,对患者耐受性及对医师专业水平有一定要求,有局限性;中药治疗自古已有,目前并未发扬光大,仍无法改变西药为主的局面;其他如拔罐、推拿、梅花针放血、针刀、埋线等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肌张力增高,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西医药治疗方法虽多,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如嗜睡、消化道反应、乏力、精神病等;手术成功率以及费用问题仍是此方法不能很好开展的重要原因;康复治疗虽被广大患者认同,但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治疗时间较久,花费大,患者容易中途放弃.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中西医优点,研究经济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作者:牛凤菊;石冬梅;刘旭军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合穴,又为胆之下合穴和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不但能治疗本经病变,还能治疗胆腑病变,又是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和胃、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对胁痛、肩痹、痉证、痿证、肝斑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杂病痉证1例

    作者:黎波;况珊

    本文介绍1例老年杂病痉证治疗病案,并结合文献分析痉证的治疗规律,为临床治疗痉证提供参考。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梁云云;祝维峰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可用于治疗痉证、脑鸣、颤证、头痛等多种神经科疾病.通过治疗痉证、脑鸣、颤证、头痛病,总结辨证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临床体会.

  • 痉证变痿证奇案治验

    作者:廖天源

    忆1978年冬月,吾诊治本族中一兄弟,男,43岁,汉族,农民,体壮,素无他疾.因本族中一弟结婚,帮忙做厨,起早睡晚两日夜,第3天午后觉头痛,恶寒,发热, 口噤难开,颈项肩背强直,转侧困难,伴胸胁胀满,出汗,口不渴,神志清醒,在当地按感冒治疗,连诊2次不效,急将患者送到10公里外的区医院诊治.经各种检查,不能明确诊断, 打针服药治疗2天后,嘱回家观察.回家2天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项背拘急反张现象,全家惊骇,连夜送区医院住院治疗.经骨穿、查血等检查,排除"破伤风"和"脑炎",仍未能明确诊断,采用镇静、抗炎等对症处理,连续观察治疗7天,病情不但不减,且日趋严重,由轻微拘挛后仰,变为项背四肢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昼夜发作数次,全身挛缩反张如拱桥,痛苦号叫,惨不忍睹.医院无计可施,建议转西昌专区医院治疗.病家苦于经济困难,只得将病人拉回家中,听天由命.因昼夜抽搐,遂请乡中善灸老妇进行灸治,按阴寒证连灸3日,满身灸疮,但病仍不减.

    关键词: 痉证 痿证 治疗经验
  • 肌张力障碍病因病机浅述

    作者:冯伟;董梦久

    肌张力障碍以扭转、重复运动及异常姿势为特点,肝脾肾亏虚是发病的本源,内风、外内为发病关键,痰浊、瘀血共酿的病理产物是致颤的重要因素,邪毒亦是本病发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