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痈,初为人母的隐痛

    作者:侯英

    西方医学里的乳腺炎,我们俗称之为"奶疖"、"奶疮",而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痈为脓疮之意.乳痈在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较为多见,尤其是第一次生产的妇女.中医里将乳痈分为几类,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乳痈大的,称为"乳发".

  • 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士琦

    目的 观察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索乳痈的发病机理,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外吹乳痈患者为受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毫火针+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期为3日.治疗组:采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2支,将针烧至通红,沿整个乳房围刺,点刺膻中、中脘、乳根等穴位,其后拔罐,再行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每日1次,治疗3日.对照组:予青霉素800万单位或其他抗生素+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用药3日,期间停止哺乳.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结块消除情况、总体愈显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疼痛程度及肿块大小等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100.00%,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8.57%,2例出现化脓性乳腺炎,需要进一步处理.治疗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缓解程度,肿块消除情况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尽快解除乳房疼痛,消除肿块,有效阻止脓肿的发生,为乳痈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有效方法,同时不间断母乳喂养,保障了母亲及婴儿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幸福.

  • 外吹乳痈古代医籍的辨证分型、治疗探讨

    作者:李桃花;李宝金;祝东升;赵立娜;钟馨

    历代中医典籍对外吹乳痈辨证的基本证型均为乳汁内结型,晋代至宋代将证型归纳为气血阻滞型、搏血生热型等;自元代朱丹溪始加入肝郁气滞型等三种证型,明清医家陆续总结出邪热乘虚型、肝胃气浊型等。历代医籍对外吹乳痈的治疗均以通乳为基本原则,治疗方法从晋代针灸、热熨法,南北朝内服汤药、外敷药膏法,隋代按摩法、吸吮法,逐步发展成为唐宋时期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并提出了预防性挤乳疗法、初期急治方法和乳痈分期治疗方法。金元时期开始出现了祝由法,朱丹溪制定了疏厥阴滞等内服药法。明清时期汪机、陈实功等医家进一步丰富为疏肝行气法、清肝消毒法等。

  • 外吹乳痈名实初考

    作者:李桃花;李宝金;祝东升;李曰庆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产后妒乳、妒乳乳痈、吹乳乳痈、产后乳结痈、外吹、乳毒、乳吹、外吹乳等病名描述哺乳期外吹乳痈,可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至少从晋代始已非常清晰。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相关病名的分析,对外吹乳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整理分析该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 荆防败毒散治愈风寒牙痛、外吹乳痈医案2例

    作者:陈庆国

    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是治疗外感表寒证的常用方剂,笔者经过临证加减,用于治疗风寒牙痛、外吹乳痈之类的临床杂证,异病同治,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妙效,现公诸同仁.

  • 蒲王汤加减配合超短波治疗乳痈67例报告

    作者:方剑萍

    乳痈是指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由于乳儿吹风或含乳而睡,或乳汁未能吸净,使乳汁积滞不得外流而发生,或乳儿吹乳时,摸伤乳头,感染病毒,或情绪波动,肝气郁结,雍结成痈.笔者2005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蒲王汤加味治疗,结合超短波治疗乳痈6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 手法排乳按摩治疗乳汁郁滞症60例

    作者:尹丽侠

    乳汁郁滞症,中医称妒乳,是指产后乳汁正常排出受障,乳汁郁积留滞于导管内,乳房结块疼痛.妒乳既是外吹乳痈的早期阶段,又是外吹乳痈热生肉腐成痈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妒乳阶段,抓紧早治,可以防患于未然,把积乳及早消除,可以截断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笔者自从事基层乳腺病门诊工作以来,用手法排乳按摩先后治疗乳汁郁滞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52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智慧

    急性乳腺炎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笔者分别采用中药口服自拟消痈汤配合西药抗生素与常规西医治疗,选取100例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急性乳腺炎(未成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52例:年龄20~37岁,平均27.3岁,病程1~6d,平均3d;初产妇46例,经产妇6例;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0.42)×109.对照组48例,21~36岁,平均26.8岁;病程1~6d,平均3d;初产妇43例,经产妇5例;人院时平均体温38.5℃;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0.32)×109.

  • 6例外吹乳痈切开排脓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施慧;肖洪玲;邓小红

    外吹乳痈,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3~4周的初产妇.由于初产妇乳头较易破碎,或乳头先天性畸形、内陷及乳汁多而少饮等,均易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脓肿.

    关键词: 外吹乳痈 护理
  • 金黄膏加红灵丹外用治疗外吹乳痈50例

    作者:邓理

    外吹乳痈是乳房部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多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常见.其主要发病原因为乳络失畅,乳汁壅滞,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无块或有块,乳汁分泌不畅,同时可伴有寒热,头痛骨楚,或有胸闷,口渴,呕吐,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乳汁郁久化热酿毒,便将腐肉成脓,所以治疗外吹乳痈,贵在及时快速.笔者于2010 ~2013年间,运用金黄膏加红灵丹外用,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外吹乳痈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年龄大32岁,小20岁,平均26岁;病程长4d,短半天;初产妇45例,经产妇5例;产后未满月者40例,已满月者10例.

  • 天葵子治疗外吹乳痈

    作者:程亚群

    外吹乳痈是乳房部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家父程云臻运用天葵子鼻塞疗法,治疗外吹乳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纪青山教授疏泻厥阴法治疗外吹乳痈

    作者:任慧琴;赵立杰;张楚;刘春;陈新华

    纪青山教授认为,外吹乳痈临床发病常见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而致乳络阻塞不通,乳汁郁积,郁久化热酿脓成痈。主张从肝论治,并抓住关键病因病机及相关经络进行针刺选穴。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期门、行间、内关、少府、肩井5穴进行常规针刺配合乳房局部浅刺、围刺,以起到疏导厥阴之气,泻厥阴久郁之热之功效。

  • 阳和汤加减治疗外吹乳痈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妮旎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和汤加减及青霉素分别对外吹乳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治愈率达93.22%,对照组治愈率达58.06%,治疗组总体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达83.87%.结论:阳和汤加减较青霉素治疗外吹乳痈疗效更佳.

  • 通乳法治疗早期外吹乳痈53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晶晶;陈红风;郑蔚;胡升芳;孙霃平;叶媚娜

    目的:观察“通乳法”(耳穴贴压+手法排乳+金黄膏外敷+瓜蒌牛蒡汤加减内服)治疗早期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外吹乳痈患者53例,给予“通乳法”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后1d、治疗后2d患者的临床疗效、患乳排乳情况、乳房结块情况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d,所有患者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9.25%,积分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3.02%;治疗后2d,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0.57%,积分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8.68%.治疗后,患者的患乳排乳情况明显改善(P <0.001),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P<0.001),乳房结块明显减少(P<0.001).结论:通乳法治疗早期外吹乳痈起效快,疗效确切,可维持哺乳.

  • 早期按摩防乳痈

    作者:胡献国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若在妊娠期发病者,称为"内吹乳痈",哺乳期发病者称"外吹乳痈",发病率约占产妇的1%以上,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四点:一是妊娠期妇女乳房不洁,导致细菌侵入;二是产妇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俗称"马口奶",婴儿吸不着乳头,乳汁无法排空而瘀积在乳房内;三是产妇乳腺管不通畅,喂奶时婴儿未能完全吸尽,或是乳汁多,婴儿一次吃不完造成乳汁瘀积;四是奶头被婴儿吸破,为细菌侵入打开了"通道",或是婴儿口腔内的细菌从乳腺导管进入.乳腺炎发病初期,产妇只是感到乳房肿胀,出现小的硬块,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就会继续肿胀,硬块增大,疼痛加剧,表面皮肤发红,同时产妇会出现寒战、高烧、恶心、口臭、便秘,甚至乳房脓肿破溃,因此,保持乳头清洁,定时哺乳,积极按摩,使乳腺管通畅,可有效地预防乳痈.

  • 通乳方治疗外吹乳痈276例

    作者:洪鼎侨;洪颖

    外吹乳痈乃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对此,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临床运用自拟通乳方治疗本病276例,取效满意.

  • 蔡国珍主任中医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剑虹;赵文强;余芃

    目的:通过对蔡国珍主任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的研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外吹乳痈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导师的分期辨证外治法和西医外治法,比较两组在疗程长短、临床疗效、治疗费用和乳汁保留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以上四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蔡氏中医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较西医治疗方法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继承发扬和推广应用.

  • 产后按摩防乳痈

    作者:胡献国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指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妊娠期发病的称为“内吹乳痈”,在哺乳期发病的称“外吹乳痈”.发病率约占产妇的1%以上,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病因主要是乳房不洁,细菌进入引起感染;乳头凹陷,婴儿吸不着乳头导致乳汁无法排空;乳腺管不通,喂奶时婴儿不能完全吸尽;乳汁多,婴儿不能一次吃完;奶头被婴儿吮破,细菌从乳腺导管进入;等.

  • 小柴胡汤在外科疾病的运用

    作者:何柏森

      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常治邪犯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开郁调气,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外科疾病获得很好疗效,特介绍如下:1 乳痈  黄某,女,25岁,已婚,工人。于1990-07-05初诊,患者产后1周,哺乳时乳头即感疼痛,右侧胀痛,有硬块,伴有畏寒发热,恶心,食欲不振,检查:发现右乳有一扁平硬块,压痛明显,无波动感,舌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外吹乳痈”,西医属“急性乳腺炎”。此属产后乳汁雍滞,乳络不畅,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所致。治从疏肝通乳,消肿散结,佐以清热解毒。处方:柴胡、黄芩、法夏、青皮、牛蒡子、连翘各10 g,金银花、瓜蒌各15 g,蒲公英30 g,甘草3 g,文武火水煎服,1剂/d,外敷天仙子散,1次/d。3 d后复诊,汗出寒热已减,乳房肿痛亦减,继服5剂,肿痛消失。2 缠腰火丹  李某某,男,40岁,已婚,农民,于1990-08-13初诊,患者自述3 d前左胸肋微感瘙痒刺痛,继之疱疹簇生。检查:疹基色红,顶白,大小不等水疱,排若带状触之灼热疼痛,全身不适,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为“缠腰火丹”,属西医的“带状疱疹”。此属肝胆湿热蕴结,循经外溢,郁蒸皮肤而发。治以清肝胆之火,利湿热之法。处方:柴胡、黄芩、山栀子、丹皮、紫草、龙胆草各10 g,板蓝根、蒲公英、生苡仁、六一散各20 g。文武火煎服,1剂/d,外搽雄冰散。3 d后,患部疱疹热痛大减,继用原方5剂而愈。

  • 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史红健;何芝;王小菊;陈红;邵渝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名早期外吹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肌腱线疏通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进行干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1月后的复发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一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母乳喂养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有着较好疗效,且优于抗生素治疗,其对于维持和促进母乳喂养有着积极意义.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