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患信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作者:张利刚;王丽平

    救灾中,有医生不顾安危化身战士拯救病人,更多的医生则坚守岗位毫不动摇.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哪里病人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有伤病员就出现在哪里.

  • 化解医患纠纷,功夫用在纠纷外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

    作者:

    近几个月,医患冲突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再次将医患纠纷这一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否意味着医患关系恶化了?如何重建医患信任?近日,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接受媒体采访,道出了自己对化解医患纠纷的看法.

  • 完善制度,构筑医患信任桥梁

    作者:

    案例中王院长所面临的问题,在许多同类型的医院中都有类似情况。诊疗过程的主体是患者,医生只是提供专业的服务,尊重主体、服务主体、帮助主体决策。医生提出检查申请、处方建议、治疗服务以及相关的健康卫生信息,所有这些都需主体接受、完成,即便是在紧急状况下,也需患者或家属的同意认可。服务的满意度取决于患者或家属的诉求响应量。案例中患者只是对他的求医有一个结果而满意,没有去计较看病的辛苦过程。由此看,对医院的信任,对医生个人的信任,有助于诊疗决策的认可和落实,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将减少医患间矛盾的发生。如果医院门诊对这类转诊的疑难病症患者,在初诊后即可纳入相关的流程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那么医院就会减少类似案例中所说情况的发生。

  • 建立医疗意外风险分担机制的实证研究

    作者:苗京楠;张建;王晓燕;刘兰秋;刘扬;郝晋;莫陶欣;李一帆

    医疗意外所致损害具有后果严重性和难以归责性.医疗意外的风险无法进行有效分担,会对医生的诊疗行为和患者的就医行为产生影响,不利于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在国内建立医疗意外风险分担机制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应以无过失补偿制度为基础,强化风险分担意识,采取医疗意外保险与医疗风险基金相结合办法,并注重程序正义的保障.

  • 北京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机制问题研究:以社会学信任理论为基础

    作者:苏雪原;王晓燕;吕兆丰;刘兰秋;郭蕊;杨佳

    目的:以社会学信任理论为基础,研究北京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现状、类型与机制,进而探讨改善对策.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市医疗资源分布状况以及临床类别,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对患者、医生和管理者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观察研究.结果:3所医院医患信任现状较好;信任类型以普遍主义信任为主,声誉型信任为第一运行机制,关系运作型和法制型信任机制并存.声誉型信任是北京市大型医院医患信任建立的首要机制;关系运作型信任是医疗资源紧张的重要补充;法制型信任机制较为薄弱.结论:声誉型信任应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法制型信任应在法制与医院的适应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 患方视角下城市大医院医患信任类型及原因分析

    作者:张溪婷;王晓燕;吕兆丰;郭蕊;刘兰秋;杨佳

    目的:了解城市大医院医患信任建立机制及类型,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北京市医疗资源集中地区进行抽样,从中选取X医院、Z医院、B医院3所三甲医院作为研究现场,对其医院管理者、医生、患者及其他人员进行实地观察并个人深入访谈.结果:3所医院的整体医患信任状况较好,且其信任建立机制以声誉型为主,但仍未摆脱原有的关系信任模式.结论: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信任机制的改变,医患双方不熟悉以及高就医期待造成了患者在就诊时惟技术至上现状,新信任机制的建立仍需不断探索.

  • 卫生政策对北京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的影响分析

    作者:董屹;王晨;李娜;郭蕊;杨佳

    医患信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要素,而卫生政策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研究发现,北京市三级医院的医患信任总体水平较好,患者信任集中表现在医院声誉、技术能力和医院级别上.这一结果得益于国家和北京市出台的诸多卫生政策使三级医院在人才建设发展、高端医疗设备配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然而,卫生政策的不完善,即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定位清晰和回归公益性定位准确缺少扎实的举措给医院的医患信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信息不对称下医患信任的重构

    作者:徐渊洪

    在医疗规范约束的前提下,引入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方法,通过评价医患关系运作对建立医患间信任的思考,以求证明医生不仅在医疗过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且在建立和增强医患相互信任关系时也拥有主动权,因此能够而且也应当认真主动释疑,强化医生对患者的理解和提高患者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 基于医疗行为法学视角改善医患关系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付江湲

    目的:通过医师熟练掌握医疗行为法学的基本要素,监管医师诊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增进医患间的信任,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方法:采用医疗行为法学视角,以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定医师良好医疗行为的信念;认清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约束力,端正医师医疗行为的态度;控制不当医疗行为意图的发生.遵循人类常用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正效应,与之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管控相结合,规避医事法务问题.结果:近4年来,在北京市21家市属医疗机构年度绩效考核评比中医院绩效指标突出(2012-2015年1次第四名、3次获第二名),医疗纠纷化解率连年达标.结论:上述质量管控手段推进了医疗环境的法治进程,构建了良好的医患信任,改善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建议国家层面完善立法、法条的内涵,医院层面精益领导者导向与监督作用,医师层面则应恪守医疗行为法律、法规.

  • 科层组织理论视角下三甲医院医患信任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作者:马晓;封国生;郭蕊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隐藏在医患关系失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从科层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其关键特征(专业分工、等级森严、纪律严明、理性关系、量才用人)对医患信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 重建医患信任的医学人文教育路径

    作者:李亚明;吕兆丰;王晓燕;莫陶欣;郝晋;李一帆;苗京楠;刘扬

    2014年3月2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中国,病人看病需要漫长的等待,看医生的时间却很短,他们对医生开出的昂贵检查和药物心存疑虑,认为医生和医院会从中获取暴利。解决医患关系问题可能有很多方法,但“医学教育当然可以有所改变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1]。”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造成医患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医患不信任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医学模式和医学人文教育的角度说明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 知情同意权视角下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及其重建

    作者:刘扬;吕兆丰;王晓燕;郝晋;苗京楠;莫陶欣;李一帆

    医患信任是知情同意制度的产生基础,理想状态下知情同意制度应当对医患信任发挥巩固和强化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知情同意制度却对医患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负面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医患信任与知情同意制度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的分析,寻求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医患信任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 医疗服务整合视角下构建医患信任的政府责任

    作者:郭蕊;吕兆丰;王晓燕;莫陶欣;郝晋;李一帆;苗京楠;刘扬

    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医患信任危机在于过度倚重技术信任,而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双重缺失,造成医患信任的稳定性不高。在卫生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父爱式政府创新”,由于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针对性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和公众预期的落差,进一步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加剧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构建医患信任时必须考虑的应然责任。

  • 医德规范视角下的医患信任问题研究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莫陶欣;郝晋;苗京楠;李一帆;刘扬

    医德规范作为他律的行为准则,对于维系医患信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医德规范的信任内容、实地调查首都城市大医院医患信任和医德品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外因的角度辨析医德规范应用中医患信任“善”意不足的原因,后从他律入手,提出完善医德规范对医患信任“品塑”功能的对策建议。

  • 居民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患信任对策探析

    作者:周娇娇;彭迎春;吕璐丹;王喆

    目的 了解北京郊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医患信任现状,基于居民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于2017年7—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0个远郊区抽取4个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97名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了解情况、对家庭医生的能力信任和道德信任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对计量资料进行均值测算,对计数资料进行构成比分析、频数描述和顺位排列.结果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道德和能力表示信任者分别有175人(88.8% )和156人(79.2% );医患之间道德信任的影响因素是诊疗过程中医方是否给予居民尊重、关爱、利益顾及等; 医患之间能力信任的影响因素是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诊疗过程中医方是否给予居民尊重、关爱等.结论 提升医方的服务能力和道德品行,更有利于医患信任的建立.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要注重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同时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对居民尊重、关爱、隐私保护以及大利益的顾及等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 “乡政村治”政策背景下的乡村两级医患信任现状

    作者:董屹;吕兆丰;彭迎春;杨佳;刘扬;刘一;马晓;周慧姊

    “乡政村治”是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政策背景.新医改以来,卫生政策使乡村两级医患信任得到了有效的修复与促进,但一些问题的凸显也值得卫生政策制定者们进一步关注.本研究从“乡政村治”的视角,调查并分析了北京市乡、村两级医患信任的情况,提示卫生政策制定时需要考虑乡村两级的现状,如何通过卫生政策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农村百姓,仍然是卫生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命题.

  • 医师信任患者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初步研究

    作者:董照伦;陈长香

    目的:引进医师信任患者量表(Physician Trust in the Patient Scale,PTPS)翻译形成中文版,并评价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对原英文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及预实验,形成PTPS中文版,采用该量表对300名医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年限范围为2~42年)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容效度指数评价其效度,通过内部一致性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其信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3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x2/df=2.59,RMSEA=0.07,NFI=0.87,RFI =0.92,CFI=0.92,TLI=0.90;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83~1.00之间,S-CVI/Ave为0.96,S-CVI/UA为0.75.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2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0和0.89;2周后重测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3和0.95.结论:医师信任患者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在我国医患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使用.

  • 从一般人际信任到医患信任的理论辨析

    作者:胡晓江;杨莉

    医患信任是人际信任关系在医生-患者特定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本文以一般信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信任心理复杂的双维性.本文指出,在医患信任中,一般人际信任风险与医疗内在风险,叠加成双重风险,因而医患信任本质上比一般信任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因此,医患关系之间常见的初始信任心理是患方对医方的高信任预期,与高风险特征引发的高不信任焦虑心理,二者混合并存.这种“高信任+高不信任”同时存在是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通常随着就医过程的深入演变成“高信任+低不信任”或“低信任+高不信任”状态.由于患方缺乏对信任风险大小的评估能力,因此在此过程中,患者会想方设法降低信任风险.

  • 患方对医方了解和信任程度影响因素的初步调查

    作者:杨莉;王媛媛;黄悦勤

    目的:探讨患方对医方了解和信任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自评问卷对438名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典型调查.结果: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及结构效度和同质性信度符合要求.患方对医院和医生的了解度分别为56.6%和41.8%,患方对医院、医生的技术和医德的信任度分别为98.2%、92.7%和90.9%,了解度和信任度之间呈正相关(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了解和户籍影响其对医方信任,“对医院的信任”、“对医生的了解”、手术治疗和性别影响对医生的信任,患方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和对医生的了解影响医疗结果满意度.结论: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患方在对医方了解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信任选择存在不同层面的矛盾心理.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和就医选择指导,帮助患方多渠道获得医方信息,提高正确的医疗决策及参与能力.

  • 医患相互信任程度的测量

    作者:罗碧华;肖水源

    医患相互信任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年来国外对医患信任程度的测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医患信任的概念、医患信任程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患者对医生能力、职业道德的信任两大维度,而在患者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业的信任,以及医生对患者的信任等方面,则较少涉及;在方法学方面,相当一部分医患信任的测量工具缺乏严格的测量学检验.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