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研究进展

    作者:林霞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较为罕见的颅内血管变异性疾病.由于VBD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延长扩张的椎基底动脉造成对邻近颅神经、脑干的压迫及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缺血、脑出血、脑积水等改变,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漏诊、误诊.文章就VB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颅内血管变异性疾病的认识.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CT血管成像

    作者:李润根;郑少锐;孙兴旺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在CT血管成像(CTA)上的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VBD患者的CTA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A技术获取容积重组(VR)和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别测量椎动脉(VA)颅内段和基底动脉(BA)的直径、长度、偏移度,总结VBD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47例VBD中,共观测到单纯BA式(8例,17.0%)、BA+单侧VA式(30例,63.8%)、BA+双侧VA式(5例,10.6%)、单侧VA式(2例,4.3%)和双侧VA式(2例,4.3%)5种表现形式,单侧VA颅内段向对侧偏移并骑跨为一种特殊形式.结论 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VBD的各种形态学特征,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初探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经颅多普勒表现

    作者:张霞;季萍;刘慧慧;曹勇军;刘春风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TCD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8例经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为VBD的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将同期就诊的30例非VB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VBD组与非VBD组相比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平均血流速度下降(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部分VBD患者TCD频谱形态表现为波峰圆钝,呈低阻波形.结论 VB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TCD可作为其临床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5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维良;李静;张勇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5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CT+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确诊, 3例患者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 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症状, 肢体无力1例, 复视1例, 三叉神经痛1例, 左侧面肌痉挛及轻度面瘫1例, 耳鸣及听力下降1 例.既往有脑卒中史者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 高血压2例, 高血脂3例, 糖尿病1例.结论 VBD易漏诊, 提高诊断率,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艳玲;郝文莉;戴雁;孙强;邢慧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0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12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无力、耳鸣、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对患者MRI、MRA分析可见明显扩张并延长的基底动脉。结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表现多样,头MRI、MRA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变异的椎基底动脉的立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作为VBD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与脑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平;夏程;陈会生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BD)与脑微出血( CMB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有CMBs组和无CMBs组,CMBs按照前循环和后循环区域分别进行计数。分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VBD是否与CMBs有相关性,及其与某些部位的CMBs的相关性。结果 VBD组在任何部位和后循环的CMBs数量及患者数量较非VBD组多(P<0.05,P<0.01)。年龄、高血压病、脑白质病变及VBD在有CMBs组与无CMB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病和脑白质病变的混杂作用后,VBD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BD与仅在后循环区域和前后循环都存在的CMBs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VBD比无VBD者,出现CMBs的数量多及发生CMBs的患者数量也多,且在有VBD患者中CMBs更有可能位于后循环区域。 VBD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后循环区域。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及头颈部 CTA 分析

    作者:张建岭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BD)的临床表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 CTA)的特点,加深对该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25例V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头颈部CTA特点。结果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一部分可表现为耳鸣及肢体无力。头颈部CTA检查可见增粗、延长、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及管腔、管壁内钙化斑,以及基底动脉移位、扩张、压迫脑干。结论 VBD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更多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脑干梗死及脑神经损害。头颈部CTA检查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变异的椎基底动脉的立体形态、血管壁钙化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VBD的首选检查方法。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海燕;沈光莉;李滨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 VBD)是指不同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的管腔异常扩张、延长、移位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后循环的缺血、梗死,脑出血、脑积水、三叉神经痛等[1]。该病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变异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及误诊,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6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脑卒中临床分析

    作者:崔静稳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verter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 VBD),是一种后循环血管的变异性疾病。目前处于研究阶段,它的变异主要是指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形成血栓或出血。 VBD的发生率极低,低于人口的0.05%,但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因此,应对其加强识别,做到早期诊断极为重要[1]。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院的20例脑卒中患者,经影像学确诊为VB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

    作者:苏凡凡;孙锋刚;刘辉

    病人,男,5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月,加重2d于2011年5月5日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左侧面瘫、脑梗死病史,长期吸烟30余年,约15支/d,否认外伤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6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科查体:意识清,语明.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轻度右歪,余颅神经未见异常.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淑敏;孙丽丽;焦劲松;田朝晖;刘尊敬;唐文雄;刘玮;薛爽;张志勇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VBD诊治.方法 对2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V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后循环脑梗死组(n=9)与无后循环脑梗死组(n=16)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点等.结果 基底动脉侧向偏移程度在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移程度3级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VBD临床表现多样,表现为后循环脑梗死并不少见,且基底动脉严重侧向偏移可能与其发生脑梗死相关.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师艳芳;武剑;黄小钦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指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延长、扩张、迂曲或成角改变的血管畸形,发病较为罕见,总体发病率低于0.05%[1],目前正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该病于1986年由Smoker等[2]正式定义,既往也曾命名为巨大延长扩张病[3]、巨大基底动脉变异及梭形动脉瘤[4]、动脉瘤样畸形[5]、椎基系统迂曲[6]等.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致死及致残率较高[7],且起病隐匿,易造成漏诊、误诊.因此,现就VBD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标准、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希望能加深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认识.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CT表现

    作者:方小东;武国军;李润根;高鑫

    目的 通过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CT平扫、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临床表现,加深对VBD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确诊为VBD患者15例的临床表现和CT资料.参照相关标准分别测量基底动脉(BA)和双侧椎动脉(VA)颅内段的直径、长度,观察其位置变化.结果 15例多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CT平扫:BA增粗(直径4.9~6.7 mm),偏侧走行,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1例,较大面积脑梗死3例,5例BA管壁见硬化斑,1例合并脑出血.MSCTA示骑跨型12例,单纯型3例,扩张的BA或VA直径4.5 ~6.7 mm,BA长度30.2~39.5 mm(平均33.8 mm),VA颅内段长度23.6~26.5 mm,平均25.1 mm(左侧平均25.4 mm,右侧平均23.9 mm).结论 VBD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CT平扫具有筛查作用,MSCTA可确诊VBD.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作者:刘涛;谭显西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病,因其发病率低,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几十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从未中断.文章对新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附9例分析)

    作者:吴白龙;刘浩;李家庭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BD)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而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对9例经CT、MRI确诊的VBD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点。结果9例扩张的椎基底动脉直径为4.8~14.0 mm,迂曲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长度分别为29.8~46.5 mm和23.8~33.4 mm。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及基底动脉侧向偏移度均以2级( Smoker 分级法)常见:分别有6例(66.7%)和5例(55.6%);基底动脉右侧移位7例(77.8%);基底动脉钙化6例(66.7%);桥脑受压变形4例(44.4%)。9例中,发现后循环供血区腔隙性脑梗死5例(55.6%),大面积脑梗死1例(11.1%),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11.1%)。结论VBD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CT、MRI可作为VBD的重要筛查方法。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及与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张丽;万慧

    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被称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

  • 36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分析

    作者:戚志强;杨俊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动脉的延长扩张主要是指动脉血管的显著伸长、扩张、迂曲,随之出现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障碍形成血栓和微小栓塞,可伴或不伴动脉瘤形成,主要发生于椎动脉或基底动脉[1].国外研究报道,总体人群中VBD的发生率低于0.05%[2],范晓颖等[3 ]对门诊常规CT扫描的患者进行统计发现,VBD的发生率0.6%,现将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6例VBD患者分析如下.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报告

    作者:李筱瑜;卢幸明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由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对脑神经、脑干的压迫以及供血区域脑缺血性改变,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易致漏诊、误诊.1 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头晕伴阵发性右侧面部疼痛半个月就诊.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坤;罗祺;杨钟熙;吕伟波;许侃;王宏磊;徐宁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均行CT血溶造影或DSA确诊.1例患者DSA检查后突发意识更新丧失、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CT血管造影确诊后9个月,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该病,目前对该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手段,但影像学证实椎基底动脉管壁有附壁血栓者,均应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MRI表现及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文才;吴倩;邹佳妮;陈信坚;李国雄

    目的 通过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影像表现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发生椎基底动脉血流淤滞、后循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VBD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9~79(61.70±10.80)岁,在磁共振图像上测量每例VBD患者椎基底动脉大内径并对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进行高度评分与位置评分,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评价上述BA指标与发生椎基底动脉血流淤滞、后循环脑梗死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2例VBD患者中20例有高血压病史,出现陈旧或急性后循环区域脑梗死共8例,BA梭形动脉瘤形成2例,11例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uidattenuationinversionrecovery,FLAIRs)、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图像上出现椎基底动脉"亮血管"征."亮血管征"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间BA位置评分、BA内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总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后循环脑梗死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间的BA位置评分、BA总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BD患者BA位置偏移可能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