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临床调查

    作者:仲玉芬;马学彬;张玉柱;王志妍;于志清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预防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对比,病原学检查等.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31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6.2%;平均住院时间10天;人均使用抗菌药物5.8天;一联用药206例,使用率89.2%,二联用药25例,使用率10.8%,围手术期用药42例,使用率17.5%;微生物送检2例,送检率0.83%.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存在用药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围手术期使用不规范等不规范之处,应加强用药指导,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 Ⅰ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

    作者:李荣明;李春凤;罗彪峰;张珊;陈霄;易世江

    目的 了解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与影响切口感染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和目标监测方法,对医院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Ⅰ类手术患者46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为0.65%.目标监测甲状腺手术255例,无手术切口感染;血管乳腺手术138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1.45%;耳鼻喉颈部手术68例,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1.47%.结论 目标性监测的甲状腺手术切口无感染发生,其他部位Ⅰ类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提示目标性监测有助于手术切口感染控制.

  •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措施

    作者:周啟志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地预防切口感染.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东至县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骨科住院的Ⅰ类手术切口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与调查分析.结果 监测的202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1.49%.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有无合并症为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感染监控的全程动态监测,全面评估各种危险因素和持续干预,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 某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作者:剧志英;王涛;任文琦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某驻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 连续2年调查发现,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延续到术后48 h以上.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9. 7%采用联合用药. 结论 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存在联合用药和使用周期过长的现象,属于明显不合理用药.

  • 影响骨科带内置物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徐生根;刘炳胜;朱慧华;毛兆光

    目的 分析骨科带内置物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2010-08-2013-07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2 559例,将其分为2组,未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2-02-2013-07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1 329例,其中465例未使用抗生素;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0-08-2012-01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1 230例,均使用抗生素.结果 未应用抗菌药物组4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6%),采用扩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和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治愈.应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1%),其中9例经过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应用治愈;1例左踝关节骨折伴脱位发生皮肤坏死慢性感染,经皮瓣转移等治疗后治愈.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骨科带内置物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防治,抗菌药物只能起一定辅助作用.

  • 西安市14所医院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作者:潘京京;孙萌;王惠川;胡斌;王静;陈晟;闵慧;李琼阁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3年以来西安市二级以上医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成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西安市2011-2013年8所三级医院及6所二级医院出院的 Ⅰ 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分析 、总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 Ⅰ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从87.10%及95.54%下降至39.25%及39.6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分别涉及11类46种及12类60种;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分别从31.04%及42.60%上升至69.91%及79.47%;初次给药率在术前30 min~2 h内的分别从69.96%及62.97%上升至98.09%及87.49%;给药疗程<24 h的比例分别由10.52%及12.73%上升至33.01%及40.77%.结论整治活动3年西安市 Ⅰ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用药疗程偏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 MTP-KPI干预模式在患儿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廖莉;刘伟光;许晓强;王萍萍;陈晓瑾;严俊

    目的 观察监测-培训-计划法(MTP)联合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干预模式在儿童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方法 将2014年1-12月的344例Ⅰ类手术切口患儿纳入对照组,2015年1-12月的456例Ⅰ类手术切口患儿纳入干预Ⅰ组,2016年1-12月的426例Ⅰ类手术切口患儿纳入干预Ⅱ组,根据对照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点评结果,建立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指标(预防用药率、选用抗菌药物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和术后感染率),干预Ⅰ组采用MTP干预模式,干预Ⅱ组采用MTP-KPI干预模式,比较干预前后合理性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MTP-KPI模式干预,干预Ⅱ组Ⅰ类手术切口的预防用药率为9.86%,低于对照组37.79%,低于干预Ⅰ组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Ⅱ组的选用抗菌药物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分别为95.24%、95.24%、88.10%,高于对照组0.8%、75.31%、72.38%,高于干预Ⅰ组58.46%,90.77%,86.15%,同时腹外疝手术的预防用药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干预Ⅰ组、干预Ⅱ组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0.29%、0.44%和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P-KPI干预模式对提高Ⅰ类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有显著效果,可行性高.

  • 普外科及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王辉;杨凌辉;杨凤玲

    目的 对普外科及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运用目标性调查方法,对普外科、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对监测科室进行主动干预前后的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7-9月10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2例,感染率为2.00%,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乳腺包块切除术各1例;10-12月的239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0.42%,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发生感染的手术危险指数为0~1;半年期间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116例住院患者Ⅰ类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红;黄小民;韩燕茹

    目的对以往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病例做有关调查,为进一步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出院病历中的相关资料,对I类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结果 116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中,以骨肿瘤科占首位,感染率为32.8%;83.6%感染者术前住院天数>11 d;74%感染者手术时间>2 h;手术切口异物植入感染者中引流物植入导致感染的占65.5%;感染病原菌种类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32.2%. 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手术时间,对手术植入物行安全性监测等.

  • 工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作者:王楠;王志斌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关系探讨

    作者:赵振寰;马霖;曹玉;冷萍;荆凡波;隋忠国

    目的 探讨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观察Ⅰ类手术切口(甲状腺、乳腺、腹外疝)用与不用抗菌药物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 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浅部切口红肿的轻度感染症状,感染率为0.3%,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类手术切口用与不用抗菌药物,术前、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当存在可能引起切口感染因素时,若手术时间≤2 h,术前1次使用一代头孢菌素便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 医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建英;李延兰;罗冰芝;姜晓萍;王丽

    目的 探讨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783例Ⅰ类手术切口病例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品种、联合用药指征、用药频度、用药时间及使用疗程等进行应用调查分析.结果 783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698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率为89.2%,涉及7大类18种,其中一联用药459例,占65.7%,二联用药196例,占28.1%,三联用药43例,占6.2%.结论 医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强化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防止过渡医疗现象发生.

  • 115例老年患者Ⅰ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赵玉萍;王烨;唐莉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医院>60岁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医院2010年1-12月专项手术切口监测资料中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115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老年手术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频率前3位为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克林霉素;术前<2 h或麻醉开始时使用抗菌药物104例,占90.43%,术前未用术后用11例,占9.6%;用药疗程为3~13 d,平均6.7d.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监管,正确把握给药时机;术中,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药物,加强临床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合作,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孙善华;倪国珍;胡忠秀

    目的 了解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2010年3-4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50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使用频率依次为一代头孢菌素33.34%、二代头孢菌素28.40%、大环内酯类22.22%;术前预防用药占68.00%,术前30 min~2 h用药占42.00%,术前未用药占32.00%.结论 I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骨科医师用药的培训,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

    作者:仲华;刘鹰;吴芳;王玮;李彦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 头颈部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使用抗菌药物关系探讨

    作者:朱洪源;施海丹;李永连;毛鑫礼

    目的 了解头颈部Ⅰ类手术切口使用抗菌药物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头颈部Ⅰ类手术切口的住院患者8 084例临床资料,调查其抗菌药物不同使用状态与切口部位感染的关系,感染率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0.92%、21.88%、8.58%,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50%、0.50%、0.41%;统计手术时间<2 h的头颈部Ⅰ类手术切口3年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0.13%,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0.11%,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送检切口部位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71.4%,革兰阴性菌占28.6%.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无相关性,对于手术时间<2 h的头颈部Ⅰ类清洁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不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

  •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使用分析

    作者:罗宗伟;赵学会;赵婷;罗宗怀;余瑜

    目的 分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步推进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医院整治活动前6个月(2011年1-6月)和整治活动后6个月(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抗菌药物分级制度落实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结果 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为64种,剂型97个,整治活动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压缩到35种,剂型减少到64个,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药品费用比例由39.43%降至29.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19%降至68.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51 DDD降至51.56 DDD,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48.34%降至27.22%,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00.00%降低了45.37%,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30 min~2 h给药比例由57.15%升至89.73%,预防用药时间由129.61 h缩短到55.28 h,微生物送检率由15.40%升至26.7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4.48%降至25.27%.结论 医院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符合实际并认真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明显规范,整治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王国权;李丹;吴琼

    目的 为促进Ⅰ类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干预,并对干预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2011年299例干预前(16月份)247例与干预后(7-10月份)97例甲状腺和乳腺切口患者手术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9例患者中未出现切口感染;干预前仅1例患者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占0.40%,干预后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达到16例,占32.69%;干预前患者于术后0、≤24、≥96 h使用抗菌药物分别占0.81%、8.94%、66.26%,干预后分别占45.71% 、31.43%、5.71%.结论 实现了Ⅰ类切口手术零感染,且抗菌药物使用得到明显的好转,说明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开展目标性监测,是控制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方法.

  • 作者:

    关键词:
  • 普外科无预防性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姜涛;钟进营;孙红涛;李宁博;张少成;高海冰

    目的 研究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切口感染几率情况探讨.方法 搜集登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Ⅰ类手术切口且符合条件者1570例,根据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为两组,使用抗菌药物组(n=614)与不使用抗菌药物组(n=956).分析这两组间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是否无差异.结果 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切口感染几率(1.1%,11/956)与使用抗菌药物组切口感染几率(1.4%,9/614)无差异(P=0.375).结论 对于Ⅰ类手术切口,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好,围手术期即使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几率也不增加.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