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镜下保留与切除残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远期临床比较

    作者:孙磊;吴波;田敏;张磊

    目的 评估比较关节镜下保留与切除残迹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的技术方法 与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典的经胫骨技术,常规切除ACL残迹,4股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ACL术87例.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由外向内建立骨隧道,保留ACL残迹,4股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ACL术221例.仅选择两种手术处理中单纯ACL重建,并有完整3年以上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保留残迹组66例,切除残迹组39例.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为36~ 6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资料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损伤至手术时间、关节不稳定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资料比较,两组双侧股部周径差值、两组Lachman试验稳定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残迹组的关节活动度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切除残迹组(P<0.05),前抽屉试验稳定性显著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轴移试验稳定性显著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 IKDC)评级显著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 结论 关节镜下由外向内建立骨隧道、保留残迹ACL重建术的远期临床效果,包括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优于经典的经胫骨技术、切除残迹ACL重建术.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处理方法的研究

    作者:孙业青;朱裕昌;蔡新宇;蔡郑东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保留髌骨下进行髌骨成形与髌骨置换的术后临床疗效,探讨膝关节置换中合适的髌骨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共198例行TKA治疗的单纯骨关节炎患者,其中62例行髌骨置换术,136例行保留髌骨下髌骨成形术.术中对髌骨进行去除骨赘后进行成形,使之与原髌骨关节面比较相近.术后定期随访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Bristol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及分析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并复查X线片了解内置物情况.结果 共125例获得随访,其中置换组43例,成形组82例,随访时间36~80个月,平均5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KSS总评分、髌骨评分、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KSS功能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形组优于置换组.而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两者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示髌股匹配程度、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及髌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髌骨成形术在TKA中髌骨不置换时能够使髌股关节达到良好匹配,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低,中短期疗效与髌骨置换相当.

  • 浮膝损伤中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与重建

    作者:彭辉煌;朱亚平;韦兆祥;王益民;庄明;商晓军

    目的 探讨浮膝损伤中骨和韧带等稳定装置的恢复与重建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浮膝损伤合并急性膝关节不稳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评定术后疗效.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骨折均愈合.术后伤口感染3例,内固定松动2例,前交叉韧带松弛1例,骨关节炎2例.按照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32例,中上5例,下中1例,优良率占84%. 结论 浮膝损伤治疗中不仅仅要重视骨结构连续性的重建,更要重视韧带、半月板、关节囊、肌肉等稳定结构的恢复.

  • 髁间棘骨折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作者:甘煜东;丁晶;徐永清;杨军;邬江;沙勇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髁间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3例髁间棘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进行检查及微创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结果 骨折检出率:X线片为95 %,CT三维重建为100 %,MRI为90 %.术后40例获得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I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5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结论 传统的X线为髁间棘骨折诊断中首选的经济实用的方法,CT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而MRI检查则可帮助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关节镜下及小切口微创治疗损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关节镜下技术操作要求高;采取张力带的方法较其他固定方法简单可靠,不易导致骨折块碎裂,可用于任何骨折类型.

  • 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损伤

    作者:陈鸿;鲁宁;张颖;刘宗良;刘路平;马梦昆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PLC)的技术及近期的疗效. 方法 本组21例,均为联合型的直向外侧+后外侧旋转>Ⅱ度不稳定,重建范围:胭肌腱、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术中单独提取健侧或患侧股薄肌重建膕肌腱.切取股二头肌肌腱中1/3部,折叠后对折端拉入股骨外髁骨隧道固定,分出的前束重建外侧副韧带(LCL),后束重建胭腓韧带.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Lyshoh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43±2)分,术后半年为(90±3)分,有明显改进. 结论 PLC损伤可造成患肢功能受损,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修复重建韧带手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 关节镜下运用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作者:毕擎;朱丹杰;夏冰;洪剑飞;邱斌松;章水均

    目的 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评估其疗效. 方法 ACL、PCL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重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股骨端,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胫骨端,同期行ACL和PCL损伤重建术.7例行内侧副韧带修补,4例行外侧副韧带复合结构修复,2例行内外侧同时修复.所有患者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标准进行术前评估,均为D级.术前Lysholm评分为 (36.5±3.7)分. 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终末随访时,IKDC总体评价:A级6例(38%),B级9例(56%),C级1例(6%),无D级患者.Lachman试验0~2 mm 8例;3~5 mm 6例;6~10 mm 2例(P<0.05).屈70°前后总位移0~2 mm 10例;3~5 mm 5例;6~10 mm 1例(P<0.05).屈70°后位移0~2 mm 12例;3~5 mm 4例(P<0.05).术后2个月Lysholm功能评分为(90.4±2.9)分,终末随访时为(93.4±3.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股骨胫骨端同期重建ACL和PCL损伤,有利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前交叉韧带起止点X线下定位的研究

    作者:郭林;杨柳;王爱民;唐康来;王晓宇;代灿;韩雪松;谢峰

    目的研究X线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起止点印迹在股骨髁及胫骨平台上的定位,为术中重建ACL制备骨隧道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集12例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制作标本后分别在股骨髁及胫骨平台将ACL起止点边缘用金属丝标记,标记后摄标准的正侧位膝关节标本X线片,使用X-Caliper测量仪在CR片上精确测量ACL股骨髁和胫骨平台止点的几何中心与CR片骨性标记之间的距离. 结果 ACL股骨侧止点中心在股骨干力学轴与其平行线之间(65.3±1.1)%处,在Blumensaat线及其平行线之间(78.1±1.0)%处.胫骨侧止点中心在正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47.1±2.6)%处,在侧位片位于(43.9±1.7)%处. 结论股骨干力学轴和Blumensaat线及与其平行的股骨髁切线结合更方便定位ACL股骨侧标记;X线下胫骨平台定位更为准确.

  • 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完全损伤关节镜下诊治方法选择

    作者:张羽飞;许春利;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汤欣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不完全损伤的关节镜下诊断意义和早期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 1999年8月-2003年10月收治急性膝关节ACL不完全损伤37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关节镜检查确诊,其中关节镜下射频皱缩术后保守治疗8例,Ⅰ期行ACL加强手术19例,Ⅰ期行ACL重建手术10例,随诊10~23个月,并行临床效果评定. 结果获随诊患者34例(92%),治疗康复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43.6±5.2)分提高到(91.8±2.3)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 结论急性膝关节ACL不完全损伤应早期首选关节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Ⅰ期镜下修复或重建ACL,对早期恢复膝关节稳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01例交通事故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法医学分析

    作者:朱英;李红卫;赵鹏;唐任宽;朱士胜;李剑波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导致膝关节损伤的特点,为其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对2006 -2008年间经重庆法医验伤所鉴定的201例交通事故导致的膝关节损伤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根据膝关节的损伤类型,将本组案例分为骨损伤组、软组织损伤组及骨合并软组织损伤组.通过对各组膝关节功能情况的分析发现:对于负重情况,其正常率以及不能负重率,骨损伤组以及骨合并软组织损伤组均与软组织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患者的负重情况、行走功能以及步态情况纳入鉴定过程,会使交通事故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更为合理.

  • 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创伤后晚期严重功能障碍

    作者:李佩佳;赵汉平;罗永忠;刘明;骆刚;史庆轩

    目的探讨膝关节创伤后严重功能障碍的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这类疾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 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严重创伤后晚期膝关节功能障碍18例21膝,对于其中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无明显畸形10例12膝,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创伤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20°~40°内外翻或20°~90°固定性屈曲畸形6例7膝,膝关节完全骨性强直2例2膝,患者采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5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评定膝关节术后的疼痛、活动功能、关节畸形矫正以及稳定性和肌力.术前评价均为差,术后优12膝,良7膝,可2膝,总优良率90%.患者主观满意率为100%. 结论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创伤后晚期严重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关节镜在膝关节及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冯宗权;陈逊文;陈志维;肖可明;邢基斯

    目的 评价关节镜在膝关节及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9月-2005年12月,46例膝关节及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其中36例顺利行镜下手术,10例术中增加小切口下手术.本组镜下手术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岁.髌骨骨折(均为横形骨折及纵形骨折)26例,股骨远段骨折4例,胫骨平台及髁间嵴骨折6例,均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髌骨骨折采用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股骨远段骨折采用逆行髓内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采用穿钢丝或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平均住院日8 d,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32例,4例术后屈曲轻度受限,平均减小15°,膝上10 cm大腿周长平均比健侧缩小1.1 cm(0.6~2.0 cm),2例膝关节术后轻度疼痛.髌骨骨折、胫骨平台及髁间嵴骨折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5+7.6)分.结论 关节镜应用于膝关节及周围骨折能起到良好监护作用,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有效内固定,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

  • 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

    作者:王予彬;李文峰;王惠芳;张伟佳;刘威;谢国瑞;李国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48例患者全部在关节镜下完成ACL、半月板损伤的修复重建术.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包括:膝关节行走痛41例,膝关节不稳定感36例,关节交锁史8例,Lachman 试验阳性45例,前抽屉试验阳性38例,外侧轴移试验阳性24例.半月板损伤采用系列导管下特制长缝合针由内向外缝合法修复;ACL损伤修复采用半腱肌、股薄肌,闭合拉出微型钢板法重建,术后采用康复治疗. 结果本组随访13~65个月,平均27个月.1例剧烈活动后膝关节胀痛,2例活动受限20°,其余关节功能正常.Lyshlom膝关节评分,术前58±9,术后95±5(P<0.01). 结论关节镜下同时修复重建ACL、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董启榕;郑祖根

    目的探讨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方法 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的骨软骨,并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用于修复缺损. 结果随访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 结论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的曲度,是较为实用的手术.

  • 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深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松弛

    作者:蒋青;宋知非;骆东山;李文;陈晖;熊进;陈东阳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深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松弛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操作方法. 方法 1999年1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29例膝关节内侧松弛的患者,行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深埋术:游离内侧副韧带的股骨止点,连同止点骨块(1.5 cm×1.5 cm)在原位深埋0.5 cm, 并用螺钉固定.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27个月,平均9个月.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内侧松弛均消失,膝关节功能正常. 结论股骨止点深埋术对于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松弛、内侧分离在0.5 cm以内患者疗效满意,手术操作简单.

  • 带线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损伤

    作者:刘敏;杨国敬;林瑞新;张力成;蔡春元;李琪

    目的 探讨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35 例,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为(54.5±6.3)分,术后1年评分(88.1±4.2)分,比较术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疗效肯定,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谭谦;许澎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popliteal artery injury, patellar ligament injury, patellar fracture, and other deep tissue damage or exposure, making them challenging to repair.The principle is to repair the wound, reconstruct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knee joint, and recover the knee joint function.At present the reconstruction with skin flap or myocutaneous flap is our priority.Local flap or myocutaneous flap can be used for repairing minor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s.Repairing with perforator flap, fascia flap, and free flap are main alternatives for covering larger and complex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s.During the treatment, a joint effort is mandatory, not only to repair the wound, but also to reconstruct vasculature, fix fracture, repair ligament, and finally recover the knee joint function.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ust be emphasized.Moreov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methods, and new materials, perforator fla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pairing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s.

  • 进一步提高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水平

    作者:黄晓元

    This article briefly summarizes the techniques for repair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knee joints as reported in 5 papers in this issue, including how to choose the skin flap, muscle flap, myocutaneous flap, and vascular anastomosis in recipient site.It is found that the anterolatera1 femoral flap, 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 and gastrocnemius flap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 with high survival rates, and they can be used for the repair of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as well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 膝部严重烧创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系统康复治疗策略

    作者:刘梦栋;杨薛康;韩夫;房卓群;张月;胡大海;陶克

    目的 探讨膝部严重烧创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系统康复治疗策略. 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患者合并髌韧带缺损,16例患者合并膝关节囊缺损.入院后1~3d行创面清创,清创后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 ×7 cm~42 cm×18 cm.清创后行VSD治疗,5~7d后行皮瓣修复术.9例患者缺损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7例患者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5 cm×3 cm~9 cm×7 cm膝关节囊缺损,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10例患者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6 cm×3 cm ~ 12 cm×4 cm髌韧带缺损,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1 cm×9 cm~22 cm ×15 cm.术后采用“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系统康复治疗策略行膝关节功能重建.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进行评分.术后2周、12个月采用关节量角器测定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及伸直度.术后6、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膝关节囊完整性及髌韧带连续性.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2例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出现坏死,行清创及自体大腿中厚皮移植修复后创面愈合.术后12个月患者IKDC膝关节评估表评分为(79±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4±7)分(t=7.20,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度为(117±10)°,明显大于术后2周的(35±8)°(t=32.65,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伸直度为(12±9)°,显著小于术后2周的(61±9)°(t =19.63,P<0.05).术后6、12个月,9例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患者膝关节囊完整性及髌韧带连续性良好,7例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患者膝关节囊完整性良好,10例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患者髌韧带连续性良好.术后12个月随访,皮瓣存活良好,患者膝部外形良好,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结论 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或带阔筋膜、髂胫束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行膝关节系统康复治疗,患者膝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 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韩夫;胡大海;刘洋;于洪亮;马少军;魏国兴;郑朝

    目的 观察应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患者12例,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 cm×6 cm~16 cm×12 cm,髌韧带缺失长度为5~12 cm、宽度为2.5 ~4.0 cm.选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术中将切取的髂胫束两端向内折叠为呈腱状的3层结构后,再将其包绕缝合于髌韧带断端以重建髌韧带.皮瓣切取面积为9 cm×8 cm~18 cm ×14 cm,髂胫束切取长度为7~ 14 cm、宽度为8~ 12 cm.供瓣区取自体大腿或躯干中厚皮移植修复并打包固定.术后即刻应用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6周,术后2周起患侧肢体于伸直位行负重训练,术后6周起行患侧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对膝关节周围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评价膝关节屈曲度及伸直度.术后6~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膝关节髌韧带的连续性.术后12个月内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1)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2)膝关节周围疼痛平均分从术前31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77分;膝关节功能平均分从术前14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65分;膝关节平均屈曲度从术前89°增至术后12个月的130°,平均伸直度从术前65°改善为术后12个月的15 °.术后6~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所有患者重建髌韧带的连续性良好,未行进一步手术干预;移植部位表面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2个月内,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能较好恢复膝关节功能和外形.

  • 膝关节周围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组织瓣修复策略

    作者:沈余明;马春旭;胡骁骅;王成;张琮

    目的 探讨修复膝关节周围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组织瓣选择及方法.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54例膝关节周围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肌腱、骨外露或坏死或假体外露,其中5例膝关节损伤,行彻底清创或肿瘤切除术后创面面积为5 cm×5 cm~46 cm×22 cm.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3例,改良缝匠肌肌皮瓣修复7例,腓肠肌肌皮瓣修复8例,腓肠肌肌瓣修复1例,小腿后侧皮瓣+腓肠肌肌瓣修复2例,股二头肌肌瓣+腓肠肌肌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3例,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腓肠肌肌皮瓣修复2例,膝上外侧皮瓣修复2例,股后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隐动脉皮瓣修复11例.4例行髌韧带重建.组织瓣面积5 cm×5 cm~38 cm× 19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同侧/对侧大腿中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54例患者采用59个组织瓣修复创面,其中50例患者移植的55个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余4个组织瓣远端部分坏死,包括隐动脉皮瓣1个、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2个、游离背阔肌肌皮瓣1个.3个远端坏死皮瓣经扩创再植皮修复愈合,1个远端坏死肌皮瓣经腓肠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随访6 ~36个月,组织瓣外形及质地良好,大部分膝关节功能良好;4例重建髌韧带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5例膝关节损伤者中4例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 修复膝关节周围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首选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前创面首选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其次是隐动脉皮瓣;修复膝外侧创面主要选择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较小创面可考虑膝上外侧皮瓣;膝内侧创面首选改良缝匠肌肌皮瓣和隐动脉皮瓣;对膝后侧创面采用股后侧逆行岛状皮瓣或膝上外侧皮瓣;感染重或腔隙大的创面首选腓肠肌肌皮瓣或肌瓣或改良缝匠肌肌皮瓣;需髌韧带重建者首选股前外侧皮瓣或腓肠肌肌皮瓣.

289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