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切口位置对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散光的影响

    作者:李辉军;林咸平;项振扬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手术中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白内障80例(98眼)分为两大组,其中第一大组,又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再分为AB两组:A组为顺规性散光组,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逆规性散光组,作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行超声乳化术加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第二大组均作上方切口.术后观察3天,1月、3月和6月的角膜平均散光和裸眼视力情况.结果两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散光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月分别为(0.57±0.30)D和(1.20±0.59)D.结论根据患者术前角膜地形图,顺规性散光患者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逆规性散光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早期视力以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者恢复佳.

  • 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房建壮;袁文晓;尹彩芳;姜丽平;张乐

    目的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20例白内障行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占75.6%,其中≥1.0占36.5%;术后1周视力≥0.5者占82.3%,其中≥1.0占52.4%;术后1月视力≥0.5者占84.5%,其中≥1.0占58.2%;术后3月视力≥0.5者占88.2%,其中≥1.0占65.3%.术后平均散光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疗效分析

    作者:许泽广;牛玉坤;陈宏民;童凤梅;李援东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术前散光度将复性近视散光220例316眼分为3组:A组,-0.50~-1.50DC,173眼;B组,-1.75~-2.50DC,89眼;C组,-2.75~-5.0DC,54眼.回顾性分析LASIK术后3~24月(平均6.7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残留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对近视与散光的矫正均有确切效果,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一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散光残留度在3组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安全有效.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两种隧道切口散光比较

    作者:王丽;周永祚;肖耀廷

    目的前瞻性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正上方及右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前房反应及超声乳化时间.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资料完整者共55例(62眼),术前随机分2组.右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组(A组)28例(30眼)和正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组(B组)27例(32眼).检测患眼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散光度;观察术后3天的前房反应,并记录晶状体的核硬度及超声乳化时间.结果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91±0.35)D、(1.48±0.34)D、(1.31±0.26)D、(1.13±0.27)D,B组为(1.03±0.19)D、(1.56±0.37)D、(1.54±0.37)D、(1.37±0.28)D,两组散光度、前房反应及超声乳化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右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术操作简便,术后散光度和前房反应控制良好,为一较理想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切口.

  • 角膜穿孔伤的屈光性缝合手术

    作者:刘洛如;金书红;牛文芳;韩丽萍;翁晓春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手术缝合中运用辅助手段减轻术后角膜散光(屈光性缝合)的方法.方法术中采用黏弹剂、缩瞳剂、辅助切口及相应的缝合技巧;术后合理应用治疗性角膜软性接触镜.结果108例109眼术后角膜创口愈合良好,瘢痕小,不规则散光减轻,其中49眼术后健眼与患眼角膜地形图参数值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角膜穿孔伤创口修复时采用相应的辅助手段能有效减轻术后角膜散光状态,重建原有的角膜外形.

  • 白内障患者散光状态分析

    作者:张钧;王丽天;盛耀华

    目的研究白内障人群散光分布规律.方法分析1050例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结果患者中顺规散光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减小,逆规散光比例则相应增大.80岁以下各年龄组,1 D以下散光所占比例高,散光度越大,所占比例越小.结论白内障人群中80岁以下者的散光分布规律与80岁以上者有所不同.

    关键词: 白内障 散光
  • 年龄和散光程度对儿童子午线性弱视诊断的影响

    作者:李辉;许江涛;蒋晓明;周莹

    目的 了解年龄和散光程度对子午线性弱视诊断的影响,明确引起儿童子午线性弱视的散光度临界值.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 1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以散光为主要屈光异常的4~8岁儿童共1005人(191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球镜值≤±3.00D,散光度绝对值≥1.00D,双眼球镜差值≤1.50D,双眼柱镜差值≤1.00D.分析不同年龄和散光程度对诊断子午线弱视的影响.结果 矫正视力≥0.9共144只眼,平均散光度(1.49±0.58)D,95%可信区间(1.39,1.58)D;矫正视力0.8共373只眼,平均散光度(1.47±0.66)D,95%可信区间(1.40,1.54)D;矫正视力=0.7共498只眼,平均散光度(1.73±0.74)D,95%可信区间(1.67,1.80)D;三组间进行比较,矫正视力≥0.9与矫正视力=0.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矫正视力≥0.9和矫正视力=0.8两组与矫正视力=0.7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弱视组的散光度均值为(1.82±0.86)D,95%可信区间为(1.77,1.86)D;中度弱视组的散光度均值为(2.61±1.10)D,95%可信区间为(2.50,2.71)D;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P=0.000).相同矫正视力情况下,≤6岁组的平均散光度较>6岁组稍高;相同散光度的情况下,不同年龄组的矫正视力不同,年龄越小,矫正视力越低.结论 矫正视力≥0.8的散光儿童中的散光度多不> 1.50D.散光度≥1.75D可引起轻度弱视,散光度>2.50D可以引起中度子午线性弱视.诊断子午线性弱视时应综合考虑矫正视力、散光度和年龄三因素的影响.

  • 4~7岁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特征研究

    作者:杨俊芳;蒋红霞;陶利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以及与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对门诊4~7岁视力低常儿童783例1407眼散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多,占65.96%,其他依次为混合散光15.71%、单纯远视散光8.67%、复性近视散光7.68%、单纯近视散光1.99%.散光程度0.50DC~1.00DC者占42.29%,其次为1.25DC~2.00DC者占34.04%、2.25DC~3.00DC者占15.79%,>3.00DC者仅占7.89%.顺规散光占95.73%,逆规散光占3.27%,斜向散光占1.00%.矫正视力≥0.9者占44.07%,矫正视力<0.9者占55.93%.双眼散光占79.69%,单眼散光占20.31%.在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94.44%,不对称散光占5.61%,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应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散光
  • 学龄前儿童散光眼特征分析

    作者:张颜芳;张慧文;王美娟

    目的 探讨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的主要类型、程度、轴向的分布规律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 对我市幼儿园3~7岁儿童弱视筛查中发现的视力低常者进行散瞳验光,从中检出482例889只散光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性远视散光多,占66.03%,混合散光次之,占13.95%,单纯远视散光9.11%,复性近视散光8.77%,单纯近视散光2.14%;散光程度0.50DC~1.00DC占47.58%,1.25DC~2.00DC占36.22%,2.25DC~3.00DC占12.82%,3.25DC~4.00DC占3.15%,>4.25DC占0.22%;顺规散光占91.34%,逆规散光占8.21%,斜向散光占0.45%.所有散光眼中,弱视504眼,占56.69%.结论 散光是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复性远视散光是其主要类型且以<2.00DC为主,散光轴向多为顺规散光.散光与弱视密切相关,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是治疗弱视的关键.

  • 儿童散光眼角膜地形图形态特征

    作者:董枫;周传清;李瑾

    目的探讨儿童散光眼角膜地形图形态特点.方法对96例192眼屈光不正眼儿童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平均年龄9.88岁(5~14岁).根据曲率假色分布图对角膜前表面形态进行分类,并分析曲率数值分布图、SimK、CIM、SF值.结果发现儿童屈光不正眼呈中央陡峭周边平坦的托力克面,角膜散光占94.27%,且以顺规为主.除了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之外,角膜表面各图形之间角膜散光、眼散光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面形态以蝴蝶结形为主,随着散光度数增加,角膜前表面蝴蝶结形增多、表面变陡峭.82.81%地形图顶点、角膜顶点与瞳孔中心不重合,却不影响视觉质量.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有利于观察儿童角膜前表面形态特点、分析角膜曲率、△SimK值、粗略估计眼散光、区分病理性角膜,从而有利于临床工作顺利开展.

  • 视力筛查仪在儿童散光调查中的应用

    作者:熊丽春;陈金国;林秀梅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眼散光发生情况,及早发现因散光造成的弱视,为弱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视力筛查仪对12所幼儿园的8419名学龄前儿童(16838只眼)进行筛查,凡柱镜值±9.99~±1.00DC(包含±1.00DC)定为散光眼,并进一步散瞳做屈光检查.后将散瞳前视力筛查仪检测到的散光眼与散瞳后用传统视网膜检影法查出的散光眼的柱镜值进行比较.结果:散光5416只眼(占32.17%).3岁~,4岁~,5岁-的散光眼数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弱视的发生与散光的程度密切相关,经统计学分析,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小瞳下用视力筛查仪查出的散光的柱镜值与散瞳后视网膜检影法查出的散光的柱镜值相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视力筛查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散光筛查可为早期发现弱视提供依据.

  • 光学性旋转隐斜

    作者:徐慧琴;杨筱丽;钱钧;刘肖

    目的为证实斜轴散光会引起光学性旋转隐斜.方法对48例无斜视和眼部手术史,且眼球运动正常的5~13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以有无斜轴散光分为正常组和斜轴散光组,同时眼底照相,测量、比较被检眼视盘几何中心和黄斑中心凹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眼黄斑中心凹-视盘夹角表现为外旋,平均5.698°,其中20只非散光眼为5.701°,22只正轴散光眼为5.695°.斜轴散光眼之夹角为外旋,平均10.916°,明显大于正常组.而且斜轴偏斜度越大,旋转隐斜度也越大.结论斜轴散光眼多产生习惯性光学性旋转隐斜,由此而导致的临床不适,应引起眼科医师重视.

  • 角膜地形图在预测学龄前儿童散光中的应用

    作者:石婷;王伟;张沉

    目的 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预测学龄前儿童散光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356例(679只眼)角膜地形图检查散光与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的散光度数和散光轴的相互关系,采用SPSSll统计软件包分析,作配对t检验.结果 角膜地形图方法 组,循规散光性散光占94.62%,逆规性散光占2.15%,斜轴性散光占3.23%.散瞳检影验光方法 组,循规散光性散光占95.74%,逆规性散光占2.78%,斜轴性散光占1.48%.角膜地形图方法 组散光度数的分布以1.00~3.00D为主,散瞳检影验光方法 组的分布以0.50~2.00D为主.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散光度为1.92±0.88D,散瞳检影验光测得的散光度为1.39±0.8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1).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柱镜轴向为101.46±32.57度,散瞳检影验光测得的柱镜轴向为99.73±48.12度,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检查仅反映角膜屈光状况,对验光中散光轴的确定有一定的价值,但临床终检查结果 仍应以睫状肌麻痹后检影作为确定散光度及散光轴的标准.

  • 散光视标检查与散光轴位关系的定量推导

    作者:王小兵

    目的 定量推导散光视标检查与散光轴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理,从点光源成像入手,逐步定量地推导被检者对散光视标的辨认结果和散光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检者看到的清晰散光视标的时钟钟点数乘以30°,即为被检者的散光轴位.或者被检者看到的不清晰的散光视标的时钟钟点数加上3乘以30°,亦为被检者的散光轴位.结论 被检者对散光视标辨认结果和散光轴位之间关系的定量推导有助于正确的理解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 散光 计算
  • 小儿静态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屈光检查比较

    作者:钱钧;徐慧琴;杨筱丽;张慧;汪芳润

    目的 用强度矢量法研究小儿静态屈光不正,比较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屈光检查结果.方法 分别用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对76人152眼行静态屈光检查.将屈光不正结果表达成三维直角屈光度坐标上的点.直角屈光度坐标上的每一点坐标(X,Y,Z)对应于屈光处方的三个分解成分:等效球镜成分、Jackson交叉柱镜JO成分在90°和180°轴位上、和Jackson交叉柱镜J45成分在45°和135°轴位上.结果 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等效球镜成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84,P<0.001).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J0成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48,P<0.001).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的J45成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673,P<0.001).视网膜检影与自动验光仪在配对t检验中,等效球镜成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0.1050±0.5269,P=0.015),Jackson交叉柱镜J0成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8.91E-03±0.2272,P=0.63),Jackson交叉柱镜J45成分的均值和标准差为(-1.63E-02±0.2586,P=0.439).结论 临床上可用自动验光仪的结果代替视网膜检影法,散光部分基本不变,而在球镜上常需要一些调整.

  • 儿童水平斜视矫正术后对散光的影响

    作者:连黎红;方亚非;石荣先

    目的 探讨水平斜视矫正术对散光的影响,以便选择术后配镜的佳时机.方法 睫状肌充分麻痹后,由同一专职验光师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时间于术前3周、术后1周、4周、8周分别检影验光.结果 :斜视手术对散光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术式,影响不同,但这种影响于术后4~8周基本可消失.结论 水平斜视矫正术后配镜应于4~8周以后进行.

    关键词: 儿童 水平斜视 散光
  • 反射式角膜镜检测儿童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野;陈蔚

    反射式角膜镜用于无角膜曲率计情况下临床角膜曲率定性检测,操作较Placido盘方便.对130只儿童角膜散光眼作角膜镜与角膜曲率计检测,以角膜曲率计检测结果为准,反射式角膜镜检测结果与之比较,两法检测相关密切(P<0.005),符合率高(89.23%).说明反射式角膜镜检出角膜散光的效用与角膜曲率计基本一致,对儿童角膜散光早期诊断顿具价值,可为进一步的检查和矫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角膜镜 Placido盘 散光
  •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应用

    作者:田振宇;安军生;杨为中

    目的 探讨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选择96例(155眼)混合性散光患者进行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试验组80眼)与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影(对照组75眼).将散光分为3个区(<3.00D,3.00D~6.00D,>6.00D,根据中和影的形态,轴位准确度,检影时间与镜片组合综合评价检影效果.结果 散光在3.00D以下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00D~6.00D与大于6.00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较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对中高度混合散光是一种更为快捷和准确的检影方法.

  • 优势眼与散光的关系

    作者:林舟桥;游逸安

    目的 研究优势眼的眼别与双眼中散光程度较小眼的眼别关系.方法 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8共80例为第一组,裸眼视力小于0.8共80例为第二组,在医学验光基础上结合卡洞法判别双眼中优势眼的眼别.结果 第一组优势眼的眼别与双眼中散光程度稍小眼的眼别显著相关(Z=-3.578,P<0.0001),而第二组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Z=-1.789,P=0.074).优势眼的眼别与散光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优势眼由基因决定或幼年时期形成并持续维持,而散光程度可能影响优势眼的选择.

    关键词: 优势眼 散光
  • 高度散光对正常眼位儿童视力的影响

    作者:霍栎安

    目的:分析眼位正常高度散光儿童的视力情况,探讨高度散光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4~13岁眼位正常高度散光的儿童819例(1337眼),统计分析年龄,散光类型、程度及轴位与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矫正视力正常557眼占41.66%。不同年龄散光类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散光类型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散光轴向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常眼位高度散光儿童,年龄较大者以近视散光为主,年龄较小者以远视散光为主。散光类型和轴向是影响正常眼位儿童视力的主要因素。

940 条记录 6/47 页 « 12345678...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