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震伤后挤压综合征迟发性肝破裂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桂明;杨立川;付平;陈志新

    地震伤后多并发挤压综合征,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挤压综合征常见后果之一,血液透析治疗是目前有效治疗手段.迟发性肝破裂少见报道,多出现于外伤后保守治疗过程中.本文报告一例地震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迟发性肝破裂,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与挤压综合征及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关系.

  • 一线三甲医院23例汶川地震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

    作者:杨家红;赵鲁平;巫奇;陈皋;文元;袁成良;罗万蓉;张大志

    目的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7天内收治的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情况,为今后类似重大灾难事件的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3例伤员较为完整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伤员伤口内分泌物细菌直接涂片结果、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与控制严重感染及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部伤员均为Ⅵ型开放性骨折,其中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61岁.均伴发热、畏寒等感染中毒症状,且合并四肢骨折部位的较大或大范围的肌肉缺血坏死和严重感染.直接涂片检出单一菌感染者6例(26.09%),双重菌感染者12例(52.18%),多重菌感染者5例(21.74%);伤口内分泌物细菌有氧培养结果显示,伤口感染11种细菌共计18株:肠杆菌科细菌11株(61.11%),非发酵菌5株(27.78%),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1株(各占5.56%);2例伤员为2种细菌合并感染,另2例伤员未培养分离出细菌,有5例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早期经验采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者12例中有10例(83.33%)伤员感染病原菌对经验选用的单一抗菌药物耐药,仅有2例(16.67%)伤员敏感.早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药,结合早期清创、充分引流及分区分类治疗后,有效控制了伤员原有感染并避免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地震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抗菌药物早期联合使用以及早期受伤部位的彻底清创和充分引流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为地震伤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的伤员进一步转入二线三甲医院接受外科专科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256例颅脑外伤救治分析

    作者:彭涛;徐宏;巫奇;周增俊;曾义;游潮

    目的 探讨地震所致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以降低其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汶川地震256例颅脑损伤住院病例的资料.结果 我们对地震颅脑损伤病人实施"分类救治"原则,进行手术及非手术积极治疗,2月后采用GOS评价:治愈146例、中残68例、重残24例、植物样状态0例、死亡8例,病死率3.13%.结论 通过"分类救治"等有效措施治疗,合理安排医疗资源,能够大限度地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

  • 2013年甘肃省岷县、漳县60例地震重症伤员受伤部位及其影像学特点

    作者:雷军强;张沥;窦郁;姚宏;杨玉琴;王闻奇;杨克虎

    目的 对2013年甘肃省岷县、漳县地震重症伤员的受伤部位及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地震发生7天内送往兰州市各大医院的岷县、漳县60例地震重症伤员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地震伤员中,20例为单部位损伤,40例为多部位损伤,受伤部位共计120处.四肢伤41例,共53个部位骨折,其中上肢11例(12个部位),下肢34例(41个部位).头颅伤14例,共16个部位.脊柱伤13例,共累及14个椎体,20个部位,其中10例伴有脑和脊髓损伤.胸部伤17例,伴有肋骨骨折6例,骨折27处.另外,7例伤员伴有内脏损伤,累及腹部4个部位.结论 此次地震伤以全身多部位、多器官损伤为多,其中以四肢骨折多见,腹部损伤少见.影像检查有助于地震伤员的筛查及分类治疗.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西医治疗地震伤昏迷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张冲;万军;万娇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西医对地震伤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作用.方法 10例地震伤昏迷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7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Glasgow昏迷评分增加,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苏醒4例.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地震伤长期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 5·12汶川大地震挤压伤一线手术术前准备

    作者:卢冰;王跃

    目的 总结地震挤压伤一线手术治疗术前准备特殊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地震挤压伤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充分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心理干预、全面评估等准备后,16例伤员中实施截肢术9例,减压术3例,清创术4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术前充分补液、液体复苏、全面监测和评估、早期心理干预等对抢救伤员生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 高压氧治疗地震伤员气性坏疽19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开秀;谭艳

    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气性坏疽临床疗效.方法 对5.12汶川大地震收治的气性坏疽伤员19例经外科综合治疗后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无1例死亡,17例已行截肢的伤员中仅3例行第2次截肢术.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气性坏疽,可减少死亡率,大限度缩小组织坏死范围,保存肢体并降低截肢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

  •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气性坏疽预防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应用研究

    作者:陈先云;陈蜀岚

    目的 早期发现地震伤特殊病原茵感染臆惠,预防气性坏疽引起的医院感粢.方法 ①建立预防气性坏疽感染预防预案及工作流程;②感控人员在收治地震伤伤员一线采用现场查看伤口、快速微生物涂片方法,对地震伤员进行气性坏疽感染的分诊和排查,排查重点是开放性伤口、四肢伤口、污染较重伤口、深部伤口;③指导建立特殊感染性疾病清创室、手术室、换药室、病房;④督促确诊伤员即刻送入特殊感粢疾病区进行治疗;现场开展对医务人员预案和工作流程的培训和指导.结果 2008年5月12~29日,排查开放性伤口237例,确诊为气性坏疽感染患者20例,治愈19例,死亡1例.无1例气性坏疽二代感染发生.结论 保持对地震后特殊病原茵感染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制订切实可行并启动预防气性坏疽感染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对早期发现气性坏疽患者,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8.8”九寨沟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分析和救治策略

    作者:石波;刘刚;李琳;唐诗添;王军;谢明锐;代小雨;何健勇;张芸;唐毅;鲜于剑波;王东;何梅;徐卫云;宋中金;马英;黄富国;宋跃明

    目的 总结“8.8”九寨沟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和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8.8”九寨沟地震转运至绵阳市中心医院的48例地震伤员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 ~ 87岁,平均3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53h,平均30 h.地震伤员来自四川省内22例(45.8%),省外25例(52.1%),国外1例(2.1%).主要为房屋垮塌或石头滚落造成的砸伤.地震伤员中单部位伤37例(77.1%),以四肢伤多,高达36例(75.0%);多部位伤11例(22.9%).开放性骨折10例(20.8%):其中Gustilo Ⅰ型1例、Ⅱ型2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Ⅲc型2例.37例单部位伤员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评分为2~3分;11例多部位伤员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系统评分为8~ 22分,平均13.2分.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理障碍患者16例(33.3%),其中HAMA评分≥29分8例,21 ~ 28分4例,14~ 20分3例,7~13分1例;16例患者中2例有自杀倾向.结果 48例地震伤员中手术治疗30例[其中骨科手术治疗28例(93.3%)],非手术治疗16例,转院2例.手术内容涉及骨折内固定、软组织清创、骨折外固定、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颈内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栓塞、截肢.除2例转院伤员外,其余伤员中21例子入院后2~12d(平均6.7 d)出院,25例留院或转回当地医院康复治疗.16例心理障碍伤员无因心理疾病导致不良后果.感染伤员5例,均发生于院外,经清创后痊愈.无死亡及院内感染病例.结论 集中救治、专科管理、多学科协作团队以及院内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干预是成功救治地震伤员的关键.

  • 地震医疗救援的胸部外伤救治效果

    作者:韦诗友;余乐;杨洁;高强;陈龙奇

    地震所致胸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地震伤,该类外伤患者伤情常复杂且危重,及时准确地评估该类患者的病情并给予有效恰当的处理是抢救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对地震医疗救援对胸部外伤的救治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地震所致胸部外伤的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 地震伤员心电图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樊玲;张玉红;李丽平;殷慧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的心电图改变,总结创伤后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290例地震伤员的340份心电图诊断进行分类分析.创伤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原因.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占47.6%.结论 掌握地震伤后心电图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临床病情的处置很有帮助.

  • 地震颅脑伤201例救治分析

    作者:李新军;徐宏;周增俊;孙中书;曾义;韩扬云;彭涛;龙晓东

    目的 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病人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与效果,以总结经验,为在突发事件中救治大批量颅脑损伤病人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1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例颅脑损伤病人,占我院收治地震伤员的18.32%,手术34例,占病人总数的21.40%,非手术167例,占病人总数的79.60%,一月后G1OS评价,治愈104人,好转68人,无效24人,死亡5人.治愈率51.74%、好转率33.83%、死亡率2.49%.结论 受伤机制、部位、有无多发伤、伤情程度、救治时间、救治措施、康复手段是影响伤员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 骨盆C型骨折的手术重建

    作者:邓少林;严真伟;付清海;邱小波;马泽辉

    目的 探讨骨盆C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重建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14~68岁,平均44.4岁;根据Tile分型,C1型13例,C2型5例,C3型3例;C1型13例采用C臂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合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C2、C3型8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21例复查X光片,骨盆外形接近或完全恢复;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为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 骨盆骨折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 均能达到复位固定, 重建骨盆稳定性.

  • 综合治疗高龄地震伤股骨骨折80例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万仲贤;陈泽;俞刚;吴威甫

    目的 探索地震伤高龄股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心里、手术、中药、跨学科的康复综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80 例患者手术后切口Ⅰ/甲,CR片骨折对位对线好,无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膝关节元僵硬、肢体肌肉无萎缩,功能康复明显提前.结论 对地震伤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取心里、手术、中药、跨学科的康复综合治疗是必须的,可行的.

  • 抗震救治血液保障是战时血液保障的一次成功实践

    作者:朱国标;彭涛;甘新宇

    汶川地震发生后,13万大军第一时间介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我军建国以来大规模一次非军事化军事行动,其持续时间、后勤保障难度前所未有.作为卫勤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血液保障,同样经受了严峻考验.通过军队广大血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血液保障任务,为战时血液保障提供了第一手经验.

  • 血站自采血能力在抗震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赵景岚;彭涛;廉维;朱国标

    512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血站(成都军区总医院输血科)除了担负本院临床用血和地震伤员用血的任务外,还承担绵阳、德阳两个野战血站和都江堰区域多个野战医院、医疗队的血液保障任务.

    关键词: 地震伤 自采血
  • 汶川大地震伤员胸部外伤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路涛;邓开鸿;梁克树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伤员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对2008年5月12日-6月21日因地震胸部外伤在我院放射科检查的687例患者(年龄1~96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划分.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38例行CT检查.结果 687例患者中,256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7.26%.年龄以30~79岁年龄组为主.在阳性伤员中,98例(38.28%)为多系统多发伤,159例(62.11%)为多种类型胸部伤同时存在,肋骨骨折198例(约77.34%),肺挫裂伤49例(约19.14%).结论 本组地震伤员多系统多发伤、多类型胸部伤常见,肋骨骨折及肺挫裂伤为主要损伤表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胸部外伤的及时和准确诊断.

  • MRA及CTA对地震挤压伤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术后评价

    作者:李峥艳;邹翎;宋彬;李昌宪;黄子星;张翠萍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地震挤压伤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中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地震挤压伤致双下肢横纹肌溶解症3例患者进行双下肢MRA检查,并对严重挤压伤及下肢毁损,并行截肢的另三名患者进行术后CTA检查.对MRA图象双下肢动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RA征象,同时总结截肢术后患者CTA表现及临床价值,并评价二者检查在挤压伤所至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结果:3例未行截肢患者MRA双下肢主要动脉未见确切狭窄及闭塞征象,管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影.3例已行截肢患者可见残余肢体的明显肿胀,双侧髂血管以及部分截断肢体远端血管内见止血弹簧钢圈影像,部分截断肢体远端动脉分支变细.截断血管未见再通,周围无渗血改变.结论:MRA、CTA能直观显示双下肢动脉损伤及术后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对二者的合理选择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信息.

  • 封闭负压辅助愈合治疗技术用于“4·20”地震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卢昱;黄建琼

    目的 总结封闭负压辅助愈合治疗技术(VAC)用于“4·20”地震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3年4月22日-4月30日收治的20例(35处创面)“4·20”芦山地震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VAC治疗,进行严密的效果观察、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35处创面均在5~7d后创面清洁,20处经VAC治疗自行愈合,15处通过自体皮覆盖,愈合良好;20例患者情绪稳定,均痊愈出院.结论 VAC用于“4·20”地震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可大大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地震伤患者换药的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社区康复护理对地震伤截瘫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钟灵;晏瑛;黄玲炜;廖俊辉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地震伤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6月,选取都江堰市多家医院共87例康复期地震伤截瘫患者,其中观察组选取在社区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对照组选取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时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的患者,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F=8.042,P=0.009),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x2=6.464,P=0.01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U=598.500,P=0.001).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地震伤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60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