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暑天谈"湿"

    作者:孟庆玲

    进入暑天,空气闷热潮湿,洗的衣服不容易晾干:阴暗潮湿的墙壁、地面会长出很多绿色的苔藓;居住或工作的环境阴暗湿冷,日久易患关节痛.对日常生活中的"湿"人们并不陌生.但有些患者因皮肤起丘疹、瘙痒流水,或足趾间瘙痒、破溃、流水等来医院就诊时,医生告诉他是"湿证"时,患者常常不解地问"湿证"是什么病?那么,中医学中所说的"湿"指的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湿"一样吗?请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赵喜俊的解说.

  • 2型糖尿病基本证候临床表现及术语规范(一)

    作者:肖月星;倪青;闫秀峰;林兰

    基于文献分析,规范消渴病定义、分期、各期证候名称.通过对文献中证型归类研究,对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舌脉术语进行规范判定,总结出消渴病有阴虚、热盛、气虚、阳虚4个基本证候.依据2型糖尿病病程发展规律,归纳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挟湿证、挟瘀证等临床表现.

  • 陈志强教授从治"湿"的角度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特点

    作者:袁少英

    陈志强老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男科临床工作20多年,治疗男科疑难杂症经验丰富,在学术上充分揉合了朱丹溪、钱乙、程国彭等古代名医和干祖望、周仲瑛等现代名医的经验.

  • 略论湿证

    作者:孙步策

    1湿证溯源湿证,<内经>早有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害筋脉,""湿胜则濡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湿证>曰:"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雾之属是也,多伤人脏气;有出于地气者,泥水之属是也,多伤人六腑;有由于汗液者,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多伤人肌腠;有湿从内生者,以水不化气,阴不从阳而然也,悉由脾肾之亏败."

    关键词: 湿证 中医基础理论
  • 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作者:李文东;苏阳;崔荣岗

    近来诸多中医药学者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这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也从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 阎洪臣教授从湿邪辨证论治的用药规律

    作者:王月;张艳莉;王健;阎洪臣

    阎洪臣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用药规律.湿证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阎教授临证时着重强调要从痰湿犯肺证、痰湿上阻证、痰热上扰证、痰热壅肺证、中焦湿滞证、水湿内停证、湿停胸胁证、阳虚水泛证、湿热中停证、湿热下注证十个方面辨证论治.阎洪臣教授在常用祛湿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制成个体化的中药汤剂,临床疗效显著.

  • 基于气-质联用技术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湿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白冠锋;郝一鸣;钱鹏;王忆勤;金亚明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湿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物,为中医湿证微观化、客观化研究提供科研思路与方法.方法:采集CRF患者尿液样本54例,其中湿证组29例,非湿证组25例.运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得到代谢图谱,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比较湿证组与非湿证组之间谱峰的差异性,并利用NIST谱库、Mainlib数据库及Wiley数据库鉴定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湿证组与非湿证组进行比较,共筛选出2个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谱峰,鉴定其代谢物为3,4-二羟基丁酸,4-甲基-4-羟基-2戊酮.结论:CRF湿证与非湿证之间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在该病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为进一步探讨湿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机制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 浅谈赵炳南“首辨阴阳”学术思想对皮肤病湿证治疗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伯华;周冬梅;张广中

    赵炳南先生是我国当代中医皮外科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创建了许多经典方剂和有效疗法,为中医皮肤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疗皮肤病以“首辨阴阳”为辨证原则,尤其是对于与湿相关的皮肤病,重点是辨别疾病属于湿热性亦或是湿气性,这实质是对皮肤病湿与热的辨证,是辨热重于湿抑或是湿重于热.这一思想尤其体现在对湿疹和带状疱疹的辨证治疗上,不仅如此,这一思想对于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病的辨证和治疗,也有指导作用.学习和继承赵炳南学术思想,就应该坚持“首辨阴阳”的原则.

  • 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东;王晓蕴;苏秀海;田风胜;迟秀娥;张忠勇;苏阳;吕树泉;于文霞;韩中千;李华君;王猛

    目的:观察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服用吡格列酮片+清热祛浊胶囊治疗;对照组38例,单用吡格列酮片.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治疗组舒张压下降、血尿酸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空腹胰岛素(ISN)、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体质量(W)、体质量指数(BMI)增加的幅度较小;但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可能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肥胖程度.

  • 中医湿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杨德才;朱春梅;顾巍杰;王忆勤;刘国萍

    湿性重浊黏滞,决定了湿证病程缓慢、顽固,不易治愈,若能从物质基础层面揭示湿证内涵,可以促进湿证客观化研究.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已表明湿证在物质基础层面有明确的分类,而如何从这些特定分类中提取可用于湿证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量化指标,会成为困扰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而有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系统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湿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许多文献都报道了筛选出的湿证客观标志物,为揭示证候的生物学内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系统生物学技术自身不足、研究样本数少、辨证不统一、把差异标志物认为是湿证形成的条件等又是共有的缺点.克服这些缺点,必将对有助于阐述中医湿证的生物学基础.

  • 薛雪治湿法度述要

    作者:郑齐;于峥;张宇鹏

    清代温病学派著名医家薛雪著有《湿热论》一书,对湿热证的治疗颇有创见,通过梳理其医案总结其有治湿有8法:分别是分消湿滞法、苦温燥湿法、健脾化湿法、清热利湿法、利水渗湿法、通阳化湿法、温阳化湿法、养阴燥湿法.结合其医案具体分析其运用与方药配伍,以期对临证有所裨益.

    关键词: 湿证 治法 薛雪
  • 湿证病机"蒙蔽性"特点初探

    作者:张诗军;吴伟康

    拟从古代文献、现代研究来探讨湿证病机"蒙蔽性"特点,推动对湿证病机内涵和内在科学规律的深层次探索.

    关键词: 湿证 蒙蔽性
  • 湿证新论

    作者:张雪亮

    湿证具有缠绵难愈、症状繁杂、不易辨治的特点,其成因虽与季节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先天禀赋、喜生冷油腻食物、嗜好烟酒等影响.笔者现就湿证的特点提出一些观点.

    关键词: 湿证 中医药疗法
  • 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

    作者:王忆勤;郎庆波;李果刚;何新慧;何建成;颜新;庄燕鸿;叶进;郭永洁;陆雄;李福凤;赵立宇;燕海霞;徐贵华;王惠芳

    目的以中医诊断学辨证要素为基础,结合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完善传统的慢性胃炎中医湿证宏观辨证标准,探讨建立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方法和手段.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对确立脾胃湿热证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舌红苔黄、苔腻、口黏腻、小便黄、大便秘或干结、面色红、肢体困重.(2)对确立脾虚湿阻证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苔腻、口黏腻、小便黄、胖大舌、齿痕舌、口淡、纳少.结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中医湿证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 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诗军;陈泽雄;林佑武;张瑜;程永华;黄必军

    目的 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证患者临床疗效与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CHB湿证患者75例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CD3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CD4+ CD28+、CD8+CD2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8+ 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B显效患者治疗后CD8+CD28+、CD4+ CD2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 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非显效患者治疗前后CD8+CD28+、CD4+CD28+、CD8+CD38+、CD4+CD25+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湿证眩晕患者55例疗效观察

    作者:彭仁通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湿证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符合湿证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湿证眩晕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临床治愈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湿证眩晕,疗效显著、安全,值得推广。

  • 《伤寒论》治疗湿证八法简析

    作者:王海明;郭希勇

    张仲景将湿证分为外湿和内湿两大类,在《伤寒论》中虽条文不多,但充分阐明了湿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具体方药,对后世湿证的辨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根据湿邪内外表里之不同,张仲景提出了治湿八法:解表祛湿散寒法、通阳利水祛湿法、温阳化湿祛寒法、温阳健脾利湿法、育阴除湿清热法、行气健脾除湿法、清热利湿退黄法、通表透湿泄热法。

  • 蒋宝素治疗湿证特色探要

    作者:陈德炤;洪永贵

    蒋宝素先生为清代名医,学术渊博,著述宏富.《问斋医案》乃蒋氏集四十余年经验而成,书中所选医案,审证精细,理法圆通,方药配伍,颇多独到见解.爰就"湿证"门所列医案,试作一浅析.

  • 《婺源余先生医案》燥湿辨治思维浅析

    作者:李鸿涛;张伟娜;佟琳;张华敏

    《婺源余先生医案》对于燥证和湿证的认识别具一格,同时对于燥证和湿证临床中所导致的多种变证的辨证施治颇具创新,从燥证之由、燥证致病、燥证之治、湿证论治、燥湿同病5个方面进行总结.书中以燥湿作为临床中辨证疾病的纲领,是对传统八纲辨证的有益补充,同时这一创新思维的形成与作者生活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学“三因制宜”的思想.

  • 路志正燥湿互济学术观点初探

    作者:刘燕君;胡镜清;呼思乐

    从燥湿互济的起源发展、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阐释路志正燥湿互济学术观点.燥邪致病易伤津液,湿邪伤人多隐而莫见,缓而不觉.燥湿二邪可单独出现,形成燥病或湿病,但亦可相兼为病或者互相转化,出现燥湿共存之症.单一祛湿或者润燥难以把握病机而一举获效,故治疗时当燥湿互济,治湿不一味燥剂渗湿,少佐滋润之品顾护阴液,避免苦寒化燥伤阴;治燥需注意滋阴药多滋腻,应少佐温运之药,勿使滋阴太过而湿邪内生.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