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马德拉蜚蠊

    作者:冯娟;郑伟;索朗卓玛;常春;达拉;邱红;丹珍

    2012年8月1日,西藏检验检疫局在西藏樟木口岸生境中捕获2只蜚蠊成虫.经西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鉴定,鉴定为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 maderae).经浙江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生物检测中心实验室鉴定,确定为马德拉蜚蠊.标本现存于西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编号:LS-MJ-2012-001.该蜚蠊主要分布在北非和东南美洲,属于昆虫纲、蠊螂目、葡蜚蠊科Oxy-haloinae属、Rhyparobia种蜚蠊[1],在西非和纽约是常见种[2],在我国罕见报道.此次西藏樟木口岸捕获该蜚蠊成虫,属区内首次.马德拉蜚蠊作为一种对植物和动物组织[2]喜好的杂食生物,它的入侵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危害.为使口岸检验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鉴别此种蜚蠊,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 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处置

    作者:陈旺;边昕;赵立强;崔强峰;张言敏;王正;乌日嘎;李豫;肖国英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引起、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931年首次在肯尼亚证实了本病的存在,并分离到病毒[1].裂谷热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季节分布主要与媒介的活动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生物战剂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2].2012年11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非洲的毛里塔尼亚自9月中旬暴发裂谷热疫情,截至10月底,该国共报告34例病例,其中17例死亡[3].

    关键词: 裂谷热 输入 病例 首次
  • 输入性登革热暴发控制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作者:王永亮;张勤;王海峰;程大峰;高月洁

    2013年,河南口岸禹州市首次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通过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快速杀灭成蚊和消除蚊媒孳生地等措施,使登革热暴发流行得到有效控制。该文从疫情控制存在的问题,思考输入性登革热控制,探讨了输入性登革热控制对策。

  • 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入舱的心理护理作用分析(附170例报告)

    作者:雷芳兰

    目的:探讨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入舱的心理护理作用.方法:对3种舱型首次入舱患者治疗组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5.85%,此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3.0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在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过程中效果明显,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有实际临床应有价值.

  • 对首次检出HIV阳性者同时检测CD4细胞结果分析

    作者:张俊雄;侯文俊

    目的:探讨首次检出HIV阳性者同时检测CD4细胞分布状况,为加强艾滋病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澂江县2006年~2010年194例首次检出的HIV阳性者同时检测CD4细胞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209例HIV/AIDS,采用同时检测CD4细胞的运作方式,检测率保持在90.20%~95.65%;CD4细胞小<350个的检出率42.26%.结论:42.26%首次检出的HIV阳性者,CD4细胞检测计数达到云南省HIV/AIDS治疗标准,对把握患者治疗时机,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管理成本,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运作方式.

  •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恢复期的心理干预

    作者:宗延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处于恢复期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5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 首次化疗肺癌患者心理反应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金梅;宋亚兰;郭占茹;王璎

    目的 研究影响首次化疗肺癌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为临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自评量表,对首次接受化疗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首次化疗肺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其中,48.75%的患者出现焦虑情绪,41.25%的患者出现抑郁情绪,38.75%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并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及程度有关.结论 对首次化疗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其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承受能力,以促进康复.

  • 护理干预对首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赵丹凤;谢月琛;帅毅;吴玉凤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肝动脉栓寒化疗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术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重点评估患者当前舒适度状况;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有效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术后穿刺口渗血1例,局部瘀斑3例;对照组术后穿刺口渗血2例,局部瘀斑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腰酸背痛、排尿困难、肢体麻木、睡眠差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验组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肝动脉栓寒化疗术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 医-护-康复协作模式在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顾松美;桑九英;杨敏

    目的:观察医-护-康复协作模式在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康复协作模式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Barthel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量表得分(50.95±2.56)分、SAS量表得分(52.45±4.44)分、Barthel得分(78.75±7.5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50±4.39)分、(62.90±2.22)分和(60.00±5.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康复协作模式护理在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及护理.

  • 首次住院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疾病健康知识调查

    作者:林雪红;张素华;崔玉花

    目的:了解首次住院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确定宣教的重点对象及内容,采取患者家属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患者家属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首次住院乙型肝炎患者家属9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以百分比统计.结果:首次住院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及传播途径、自我防护、消毒隔离等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的惠者家属.86.7%的患者家属希望通过护理人员讲解和答疑的形式获取健康知识.结论: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意识,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低的家属的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同时应注重健康形式的多样化.

  • 首次使用唑来膦酸的急性期反应预测及对肝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谢炜星;马辉;晋大祥;丁金勇;徐继禧;梁德

    目的:观察首次使用唑来膦酸的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APR)对血细胞计数及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以分析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否存在APR的预测因子及评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首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的66例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是否出现APR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记录发生APR情况,注射前后行血液分析、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记录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前后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并对相关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试图找出APR预测因子,对比肝肾功能指标,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6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APR共42人,APR发生率为63.6%,其中常见为发热34例(51.5%),骨关节肌肉疼痛18例(27.2%),四肢乏力12例(18.1%),呕吐5例(7.5%),头痛4例(6.0%)。注射后反应组中心粒细胞(P=0.009)、嗜酸性粒细胞(P=0.005)、碱性磷酸酶(P=0.005)较无反应组显著升高,淋巴细胞(P=0.002)及单核细胞(P=0.042)显著降低。肝肾功能指标中仅碱性磷酸酶( P=0.005)显著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较小年龄及单核细胞基线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APR。结论注射唑来膦酸后APR发生率较高,但多为一过性反应,程度较轻,注射前后预防和干预能有效缓解,注射后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用药安全性较高。较小年龄及更高基线值的单核细胞与APR显著相关,但二者目前不能作为APR的准确预测因子。

  • 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不适感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

    作者:夏芝萍

    目的 研究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不适感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调查分析2组患者在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后不适的比例以及不适的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首次使用呼吸机后不适比例达到了80.00%,而观察组为3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因胃胀气引起不适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中因心理因素,呼吸道干燥,鼻梁、颊部压痛,鼻梁、颊部皮肤损伤,憋闷以及呼吸机设置不当等因素感到不适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感到不适的原因有心理因素,呼吸道干燥,鼻梁、颊部压痛,鼻梁、颊部皮肤损伤,胀气,憋闷以及呼吸机设置不当等.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所产生的不适.

  • 沟通技巧在首次肺功能检查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温蕾;袁太莉

    目的 研究对首次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在干预期间应用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过去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首次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检查期间接受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在检查期间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沟通技巧.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检查操作时间、检查操作过程中能够完全配合的例数、对首次肺功能检查过程中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检查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肺功能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操作过程中有83例患者能够完全配合,多于对照组的49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首次肺功能检查过程中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期间仅有3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12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首次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在干预期间应用沟通技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在检查操作过程中的配合度,使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 30例首次化疗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潘春玲;袁云;郑友贞

    目的 了解首次化疗病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其影响的程度.方法 对30例本科室首次化疗的住院病人进行面对面晤谈及临床观察,了解其心理想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患者能较全面地了解化疗的含义,能认识到采取自我预防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对首次化疗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这样还可提高患者就医的依从性,有效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敌对的情绪.

  •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

    作者:杨景娜

    加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有针对性、人性化的心理护理,使之达到保证透析质量,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目的.

  • 胸腔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鲍国玉;马立刚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 将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首剂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尿激酶对照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首次胸腔抽液后注入含20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给予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ml.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在规则抗结核的治疗下,治疗组可明显增加胸液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首次胸腔抽液后应用尿激酶20万 u,能显著增加抽液总量,减少住院时间,疗效亦相当满意,且未出现明显的毒付作用.

  • 首次从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

    作者:钟平华;高丽云;杜学敏;杨小养;秦正英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ntero-SLTsproducing and Invasive E.coli ESIEC)是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徐建国教授等发现并命名的一类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1].我们在1999年5月31日和7月18日桂林市平乐县三星宾馆和桂林市三里春饭店发生的食物中毒样品中均分离出生物学特性符合致泻性大肠杆菌的阳性菌株,经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微生物室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为ESIEC,我国迄今尚未见从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出ESIEC的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音乐疗法在首次脑卒中复发后焦虑中的应用

    作者:刘云东;安艳秋;李晓军;刘畅;张玉梅;张瑞凤;高素玲;张文秋;李秀霞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首次脑卒中复发后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首次脑卒中复发患者评估,将86例标准分≥50分的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并给予音乐疗法。10d以后再评估。结果观察组18例焦虑消失,19例焦虑减轻,有效率90.24%。对照组7例焦虑消失,24例焦虑减轻,有效率68.89%。二组干预后焦虑均有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显著(χ2=10.814,P=0.004)。结论音乐疗法对首次脑卒中复发后的焦虑状态显著有效。

  • 尿毒症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的心理干预

    作者:乔爱民;杨秋海;菜雅平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作为一种心理应激原,尤其是首次透析患者,常导致患者以焦虑、紧张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影响血透的顺利进行.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家属健康教育计划实施效果

    作者:赵春海;刘杰;翟丽

    目的:提高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科学认识,改善家属和患者对出院医嘱的依从性.方法:将63例临床治愈的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家属均接受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建立家属健康教育登记表并做出院指导,以后分3次结合患者院外康复情况,对家属实施相应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两次复诊时健康知识测查成绩优于对照组,非遵医行为人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帮助出院后的家属科学认识精神分裂症,提高其指导和帮助患者院外康复治疗的能力,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