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苏雯;李文权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云南贫困地区184名小学校长进行调查.结果: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成人常模,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心理问题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贫困地区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

  •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身体活动水平关联

    作者:德力格尔;乌云格日勒;王海飞

    目的 了解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中学生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7所中学2 013名初中生的健康素养及身体活动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比例为19.67%,城镇学校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初一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随着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而增高(P值均<0.05).具备基本知识与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7.04%,22.65%和77.55%,且不同学校、性别、年级、民族所表现的比例特征基本相似.身体活动水平的平均值为(10.84±2.36)分,身体活动水平低级、中级、高级所具备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为7.92%,16.22%和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初中生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身体活动水平、学校、性别、年级是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加强学校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 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信行的影响

    作者:孙静;娄晓民

    目的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 山西贫困地区中小学生2003和2013年早餐零食行为比较

    作者:白彩琴;乔小磬;杨杰;宋杰;卞伟

    中小学生的早餐和零食问题一直是影响学生饮食行为和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餐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早餐摄取的食物必须满足学生上午学习的能量和营养所需.然而各国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的现象十分普遍[1-2],且发展趋势有增无减[3].许多研究认为早餐的质和量可能与儿童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及身体耐力有关[4],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在校行为[5].另外,我国儿童零食行为较为普遍[6],零食可以补充一定量营养素,还可以满足孩子食欲的享受;但零食数量超过一定程度,会影响到正餐营养素的摄入.

  • 中国贫困地区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现状

    作者:徐海泉;张倩;李荔;潘慧;胡小琪;马冠生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地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课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实施“计划”的699个试点县,随机抽取3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11 118所作为调查学校,收集调查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等相关信息.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学校中,开设健康教育课并定期上课的仅占64.6%,开设但没有上课的占3.6%.在已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中,上课频率达到每2周1次的仅占72.9%,设有专职教师的仅占8.7%;有20.6%的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师由体育教师兼任.不同学段、所在地、规模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教师配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3.1,611.0,534.8,P值均<0.01).结论 “计划”实施地区健康教育课开课率相对较低,教师多为兼职教师,需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课课程及教师设置.

  • 贫困地区中学女生性病与毒品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廖芳芳;潘发明;夏果;唐晓武;邹延峰;杨超;王永林;何益新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中学女生共1 492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再用同样问卷复查.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女生对于性病和毒品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8.78%和11.73%的女生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比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16.55%的女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5);仅有57.71%的女生在干预前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5).80%以上的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途经了解毒品知识.结论 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相关知识匮乏,应对中学女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 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

    作者:张晓琳;贾金海;刘勖;尹秋雨;王立军;蔡建宁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问卷>,整群抽取云南省澜沧县4所乡村小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4.4%,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7.5%,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卫生习惯总形成率为23.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27.1%,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 贫困地区儿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马玉霞;谭凤珠;徐兵;闫宝勇

    目的了解河北省贫困地区儿童的环境卫生知识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影响.方法在目标人群中整群随机抽取298人进行基线调查,针对问题进行健康教育,经过5 a的干预后,用同一方法调查194名儿童在环境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通过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儿童的环境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引起腹泻的原因、引起肠道寄生虫病的原因、消化道疾病如何传播等方面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显著的提高(P<0.05);同时,个人卫生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变,突出表现在洗手时间和方法、喝开水的人数等方面.结论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对提高儿童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良卫生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山区教师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结果分析

    作者:李洪;朵林;朱敏;董一凡;姜征明;沈亿玲;杜越;Lucille C.Gregorio

    目的探索一条以学校为基地,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活动向农村社区和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少数民族村民逐步推广的路子.方法对拉祜少数民族村民579人和中小学生551人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动员当地的老师、学生和拉祜族村民结合当地民族风俗、文化,制作出适合拉祜族民族风俗、文化的宣传画、录音带、录像带和VCD等材料.通过组织实施和培训,培养出一批当地少数民族健康教育骨干,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宣传教育,贫困山区受教育程度低的少数民族居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由几乎由0提高到80%左右.结论在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小学教师是一支主要的生力军.

  • 内蒙古2006-2010年贫困地区6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崔春霞;王小英;王海玲

    儿童营养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卫生、教育等综合水平[1].6岁以下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营养不良将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近年来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但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2].笔者通过分析2006-2010年内蒙古贫困地区6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新疆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

    作者:阿斯亚·阿西木;阿迪力·司马义;张俊

    目的 分析新疆2016-2017学年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新疆贫困农村地区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2个重点监测县,每县随机抽取1所小学和初中,共722名学生,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析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及维生素D水平.结果 调查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60.0~677.9)ng/mL,均值为(338.80±82.51)ng/mL.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2.8%,亚临床缺乏率为27.1%;小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3.6%)高于初中生(1.2%)(X2=6.32,P<0.05),男生(2.7%)与女生(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1,P>0.05);随年龄的增长,血清维生素A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为(2.7~37.5) ng/mL,均值为(14.68±5.55) ng/mL.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9.3%,亚临床缺乏率为65.6%;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14.3%)低于初中生(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9,P<0.05);随年龄的增长,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下降趋势;女生缺乏率(26.8%)高于男生(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P<0.05).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维生素D的缺乏比较严重,多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营养改善力度,改善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状况.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倩;张晓帆;杨媞媞;李荔;潘慧;许娟;胡小琪

    目的 探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校园牛奶的可及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计划”覆盖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每个县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小学(含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和初中,共8 235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2016年学校牛奶供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有43.1%的学校供奶;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部地区或县学校每周供奶频率较高(P值均<0.01).学校供应牛奶的形式为课间加餐的比例多,占32.5%;其次为早餐供奶(14.7%).在供奶的学校中,95.2%提供的是学生奶,小学、中部地区和村学校提供学生奶的比例较高(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乡镇/县学校、学校学生数少于350人、采用企业供餐、无法提供完整午餐或晚餐、学校食堂供餐次数多的学校供奶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供奶比例较低,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村学生在学校供餐中对牛奶的可及性.

  • 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

    作者:易聪;吴红;张帆;周静;戴华;方桂红;冯棋琴

    目的 了解海南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琼中县、临高县和白沙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1 398名,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5.8±5.7) ng/mL,男生和女生平均水平分别为(27.3±5.9)和(24.4±5.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6,P<0.01);小学生和初中生平均水平分别为(26.5±5.8)和(24.5±5.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0.1%和14.3%.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监测县的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764,-5.695,28.775,P值均<0.01).结论 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人群维生素D不足,尤其是女生和初中阶段学生不足率相对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

  • 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早餐现状

    作者:张倩;关炳菊;王情情;潘慧;王婷婷;徐培培;杨媞媞;曹薇;胡小琪

    目的 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早餐频率及食物摄入情况,为制定营养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平泉县等5个贫困农村县区15所小学的2 93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每周的早餐食用频率及主要食物的摄入情况.结果 参加调查的小学生达不到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23.2%.早餐食用频率高的食物是米面制品(66.6%),其次为奶类(35.6%)、蔬菜(33.3%)、肉/蛋/鱼类(29.5%)、豆类(27.7%)和水果(19.3%).早餐营养质量差的小学生比例达到7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四/五年级、云南地区、父母未在外打工的学生早餐食用频率相对较低;三/四年级、云南地区和住宿的学生早餐质量相对较差.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频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建议对学生、家长和老师加强合理早餐的教育,改善学生的早餐摄入状况.

  • 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2017学年汉族黎族学生贫血及营养状况

    作者:赵婵娟;易聪;张帆;周静;刘玉梅

    目的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2017年汉族黎族学生的贫血现况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进一步制定中小学生贫血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抽取2016年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各4所,汉族黎族学生1 324人,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分别采用氰化高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血红蛋白含量、维生素A(视黄醇)水平和血清25-(OH)D水平.结果 贫血检出率为6.6%(87人),黎族(9.6%)高于汉族(3.1%)(x2=22.810,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3,P=0.438).汉族男生、汉族女生、黎族男生、黎族女生4类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7%,2.5%,8.0%,11.3%.小学生与初中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瘦组和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更高的罹患贫血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47,1.701).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汉族黎族中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较低,BMI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发生存在关联性,未来贫血防治重点应向黎族学生倾斜.

  •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郭玲茹;郎延梅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延边2个贫困县的1 979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1%,超重率为5.0%,肥胖率为1.6%.男生营养不良率(38.4%)高于女生(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4,P<0.05);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4%,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6,P>0.05),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和其他居住形态的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3.3%,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57,P>0.05).结论 吉林省延边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的监测及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

  • 安徽省贫困地区7~14岁儿童营养状况

    作者:张现格;王光辉;何晴

    目的 分析安徽省贫困地区7~14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应用现场体检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从安徽省临泉县、灵璧县2个贫困县分层随机抽取的7 ~ 14岁儿童共6 376名进行调查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6 376名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明显落后;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9.0%(轻度营养不良为27.3%,中度营养不良为8.7%,重度营养不良为3.0%),4.9%,5.7%;营养不良与超重检出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营养不良率女生(41.1%)高于男生(37.2%) (x2=9.753,P<0.05),农村学生(42.9%)高于城镇学生(19.4%) (x2 =206.415,P<0.05);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x2=26.226,P<0.05),城镇学生超重与肥胖率均高于农村(x2值分别为52.33,61.53,P<0.05).结论 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状况仍不乐观,营养不良问题较为突出.应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普及和教育工作.

  • 贫困地区学生食用早餐频率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作者:徐海泉;胡小琪;张倩;李荔;张帆;潘慧;马冠生

    目的 分析学生食用早餐频率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学生营养改善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5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点监测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抽取的学校每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共34 808名中小学生.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食用早餐频率,同时收集2011—2012学年学生下半学期语文、数学和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建模分析显示,与食用早餐频率≥5次/周的学生相比,不吃早餐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平均成绩分别低(1.9±0.4),(1.8±0.5)和(1.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3.8和-3.7,P值均<0.05);食用早餐1~4次/周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平均成绩分别低(0.9±0.2),(1.0±0.3),(0.8±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3.8和-2.6,P值均<0.01).结论 不吃早餐将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对女生及初中生的影响更大.

  • 中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胡小琪;徐海泉;李荔;张帆;潘慧;张倩;马冠生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699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县的每个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整群抽取30%的小学和初中,共1 635 638名学生.按照统一标准方法测量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结果 调查学生除11,13岁年龄组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营养不良率为18.0%,男生(19.6%)高于女生(16.2%)(x2=3 089.4,P<0.01);小学生(19.3%)高于初中生(13.9%) (x2 =3 304.1,P<0.01);超重/肥胖率为9.2%,男生(10.6%)高于女生(7.7%)(x2 =4 305.1,P<0.01),小学生(9.6%)高于初中生(6.6%)(x2=2 414.7,P<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在对其进行营养不良改善的同时,还应注意超重肥胖的防控.

  • 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黄李春;丁钢强;何升良;楼晓明;章荣华;韩关根;方跃强

    目的 了解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d 24h回顾法,调查浙江省1196名贫困学龄儿童的膳食摄入情况,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与推荐摄入量相比,学龄儿童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钙、锌摄入偏低;奶类和水果的消费率及摄入量低,蔬菜摄入量低,豆类消费率低.结论 应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营养教育,开展营养干预,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63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