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川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林黎;曾果;刘祖阳;颜玲;冯敏;杨建宏

    目的 了解四川农村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农村儿童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某县3个乡514名3~10岁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并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标准,评价膳食能量和各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 调查对象膳食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为主;能量达到80%RNI者占18.5%,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67.2%,20.4%和12.4%;蛋白质达到80%RNI者占11.7%,钙和铁摄入量达到80%AI值者分别为0.9%和36.2%.锌和视黄醇摄入量达到EAR值的儿童分别为12.4%和17.9%,铁和视黄醇均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结论 四川农村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

  • 山西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白彩琴;刘晓莉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特点,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名10~15岁的中小学生,采用24 h回顾法结合逐个询问的方法,记录连续3 d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 学生谷类摄入量占推荐量的97.6%~131.5%,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不到推荐量的50%;学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在推荐量的底线;蛋白质89.3%来自谷类,3.0%来自豆类,7.7%来自动物性食物.结论 应加大山西贫困地区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增加早餐的摄入,或增加课间营养餐.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饮食营养及健康状况

    作者:张有平;刘学哲;吴献华;谭学才;陈代梅;李鹏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营养及健康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西南地区28个少数民族大学生1 386名进行调查.结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男、女生分别占56.4%和67.3%),存在挑食行为(37.8%)、偏食行为(45.9%)和按自己嗜好饮食(31.9%);体格检查显示,31.7%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58.1%的女生经期不正常,43.2%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是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应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合理营养指导.

  • 滨州卫生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段亚平;于永红;郭秀英;王宝珠;刘福清;孙言平

    目的了解滨州卫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合理膳食.方法采用称重法和记帐法相结合对滨州卫校881名一~三年级学生进行了4 d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学生的膳食以小麦、苹果和梨为主,肉类、蔬菜甚少,热能、蛋白质、脂肪、糖类、钙、视黄醇当量、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均低于RDA.150名学生中21人贫血,占14.0%.191人中口角炎64人,占33.5%;舌炎57人,占29.8%;唇炎38人,占19.9%;牙龈炎65人,占34.0%;皮肤出血点13人,占6.8%;下肢水肿2人,占1.1%.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专学生应加强动物性食品和绿叶蔬菜的摄入量.

  • 综合预防贫困地区儿童贫血状况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毅;黄河秋;吕继明;赵素强;李兆宏;楚亚光;陈贵贤

    众所周知,缺铁性贫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降低儿童的免疫功能,增加肠道、呼吸道等易感疾病的可能性,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1990年全国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基线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儿童贫血检出率为38.12%,而河南省为40.40%,其中信阳市淮滨县的马集镇属于贫困地区,贫血检出率达61.9%.为了探索防治贫血的综合措施,以降低该地区儿童贫血的检出率,为预防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于1990~1993年对马集镇3个自然行政村400余名儿童的贫血状况进行了干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贫困区 贫血 儿童
  • 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现状

    作者:关炳菊;王情情;潘慧;王婷婷;李荔;甘倩;邢青斌;胡小琪;张倩

    目的 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为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改善及营养知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平泉县、湖北五峰县、云南隆阳区、湖南平江县、吉林敦化市5个县区二~六年级2 939名小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为21.4% ~97.4%,其中对营养早餐的食物组成认知率低,为21.4%,而合理选择零食的(97.4%)正答率高.住宿生多数知识点的正答率高于走读生(P值均<0.01);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或仅父亲外出打工学生的正答率高于父母都外出打工或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P值均<0.01).各个知识点的正答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且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6.03±1.75)分,不同年级、地区、是否住宿和父母是否外出打工学生间营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应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教,提高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 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董玉福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1].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会使人产生焦虑、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而引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2].笔者于2004年5月对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 海南贫困地区黎族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玉梅;吴红;张帆;戴华;赵婵娟;易聪

    目的 了解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黎族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三至九年级黎族学生1 826名,进行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黎族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3.15±1.71)分,不同性别、学段、供餐模式、营养知识获取途径数、是否住校、父母是否外出打工、不同地区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4.676,-6.692,7.645,93.074,3.194,-3.348,6.014,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黎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段、供餐模式、性别、家庭人口数和地区(P值均<0.01).黎族学生营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5.06%,知晓率较高的题目是“可预防贫血的食物”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60.4%,60.2%),知晓率低的是“有利长个子的因素”(12.2%).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42.7%)、父母或家人(41.2%)、课本(38.7%).结论 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黎族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段、供餐模式、性别、家庭人口数和地区等.应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 粤北农村贫困山区7~16岁学生骨强度发育状况

    作者:姚亚娟;朱琳

    目的 了解粤北农村贫困山区7~16岁学生骨强度发育状况,为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粤北农村贫困山区7~ 16岁的951名学生进行超声骨强度测试.结果 男、女生桡骨中段超声传播速度值(SOS)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在14~ 16岁期间增长速度较快(3 784.25~3 891.21 m/s),其中16岁组>15岁组>14岁组>13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SOS值在12~15岁期间增长速度较快(3 730.81~3908.21 m/s),15岁以后增长缓慢,其中15岁组>14岁组>13岁组>12岁组(P值均<0.05).男生在7~8岁期间,SOS值高于同年龄段的女生;在13~15岁期间,女生SOS值均高于同年龄段男生(P值均<0.05).学生整体骨强度水平较差,骨强度处于正常水平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6.31%和56.20%,不足的比例分别为11.99%和9.50%;男生14岁时骨强度异常构成比高(29.20%),女生13岁时骨强度异常构成比高(22.73%);不同性别骨强度评价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骨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段骨量发育速度不同;农村贫困山区学生整体骨强度评价水平不高并且无性别差异,要时刻关注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处于13~ 14岁学生骨强度的发育状况.

  • 河南省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

    作者:彭玉林;李彬彬;孙经;何健;杨汴生

    目的 了解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和干预等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3个贫困县中,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44 879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SPSS 12.0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除男、女生10岁身高和12岁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0%,超重检出率为7.5%,肥胖检出率为2.2%.整体上,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表现在6~12岁年龄组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1 ~ 16岁年龄组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整体较差,应警惕超重和肥胖的增长,同时需重点关注男生随年龄增长营养状况的变化.

  • 河北省国家级贫困县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作者:高虹;孔德刚

    目的 了解国家级贫困地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为提升贫困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对河北省魏县、大名县、广平县、平山县、灵寿县、赞皇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3 764名13~18岁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将各指标与2010年全国同年龄段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贫困县中学生和全国中学生各项指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贫困县中学生与全国同龄、同性别学生相比,13~18岁各年龄段的男、女生身高、体重、50 m跑成绩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握力水平、1000m跑(男)[800 m跑(女)]成绩、立位体前屈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县中学生在身高、体重形态学指标上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身体素质指标和身体功能指标方面普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 贵州省2014-2016年部分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

    作者:刘怡娅;贺林娟;张晓琴;李忻;赵松华;雷世光

    目的 了解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膳食维生素A摄入情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提供建议.方法 对2014-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小学生共1 742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水平并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6年维生素A缺乏率分别为3.05%,4.44%和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7,P<0.01);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44.5%,48.2%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4,P<0.01).2014-2016年,维生素A水平和维生素A缺乏情况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均高于中学生(P值均<0.05);德江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或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高于普定中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得到明显的提高.

  • 贫困地区6~14岁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晓;夏光;罗劲松

    目的研究贫困地区儿童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时血清瘦素水平及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9岁男童组、≤9岁女童组、>9岁男童组和>9岁女童组4组.调查其年龄、体质量、身高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量(BF%)及体脂含量(FM),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瘦素浓度,比较各组间瘦素浓度的差异,同时分析各组瘦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男童:瘦素浓度>9岁组较≤9岁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童:瘦素浓度9岁组较≤9岁组明显高(P<0.01);≤9岁组女童瘦素浓度较男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9岁女童组瘦素浓度较男童明显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各组瘦素浓度均与BF%和BMI呈明显正相关(P均<0.01),≤9岁组男童瘦素与身高呈明显负相关(P<0.05);≤9岁组女童与FM呈显著性相关(P<0.05);>9岁组男童瘦素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9岁组女童瘦素与所有其他指标呈显著性相关(P均<0.01).结论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的农村,6~14岁儿童中瘦素在女童青春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不论性别和年龄,瘦素均与BF%和BMI密切相关.

    关键词: 瘦素 儿童 贫困区
  • 我院综合性ICU组建与管理的探讨

    作者:李军;王超;林栩;周于刚

    我院是一所拥有568张病床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学院的附属医院,2004年在3个专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的要求与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了综合性ICU.投资力度占当年医院总收入的4.08%,1年来,综合性ICU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全院危重病抢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医疗安全得以保障,现结合我院ICU组建管理及对收治病人监护治疗的情况,分析在后发展地区组建管理ICU的特点,总结经验并探讨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 民族地区基层农村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初步调查

    作者:黄贵华;梁天坚;邓远美

    目的实施民族地区基层农村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之后,通过调查该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质量,为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基层农村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收集反馈信息.方法以问卷和实习量化考核成绩分析为主要手段,以计数资料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培养对象即97级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110名毕业实习生,实习量化考核成绩和带教教师评价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上达到了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结论实施民族地区基层农村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能改善我区基层农村缺医少药状况,给该地区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保健人才很有现实意义.

  •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导向探析

    作者:欧阳华锋;李凤玲;黄秀峰

    “新农合”的推行与全民医保的实施,使得民族地区基层民众看病难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设施设备的改善也实现了良性互动,特别是绩效工资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施行,均会给医学院校毕业生极大的吸引力,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就业,从而弥补基层医疗机构高级人才缺失,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优化.

    关键词: 就业 院校 医学 贫困区
  •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山区定向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潘凤兰;邵长玲;孔军伶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山区定向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通过挑选有实力、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改进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平时学习,重视实验教学采取小班上课等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

  • 贫困县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莉;雷延兰;万荣珍

    在我国经济、文化滞后的贫困区县开展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滞后,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其观念转变是条件,人才准备是基础.只要院领导对健康教育加强重视以及对全院职工的认识指导,各部门间相互支持与配合,开展健康教育就能取得成功.

  • 多管齐下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吕淑琳

    涪陵区是省级贫困区.多年来,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妇幼保健机构设施缺乏,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徘徊不下.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下,我区以实施卫Ⅵ项目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为契机,从各个环节着手,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使我区的孕产妇死亡率从1998年的96.40/10万下降到2000年的77.83/10万.具体做法是:

  • 政府购买贫困地区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的效果评价

    作者:田春波;宋沈超

    目的:评价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实施政府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的效果,为卫生经费投入模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试点乡镇与对照乡镇的住院分娩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3次以上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1岁以内婴儿死亡率的横向比较和试点乡镇试点前后的纵向比较,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结果:3个试点乡镇2005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3次以上产后访视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003年和2004年,一岁以下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与对照乡镇比较,试点乡镇前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显著促进了试点乡镇妇幼保健工作.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