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多药及广泛耐药MTB菌株对SQ109的耐药性及其与北京基因型的关系

    作者:董文竹;王政;文舒安;张婷婷;霍凤敏;董玲玲;李云絮;赵立平;黄海荣;高飞;逄宇

    目的 评价耐多药(MDR)及广泛耐药(XDR) MTB菌株对抗结核新药乙胺丁醇(EMB)类似物SQ109的耐药性,为SQ109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培养阳性的MTB菌株,共计223株,包括MDR菌株109株,XDR菌株114株.采用微孔板阿尔玛蓝显色法检测SQ109对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确定流行病学界值(ECOFF值);采用RD207基因作为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的分离标准进行基因型鉴别,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菌株耐药情况;根据临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将菌株对EMB的耐药情况进行分类,并比较EMB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对SQ109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根据临床MTB菌株对于SQ109的MIC值频数分布情况,确定ECOFF值为1.000 mg/L.XDR菌株耐药率为4.4%(5/114),MDR菌株中无耐药菌株,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109株MDR菌株中有8株非北京基因型,114株XDR中有10株非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菌株对SQ109耐药率为2.4%(5/205),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中未发现耐药菌株,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223株菌株中共有138株EMB敏感菌株和85株EMB耐药菌株.EMB敏感菌株对SQ109耐药菌株数为1株,耐药率为0.7%(1/138);EMB耐药菌株对SQ109耐药菌株数为4株,耐药率为4.7%(4/85),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 SQ109在体外药敏试验中表现出对MDR-MTB和XDR-MTB菌株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北京基因型菌株与SQ109耐药性无相关性.菌株对EMB的耐药性与对SQ109的耐药性无相关性.

  • 广州市高校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潘桂珍;张晋昕;张琪;陈亮;卓文基;陈瑜晖;刘萍萍;钟耐容

    目的 探讨影响广州市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相关因素,为大学生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广州市4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在这期间经筛查确诊的并在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登记的11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例患者按照“同性别、同年龄、同院系、同寝室”的匹配条件选择4名排除肺部可疑病变,并在近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健康学生,共464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并经结核病专家指导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等21个调查变量,包括体质量指数、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生活行为方式、膳食状况、心理社会因素、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21个因素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罹患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核病接触史(OR=5.44;95%CI:1.30~22.71;P=0.020)、吸烟(OR=14.30;95%CI:3.86~51.76;P<0.001)、性格内向(OR=5.99;95%CI:2.67~13.44;P<0.001)、负性生活事件(OR=3.73;95% CI:1.19~11.73;P=0.024)是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生活费≥800元/月(以<800元/月为参照,OR=0.06;95%CI:0.02~0.23;P<0.001),蔬菜水果摄入≥7次/周(以<3次/周为参照,OR<0.01;95%CI:<0.01~0.06;P<0.001)是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 结核病接触史、吸烟、性格内向、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生活费水平高、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可降低大学生罹患肺结核的危险.

  • 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发生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雨泽;侯绍英;陈向丽;张洁;褚光炎;刘玉琴;姜辉;李殿忠

    目的 探索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T2DM-PTB)患者发生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就诊的T2DM-PTB发生LEAD的患者87例(观察组)及T2DM-PTB未发生LEAD患者68例(对照组),所有患者于纳入研究时采集基本信息及血液样本.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液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法)对TLR4基因的3个基因位点(rs7873784、rs1927911及rs1927914)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等位基因分布:rs7873784位点G等位基因两组分别为91.38%(159/174)、91.18%(124/136),C等位基因两组分别为8.62%(15/174)、8.82%(12/1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950);rs1927911位点T等位基因两组分别为59.20%(103/174)、61.76%(84/136),C等位基因两组分别为40.80%(71/174)、38.24%(52/1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1,P=0.646);rs1927914位点T等位基因两组分别为59.77%(104/174)、64.71%(88/136),C等位基因两组分别为40.23%(70/174)、35.29%(48/1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P=0.37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LR4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分布:rs7873784位点GG基因型两组分别为82.76%(72/87)、82.35 %(56/68),GC基因型两组分别为17.24%(15/87)、17.65%(12/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947);rs1927911位点TT基因型两组分别为32.18%(28/87)、35.30%(24/68),CT基因型两组分别为54.02%(47/87)、52.94%(36/68),CC基因型两组分别为13.80%(12/87)、11.76%(8/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4,P=0.887);rs1927914位点TT基因型两组分别为33.33%(29/87)、42.65%(29/68),CT基因型两组分别为52.87%(46/87)、44.12%(30/68),CC基因型两组分别为13.80%(12/87)、13.23%(9/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9,P=0.475).TLR4基因rs7873784位点:与野生纯合基因型GG相比,GC基因型的调整OR值为0.90(95%CI:0.39~2.06,P=0.80).rs1927911位点:与野生纯合基因型TT相比,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的调整OR值分别为1.00(95%CI:0.51~1.97,P=1.00)和1.29(95%CI:0.46~3.66,P=0.63);rs1927914位点:与野生纯合基因型TT相比,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的调整OR值分别为1.27(95%CI:0.64~2.51,P=0.49)和1.24(95%CI:0.47~3.27,P=0.67).3个基因位点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LR4基因rs7873784、rs1927911和rs1927914位点多态性与T2DMTB患者发生LEAD无关.

  • 15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研究

    作者:王前;宋媛媛;王玉峰;逄宇;赵雁林

    目的 分析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作者于2013年10月采用直接抽选法,从401株来自于2007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随机抽取158株,分为耐多药组(107/158,67.7%)、前广泛耐药组(41/158,26.0%)和广泛耐药组(10/158,6.3%);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其对利奈唑胺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aion,MIC),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 (ATCC 27249)作为对照,当MIC高于临界浓度时,判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同时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基因23S rRNA、rplC和rplD进行测序,分析其突变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卡方检验统计不同组别间利奈唑胺耐药率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8株耐多药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总耐药率为10.8%(17/158).其中10株广泛耐药菌株中有6株对利奈唑胺耐药(6/10),明显高于耐多药组(5.6%,6/107)和前广泛耐药组(12.2%,5/4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在17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中,共发现5株(29.4%)在23S rRNA或(和)rplC基因发生突变,同时首次鉴定到rplC基因His155Asp突变可能与低水平利奈唑胺耐药(MIC=2 μg/ml)相关.结论 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多药和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23S rRNA和rplC基因突变可能与利奈唑胺耐药性相关.

  • 耐多药和广泛耐药MTB的inhA基因突变与对丙硫异烟胺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宋艳华;王桂荣;霍凤敏;刘荣梅;高孟秋;李琦

    目的 了解耐多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分枝杆菌(MTB)katG和inh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对丙硫异烟胺(PTH)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32例MDR-TB或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临床分离株均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具有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及PTH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同时具有katG和inhA突变检测结果.分析MTB临床分离株katG和inhA突变特征及对PTH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132株临床分离菌株中MDR-MTB有89株(67.4%)、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re-XDR-MTB)有26株(19.7%)、XDR-MTB有17株(12.9%).菌株对PTH的总耐药率为22.7% (30/132),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1.2%(10/89)、30.8% (8/26)、70.6% (12/17).XDR-MTB对PTH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DR-MTB(x2=30.57,P<0.01)和pre-XDR-MTB(x2=6.55,P<0.05).inhA突变率(合并及不合并katG突变)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9.1%(17/89)、23.1%(6/26)、17.6%(3/17).在MDR-MTB、pre-XDR-MTB、XDR-MTB的PTH耐药株中,只有5/10、4/8、3/12发生inhA基因突变.结论 从MDR-MTB到XDR-MTB临床分离株,对PTH的耐药率明显增加,inhA基因突变率下降,inhA突变可能不是XDR-MTB对PTH耐药的主要原因,未检测到inhA突变的菌株并不一定对PTH敏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颅内结核的MRI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

    作者:李晶晶;闫铄;薛明;魏连贵;吕志彬;谢汝明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颅内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6例AIDS并发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特点.采用Mann-Whitney检验脑实质结核与脑膜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和<100个/μl患者间MRI特征的差异,包括病灶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强化方式,以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等,并统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变大小和强化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AIDS并发颅内结核患者中,脑实质型结核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47(20.5,131.5)个/μ1]低于脑膜型结核[153(130.5,228.5)个/μl] (Z=-2.37,P=0.018).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脑膜型结核(19.6%,9/46)、累及基底池(17.4%,8/46)、外侧裂池(13.0%,6/46)和脑沟(13.6%,6/46)较<100个/μl[分别为4.3% (2/46),2.2% (1/46),2.2% (1/46),2.2% (1/46)]更常见(x2=7.62,P=0.006;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值分别为0.001、0.008和0.008),而分布于大脑皮层下(19.6%,9/46)较<100个/μl(47.8%,22/46)更少见(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37).病变直径3~5 mm(136个病灶,47.1%)者呈点状强化,>5 mm(89个病灶,30.8%)者呈环形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6,P<0.001).脑实质结核组病变多位于大脑皮层下,增强扫描呈点状或环形强化(88.6%,31/35);脑膜结核以基底池脑膜增厚强化为主(81.8%,9/11);且脑实质[17.4% (8/46)]及脑膜结核灶[21.7%(10/46)]均易呈簇集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2).结论 AIDS并发颅内结核的MRI表现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时,颅内结核以脑实质型为主,病灶多分布于大脑皮层下;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时,以脑膜结核为主,病变易累及基底池、外侧裂池和脑沟;颅内病灶直径<5mm时以点状强化为主,≥5mm时以环形强化为主.

  • 糖尿病与耐药肺结核的关系

    作者:宋瑞娟;夏露;卢水华

    随着糖尿病和肺结核两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并发耐药肺结核的患者越来越多,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暴发对全球结核病的控制提出严峻挑战.作者主要从糖尿病对耐药肺结核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预后转归的影响,以及耐药肺结核对糖尿病的影响、作用机制等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合理治疗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 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康英英;成志锋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糖尿病是结核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核病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并易导致糖尿病出现多种急慢性并发症;二者并发已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对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问题.因此,应进一步了解糖尿病与肺结核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病因与病因推断

    作者:陶秋山;詹思延;李立明

    因果(causality)与因果推断(causal-inference)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例如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以因果律为基础的形式逻辑之上".虽然不同学科之间因果定义的内涵基本一致,但是他们的外延却大相径庭,其因果推断的理论与方法更是各具特色.其中,区别大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体系,前者偏重于从实验与证实(prove)的角度认识因果律,而后者是基于观察基础之上的逻辑演绎与实证(demonstration).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典型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其病因推断理论与方法既具有鲜明的社会科学特点,又深深地根基于自然科学的土壤,这主要是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人群)属性的两重性(社会性与自然性)所决定的.现代流行病学病因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下面我们按照医学发展史的进程展开讨论,从中揭示出流行病学病因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化规律.

  • 双酚A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

    作者:刘银梅;沈月平;梁红;王燕;罗晓明;沈宗姬;陈昕;袁伟

    目的 探讨双酚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性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匹配病例-对照,对6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者按年龄±2岁、同一地区、同一孕周进行匹配.用柱前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6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者(患者组)和60名正常怀孕妇女(对照组)尿液中双酚A的含量.按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和吸烟状况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秩转换方差分析SNK法、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统计软件为SAS 9.1.3.结果 患者组和对照组尿液双酚A含量分别是(0.10±0.21)、(0.03±0.08)μg/m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8,P<0.0001).在文化程度为高中者,患者组双酚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0.10、0.06μg/ml,Z=1.996,P=0.0459);文化程度为大专者,患者组双酚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分别为0.14、0.03μg/ml,Z=2.586,P=0.0097).在职业为工人或农民者,患者组双酚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分别为0.08、0.03μg/ml,Z=2.265,P=0.0235);职业为商业者,患者组双酚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分别为0.10、0.03μg/ml,Z=2.544,P=0.0109).在无被动吸烟者中,患者组双酚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分别为0.09、0.03μg/ml,Z=3.767,P=0.0002).在调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等因素后,以双酚A浓度≤0.06μg/ml为参比,双酚A浓度在0.06~0.20μg/ml之间的OR值为4.03,95%CI值为1.67~9.74,双酚A浓度>0.20μg/ml的OR值为5.46,95%CI值为1.95~15.27,且随着双酚A水平的升高,发生复发性流产的风险也在增加(x2=13.042,P=0.0003);经秩转换方差分析SNK法检验发现,正常妊娠者、复发性流产2次与≥3次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量分别为0.03、0.09、0.21 μg/ml,F=9.04,P=0.0002).结论双酚A的暴露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能有关联.

  • 长寿也有因果律

    作者:余建梅

    心身中有善与恶的因果律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道德科学也能够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一门精确的科学,道德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按照因果规律由此及彼地在外部条件影响下发生的."如同自然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原则一样,道德世界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好人一生平安,恶人终落得个"手铐伴铁窗"的下场.这一点人们普遍都能接受.然而,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善念或恶念是否也遵循这个规律,就很少有人细思察觉.人们往往以为心灵深处的恶意在行为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其实,心理有障碍,生理必定失调.内心常存恶念和怨恨、委屈、不平、绝望等灰色情绪之人所得恶果,往往是罹患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心身疾病或疑难杂症."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平衡了再加上药物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身体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 星形细胞瘤预后相关的临床与病理多因素分析

    作者:钟定荣;李向红;张高魁

    目的拟找出与各级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987~1996年间归档的颅内各级星形细胞瘤,选择其中经手术全切、术后正规放疗且资料基本齐全的120例(其中94例有随访资料).同时选取尸检正常脑组织、脱髓鞘病变组织共20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标本中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RT蛋白的表达,用Ⅳ型胶原标记微血管,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RT mRNA和端粒酶RNA的表达,对所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Ki-67在肿瘤和脱髓鞘病变呈多少不等的阳性,不同级别及与非肿瘤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该指标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以8.5%为分界点两条生存曲线间时序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2)微血管密度:Ⅰ、Ⅱ级与正常脑组织胶质细胞之间的微血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而Ⅲ、Ⅳ级微血管数均显著增多(P<0.01),坏死组织中微血管平均数较Ⅲ、Ⅳ级更为增多,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性相关(P<0.01).(3)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在正常胶质细胞中呈阴性,在增生病例和Ⅰ、Ⅱ、Ⅲ、Ⅳ级肿瘤病变中呈现阳性率和阳性强度递增的现象,它与分级和预后相关(P<0.01);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和端粒酶BNA的表达明显低于TRT蛋白水平的表达,但与TRT蛋白显著相关(P<0.01).结论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对人星形细胞瘤预后有密切关系的6个指标:病理分级是重要的预后因子,其次为Ki-67阳性率、年龄、术前等待时间(或称出现症状到第一次手术时间),而肿瘤组织微囊变和VEGF的表达则为保护因素.

  •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指标的研究

    作者:侯英勇;朱雄增;卢韶华;周杨;侯君;谭云山;沈坤堂;秦净;孙益红

    目的 探讨一组临床病理指标在预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840例GIST,假设肉眼播散[包括肝转移和(或)腹腔播散]、显微镜下播散(包括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脂肪浸润、神经浸润和黏膜浸润)以及肿瘤复发为恶性组,剩余为生物学行为不明组,根据此初步分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发现以下形态学指标与恶性组密切相关:核分裂象≥10个/50 HPF、肌层浸润、肿瘤性坏死、围绕血管呈簇状排列以及细胞明显异型(均P<0.01).由此获得了2项肉眼播散、5项镜下播散和5项组织形态学指标.485例具有其中任意一项指标者归入恶性组,其余355例为非恶性组.随访资料提示非恶性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DFS)及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9.3%和100%,而恶性组患者5年DFS及5年OS分别为43.9%和59.7%,恶性组与非恶性组5年DFS与5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此组12项临床及形态学指标能有效地将恶性GIST从非恶性GIST中区分开来,可用于区分GIST的性质.

  • 呃逆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苏文华;许行

    为了探讨呃逆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对138例老年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差、肌酸激酶高的患者,呃逆发生率高.且在死亡病例中,呃逆的发生率为76%.这表明呃逆的发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对AMI出现的顽固性呃逆需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 Fournier坏疽患者易患因素和并发症与病死率的分析

    作者:张涛;陈敏;景海涛

    目的:分析 Fournier 坏疽患者的易患因素、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2013年我院接诊的58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易患因素、并发症、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病死率等,分析易患因素和并发症对病死率的影响,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病死率见于糖尿病(12/24,50.00%),心功能不全(10/18,55.56%),脓毒血症(15/29,51.7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5/31,48.39%),血钠降低(14/15,93.33%),肌肉受累(11/12,91.67%),腹壁感染(14/22,63.64%)。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以下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42.5±2.1)岁vs.(63.2±2.8)岁,P<0.001],脓毒症状态(93.75%vs.33.33%, P<0.00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93.75%vs.38.10%,P<0.001),血钠降低(87.50%vs.23.81%, P<0.001),肌肉受累(68.75%vs.2.38%,P<0.001),腹壁感染(87.50%vs.19.00%,P<0.001),糖尿病(75.00%vs.28.57%,P<0.05)。肌酸激酶增高[(393.23±4.81)U/L vs.(512.57±6.35)U/L, t=91.60,P<0.001],乳酸增高[(2.41±1.12)mmol/L vs.(10.83±2.34)mmol/L,t=20.49,P<0.001],抗凝血酶Ⅲ降低[(62.85±5.20)%vs.(47.72±3.98)%,t=11.58,P<0.001],也是明显的死亡预后因素。结论 Fournier坏疽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在处理该类患者时,需严密监测并控制易患因素,积极对症处理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综合治疗,才能降低病死率。

  • 老年癫痫患者常见病因与临床特征的分析

    作者:王晓红;杨爱民;宋蕾;解恒革;吴卫平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1993~2012年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发病临床特点、临床结局等.结果 87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78.5±10.4)岁,年龄>75岁占73.6%.住院期间并发癫痫占73.6%,全身性发作占75.9%,部分性发作占12.6%,记录不详占11.5%.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病(42.5%),其余主要为代谢性疾病、颅内肿瘤、脑变性病和脑外伤等.所有患者中有47例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占54.0%,放电阳性率仅为6例,占12.8%,主要表现为背景和节律异常,弥漫或局限性慢波活动,散在性棘波、尖波等.结论 脑血管病为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全身性发作是主要的癫痫发作形式.老年癫痫患者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的比例并不高,且癫痫放电阳性率低.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原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作者:石婧;于普林;周白瑜;陶永康;段春波;张传芳;覃朝晖;孙振球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跌倒的原因进行多水平模型分析. 结果 共调查1512例老年人,272例在过去1年中跌倒,发生率为18.0%,其中女性180例,跌倒发生率20.1%(180/893);男性92例,跌倒发生率14.9%(92/619),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x2=7.45,P=0.006).272例跌倒者共发生379次跌倒,其中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跌倒次数300次(79.2%),与行为及心理因素相关的跌倒次数291次(76.8%),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跌倒次数284次(74.9%);健康问题中平衡能力差是老年人跌倒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下肢无力,行为及心理因素中注意力不集中是跌倒主要的原因,环境因素中地面不平是跌倒主要的原因.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间差异对跌倒为自身健康原因、除自身健康外的其他个人原因及为外部原因均有影响;个体间差异对跌倒为自身健康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点(住所内跌倒),对跌倒为其他个人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点(住所外跌倒),对跌倒为外部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跌倒季节的夏季和跌倒时点的深夜.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提高对导致跌倒因素的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老年人跌倒.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瘫痪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窦汝香;邹良玉;李卓星

    目的 分析影响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患者肢体瘫痪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80例HOPP患者的病历.应用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肢体瘫痪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伴发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以及肌肉酸痛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降低、血清钾离子水平极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以及伴心电图异常的患者瘫痪程度明显严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镁<0.8 mmol/L(OR 8.3, 95% CI 1.0~68.4, P<0.05)、血清肌酸激酶>200 U/L(OR 1.1,95% CI 1.0~1.1, P<0.01)及血清钾1.5~1.8 mmol/L(OR1.3,95% CI 1.1~16.0, P<0.01)是影响HOPP患者瘫痪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镁离子水平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及血清钾离子水平极低是HOPP患者重度肢体瘫痪的独立危险因素.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心肌酶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立;李晓霞;杜宇奎;买买提艾力·艾则孜;张总刚;唐和年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心肌酶谱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13月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共收治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性118例,女性33例,年龄31 ~76岁,平均(51.51±10.90)岁.将其作为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入院患者采集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采用罗氏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CT行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剥离范围.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行心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心肌酶谱相关指标LDH、HB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期后发现急性期组夹层心肌酶谱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CKMB均存在差异(P<0.05).急性期组与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心肌酶谱相关指标仅CK存在差异(F=18.72,P=0.000).亚急性期,慢性期两组心肌酶谱各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心肌酶谱LDH、HBDH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CK与夹层分期以及患性别呈负相关[(r=-0.446;P =0.000);(r=-0.303;P=0.000)].CKMB与性别呈负相关[(r=-0.203;P=0.020)].LDH与患者性别负相关[(r=-0.171;P=0.049)],与心脏左室舒张期末径,收缩期末径呈正相关[(r =0.202;P=0.022);(r=0.271;P =0.002)].HBDH与心脏左室舒张期末径,收缩期末径呈正相关[(r =0.385;P=0.002);(r=0.515;P=0.000)],与主动脉瓣膜反流程度呈负相关[(r=-0.528;P=0.006)].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损伤.受主动脉夹层分期影响,急性期夹层下肢骨骼肌损伤明显,度过急性期后下肢骨骼肌损伤持续存在.

  • 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崔玉尚;张志庸;阿伊都·阿布都热伊木

    目的了解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连续测定6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分析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肺功能降低到术前的(39±14)%,术后第3~4天恢复相对较快,术后第8天恢复到术前的(62±10)%.硬膜外镇痛可降低疼痛评分、改善肺功能.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方式(F=4.13,P<0.05)、疼痛(F=28.025,P<0.01)、术后恢复时间(F=12.62,P<0.01)对术后早期肺功能有影响.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肺功能、年龄、疼痛等创伤应激反应都是影响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因素. 结论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严重受损,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有效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减少术中创伤及对呼吸肌的损伤、充分的术后镇痛,是减少术后肺功能损害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