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创颅内压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杨磊;黄斌;钟伟;唐维凯

    目的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运用无创颅内压与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非监测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监护及治疗,监测组使用MICP-1A型颅内压无创检测分析仪对患者颅内压进行监测,并联合深静脉穿刺置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监测组患者的良好率高于非检测组,死亡率低于非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非监测组患者,监测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且液体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检测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DBP、SBP、HR、MAP及颅内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压与无创颅内压联合监测,能更早地发现颅内压变化情况,科学可靠地指导颅脑损伤的液体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早期预警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中的意义

    作者:邹志浩;张世忠;张文德;吴勤奋;殷捷;王建江;郑玺;莫拉丁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血肿扩大早期预警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158例HICH病例进行动态监护,经颅脑CT证实后分为血肿扩大(HE)组和血肿稳定(HS)组,并对两组NICP、脑灌注压(CPP)、血肿侧与健侧NICP的差值(D值)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符合血肿扩大诊断59例(37.3%),其中91.5%的病例发生于起病12 h以内;同时,HE组NICP及D值较入院首测均显著增高(P=0.001和0.000),而CPP以及HS组NICP、CPP及D值则均与入院首测无显著改变(P>0.05);对D值≥1.3 mm Hg的病例数分析,入院首测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而血肿扩大或24h后复测HE组为51例(86.4%),较HS组的7例显著增多(P=0.000);GOS评分HE组的良好率显著低于HS组(P=0.000),而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则显著增高(P=0.005和0.036),但两组中残及重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604和0.256).结论 NICP因其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能成为早期预警HICH后血肿再扩大的有效监测手段;而以D值作为观察指标时,这种预警可更为早期和敏感.

  • 实时、持续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明霞;黄国权;李仲展;任燕华;蔡英丽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无创颅内压(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NIC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变化监测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本院ICU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对照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无创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情况下进行脑出血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均下降,脑灌注压均升高(P<0.05),试验组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t=-3.652、6.349,P=0.001、0.001).试验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1,P=0.001).试验组的治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8,P=0.034).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可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实时、持续的无创监测,并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俊;金炜;庞洪波;费世早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无创颅内压( ICP)监测,评价其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1、第3、第7、第14天行颅内压监测,同时检测肾功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第1、第3、第7、第14天颅内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压值,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及无创颅内压检测仪的研制

    作者:吴西;季忠

    我们研究了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有效提取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方便、准确的基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无创颅内压检测仪.通过该仪器的无创颅内压检测值与有创颅内压检测值的比较,证明了基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检测颅内压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段海涛;张剑宁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8-2011年,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70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检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病例,均为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CT显示脑挫伤弥漫性脑肿胀,男42例,女28例;年龄10~75岁,平均41岁.GCS评分:3~8分26例,9~12分44例.伴有硬脑膜外血肿3例,硬脑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2例,混合类型脑出血2例,血肿量均<15 mL.血肿量>15 mL者排除在本组病例之外.1.2 无创颅内压监护1.2.1 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应用重庆海威康公司生产NIP 41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

  • 无创颅内压监护仪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预警作用

    作者:刘浩波;岳盛魁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预警作用.方法 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5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主要观察N2波潜伏期的延迟时间,取值点在尖头波的波峰,若是平头波或马鞍型波则取值点在中间部分,同时动态CT复查.结果 颅内压呈进行性增高趋势,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范围均有扩大.持续增高难于控制者,预后不佳.本研究死亡的7例颅内压均在400 mm H2O(1mm H2O=0.0098 kPa)以上.结论 无创颅内压监测安全、可靠、方便,能够及早判断病情的进展,对临床脱水剂的使用有指导作用,还可以根据压力差有效预警脑疝的发生.

  • 高血压脑出血无创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临床研究

    作者:张文德;张湘;邹志浩;吴勤奋;殷捷;王建江;郑玺;莫拉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前后监测无创颅内压(NICP)、脑灌注压(CPP)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474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及非监测组.监测组手术前后采用中国重庆名希医疗器诫公司MICP- 1A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ICP监测仪行NICP和CPP监测,非监测组不行监测.比较2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 结果 监测组手术前后除10例NICP压力<26.6 mm Hg,CPP> 124.3 mm Hg外,其余50例均有不同程度NICP增高与CPP降低.术后GOS评分结果显示监测组患者恢复良好31例(51.7%),轻残20例(33.3%),重残5例(8.3%),死亡4例(6.7%);非监测组恢复良好23例(38.3%),轻残18例(30.0%),重残10例(16.7%),死亡9例(15.0%).监测组疗效明显优于非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施行NICP、CPP监测是指导临床用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可行性研究

    作者:叶珩;霍家聪;陈纯波;孙诚;杨航;邓宇珺;曾文新;詹文锋;曾红科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进行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9例次患者滴注20%甘露醇125 mL,在滴注前、滴注后30 min、1、2、3、4、5、6 h使用fVEP进行无创ICP监测,同时读取其实时脑室内压力监测值,比较两组数值之间的一致性与相关性.结果 滴注甘露醇后有创ICP大降幅达P50=41.9%(P25=20.1%,P75=52.7%),无创方法测出ICP大降幅达P50=35.0%(P25=16.8%,P75=68.5%).对各例次的有创ICP以及相对应的无创ICP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0.569(P=0.000),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回归方程:无创ICP=0.592×有创ICP+72.180(P=0.000).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491,P<0.01);测量方法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574,P>0.05);测量方法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2.086,P>0.05).结论 fVEP 可以较准确、无创地监测ICP值,在指导临床ICP增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用于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高攀;陈慧;杨娟;董为伟;杨浩;王健

    目的 探讨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用于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62例(70例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腰椎穿刺测定ICP,同时采集脑电信号,利用自行研制的软件进行脑电功率谱定量分析,计算压力指数(PI).结果 62例患者ICP为70~50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平均(239.74±116.25)mmH2O其中52.9%的患者ICP增高.PI为0.02~0.85,平均0.29±0.20.取每个患者的ICP值与PI,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s=-0.849,P<0.01).将患者分为弥漫性脑损害组和局灶性脑损害组,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两组患者PI与ICP之间均呈负相关(rs=-0.815、-0.912,P值均<0.01).结论 通过脑电信号分析得到的PI与ICP具有相关性,提示脑电功率谱分析方法用于无创ICP监测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