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的影响

    作者:何艳召;苏荃;史敏

    目的:分析种植牙周界面应力传递以及分布规律受到悬臂梁存在和其长度的影响。方法借助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和分布规律。结果悬臂梁的存在会对种植牙周颈部的密质骨内的拉应力和压应力产生影响,如果长度增加,应力也会相应的增加。结论悬臂梁的存在即长度增加,会使该侧种植牙颈周应力有较大的增加,因此应力完全由颈周密质骨承担,进而大程度的增加种植牙周颈部的骨吸收。

  • 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作者:杨启远;冯敬;罗小丽;杨雯栋;李英博;范斌;冯志;赖显金

    目的: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11例为新鲜骨折脱位,1例为陈旧性骨折脱位,均为寰枢椎前脱位.依据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型3例,ⅢA型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和ADI测量对神经功能和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2±1.3、13.5±1.4、14.3±1.5,较术前的8.3±1.4明显改善(P<0.05).术后X线及CT示寰枢椎前脱位均复位满意,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ADI分别为(2.2±0.4)、(2.4±0.6)、(2.3±0.5)mm,均较术前的(5.8±1.2) mm明显改善(P<0.05).内固定螺钉及线缆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寰枢椎后间隙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

    作者:丁琛;洪瑛;龚全;李涛;马立泰;王贝宇;邓宇骁;刘浩

    目的:总结应用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4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12.2岁.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1例,Ⅲ型骨折11例.42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及枕颈部疼痛,35例有颈椎活动受限,30例有不同程度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行颅骨牵引术,27例有不同程度的复位,15例无复位.所有病例均接受经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观察内置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 SAC)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220min,平均123±18min,术中失血量30~350ml,平均110±8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4.1±14.8个月.42例患者的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末次随访时NDI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各随访点影像学检查均提示35例复位满意,另外7例为部分复位,SAC由术前的8.5±3.3mm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14.9±3.0mm(P<0.001).1例患者植骨颗粒部分吸收,并于术后12个月出现线缆断裂,刺入脊髓导致了相应的症状体征,取出内固定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6%.1例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导致了切口延迟2周愈合.另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延长引流管安置时间、预防感染等处理,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未出现椎动脉损伤、螺钉钛棒松动、移位、断裂以及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等并发症.结论: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术中复位、固定可靠等优势,采用该术式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等导致的寰枢椎脱位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 上切牙区双端悬臂梁种植固定桥的应力分析

    作者:黄颖荷;张春元;聂二民;姜瑞;胡玲玲

    目的:通过分析双端悬臂梁种植义齿修复上颌切牙区牙列缺损的种植体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周围骨应力分布及位移量,进而探讨临床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应用CT断层扫描技术对上颌骨及上颌牙列的大致轮廓进行三维重建,后于上中切牙区植入种植体,完成牙冠修复并建立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载荷,比较不同加载条件下种植体的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及位移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皮质骨唇侧、舌侧、近中、远中、根尖部五个部位应力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五个部位的位移量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在各种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位移量的特征大致相同,且变化趋势相似,种植体颈部及周围骨皮质为应力集中区。在各种不同的加载条件中,30°加载角度时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更为科学。结论:在适当的负重条件下,双端悬臂梁种植义齿是临床修复切牙区缺失可供选择的一种设计方案。

  • “All-on-4”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作者:赵旭;邸萍;林野

    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无牙颌种植修复具有咀嚼效率高、固位好、美观舒适的优势[1-4].但是,无牙颌患者多伴骨量不足,需要进行骨增量,植骨手术不仅增加了并发症风险,且由于植骨后无法即刻修复,大大延长了种植修复的疗程.为避免植骨,有学者研究仅在颌骨前部植人种植体,后牙区以悬臂梁的方式修复,临床证实可导致远中种植体负荷增加,加剧骨吸收,长期临床效果不佳[5-6].因此,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成为种植修复领域的难题,也是世界上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All-on-4”旨在使用常规种植体、不需植骨完成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

  • 基于悬臂梁模型的针挠曲预测

    作者:高德东;朱侗;王珊;赵广伟

    目的 分析针穿刺组织过程中的挠曲量和穿刺针受力情况,提高针穿刺精度.方法 搭建包括工业相机、步进电机和光源等组成的测量设备.用针轴直径分别为1.3、0.9、0.6 mm的穿刺针进行针穿刺软组织实验,利用力传感器得到不同穿刺速度(5、10和15 mm/s)下的穿刺力,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得到穿刺针的挠曲量.在分析针受力的基础上,构建预测针挠曲量的悬臂梁模型.结果 利用悬臂梁模型对直径为1.3、0.6 mm穿刺针在5 mm/s速度下的挠曲量进行预测,其绝对误差小于0.5 mm,相对误差小于10%.结论 所建模型能够实现对针穿刺挠曲的预测,可以为机器人辅助柔性针穿刺路径规划和避障运动提供参考.

  • 悬臂梁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邹敬才;唐文杰;肖光裕;刘宝林

    目的:为了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结果:悬臂梁存在时加大了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周颈部密质骨内的大压应力、大拉应力随悬臂梁长度的增加其应力也随之增加。统计学比较相互间有显著差性P<0.001。悬臂梁存在与加长均由颈部密质骨承担主要应力相互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01。颈周密质骨横断面观见悬臂梁式种植牙大压应力位于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远中侧大拉应力则位于近中侧。结论:悬臂梁的存在及长度的增加使靠近悬臂梁侧种植牙颈周应力比近中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加大显著,各种植牙间骨内应力分布不均悬臂梁的存在加大了靠近悬臂梁侧种植牙颈周的大拉、压应力使颈部应力集中更加明显应力完全由颈周密质骨承担,使种植牙周颈部骨吸收更加剧。

  • 双种植钉牵引拔除高危下颌水平阻生智牙8例报道

    作者:马晓晴;项飞;秦飞;钱文昊

    目的:探讨应用双种植支抗钉牵引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畸科转诊要求拔除锥形束CT确诊紧邻下牙槽神经管的水平阻生智牙8例,双种植支抗钉配合悬臂梁牵引智牙6~9个月,当与下牙槽神经分离后予以拔除.结果:所有患牙拔除后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麻木症状.结论:应用双种植支抗钉牵引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的水平阻生智牙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体的临床疗效: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作者:史俊宇;张晓梦;顾迎新;莫嘉骥;乔士冲;赖红昌

    目的:评估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的留存率、成功率(无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并评价悬臂长度对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效果影响.方法:检索截止2016年5月1日在Pubmed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英文临床研究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种植体留存率、种植修复成功率和边缘骨吸收等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的题目和摘要263条,终纳入16篇文献.6篇文献报道了种植体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meta分析显示是否带有单端悬臂梁对其成功率、种植体留存率和边缘骨吸收均无显著影响.10篇文献报道了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其种植体留存率为97%~100%,种植修复成功率为52%~98%,平均边缘骨吸收为0.23~1.73 mm.没有文献报道悬臂长度对种植修复有不良影响.结论: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体是一个可预期的治疗选择.当种植体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悬臂梁<9 mm,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悬臂梁<15.6 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莫当"二传手"

    作者:刘桂平;陈阿兵

    据报道,近有位施工安全员检查安全时,发现悬臂梁的钢筋不合要求、水泥标号不足,只是在现场指出来,但他没有及时督促当班整改,而写在信息反馈表中,要求下个班增加水泥标号.结果受了批评,并被罚款,这件事罚得好.

  • 金属悬臂粱式口周肌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作者:张新海;刘国勤;陈骏;赵海军;张庆福

    研制一种基于金属悬臂梁的口周肌压力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力学信号转换元件,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对其防水性能、温度补偿功能等指标进行测试,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高精度、高灵敏度、防水性能良好的特点,可用于多种微弱压力信号的采集.

  • 人腿受侧向撞击时膝部损伤分析

    作者:赵桂范;吴应娴

    利用结构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人腿受侧向撞击时膝部损伤分析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纯剪切和纯弯曲状态下韧带完全撕裂时膝关节剪切位移和弯曲角的值,以及胫骨骨关节断裂时的剪力和弯曲力矩的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判断损伤是可行的,这种方法能给行人保护、运动医学及康复工程等学科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动态载荷下种植体位置和直径对悬臂梁种植固定义齿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吕佳;刘翠玲;蓝菁;高旭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动态加载下种植体植入位置和直径对悬臂梁种植固定义齿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左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缺失种植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远中种植体的位置和直径保持不变;近中种植体依次向远中移动形成中轴与第一前磨牙远中面距离D分别为5.5、8.0、10.5、13.0 mm的悬臂梁种植固定义齿,分别采用4.1和4.8 mm两种直径的种植体;以250 N 力模拟咀嚼周期0.875 s的动态载荷加载于颊尖和舌尖上,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和Partran分析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随着近中种植体逐渐向远中移动,近远中种植体Von Mises应力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近中种植体中轴与第一前磨牙远中面距离D≤8.0 mm范围内种植体大Von Mises应力增幅缓和,D>8.0 mm时应力急剧加大;近中种植体直径增大,则近远中种植体的应力减小;各加载阶段大Von Mises应力均处于近远中种植体颈部与皮质骨交界处;斜向加载种植体应力显著大于垂直加载。结论种植体植入位置是影响悬臂梁种植固定义齿应力的重要因素,悬臂梁长度不超过前磨牙宽度时行种植固定义齿设计是可行的,直径的选择要考虑骨量和悬臂梁长度双重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