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孙洁;李双如

    目的 研究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种植牙齿失败的120例牙齿缺失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牙种植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对照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修复成功率和两组患者的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手术成功率为93.33%,观察组牙齿缺失患者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手术,修复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两种口腔修复膜引导牙种植患者骨再生的临床效果

    作者:欧阳冰

    目的:观察海奥口腔修复膜和钛膜引导牙种植患者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行牙种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钛膜为修复膜,观察组150例,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骨再生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种植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口腔修复膜各有所长,海奥口腔修复膜的种植修复成功率和安全性优于钛膜,而钛膜更有利于骨及植骨发育.

  • 钛膜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纪楠;胡文;梁国谦

    目的 评价钛膜在拔牙后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 选取 62例只拔除1颗前牙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21例)为对照组,拔牙后3 ~ 4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第2组(20例)为钛膜组,拔牙后牙槽窝经过修整,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将周围组织拉拢缝合,5 ~ 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第3组(21例)为钛膜加人工骨组,拔牙后牙槽窝即刻填入人工骨并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缝合,5 ~ 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上各组分别于拔牙后1、2、3及6个月后进行牙槽骨密度的测量.结果 在拔牙后5 ~ 6个月时,牙槽骨平均退缩率分别为(26.42 ± 0.89)%,(14.71 ± 0.92)%,(7.43 ± 0.76)%.第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术后1 ~ 2个月时,第2、3组牙槽窝骨密度均高于第1组(P < 0.01).结论 钛膜可以有效保持拔牙后牙槽骨骨量,部分病例有拔牙创未能关闭及早期裂开现象,适当处理,未明显影响新生骨形成.

  • GBR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李雁;马国武;吉东

    目的 对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组织学进行研究.方法 8条健康雄性杂种犬,拔除其双侧下颌前磨牙,将种植钉植入,于颊侧选取骨缺损区,并植入1:2、2:1颗粒状自体骨和Bio-oss复合物.将钛膜覆盖于左侧(钛膜组),BioGide钛覆盖于右侧(胶原膜组),术后6个月处死杂种犬,并对颌骨进行X光片拍摄,分析组织学免疫组化.结果 钛膜组的骨-植入体接触率(BIC)和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略低于胶原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比例组的BA为(81.45±8.27)%、BIC为(84.64±7.61)mm2,均高于1:2比例组的(73.19±10.42)%、(75.47±9.89)mm2(P<0.05).结论 植骨材料联合BioGide膜、钛膜均可有效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相对而言,钛膜虽易暴露、操作难度较大,但具有稳定的空间维持能力,且2:1比例的效果较显著.

  •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周磊;徐淑兰;黄建生;徐世同;宋光保;张雪洋

    目的 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修复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80例牙槽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植Bio-Oss小牛骨粉,盖Bio-Gide膜或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并行骨内种植体周的骨增量.结果 80例患者共植入90枚种植体,38例采用钛膜,42例采用Bio-Gide胶原膜;术后部份患者伤口裂开、膜暴露;Bio-Gide膜与钛膜的伤口裂开发生率分别为7.1%与21.1%.二期手术时观察膜下骨再生情况,无感染患者膜下的新骨生成较膜暴露者多,Bio-Gide胶原膜暴露后自行愈合情况较使用钛膜者理想.88枚种植体成功地完成骨整合并成功完成义齿修复,2枚种植体因钛膜暴露及感染失败.结论 Bio-Gide胶原膜及钛膜皆能有效地屏蔽软组织,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术后无伤口裂开、膜暴露者有较好的骨再生效果;与钛膜相比,Bio-Gide胶原膜更为简便易用,出现过早裂开的比率也较少.

  • 膜及复合生物材料钛修复即刻种植体骨缺损

    作者:岑光涛;齐峰;张彤轩;张炜;平燕;马林;靳元荣

    目的膜技术修复即刻种植体的骨缺损.方法采用钛膜及骨形成蛋白(BMP)磷酸三钙生物陶瓷(TPC)填入即刻种植体骨缺损内,并用钛钉固定牙槽骨上.经六个月时间二次手术取出,容许骨组织在定向生长达到骨修复.结果研究发现骨缺损面积大的术后龈瓣切口处易感染、移位、不易固定出现退缩.膜与材料及牙槽骨根面间隙的保持稳定对骨缺损的修复非常重要.结论根据临床应用,今后可改制成网状钛膜使龈组织与牙槽骨有点状接触,对愈合更为有效.

  • 胶原基纳米骨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及钛膜修复即刻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作者:刘冰;陈鹏;王忠义;柯杰;李晓华;汪正文

    背景:影响即刻种植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种植体大小、形状往往与拔牙创不相适合,不能形成种植体与拔牙创的紧密接触,解决这一影响因素的方法多采用诱导骨再生膜技术或应用植骨材料.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ogen,nHAC)复合重组入骨形成蚩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及钛膜修复即刻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宝鸡有色金属研究院提供的纯钛材料制成直径2mm,长10mm,螺距0.4mm,带自攻式螺纹的钉状螺旋种植体,无穿龈部分.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不可吸收医用钛膜,大小为2 cm×2cm.胶原基纳米骨由清华大学崔福斋教授惠赠,加工成0.5 mm×0.5 mm×0.5 mm的立方体.rhBMP-2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将rhBMP-2用盐酸胍溶解,将制备好的胶原基纳米骨浸入其中,抽真空,冻干,每粒胶原基纳米骨约复合1 mg rhBMP-2.方法:选用健康雄性Beagle纯种犬4只,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分为以下6组:①阳性对照组植入自体牙槽松质骨.②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物质,只覆盖钛膜.③nHAC组仪植入nHAC.④nHAC+钛膜组植入nHAC,表面覆盖钛膜.⑤nHAC+mBMP-2组植入nHAC复合rhBMP-2材料.⑥nHAC+rhBMP-2+钛膜组植入nHAC复合rhBMP-2材料,表面覆盖钛膜.每只动物的每侧下颌骨各形成6个缺损区,将6组材料随机植入.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采用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新骨与种植体的关系.结果:12周时各组骨缺损区均愈合良好,骨创均由新生骨所充满,种植体稳固,骨整合良好.nHAC+mBMP-2组及nHAC+nhBMP-2+钛膜组成骨较早,骨成熟较早.nHAC+钛膜组、空白对照组、nHAC+mBMP-2+钛膜组,钛膜下骨生成较好,牙槽嵴较丰满.nHAC+rhBMP-2+钛膜组不但成骨较早,骨形成量多,而且牙槽嵴为丰满,12周时骨密度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但较自体骨移植牙槽嵴更丰满,成骨量更多.空白对照组成骨慢,阳性对照组成骨快,但牙槽嵴顶稍有吸收.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较好,复合rhBMP-2或/和钛膜后效果更佳.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方法.

  • 在复合移植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钛膜的应用

    作者:王奕;马国武;仲维剑

    [目的]研究应用钛膜在自体骨碎末与Bio-Oss混合骨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对种植植入自体骨碎末与Bio-Oss混合骨9周后有无应用钛膜的骨缺损处进行比较.[结果]有钛膜组有结缔组织生长,平均骨缺损量1.9925 mm,无钛膜组平均骨缺损量1.5025 mm,说明有钛膜组骨缺损恢复量低于无钛膜组(P<0.05),并且有钛膜组少数出现软组织瓣裂开钛膜暴露现象.[结论]应用钛膜作为骨引导再生时应注意钛膜要有理想的可塑性,软组织瓣要有一定的厚度与韧性,以防止伤口裂开,钛膜暴露过早地取出影响骨缺损的恢复.

    关键词: 种植 移植 骨缺损 钛膜
  • 浅谈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齿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连卫娜

    目的:探讨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齿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牙齿种植的180例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80例患者分为海奥组与钛膜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我院为海奥组患者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为钛膜组患者使用钛膜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牙齿修复的情况,同时比较在进行牙齿修复1周后,两组患者的骨厚度与植骨厚度.结果:海奥组患者牙齿修复手术的成功率、骨厚度及植骨厚度均明显高于钛膜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牙齿种植引导骨再生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可以显著地提高修复手术的成功率,增加骨厚度与植骨厚度.因此,临床上应将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牙齿种植引导骨再生的首选材料.

  • 超薄钛膜联合onlay骨移植在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明;律娜;后军;潘涛;薛浩伟;胡玉坤;张令达

    评估超薄钛膜联合onlay骨移植在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上颌前牙区骨质缺损的牙种植患者12例,行颏部来源的块状骨onlay骨移植,表面覆盖超薄钛膜,植骨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出现,1例患者植骨术后10 d超薄钛膜少许暴露,局部修剪清洁后无明显感染发生.3~6个月后二期手术时暴露种植区见onlay骨移植与基骨愈合良好,onlay骨移植吸收约7.5%,完成共21颗种植体植入.超薄钛膜可明显减少onlay骨移植的吸收并促进其于基骨的愈合.

  • 生物胶原膜与钛膜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杨治洁;张磊;刘堃;唐庭

    目的 比较生物胶原膜与钛膜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牙槽骨骨缺损的种植患者共植入82枚Xive螺纹根状种植体,同期采用植Bio-Oss小牛骨粉,盖BME-10X胶原膜或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其中39例采用钛膜,43例采用BME-10X胶原膜;二期手术时观察膜下骨再生情况,评价成功率.结果 钛膜组37枚种植体、胶原膜组42枚种植体成功地完成骨整合,并成功完成义齿修复;胶原膜组和钛膜组的暴露率分别是2.3%和17.9%;2枚种植体因钛膜暴露及感染失败,1枚种植体因生物胶原膜固定不充分、移位感染失败.结论 生物胶原膜及钛膜皆能有效地屏蔽软组织,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与钛膜相比,生物胶原膜更为简便易用.

  • 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温灵;区韵婵;翟炜东;刘宇明;段昌华

    目的:研究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钛膜作为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取海奥口腔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术后骨厚度、植骨厚度,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植骨厚度(2.376±0.366)mm、骨厚度(2.611±0.134)mm 大于对照组(2.137±0.327)mm、(2.137±0.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9%,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手术效果好,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 脱钙冻干骨修复种植周骨缺损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方伟;陈建钢;梁惠;张俊;赵怡芳

    目的比较脱钙冻干骨(DFDB)、脱钙冻干骨复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脱钙冻干骨联合钛膜的骨修复能力.方法3条犬股骨种植体周形成4mm×3 mm×3 mm的骨缺损,分别植入上述3种不同材料.术后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及其与种植体之间的缝隙.结果DFDB可单独用于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但成骨作用较慢;DFDB+rhBMP-2和DFDB+钛膜能较早诱导新骨形成,加速骨整合过程.结论DFDB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复合rhBMP-2或与钛膜联用时效果更佳.

  • 钛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附11例报告)

    作者:邓婵娟;李锐锋;杨健;黄齐明;徐路生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超薄钛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超薄钛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排异反应及鼻中隔穿孔.结论:钛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较大的鼻中隔穿孔.

  • 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世同;周磊;杨晓喻;刘卫平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 不同纳米尺度钛膜表面蛋白黏附的研究

    作者:杨振宇;张静;王虎;刘媛媛;巴凯;李明霞;李伟;缪竞威

    目的:比较蛋白黏附在磁控溅射法形成不同纳米尺度的钛膜是否存在差异性,从而了解经改性后的钛片材料表面与骨之间的生物活性状况.方法:按照溅射处理温度的不同,将钛片分为5组,形成了不同纳米粒径的钛膜.采用BCA(bicinchoninic acid)法蛋白浓度定量测定,计算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处理组与对照组材料表面黏附蛋白浓度.结果:常温组与其它四组测量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0℃组与常温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大,材料表面黏附白蛋白数量多,380℃组与常温组及对照组之间筹异小.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的纳米粒度的钛膜,可以改善钛表面的性能,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陈建钢;曾凯;张伟;陈新明;赵怡芳

    目的:观察脱钙冻干骨移植物(DFDBA)在种植体周骨缺损的诱导成骨活性以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钛膜对DFDBA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犬股骨植入种植体周围,制造4 mm×3 mm×3 mm骨缺损,分别采用DFDBA、DFDBA+rhBMP-2和DFDBA+钛膜三种不同方法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术后4、8、12周,组织学观察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三组实验动物中,植骨创均愈合良好,种植体无松动,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①DFDBA组:术后4周即有新生骨小梁形成,术后12周修复骨缺损,但新骨组织与宿主骨之间仍见明显分界;②DFDBA+rhBMP-2组:成骨过程较早,术后4周即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出现,术后8周,成骨细胞较为丰富,术后12周新骨组织与宿主骨完全融合;③DFDBA+钛膜:术后4周即见新生骨小梁沿钛膜生长,至术后12周,完全覆盖骨缺损.结论:DFDBA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引导作用,可用于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rhBMP-2复合DFDBA,可增强骨诱导作用,加速成骨过程;钛膜有助于维持骨再生空间,阻隔软组织长入,引导新骨生长,缩短修复过程.

  • 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钛膜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

    作者:李卫国;吴新中;赖英荣;黄江勇;蒋立坚

    [目的]探讨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BG)联合钛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均在拔除双侧下前磨牙后即刻于每侧拔牙创区制造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每侧即刻植入3颗即刻种植体后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植入BG组,植入BG并以钛膜覆盖组及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植入种植体区牙龈均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BG+钛膜组形成新骨的时间早,骨结合理想,且新骨形成质量较另外两组明显较好.[结论]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钛膜能较好的解决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问题.

  • 两种口腔生物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及对骨厚度、植骨厚度的影响

    作者:徐强;谢苗苗;古丽米拉·木明;兰馨;叶钟泰

    目的 比较两种口腔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厚度、 植骨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牙种植的患者60例,根据使用口腔生物膜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给予钛膜引导骨再生进行修复,观察组34例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进行修复,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骨厚度、 植骨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引导骨再生进行牙缺损修复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修复成功率,值得推广.

  • 纳米钛膜表面的化学特征和亲水性研究

    作者:杨振宇;游梦;王虎;刘媛媛;李明霞;巴凯;林颖洁

    目的 构建4级纳米钛膜实验模型并研究其表面化学特征和亲水性.方法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通过温度控制制备不同粒度的纳米颗粒钛膜,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常温组,100、250和380℃组以及对照组样品的表面化学元素及其质量分数,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其表面的亲水性能.结果 所有样本表面均存在着钛、氧和碳元素,且含量基本相同,仅对照组和380℃组的氧和碳元素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接触角测试显示,对照组接触角小,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温组的接触角较100℃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组间纳米钛膜表面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纳米钛膜表面的亲水性差异主要由其形貌差异引起,因为钛基底形貌的特殊性导致镀膜组纳米钛膜表面的亲水性小于未镀膜组.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