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加用帕罗西汀的社会功能研究

    作者:李育军;李玲;韩卫东

    目的 探讨利培酮加用小剂量的帕罗西汀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干预组给予利培酮加用帕罗西汀;对照组单用利陪酮.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在加药后12周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t=-5.801,P<0.001).阳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评分大于对照组评分(t=7.08,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利培酮合用帕罗西汀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病耻感、焦虑情绪、增加生活动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 不同年龄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

    作者:孙建华;严保平;桑文华;孙秀丽;李建峰;成玉敏;付希光;王策;赵素银;栗克清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的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状况。方法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全省解锁救治出院的82例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 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对家属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实际调查82例,以家属年龄≤60岁及>60岁(近似平均值)分为两组,两组家属均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家属年龄≤60岁组病耻感明显低于>60岁组(t=2.229,P<0.05)。结论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且年龄较小者偏轻。

  • 个体化家属教育对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耻感的影响

    作者:包炤华;袁国桢;赵幸福;吴越;周德祥;周晓琴

    目的:了解个体化家属教育对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耻感、自我隐瞒、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个体化家属教育的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100例为研究组,选取未参加个体化家属教育的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10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耻感感受问卷、自我隐瞒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收集两组共200例的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以SPSS19.0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结果参加个体化家属教育的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与未参加的家属在病耻感(研究组1.914±0.254,对照组2.304±0.367;t=-8.73,P<0.01)、自我隐瞒(研究组17.25±5.200,对照组31.44±7.452;t=-15.61,P<0.01)、应对方式(研究组0.790±0.177,对照组0.633±0.226;t=5.50,P<0.01)、社会支持(研究组40.41±7.28,对照组33.34±7.24;t=6.89,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家属教育有利于降低家属病耻感,提高家属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复发率。

  • 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状态对家属病耻感的影响

    作者:孙建华;严保平;桑文华;孙秀丽;李建峰;付希光;王策;赵素银;栗克清

    目的 探讨被关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状态对家属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全省解镇救治出院的82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自我报告法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面对面询问了解患者的服药状况,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对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坚持服药患者64例(78.0%),未服药18例(22.0%),坚持服药及未再服药患者的家属均有病耻感,未再服药患者家属痛耻感感受高于坚持服药患者家属(t=2.011,P<0.05),是否坚持服药与ISMI疏远因子、刻板因子及总分成正相关(r=0.237,0.232,0.219;P<0.05).结论 解锁救治出院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且未再服药患者家属为善,患者未服药增加了家属病耻感水平.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作者:任莉;肖乐;张国富;李艳;谢侃侃;陈群;范晨晓;阎锴娟;李亚琼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对北京市东城区15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PSP分(r=0.065,P>0.05),SDSS评分(r=-0.109,P>0.05)与病耻感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病耻感无显著相关.

  • 社区不同人群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比较分析

    作者:郑宏;陈思路;郑凤佳;牛昕;季卫东;曾庆枝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不同人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状况.方法 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应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进行家属、普通居民、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白领等不同人群共104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 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社会关系密切者、一般日常接触者以及经常接受精神卫生宣教人群的歧视总评分低于同类别其他组(F=19.369,70.096,43.115,46.396;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有一定日常接触、经常接受精神卫生宣教等因素与歧视总评分有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增加对疾病与患者了解和接触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社区公众的歧视水平.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李春山;唐平;皇甫桦彦;陈航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7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25.97%;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能力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能力因子(r=0.39,0.35;P<0.01),治疗因子(r=0.28,P<0.05)。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能力因子(r=0.34,0.30,0.32;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r=0.34,0.40;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较常见,且病耻感越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明显。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冯洁;杨晓丽;李慧娟;俞建萍;沈静霞;张云飞;龚玲;班春霞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罗森博格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作为评定工具对14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病耻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同住院时间患者在病情掩饰因子、病耻感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211,-2.371;P<0.05);不同病程患者在歧视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6,P<0.05);积极效应因子与效能得分呈正相关(r=0.20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效能可以预测患者病耻感体验的强烈程度(β=1.30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一般自我效能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病程25年以上和住院时间4年以上的患者.

  • 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作者:王军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皮肤科就诊治疗的86例银屑病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用社交焦虑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病耻感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银屑病患者社交焦虑评分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且学历越低社交焦虑评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6.960,P<0.001),病变部位有瘙痒的患者社交焦虑评分高于病变部位无瘙瘁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03).本组银屑病患者羞愧感的得分明显高于被歧视感的得分(t =4.496,P<0.001).银屑病患者病耻感的羞愧感和被歧视感方面得分均和社交焦虑呈正相关关系(r=0.535,0.389,P<0.05),心理弹性水平得分和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关系(r=-0.335,P=0.046),心理弹性水平得分和病耻感的羞愧感和被歧视感方面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235,-0.327,P<0.05).结论:①银屑病患者存在较重的病耻感及社交焦虑程度,心理弹性水平中度,故对于其治疗应当“身心”结合治疗;②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和社交焦虑呈正相关关系,心理弹性水平和社交焦虑及病耻感呈负相关关系;③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可对其社交焦虑程度造成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银屑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羞愧感可有效的缓解其社交焦虑程度,有利于其早日回归社会.

  • 精神分裂症照顾者病耻感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董佳;周郁秋;孙玉静

    精神分裂症病耻感是指患者和照顾者因疾病症状以及将社会对其的排斥和歧视内化为自身的羞耻感受.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复习,发现公众普遍对精神分裂症存在歧视态度,精神分裂症照顾者产生强烈病耻感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总结了精神分裂症照顾者病耻感测量工具,并从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归纳照顾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为未来提供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照顾者病耻感干预的理论基础,以期降低病耻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 267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重性精神病的病耻感认知

    作者:易嘉龙;刘津;郭金华;吴静;吴霞民;马弘

    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是指因疾病受到的排斥和歧视的态度,其核心概念为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甚少,为数不多的研究多集中在调查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态度上.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病耻感"为关键词对1979年以来的文献进行检索,仅检索到29篇文章,其中无一篇针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研究.本文对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7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了有关病耻感认知和临床工作中态度和行为的初步调查.

  • 基于GoPubMed对病耻感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作者:李荔;刘丽娟

    目的:探讨国内外病耻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病耻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oPubMed数据库的在线分析软件,以病耻感(stigma)为检索主题,检索病耻感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6年5月.对其发表的年代分布、国家与城市地域分布、期刊分布及核心作者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病耻感研究文献共检出14 742篇.得到分布前20位的高频词、核心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国家(地区)分布等.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来源于美国的文献数量和影响力居首位.美国发文5350篇(36%)排在第1位,加拿大位居第2位(1338篇,9%),中国居第6位(331篇,2%).排名前20位的主要期刊分布在欧美国家.结论:我国病耻感研究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示国内精神卫生工作者对病耻感研究重视不够.病耻感相关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慢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

  •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徐芳芳;于卫华;王胜琴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部地区某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48人(男99人,女49人,年龄22 ~ 88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分别调查其一般情况、病耻感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患者的SIS得分为(60.3±10.3)分,Stoma-QOL得分为(53.4±16.1)分.S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toma-QOL总分均呈负相关性(r=-0.38~-0.58,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终性别、居住状态、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与生活质量负相关联(β=-0.21 ~-0.45).结论:本研究显示,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问题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 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中文版测评社区人群病耻感的信效度

    作者:尹慧芳;徐广明;杨桂伏;田红军

    目的:考察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测评社区入群病耻感的信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对抽取的天津市1621位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进行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按照40%的比例随机抽取被试完成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诊断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的定式访谈,共有668人完成精神科诊断访谈,401人不存在任何精神障碍诊断,267人有精神障碍诊断.使用Cronbach α系数及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量表的内部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PDD量表的因子结构;在无任何DSM-Ⅳ轴Ⅰ障碍诊断的人群中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D总分的相关因素.结果:PDD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各条目与总分呈相关系数在0.31~0.56之间.设定2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两因子分别为肯定语句条目与否定语句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在5个模型中,用潜在方法因子调整肯定与否定语句带来的方法效应时,单一因子(感知的贬低-歧视)模型4与2个独立的因子(感知的贬低,感知的歧视)模型5拟合程度好(GFI =0.96,TLI =0.83,CFI=0.88,RMSEA=0.06; GFI=0.97,TLI=0.84,CFI=0.89,RMSEA=0.06).在无任何DSM-Ⅳ诊断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D量表总分与城乡、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年龄、平均收入及教育程度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仅有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进入回归方程(β=-0.40,R2=0.02).结论: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回归分析结果符合构建此量表的“修正标签”理论,可用于国内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研究.

  • 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调查

    作者:徐广明;尹慧芳;杨桂伏;田红军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抽取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1609名,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与量表中点分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精神疾病感知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贬低-歧视量表总分和歧视感知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中点分[(3.1±0.6),(3.2±0.6) vs.3,均P<0.001],贬低感知分量表的得分低于量表中点分[(2.8±0.7)vs.3,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分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β=-0.43,P<0.001),与患有精神疾病呈正相关(β=0.91,P<0.001);贬低感知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β=-0.30,P<0.001)、收入水平(β=-0.01,P<0.001)呈负相关,与年龄(β=0.01,P<0.01)和无业/失业(β=0.70,P=0.007)呈正相关;歧视感知仅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β=-0.12,P=0.003).结论:天津市居民精神疾病公众病耻感水平较高,社区居民在工作、社交和婚恋等方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区别对待非常突出.较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更可能有较高的精神疾病感知病耻感水平.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病耻感与希望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玉莲;尹冬青

    目的 探讨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病耻感与希望的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 运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95例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在贬低-歧视贬低感量表得分为(2.57±0.27)分,与量表均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4.83±5.72)分,贬低-歧视贬低感与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及希望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存在明显病耻感和较高希望水平,病耻感是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通过提高家属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病耻感与适应水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林琼;赖雯娟;林御贤;杨成程

    目的 探讨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及其与适应水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9例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后3个月应用社会影响量表、造口适应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的病耻感量表总分为(55.20±10.42)分,适应总分为(129.01±20.10)分,生活质量中总体健康得分为(61.01±20.69)分.患者的病耻感与适应水平、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 病耻感可影响直肠癌患者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应采取适当的干预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病耻感.

  • 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的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慧;郭雅楠

    目的 探讨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包括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并请1名呼吸科主任医师和2名呼吸科副主任护师对肺癌康复互助志愿者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讨论、场景模拟训练等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后由志愿者到病房为肺癌患者进行服务.结果 观察组肺癌患者病耻感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肺癌患者实施病友互助护理模式,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质性研究

    作者:郭全芳;高晓翠;张云红

    目的 描述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及其对病耻感的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立意取样和深入访谈,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访谈了10位抑郁症患者,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抑郁症患者对所患疾病有深刻的羞耻感,主要表现在工作、学习、婚姻和人际交往等社会生活中,患者对病耻感的应对主要表现为隐瞒病情、回避社交、渴求彻底治愈疾病、试图教育他人等方式.结论 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抑郁症疾病的同时,积极帮助患者应对病耻感,消除自身羞耻感,减少社会歧视,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

    作者:刘玉莲;王悦婷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心理体验及其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方式,访谈了12例住院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体验包括:因亲人患精神疾病而沮丧、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无自我、被别人歧视而无奈;家属对病耻感的应对方式是刻意隐瞒病情和主动回避社会交往.结论 在首发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其家属提供针对病耻感的各种支持和指导,降低患者家属病耻感,促进患者康复.

308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