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婧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抑郁症患者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将干预前作为对照组,干预后作为实验组,通过自杀意念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病耻感量表评估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量表中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量表中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可通过认知性心理护理显著减轻,应对方式量表评分、自杀行为认知和意念能够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造口适应性关系研究

    作者:马芳;孙珍儿;任炜

    目的 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对造口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杭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202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和造口适应性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性总分为41.3±10.8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造口适应性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社会隔离、经济不安全感可以解释造口适应性的41.7%.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根据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造口适应性的现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进其造口适应性.

  • 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策;赵红

    病耻感是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由于结核病患者缺乏疾病知识及公众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病耻感在结核病患者中广泛存在,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结核病患者病耻感已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并已编制出多个针对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测评工具,其中使用范围广的是由Van等编制的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有关.降低病耻感水平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干预性研究较少.建议以后的研究着重探索有效降低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干预措施.

  • 邮政快递人员抑郁障碍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

    作者:张晓;韦波;唐峥华;刘丹;尹富权;罗玉智;张瑜;陈强;潘润德

    目的 了解邮政快递人员有关抑郁障碍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态度现况,为开展相关人群抑郁障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邮政快递部门241名员工,采用自行编制和组合的抑郁障碍相关知识及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其中57.8%的调查对象能准确识别抑郁障碍病例.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较小、受过高等教育、平时方便接受心理健康知识、以前听说过一些心理问题、听说过抑郁障碍等因素是正确识别病例的保护因素(P<0.05).91.1%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识别日常生活压力是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87.5%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接受心理咨询对治疗抑郁障碍有作用;受过高等教育、听说过抑郁障碍等因素是调查对象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保护因素(P<0.05).此外,能正确识别抑郁障碍病例者较少歧视抑郁障碍患者,家中无精神疾病患者的调查对象存在较少的病耻感(P<0.01).结论 邮政快递人员抑郁障碍的正确识别率可进一步提高,方便获得抑郁障碍相关知识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抑郁障碍的歧视性、病耻感及干预.

  • 抑郁症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北京市15~24岁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刘宝花;孙思伟;孙玮;常春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耻感量表(DSS)中文版在北京市15~24岁人群的适用性及效度和信度检验.方法 由课题组专家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审校和回译,确定DSS中文版符合量表原意.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北京市某中学、两所综合大学学生和工作人员共830名15~24岁人群施测,分析了DSS的得分情况、效度、信度和区分度.结果 调查对象个人DSS得分(17.43±3.86)低于感知DSS得分(19.48±4.18)(P<0.05);结构效度分析中,个人DSS提取了4个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29%;感知DSS提取了3个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6%;个人、感知及总DSS的Cronbach' s α系数分别为0.45、0.67和0.70;区分度良好.结论 DSS的效度和信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可用于中国15~24岁人群抑郁症病耻感方面的研究.

  • 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影响

    作者:何玥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病耻感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歧视维度、病情掩饰维度、积极效应维度、病耻感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病耻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病耻感与其就医行为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艺凡;肖春风;郑凯歌;杨盼盼;闫凤武;蔡珍珍

    目的 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病耻感与其就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于社区选取调查10例精神疾病患者,利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与精神疾病就医障碍评估表对患者实施问卷调查.另外,利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对患者家属的病耻感进行评估.分析导致病耻感及就医行为的原因.结果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评分分别为:社交23.45±5.23分,治疗16.34±5.23分,能力13.22±2.13分,患者就医障碍评估结果中,污名分量表为14.67±4.21分,患者家属Link贬低-歧视感知评分为2.59±0.13分.经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影响家属及患者病耻感及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均有较高的病耻感和就医障碍,其与患者年龄、家属文化程度及是否有他人协助有关,需要针对不同患者情况提供多元化帮助,提高其就医行为,降低病耻感.

  •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爽;孙丽娟

    病耻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对病耻感的概念、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常用测量工具、干预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为临床有效地降低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提供帮助.

    关键词: 病耻感 肠造口 现况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产生因素及影响分析

    作者:周建芳;谢迎迎;薛志强;汪作为;王亚光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产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家属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接受问卷调查,25名家属进行实地访谈,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情况,采用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精神疾病家属病耻感感受问卷、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访谈调查表。结果患者家属病耻感产生因素有疾病本身特点、公众认知与态度、大众传媒不良引导、患者病情等,对家属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家庭关系、心理状态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有病耻感,不同角色家属受病耻感影响程度不一。

  • 192名护理人员对重性精神病的病耻感调查

    作者:靳新霞

    目的 精神疾病相关的病耻感是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沉重的负担,护理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的病耻感尤其易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造成严重危害.该研究旨在了解护理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病耻感的现状,为后续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参考Struening贬低量表,自行编制问卷,在192名护理人员(包括9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94名非精神科护理人员)中进行调查,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病耻感显著高于非精神科护理人员(P=0.021),不同性别、工龄、学历、职称的精神科护理人员病耻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消除或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病耻感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危害,应该不分性别、工龄、学历和职称,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

  • 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对策

    作者:童伟隆;潘轶瑜

    目的:探讨和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分别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是否具有病耻感进行分组,并对各量表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问卷有效212份,有效率92.17%,调查结果显示有病耻感患者129例,无病耻感患者83例,病耻感发生率占总数的60.85%;从两组患者对比来看,病耻感组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心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无病耻感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生理及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较高,而病耻感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应当加强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和生活信心.

  • 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影响因素与对策

    作者:高威

    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所研究的内容采用自拟基本情况调查表和Link病耻感量表中的“贬低-歧视感知”、“羞耻感”两个分量表对152例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精神病患者中有67.76%存在病耻感;患者同时存在贬低-歧视感(P<0.01)和羞耻感(P<0.05).学历越高的病耻感越低(P=0.04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高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P=0.022);病程5年及以内的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比5年以上的患者高(P=0.005).结论: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较高,同时存在贬低一歧视感和羞耻感,其病耻感与学历、病程以及精神疾病类型相关.

  •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和社会支持水平分析与建议

    作者:汤文杰;童建冲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和社会支持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浙江省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病耻感体验量表,社会支持问卷的评定.结果:抑郁症患者病耻感较高.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社会支持系统满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病耻感,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及社会的重视.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胡荣;曾佳凤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现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及人际信任量表等,以便利抽样法对符合条件的78名家属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贬低-歧视感知得分为(2.91±0.57),与量表中点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00);②病耻感感知水平与患者住院次数、受教育程度、家属职业、人际信任水平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具有较强的病耻感,患者住院次数多、家属人际信任度低等增加了病耻感的感知水平.

  •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崔向军;周亚青;李丽娜;郭永芳;石贺敏;王桂平;苑杰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3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龄阶段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社交、治疗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3.907,4.532,3.847;P<0.05);②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6,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低.

  • 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孙丽娟;张国富;郑红丽;封砚村;卢燕;李金红;郝慧君;张莉;张海霞;谢侃侃;李艳;李亚琼;罗小年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对21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85%的被调查患者有病耻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高于情感病患者(X<'2>=8.843,P<0.01);病程5年及以内的患者病耻感高于5年以上的患者(X<'2>=5.448,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水平高,患者的病耻感与精神疾病诊断及病程有关.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耿峰;董毅;刘寰忠;夏海涛;郁道鹏;蔡春岚;郜见亮;谢军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对3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做人格、自尊、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精神症状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SMI-C总分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包括:病程(r=0.12,P<0.05),PANSS抑郁因子分(r=0.18,P<0.01),SES评分(r=-0.40,P<0.01),GSES评分(r=-0.22,P<0.01),EPQ的P分(r=0.22,P<0.01)、E分(r=-0.22,P<0.01)、N分(r=0.42,P<0.01)和L分(r=-0.25,P<0.01),SCSQ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r=-0.14,P<0.05)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r=0.19,P<0.01),SSRS的客观支持评分r=-0.25,P<0.01),主观支持评分(r=-0.18,P<0.01)和支持利用度评分(r=-0.25,P<0.01).回归分析结果 :EPQ的P分、SES评分、SSRS的客观支持评分和PANSS抑郁因子分进入回归模型,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0、-0.23、-0.19、0.13.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神经质人格特征、自尊水平、社会客观支持和抑郁情绪对患者的病耻感体验水平有着预测作用.

  • 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丽娟;张国富;郑红丽;封砚村;卢燕;李金;红郝慧君;张莉;张海霞;谢侃侃;李艳;李亚琼;罗小年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51.7%的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病耻感.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患者家属病耻感不同(x2=3.656,P<0.05);不同疾病患者的家属病耻感无显著差异(x2=2.561,P>0.05).结论 病耻感存在于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达半数以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家属更易产生病耻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吴倩;黄平;李志榕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水平,考察人格特征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Link病耻感量表和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对175名具有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测试。结果①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794±0.5511);应对方式中“保密”、“退缩”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804±0.4363)和(2.5103±0.3979),但“教育”、“挑战”、“分离”3个维度平均得分都低于量表中点2.5分;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和“不同/羞耻”两个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量表中点2.5分;②EPQ-E分与退缩、教育、挑战、误解分别呈显著负相关( r=-0.274,-0.374,-0.354,-0.209;P<0.01),EPQ-N分与病耻感的3个维度贬低-歧视感知、病耻感应对、病耻感情感体验都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7,0.415,0.294;P<0.01),而EPQ-P分与病耻感的3个维度也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病耻感,认为自己不能被理解,感到与他人不同,通常采取保密、退缩的应对方式,且人格特征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 病耻感与精神症状关系初步研究

    作者:范晨晓;肖乐;张国富;谢侃侃;李亚琼;阎锴娟;李艳;罗小年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探讨病耻感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取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北京东城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测查.结果 研究对象“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平均得分为(2.38±0.33)分,显著低于量表中点2.50分(t=-5.507,P<0.01);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阳性因子分(r=0.136,P<0.05)、PANSS总分(r=-0.152,P<0.05)、BPRS分(r=-0.185,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①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强烈感知到他人的贬低和歧视态度: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越明显,感知到的病耻感就越少.

308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