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哲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部2016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耻感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亮;杨多华;宋德香;奚晴超;吴天红;曲毅

    目的:探讨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80例住院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量表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尿失禁患者歧视-感知量表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研究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评分、心理社会影响评分、社会活动受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1、3.37、3.55、3.38,均P<0.05)。研究组中尿失禁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生活质量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0.354,均P<0.05)。对照组尿失禁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生活质量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37、0.028,均P<0.05)。结论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病耻感对其社交活动影响较大,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来改善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以降低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作者:林小青

    目的:了解有关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探讨解决的方案。结果:降低或减少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体验,正面接受疾病治疗,面对社会,提供心理寄托。讨论: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体验,使他们不再回避社会,创造更好环境,以利于康复和正常生活。

  • 精神分裂症复诊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作者:杜向农;曹小莉;蒋东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诊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25例处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前、出院1个月复诊时分别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评估其病耻感,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并分析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出院前病耻感贬低-歧视感知、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分离、误解、不同/羞耻等评分依次为(2.42±0.41)分、(2.72±0.45)分、(2.65±0.34)分、(2.75±0.41)分、(2.94±0.42)分、(2.70±0.36)分、(2.76±0.58)分、(2.32±0.45)分,均显著高于复诊时评分(2.07±0.38)分、(2.26±0.41)分、(2.12±0.15)分、(2.31±0.34)分、(2.42±0.36)分、(2.15±0.32)分、(2.27±0.34)分、(2.15±0.28)分(P<0.05);研究对象生活质量总评分(22.3±9.6)分,显著低于复诊时总评分(35.5±12.8)分(P<0.05);其病耻感与生活质量(心理社会评分、精力/动机评分)呈正相关(r=0.24,r=0.25,P<0.05),症状/副反应评分与病耻感无显著相关(r=0.1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复诊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患者病耻感强,其生活质量差,病耻感弱,其生活质量高.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雄;陆宾;林卫霞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36,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159,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低.

  • 病耻感测量研究的伦理学探讨

    作者:朱敏芳;周宏珍;杨蕾;王晓艳;白雪洁;李牧玲

    病耻感是具有隐藏性和标志性的消极感受,对患者进行病耻感状态的测量研究并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身心健康干预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病耻感测量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进行讨论,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总结,为科学合理地开展病耻感测量研究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与措施,也为基于医学伦理学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理念的基础上开展类似病耻感这一具有隐藏性和标志性消极态度或消极感受的测量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 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茂生;邬志美

    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及由此带来的病耻感广泛存在于不同的精神障碍患者中,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主要表现在社交回避,担心遭到歧视,或因各种原因而延误诊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就目前如何减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提出相应对策.

  • 叙事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影响的研究

    作者:康莉;郝楠;郭萍利;李亚妹;朱琨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的直肠癌造口患者共102例参与研究,终完成研究89例,采用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笔者所在医院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及复诊,干预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加以叙事护理干预.分别于出院后第1、3、6个月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病耻感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SI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的SIS得分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能够帮助直肠癌造口患者疏泄不良情绪、重拾生活信心,有助于降低其病耻感.

  • 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自尊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新颜;韩玉华;王捷;梁漪

    目的 探讨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病耻感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选择恢复期S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予以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SSMI-C)、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及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的SES、GWB、ITAQ及PSP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SSMI-C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SCH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病耻感、自尊及幸福感,对于改善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杨林顺;杨跃涛;杨丽梅;寸金芝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在我院住院随访的120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总平均分为(2.51±0.53)分,处于中度水平;病程、住院次数、有无家属照顾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并不容乐观,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和照顾,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吕颖;王小平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3月间抽取9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及内在耻感问卷及病耻感经历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以阳性症状量表( 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 -BREF)对其评定.结果 (1)内在耻感量表:疏离因子2.29 (sd =0.49),刻板因子2.07 (sd =0.44),歧视因子2.15 (sd=0.45),退缩因子2.19 (sd=0.46),总量表分2.17 (sd=0.38);内在耻感量表中各因子分超过中点值2.5分的病例比例为:疏离因子44.2%,刻板因子14.7%,歧视因子25.3%,退缩因子32.6%,调整后的内在耻感量表总分20.0%,超过2.5者提示有较强内在病耻感;(2)病耻感经历量表:病耻感体验因子2.50 (sd =0.59),介于“很少发生”与“有时发生”之间;歧视经历因子1.71(sd =0.39),介于“从不发生”到“很少发生”之间,总量表分2.08 (sd =0.39)介于“很少发生”与“有时发生”之间;病耻感经历量表中各因子分超过中值3分的病例比例为:受试者病耻感经历各因子及总分超过中点值3分的百分比为:病耻感体验因子24.2% (n=23),歧视经历因子1.1%(n=1),病耻感经历总分1.1%(n=1),超过3分者提示病耻经历较多;(3)以内在耻感总分作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提示与内在耻感显著相关的因素为学历、病期、职业、社会支持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中的心理领域等.结论 (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2)患者文化、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是其内在耻感的主要相关因素.

  •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与病耻感关系研究

    作者:王淑芳;鲁海燕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与病耻感关系。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分析其病耻感与疾病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病程、职业、年龄的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其病耻感总分,社交、能力、治疗、治疗评价因子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情况与病耻感严重程度呈现正比关系,病耻感越严重,疾病症状更严重。

  • 保护性约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及病耻感的影响

    作者:赵静;高静;崔静怡;周双桨

    目的 了解保护性约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男女各1病区共129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者入院三个月时进行约束状况调查,并完成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和自尊水平问卷的填写.结果?129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曾被约束过共80例(约束组),未被约束过49例(未被约束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尊水平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中挑战、分离、不同/羞耻3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约束使用必须依法行医,合理使用约束,减少对患者的心理损伤,从而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

  •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病耻感和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作者:李建妹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病耻感和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肿瘤科2014年1月~2018年10月56例宫颈癌患者,入科后随机编号均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后1周和出院后1个月,运用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及自我效能感量表(SUPPH)对比两组患者病耻感和心理弹性评价及自我效能.结果 入院后1周,两组患者SIS和CD—RISC10及SUPPH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SI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RISC10及SUPPH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显著减低患者病耻感水平,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 癌症病人病耻感的质性研究

    作者:林娟;芮冶昊;康国娟;倪海云;姚继云;蓝天

    目的 探讨癌症病人的关于病耻感的内心体验,为开展肿瘤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目的 抽样法选取12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深度访谈,并对其资料进行现象学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癌症病人因病耻感及社会、家庭关系的转变导致了社交受限,出现负性情绪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和关注癌症病人的内心感受,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与宣教,从而利于疾病治疗,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莹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降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34例永久性造口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励患者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随访,在患者出院的3个月后对患者的病耻感进行评价.结果: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病耻感评分(2.34±0.70)显著低于对照组(2.88±0.54),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直肠癌手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值得临床应用探索.

  •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分析

    作者:梁瑞华;段妮

    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并将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病耻感、应对方式及用药治疗依从性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68例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及应对方式均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高,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病耻感,改变患者应对方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质性研究

    作者:李莉

    目的 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耻辱感及其真实的内心体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后经整理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主题:自尊水平受损、社会排斥感增加以及应对疾病态度的扭曲.结论 通过分析三个主题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自尊心、呼吁社会引起对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并反作用指导于临床工作,推动卒中护理的发展.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文娟;文萍;王婷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0月8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护理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病耻感量表歧视度、积极效应、病情掩饰评分和总分相近,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病耻感量表歧视度、积极效应、病情掩饰评分和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病耻感,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提高满意度.

  • 不同阶段心理特征护理对肺癌患者病耻感的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王花花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护理中,给予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征护理对于患者病耻感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化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病耻感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耻辱/羞愧、歧视、吸烟、社会孤立感等病耻感各项评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疾病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征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病耻感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308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