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同时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喻朝泽暄;陈楠;王景胜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同时感染的临床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3例.单一组患者单纯感染了eb病毒,联合组患者在感染eb病毒的基础上同时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分别对两组进行检验.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各类型不良特征例数都要明显多于单一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患者相关症状会变得更为严重,针对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IM患者应进行着重观察,定期进行监测分析,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及诊断标准的变迁

    作者:秦有;庞凤舜;蔡北源;陈经宝;张义荣

    自Galvanit[1]在1786年首次提及"疲劳"一词以来,医学界对疲劳的研究渐渐展开来.随着疲劳研究的深入及分类研究(如癌性疲劳[2]、帕金森性疲劳[3])的细化,一组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逐渐被认识.1869年,Beard[4]认为神经的能量可以被耗竭,首次提出"神经衰弱"这一概念,他描述的疾病与今天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非常相似.此后,相继有流行性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EB病毒综合征、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提出,其描述的症状都和CFS相类似.

  • 8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

    作者:孙倩;李幸红;崔惠英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与并发症,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83例传单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89.2%的病例,提示为诊断传单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病情无关.EBV-VCA-IgM的阳性率为88.5%对传单诊断有重要意义.36.9%的病例心肌酶谱升高;68.1%的病例血沉增快;53.9%的病例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73.5%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7月份及9份月为发病高峰;并发症发生率78.3%尤以肝脏损害常见.其次为肺部感染.结论大多数传单呈良性临床经过,且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对EBV-VCAIgM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该病病例可采用EBV-PCR扩增技术协助诊断.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并发症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 T细胞亚群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价值研究

    作者:刘晓宇;张俊红;王丹丹;杜博文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表达率,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D3+、CD8+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细胞表达率、CD4+/CD8+比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CD3+、CD4+、CD8+细胞表达率检测对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EB病毒DNA定量分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褚苗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EB病毒DNA定量分析(PCR)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IM患儿274例,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定量PCR技术分析,以实验室病理学作"金标准",对比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定量PCR技术分析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结果 本研究疑似274例IM患儿经实验室病理学确诊98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检出真阳性55例,真阴性158例;定量PCR技术检出真阳性61例,真阴性163例;联合检出真阳性97例,真阴性157例;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独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定量PCR技术检测IM可提高检测准确度、灵敏度,避免漏诊.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杨连柳;杨梅

    1 病例摘要患儿:女,4岁,以"发热4 d"而入院,患儿于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可达39.5℃,予以口服退热药后热能退,易反复,无咳嗽,无流涕,伴有咽痛,在当地诊所就诊后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以"头孢地嗪0.5"2次/d静脉点滴后,患儿仍热,故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儿无腹痛及腹泻,无尿频及尿痛,时有乏力,无胸闷及气短,食欲尚可,睡眠好,门诊拟"热待查"而收入院,在门诊行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8.2×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108/L,血小板140×109/L.

  • 成人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相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璐;林菲;贾莹;梁京津;胥婕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成人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混合感染相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03例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病原不同分为3组:EBV和CMV混合感染组33例,EBV单一感染组53例,CMV单一感染组17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混合感染组咽痛(33.3%)、咽部充血(54.5%)、扁桃体肿大(18.2%)及伪膜形成(3.0%)、淋巴结肿大发生率(18.2%)低于EBV感染组(84.9%、98.1%、66.0%、56.6%、96.2%)(x2=19.202~25.492,均P<0.05),与CMV感染组(29.4%、23.5%、8.3%、0.0%、47.1%)差别不大(x2=0.078~4.381,均P>0.05).混合感染组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外周血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EBV感染组(t/U=3.471 ~ 104.629,均P<0.05),与CMV感染组相当(t/U=0.447 ~ 24.330,均P>0.05),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与EBV感染组和CMV感染组相当(U=1.695,6.371,均P>0.05),混合感染组发热持续时间[(18±9)d]介于EBV感染组[(15±7)d]与CMV感染组[(21±7)d]之间.结论 EBV和CMV混合感染不少见,其临床表现更像CMV感染,肝损伤及发热持续时间无加重表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京荣;周保安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cmcm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 9例.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病毒感染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形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侍海棠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精心的基础护理、对症治疗、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4 d.结论:及时、有效、积极、精心的护理,可减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住院日.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1例误诊分析

    作者:杨丽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90%以上由人类疱疹病毒(EBV)引起,5%~10%由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体、腺病毒等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1].小儿常见病变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近年来虽对该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误诊,现将我院儿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IM 31例误诊临床资料加以总结,现分析原因如下.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红梅;黄闪;李慧霞;刘炜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IM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C组(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方法,40例)与D组(应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方法,40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①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②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 儿童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薇

    EB 病毒一种亲人类 B 淋巴细胞病毒,儿童为易感人群,半数以上患者原发性感染后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 IM 表现[1],血常规检测可发现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上升,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清检测可见 EB病毒抗体等[2]。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对收治的1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 EB 病毒血清学及 DNA 联合检测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孙志惠;刘鹏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 PCR 技术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婴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表现为发热的婴儿442例,其中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 PCR 技术(RT-qPCR)检测外周血 EB 病毒 DNA 载体,对患儿进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并对单个细胞EBV-DNA 载量进行检测,全面对比分析 EBV-DNA 诊断的诊断效果。结果①EBV-DNA 阳性患儿中异型淋巴细胞>10%患儿39例,占69.6%,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患儿37例,占66.1%;EBV-DNA 阴性患儿中异型淋巴细胞>10%患者9例,占2.3%,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患者7例,占1.8%,两组患者异型淋巴细胞>10%患者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患者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VCA-IgM 阳性率高,阳性率为87.5%(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VCA-IgM 与 DNA 联合检测能提高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准确性。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罗穗金;付裕;常建民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发热3周,全身皮疹3 d,于2004年3月23日入院治疗.患者于2004年2月28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38℃,2 d后出现咽痛,曾多次在我院门诊就诊,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体温仍波动在37~38℃.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

    作者:秦艳;黄杰;陈永香;王静;李风景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Th)、CD3+ CD8+T细胞(CTL+ TS)、CD4+/CD8+、CD3-CD19+B细胞、CD3-CD16+56+(NK细胞),并与3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CD3+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引起的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追踪其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对评估患儿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肺部损害1例报道

    作者:吴丹遐;陈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儿童多见,病程常具有自限性。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其病变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在机体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下,感染EB病毒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严重肺部损害发生的较少。此患儿有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炎及肝功能受损,血清EB病毒抗体测定IgM阳性,血清EB病毒DNA测定阳性,虽然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增高,但骨髓易见异形淋巴细胞,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成立。同时此患儿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渗出病灶和间质性肺部病变,考虑为EB病毒感染直接侵袭或其引起的变态反应造成的肺损害。我们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咽部的临床表现

    作者:赵增波;高殿欣;贺云霞;李福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可有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等咽部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现报告1例并文献复习,就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以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作者:高红丽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人类疱疹病毒感染致IM 8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84例患儿住院治疗4~25 d,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60例,2周内体温降至正常24例;合并肝功损害、淋巴结及皮疹等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均在2~4周达正常水平.结论 多角度思维、分析IM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

    作者:张融;王琼瑾;徐金梅;蒋犁;寿伟璋

    目的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M患儿38例、新生儿14例、对照组14例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水平.结果IM组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比例、表达CD21B淋巴细胞数及B淋巴细胞表达CD21位点均高于2个对照组(P<0.05,P<0.01).结论EB病毒(EBV)感染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1,以利于病毒进入细胞并导致潜伏型感染和增殖性感染.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分析

    作者:朱丽芳;于寿昌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5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6+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IM患儿外周血CD3+、CD8+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4+、CD+16+56淋巴细胞及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