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刘璟;买万茹;刘菲

    自1986年首次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PCP ICL)植入术矫治近视眼以来,如今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1].其大优点是不改变患者任何眼部结构,弥补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所不能到达的区域,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使用的 PCP ICL主要是瑞士STAAR公司生产的植入式胶原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它由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材料Collamer制成,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自2011年12月-2012年05月笔者所在科对10例(1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PCP ICL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霍永军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8例15眼,术后随访分别检查祼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及前房情况,UBM观察人工晶体位置.结果 15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好矫正视力.术后眼压及人工晶体位置正常,术后1周内有2眼出现人工晶体表面少量色素.随访1年,视力稳定,未出现晶体混浊及眼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迅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测性好,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观察

    作者:王磊;胡伟华;朱炎华;柏晏杰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26例(49眼),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前房客积和眼压,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为(3.04±0.21)mm,与术前(3.19±0.27) m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2 mm、4 mm和6 mm瞳孔直径区域各方位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0°、180°水平方位术后1个月前房角分别为(27.86±5.46)°和(27.95±5.36)°,较术前(42.05±6.73)°、(41.97 ±5.65)°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前房客积(129.17±18.90) mm3较术前(214.57±27.41) mm3显著减小,以上各指标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测量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1个月眼压为(15.31 ±2.44)mmHg(1 kPa =7.5 mmHg),较术前(17.46±1.79)mmHg显著降低(=6.70,P=0.00),术后3个月恢复至(15.79 ±2.16) mmHg,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77).结论 ICL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发生改变,前房深度变浅、前房角变窄,但随访期内各观测指标稳定,未见进行性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或眼压升高.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早期临床疗效

    作者:黎冬平;刘磊;栗静;王虎杰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拟定的入选标准选取行ICL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低对比度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使用SPSS 19.0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对裸眼视力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其余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90眼均成功植入ICL.全部患者在随访期中,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52.2%的眼数超出一行及以上;等效球镜度维持在±1.0D;低对比度视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43 ±0.20、-0.47 ±0.21、-0.45±0.18,较术前矫正屈光不正后测得值有所提高(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除低对比度视力在术后3个月达稳定水平外,其余指标均在术后1个月时即达到稳定状态.91.7%的患者对ICL植入术早期效果表示满意,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在术后早期随访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改萍;郭慧玲;董莹;王丽强;葛梅;黄一飞

    目的 研究传统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方法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方法测量睫状沟水平直径来选择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ICL)的长度,比较两种方法对有晶状体眼ICL术后拱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ICL植入手术的103例(191眼)近视散光患者,根据术前选择ICL长度的不同分为常规方法组和UBM方法组,分剐测量两组术后6个月的ICL拱高,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常规方法纽ICL平均拱高为(444.63±202.00)μm,UBM方法组为(463.67±226.00)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拱高在理想范围(250~750μm)者,常规方法组占76.1%(70眼),UBM组占77.8%(77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69,P=0.782);常规方法组ICL拱高和ICL度数相关系数r1=0.002(P1=0.677),UBM组ICL拱高和ICL度数的相关系数r2=0.011(P2=0.349),两组拱高均和ICL度数不相关.结论 在现有检查设备的条件下,通过UBM测量睫状沟的水平距离能够选择更理想的ICL,通过传统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白到白的距离)来估算ICL的长度也是可行的.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对眼前节形态的影响

    作者:史铭宇;孔珺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形态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行双凹型可折叠单片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的30例(52眼)患者,均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角膜中央厚度,中央前房深度,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4个方向房角角度,ICL中央厚度,IC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晶状体中央厚度以及眼压等多个指标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0.50±0.06)mm、(0.51±0.05)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3.27±0.24)mm、(2.38±0.38)m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方向房角度数分别为:12点钟位(38.69°±12.17.、25.24°±7.10°)、3点钟位(39.49°±10.60°、22.36°±5.11°)、6点钟位(39.11°±9.02°、23.32°±5.26°)、9点钟位(41.32°±11.02°、23.38°±6.22°),术前及术后4个方向房角角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中央厚度分别为(3.47±0.24)mm、(3.59±0.21)mm,眼压分别为(16.74±2.37)mmHg(1 kPa=7.5 mmHg)、(16.78±3.56)mmHg,二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中央平均厚度为(0.21±0.05)mm,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平均距离为(0.54±0.28)mm.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矫正效果好、预测性好、可逆性等优点,初步临床观察显示近期效果较满意.

  • 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

    作者:易全勇;王勤美;薛安全;孙涛;吕帆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的波前像差,以阐明其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为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的患者20例 32眼,年龄18~40岁.对照组选择年龄匹配的普通近视眼17例30眼,年龄18~39岁.使用客观型像差仪进行波前像差检测,获得整体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及Z7、Z8、Z12项系数和像差图.结果 实验组术后1月整体高阶像差(Rh)及各分阶像差的RMS均较对照组高,其中3、4阶高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3月Rh及各分阶像差的RMS均较对照组大(P<0.05),其中3、4阶增高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术后3月的Rh、RMS3、RMS4、RMS5、RMS7较术后1月均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阶降低明显;RMS6较术后1月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3月的Rh 与球面屈光度显著正相关(r=0.963、P=0.000;r=0.952、P=0.000).术后1月的Rh与术前柱面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r=0.428、P=0.042).结论 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眼的高阶像差高于正常眼.随着时间的推移,除RMS6外,术后1月较高的像差在术后3月时均不同程度的减少.术前球面、柱面屈光度越高,术后1月的Rh越高;术前球面屈光度越高,术后3月的Rh越高.

  • 有晶状体眼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

    作者:于建春;周丹英;江浩;徐开颖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18眼近视度数-11.00~-30.00D(平均-21.25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在表麻下前房内植入Phakic-6H-125型人工晶状体,随访6~12个月(平均9.7月).结果 18眼术后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2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散光明显减轻,与术前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眼轻微瞳孔变形,1例2眼出现眩光感.结论初步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安全、稳定及可预测性,是一种颇具前途的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手术.不适宜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可谨慎选择该手术.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前、术后眼轴测量方式的选择

    作者:史铭宇;孔珺;张劲松

    目的 明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眼轴长度在不同设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差异,确定术后眼轴测量的方式,为术后发生的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70例(135眼),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行IOL-Master、A超测量眼轴长度.IOL-Master测量方式分别为正常眼(Phakic眼)及人工晶状体眼(Pseudophakic PMMA)模式;A超测量方式分别为正常眼及特殊眼模式,其中正常眼晶状体声速设为1641m·s<'-1>,特殊眼晶状体声速设为1555 m·s<'-1>.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A超测量眼轴长度为(27.81±0.22)mm,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为(28.02±0.22)mm.术后,A超在正常眼模式下测量眼轴长度为(27.82±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特殊眼模式下为(26.40±0.21)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IOL-Master在Phakie模式下测量眼轴长度为(28.01±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PseudophakicPMMA模式下为(28.12±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长度随测量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但术前及术后均采用A超正常眼模式或OOL-Master正常眼模式测量则眼轴变化较小,且后者准确性较高.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进展

    作者:牟章兵;杜之渝

    屈光手术的种类繁多,针对各种屈光不正,均有不同的手术方式.然而对于高度屈光不正,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PIOL植入术的发展历史、晶状体类型、手术方法、常见并发症等,在以往的综述中都阐述较多.本文就PIOL设计和材料的改进、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新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PIOL植入术的其他应用作一综述.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和远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蓉嵘;管怀进;龚启荣

    高度近视和远视的治疗是较复杂的难题,虽然已有不少治疗方法,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问题.例如,普通框架眼镜较笨重而且单眼难以配戴;角膜接触镜的配戴和护理都比较麻烦.OK镜对高度近视效果比较差,且远期效果不能肯定.屈光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其中一些手术会破坏眼球的结构及稳定性,而且长期效果不能肯定.目前一些国家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和远视[1-3],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现综述如下.

  • 虹膜夹型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谭楠;郑广瑛;陈刚;袁超峰;赵晓华;张翠芳

    背景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逐步体现出其独有的优越性,目前评价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较多,但其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 观察和比较Verisyse PIOL和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对2009-2011年行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Verisyse PIOL植入术9例18眼(Verisyse组)和ICL植入术11例22眼(ICL组),各组术眼术前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等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随访期2年,评价指标包括术眼UCVA、BCVA、等效球镜度(SE)、眼轴、眼压、ECD、对比敏感度(CS)、波前像差及并发症,比较2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结果 术后2年,2个组间术眼UCVA、BCVA、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1.32、4.32,均P>0.05).Verisyse组术眼无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值均低于IC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82、0.956、0.495、0.874、0.293,均P>0.05);术后2年Verisyse组术眼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值均稍低于IC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85、1.254、0.896、1.652、0.492,均P>0.05).Verisyse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垂直三叶草差、垂直慧差、水平慧差和球差均高于I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2、4.24、3.12、3.65、2.16,均P<0.05).Verisyse组术眼平均有效性指数为108.49±16.62,ICL组为106.71±15.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Verisyse组平均安全性指数为140.56±33.89,ICL组为143.34±3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Verisyse组术眼可预测性指数为-0.25(-0.97,4.23),低于ICL组的0.98(-1.4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5). 结论 Verisyse PIOL和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均较好,ICL植入术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和可预测性均优于Verisyse PIOL植入术.

  • 5.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的影响

    作者:郭海科;王虎;张洪洋;金海鹰

    背景 在Artisan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手术中采用5.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导致的术后散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目的 评价5.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有Artisan IOL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虹膜固定型IOL(PIO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患者111例202眼进行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随访期为12个月.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3、6、12个月术眼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柱镜度、散光轴等指标,按照术前患者散光轴向分为顺规组与逆规组.应用Holladay十步向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量.结果 术后1年复诊,94.1%(190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0.5,85.1%(172眼)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术眼术后1、3、6、12个月的平均柱镜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0;t=-2.27,P=0.01;t=-2.04,P=0.04;t=-2.79,P=0.01).术后1、3、6、12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94D、+2.26D、+2.29D、+2.25D,轴向分别为171°、170°、181°、175°.顺规组术后各时间点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97±1.84)D、(+2.25±1.75)D、(+2.27±1.76)D、(+2.24±1.75)D;逆规组术后各时间点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75±1.88)D、(+2.35±1.74)D、(+2.38±1.76)D、(+2.34±1.74)D,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术源性散光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0.29、-0.27、-0.29,P=0.59、0.78、0.79、0.78).结论 Artisan IOL矫正高度近视是有效的,术中采用上方5.5mm巩膜隧道切口时,术后1年可在眼球175°子午线方向产生+2.25D的手术源性散光.

  • 有晶状体眼虹膜夹型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对比

    作者:郭红亮;郑广瑛;王松田;王洁;王瑞娜;赵建国;赵丽君

    背景 矫正近视的手术可分为激光矫治术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角膜比正常人薄,不适合激光矫治手术,宜考虑IOL植入术.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行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 P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9例34眼随机分为两种手术组,其中10例17眼为PIOL组,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者9例17眼为ICL组.两种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随访期为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CS)和波前像差,对2组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间患者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05;t=0.853,P>0.05);2组患者间无眩光时在3、6、12、18 c/d空间频率下C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6,P>0.05;t=0.103,P>0.05;t=0.694,P>0.05;t=1.583,P>0.05);3、6、12、18 c/d空间频率下2组间患者的眩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3,P>0.05;t=0.041,P>0.05;t=0.024,P>0.05;t=0.363,P>0.05).PIOL组三阶彗差(RMS3)、四阶球差(RMS4)、总高阶像差(RMSh)均高于ICL组.其中RMS3、RMSh明显高于I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00,P<0.05;t=11.350,P<0.05).2组间 RMS4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P>0.05).结论虹膜夹型IOL与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术后视力相当,但虹膜夹型IOL的视觉质量稍逊于ICL,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矫正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松田;郑广瑛;李志刚;王洁;赵丽君;王瑞娜

    背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矫正晶状体(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之一,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同的是,该术式保留了角膜与晶状体像差固有的匹配关系,但术后视觉质量是患者和医师较为关注的问题.目的 探讨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高度近视患者42例84眼行ICL植入术,于术后ld、1个月和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以及调节力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本组患者术前视力均<0.3,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裸眼视力和BCVA均>0.3,明显好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增加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0,P>0.05).本组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径屈光度为(-15.38±1.03)D,术后l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55+0.06)D,术后1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22±0.09)D,术后6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68±0.06)D,各时间点比较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559.90,P<0.01);术眼术前平均波前总像差为11.00±0.25,术后6个月平均总像差为2.21±0.56,其中术前和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分别为0.43±0.05和0.47+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0).明视和暗视状态下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有增高,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屈光度<-16 D组术眼调节力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2.75±1.20,术后1个月:5.75±1.44;术后6个月:6.00±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7.70,P<0.05);而屈光度>-16 D组手术前后调节力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7,P>0.05).结论 ICI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患者的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AK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双倩;俞阿勇;薛安全;王树林;包芳军;王勤美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联合角膜松解术(AK)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方法 对21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对其中20眼散光度数≥1.5D的联合AK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密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植入ICL,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分别为(-13.5±2.2)、(-0.30±0.84)、(-0.28±0.86)、(-0.28±0.84)D;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4.80±0.16、4.81±0.17、4.82±0.17;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74±0.26、4.86±0.17、4.87±0.17、4.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871±256)个/mm2,术后为(2773±267)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AK术眼术前后散光分别为(-2.31±0.64)、(-1.22±0.57)、(-1.02±0.40)、(-0.93±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晶状体眼ICL联合AK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10年随访分析

    作者:廉井财;廖华萍;周正申;朱彩红;王康孙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O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长期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12只超高度近视眼植入phakic IOL,随访10年.比较术前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 术前平均屈光度(-16.12±3.21)D;平均佳矫正视力0 68±0.36.术后1年平均裸眼视力0.71±0.25,佳矫正视力0.83±0.31,残余屈光度(-0.50±-0.43)D;术后10年,平均裸眼视力0.32±0.12,佳矫正视力0.50±0.24,残余屈光度(-2.50±-0.62)D.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10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988±230)、(2.837±225)、(1.639±201)个/mm 2 ;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10年眼压分别为(16.87±2.32)、(17.12±2.45)、(18.60±3.24) mmHg.术后10年时瞳孔变形2眼;人工晶状体偏位2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虹膜根部离断和萎缩2眼;白内障3眼;黄斑变性2眼.结论 Phakic IO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早期预测性好、安全,但手术长期并发症特别是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需要引起关注.

  • UBM在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作者:马晓华;毕宏生;季鹏;王桂英;蔡婉婷;解孝锋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有晶状体眼6H2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PAC-IOL)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 15例(29眼)高度近视患者植入PAC-IOL.术前应用UBM测量前房深度,术后3个月,观察IOL襻的位置,测量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IOL与晶状体的距离,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结果 术前前房深度为3.11~3.52 mm.术后3个月,IOL襻均位于前房角,中央及周边6点、12点处IOL与角膜内皮的距离分别为(2.341±0.116)、(1.601±0.025)、(1.601±0.028)mm;IOL中央与晶状体的距离为(0.841±0.140)mm;IOL边缘与虹膜的距离为(0.346±0.046)mm.结论 Phakic 6H2PAC-IOL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其弹性支撑襻均位于前房角.IOL襻向后作用于虹膜和前房角,有可能导致临床上发生瞳孔变形.

  • 有晶状体眼前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进展

    作者:李斌;王勤美

    有晶状体眼前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随着晶状体材料的改良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这种屈光手术逐渐显示出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和对角膜内皮损伤小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前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手术将会扩大它的临床应用范围.就该手术的历史、人工晶状体的设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刘百臣;张卯年;彭秀军

    患者,女,24岁.因右眼高度近视,于2005年4月15日行右眼房角支撑型(Phakic 6H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39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