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30例疗效观察

    作者:余涵;张向东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高度近视30例43只眼进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球面等量光度-7.00~-20.00D,术前检查散瞳前后的屈光度、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房角、眼压以及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前房、瞳孔、晶状体的情况,检眼镜查看眼底.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43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明显改善,迅速达到或超过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明显降低,随访期内眼压、角膜内皮计数与术后无明显差异.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迅速,预测性好,无屈光回退,无严重并发症,不失为一种治疗近视的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作者:岳军;李红;王平;覃光海;赵婷;丁熊;郑姣;龚晋;简岩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例(1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术后随访3-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ICL,14只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4.52±-6.43)D,(-0.01±0.28)D;裸眼视力分别为0.08±0.06,0.6±0.3;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2,0.7±0.2;术后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6.21±2.84)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7.03±1.95)mmHg;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028±289)个/mm2,术后为(2 912±2 51)个/mm2;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3.69±0.31)mm,术后为(3.57±0.2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孙荣;周霞;吕海燕;邓莹莹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1 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6例(71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d、1周及1、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6例(71眼)术前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8 ±0.02、0.62±0.29;术后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9±0.30、0.72±0.28;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3.56 ±4.25)D,术后后一次随访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85 ±0.36)D,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别±1.00D以内者65只眼(91.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平均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80±206)μm,术后后一次随访前房深度减少到(2863±217) μm,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UBM观察术后各随访时间点ICL拱高均在理想范围内,ICL在眼内位置稳定.4例(6眼)术后1周内发生高眼压,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1例(2眼)术后发生局限性晶状体前囊下混浊,随访期间病变无进展,术后视力无下降,无需手术治疗.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术前精确的数据测量是决定术后效果及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远期效果观察

    作者:许小毛;周水莲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远期效果.方法 对屈光度为-12.0~-22.0 D的21例35眼超高度近视,采用Phakic-6H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术后连续观察6年以上.结果 术后6年的裸眼视力0.3~1.2,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者14眼(40.0%);佳矫正视力0.4~1.2,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者27眼(77.1%),无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6年屈光状态为0.00~-3.00 D.术前、术后6年平均眼压分别为(14.80±2.33) mmHg、(15.24±2.75) mmHg,对比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110±259)个/mm2,术后6年为(2 746±365)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早期2眼出现眼压升高,1眼前房出血,均经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矫治超高度近视方法,且远期治疗效果显著.但仍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长期随访,特别是跟踪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是必要的.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评价

    作者:沈晔;李毓敏;王竞

    目的:比较和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PPCIOL)植入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高度近视患者43例,随机分为PPCIOL组和Lasik组,分别行可植入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和Laisk,随访并比较两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数,两年屈光度回退≤2 D的生存率,低对比度视力和眩光视力的改变.结果:PPCIOL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面屈光度(-16.77±3.37)D(-11.75~-25.75 D);Lasik组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13.8±2.71)D(-9.37~-23.75 D).术后1个月两组有效性无统计学差异,PPCIOL组安全性指数高于Lasik组(P<0.001),2 a时屈光度回退率分别为0、32.56%(P<0.001),术后3个月低对比视力和眩光视力PPCIOL组较术前提高比Lasik组明显(P<0.001).PPCIOL组有1例2眼术后6个月时有晶状体前囊混浊,两组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性和稳定性较Lasik更好,并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 有晶状体眼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温利辉;谭少健;梁皓;李伟均;邱耀英;潘静

    近视眼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需要行屈光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屈光手术可分为三类: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巩膜屈光手术.

  • 高度近视患者睫状沟直径与角膜水平直径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曦;沈阳;王晓瑛;周行涛

    目的 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 STS模式所测量高度近视患者睫状沟直径(ciliary sulcus diameter,STS)与角膜水平直径(white to white diameter,WTW)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7月我院视光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74眼),根据不同前房深度,将患者分为浅前房(2.80 mm≤ACD<3.20 mm)组,中等深度前房(3.20mm≤ACD<3.40 mm)组及深前房(ACD≥3.40 mm)组,分别采用Compact Touch STS UBM与IOL Master测量患者睫状沟直径与角膜水平直径.结果 三组不同前房深度患者所测得水平STS与WT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3,0.000).在浅前房组与中深度前房组,水平STS与WTW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439、0.578,P值分别为0.000、0.013),在深浅房组水平STS与WTW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r=-0.337,P=0.135).三组中垂直睫状沟直径与水平睫状沟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和0.000).结论 水平STS与WTW相关性较弱,且在不同前房深度两者的相关性不同,尤其在前房深度为3.40mm以上时,并不能以WTW预测STS的值.眼后房为竖椭圆形结构.全景UBM为ICL术人工晶状体尺寸选择及术前评估、术后拱高预测均可提供较为直观的依据.

  •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徐春光;肖咏梅;汪辉;翟军印;冯柱波

    目的 探讨采用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植入有晶状体眼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CL植入有晶状体眼矫正高度近视24眼,术后随访6个月,对矫正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d,24眼裸眼视力4.4~4.8(4.6±0.2);2眼眼压较高为26~28 mmHg,经点用降眼压药物后,于术后1 w内恢复至15~17 mmHg.术后6个月,24眼裸眼视力4.6~5.0(4.8±0.1),均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P<0.01);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平均(13.8±2.2)mmHg;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与术后1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ICL植入有晶状体眼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恒;吴燕;段烈英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近视、薄角膜、干眼症或瞳孔较大不适合激光手术的一项新技术,该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逆性[1-2].我科于2011年1~12月对12例(24眼)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均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护理进展

    作者:张燕宁;吴艳芳

    有研究[1]报道:我国近视的发病率高达58%。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广大屈光不正患者对视觉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屈光手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接受和期待。对于低中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或角膜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 )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1‐2]。但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存在切削过多角膜,角膜前表面形态改变明显等缺陷,术后安全性下降,且术后视觉质量欠佳等缺点[1] 。LASIK虽可矫正高达-15.00 D 近视,但度数越深,预测性越差,并发症也越多[3],对于高度近视、角膜薄、角膜后表面前突及瞳孔大、K值小(<42 D )或过大、圆锥角膜、角膜血管翳及干眼症等[1,4]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并不是佳选择。

  • TICL治疗近视散光术后散光和人工晶体轴的稳定性

    作者:刘太祥;李海祥;石容;王铮

    目的 评价后房型有晶体眼散光性人工晶体(toric Visian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植入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术后散光和人工晶体轴的稳定性及术后视觉功能调查分析.方法 33眼(21例)行后房型有晶体眼散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手术前后检查患者屈光、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在随访1周和6个月散瞳检查TICL轴向;并由同一医师在术后6个月完成对患者的视觉功能调查表填写.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达到0.5或以上;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达0.6或以上,27眼(81.8%)较术前提高1行或以上,没有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低于术前;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分别是1.09±0.20和1.25±0.23.散光从术前-2.48±0.91D降到术后1周-0.54 ±0.25D和术后6个月-0.50 ±0.19D,从术后1周到术后6个月散光平均变化0.03±0.17D.从术后1周到术后半年轴位平均偏离2.48±1.25°,范围在0°~6°,其中0°~3°有27眼(81.8%).术后视觉功能调查显示除14.3%的患者诉中距离视力电脑屏幕阅读困难外,其他视觉功能满意度均达满意或很满意.结论 术后6个月,散光及TICL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术后患者视觉功能满意度高.TICL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的.

  • 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矫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近视散光的疗效

    作者:宋蔚;赵帅;郅瑛;程丽娜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矫治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植入术对近视散光患者视力、轴稳定性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5-07我院就诊的行TICL术的屈光不正患者72例90眼,术前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对比敏感度,术后1wk,3、6mo通过裂隙灯测量TICL散光轴位,术后6mo调查问卷研究患者视觉功能满意度.结果:术后1wk,3、6mo时UCVA和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wk,3、6mo的屈光度和散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3、6mo各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术前(P<0.05);TICL轴位的变化较小,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大于98%.结论:TICL植入术治疗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无灌注玻切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小梁切除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

    作者:王展峰;徐常钦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 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罗栋强;王华;段国平;何书喜;陈蛟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接受普通型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术前屈光度球镜-10.0~-18.0D,柱镜-0.25~-3.00D,等效球镜-15.32D,术后随访12mo,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12mo,裸眼视力≥0.8者占80.0%(32眼).30.0%(12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1行,15.0%(6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2行.术后12mo术眼屈光度在±0.50D者达70.0%(28眼).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16±2.8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为17±3.4mmHg,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8,P=0.776),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 823±243.6个/mm2,术后6mo平均为2 709±273.2个/mm2,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4,P=0.422).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

    作者:闫利锋;刘建亭;江琳;项道满;张素华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超高度近视眼患者10例13眼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晶状体位置、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术后3mo及术后1a患者佳矫正视力≥0.5者占100%,患者佳矫正视力≥0.8者占85%.患者术后屈光度稳定,术后1mo~1a,屈光状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a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异常升高.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有所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Verisyse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均保持了有效的安全距离.术后3mo时,2眼可见Verisyse人工晶状体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Verisyse人工晶状体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是补充角膜屈光手术不足的有效眼内屈光手术,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山祥;赵刚平;余建洪;李国培;王艳华;李追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24眼中高度近视(-3.50~-15.50D)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术前和术后1,3,6和12mo的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0.84±0.24(0.4~1.2),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90±0.29(0.5~1.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球镜度数:术前-3.50~-15.50(平均-10.19±3.37)DS,术后1.00~-1.25(平均-0.20±0.68)D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散光度数:术前-1.98±1.62DC,术后-0.41±0.58D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3.08±0 21mm,术后2.25±0.32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接触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中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散光

    作者:贺温玲;刘欣华;孙良南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09-10/2011-11接受T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0例50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0.75±2.65D,柱镜-2.85±0.75D.随访观察术后3mo~2a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2(平均0.75±0.34).术前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8±0.35),术后佳矫正视力0.6~1.2(平均0.78±0.35).达到术前矫正视力20眼(40%),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30眼(60%),随访3mo~2a,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52±0.35D,柱镜0.52±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26±250个/mm2,术后3mo为3 023±246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结论:T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散光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对眼内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眼的临床应用

    作者:龚永祥;熊成;龚敏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3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眼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眼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彦;王育良;高卫萍;李凯;徐金华

    目的: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21眼高度近视(-9.50~-20.00D)患者表面麻醉下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超过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 (0.82>0.72);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29± 374)/mm2,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16±312)/mm2,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作者:吴超琼;胡茫;汤林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Verisyse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的视力、屈光状态以及相关并发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07/2008-07接受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2例48眼,术前平均球镜当量-15.65±3.41D.统计术后6mo;1a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4~1.0,平均0.75±0.34.术前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8±0.27,术后佳矫正视力0.64±0.30.达到术前矫正42眼(87.5%),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14眼(29.2%),随访6mo;1a,无明显变化.术前屈光平均球镜当量-15.65±3.41D;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当量-1.58±2.47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108±265)个/mm2,术后6mo为(3 054±317)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屈光效果令人满意.对眼内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139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