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可雨;阮兵;张洪;戴顺钦;梁艳

    目的:分析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价值,为提高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主动脉夹层27例,腹主动脉瘤24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通过表面遮盖显示、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法、多平面重组等不同方法及角度进行重建后处理,观察动脉瘤支架内外血栓形成情况及内漏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形成支架外血栓,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术后13例患者假腔缩小,11例患者动脉瘤体积减小;8例患者发生内漏,总发生率为15.69%(8/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可有效对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具体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在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 MSCTA辅助穿支皮瓣移植的初步报告

    作者:高建明;薛峰;夏云宝;储旭东;华国军;李坤;骆宇春;潘功茂

    目的 探讨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9年5月~2010年9月,我们对6例小腿、足踝软组织缺损病人拟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前行MSCTA检查,下肢血管三维成像,术中根据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的位置、直径、分布情况,设计穿支皮瓣的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以及皮瓣的大小,行穿支皮瓣移植手术.结果 MSCTA图像显示:2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4例胫后动脉穿支图像清晰,而且与皮瓣移植手术中解剖穿支血管情况完全一致.2例穿支皮瓣行吻合血管游离移植,4例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手术顺利完成.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坏死,1个月后皮瓣整形后愈合良好.结论 MSCTA图像在穿支皮瓣移植手术中提供有价值的解剖路径,对穿支血管显影有良好的敏感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因此,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 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宁;张保朝;温昌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经手术确诊的IA患者MSCTA及DSA图像资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MSCTA及DSA检查对IA检出情况,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所测的瘤体大径、瘤颈宽度及检查时间、检查费用.结果 共200例IA患者中,发现动脉瘤214个;MSCTA术前检出205个(95.79%),漏诊9个(4.21%);DSA检出210个(98.13%),漏诊4个(1.87%);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检查下瘤体大径、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均明显少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及其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及周围空间关系,对IA的检出率与DSA相当,且具有无创、快捷、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可作为IA检查的首选方法.

  • MSCT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与DSA对比研究

    作者:朱培欣;王闯胜;陈锦州;李建军;肖贾伟

    目的 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AD患者行MSCTA检查,完成二维、三维CT图像重建,着重观察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及其属支情况,分析是否存在主动脉夹层、破裂口位置,作出AD分型诊断,并与DSA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MSCTA检查共发现AD破口48例(87.2 7%),与DSA检查发现的AD破口52例(9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显示破口平面主动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MSCTA检查对双腔征、线样征、内膜瓣、壁内血肿、瘤样扩张、伴血栓及钙化等影像学表现检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对AD累及升主动脉、髂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诊断准确率均>80%,且MSCTA诊断Stanford B型A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4.44%、84.21%、90.91%.结论 MSCTA对Stanford B型AD的诊断效能高,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进行雅广.

  •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作者:王志辉;崔红领;刘刚;崔庆周;陈鹏

    目的 探讨6 4排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AI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排MSCT诊断、并经临床/或DSA证实的13例AI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IH 64排MSCT表现特点.结果 13例AIH中,64排MSCT轴面平扫4例主动脉壁呈新月型增厚,9例环形增厚,其中7例增厚动脉壁密度不均,可见内膜钙化并钙化片内移;CT增强所有病例动脉管腔直径变小,均未发现内膜撕裂破口,增厚主动脉壁不强化.结合三维重建后表现,本组病例按Stanford法分型,B型12例,A型1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64排MSCT平扫和增强可以反映AIH的特点,并能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与AIH,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晻;胡茂清;罗学毛;张朝桐;龙晚生;梁启堂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动脉瘤性SAH患者的MSCTA、DSA、手术资料.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VE)技术进行处理.结果:MSCTA共发现动脉瘤44个,DSA,手术共发现动脉瘤46个,与DSA和手术比较,MSCTA正确诊断动脉瘤44个,漏诊2个,MSCTA诊断敏感性为95.7%. 结论: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快速、无创,可作为SAH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

    作者: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蔡任军;王在国;黄石川;卢焕全;黄兆伦;吴志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A检查的50例患者(MSCTA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SCTA对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收集同期同一手术组所施行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术前未行MSCTA检查而仅行常规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MSCTA能清晰地显示出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及变异情况,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100%(50/50)。与常规CT组相比,MSCT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95.0±23.2) min比(218.0±19.6) min, t=8.326, P=0.01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1±18.8) ml比(206.5±14.3) ml, t=-19.369, P =0.00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MSCTA技术能准确获悉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从而有利于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血管裸化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出血。

  • 心肌桥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海生;王海燕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普及之前很难诊断,多在尸检中被发现.现有诸多报道指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ACS、冠状动脉痉挛、室间隔穿孔、严重的心律失常、运动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一过性的心室功能下降、心肌顿抑甚至猝死.新技术如血管内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其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支架植入等.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永炳;龚波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主动脉夹层CT表现,应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T等后处理.结果 25例中,DeBakey Ⅰ型9例,Ⅱ型1例,Ⅲ型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脑动脉瘤应用CTA和MRA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尹继权;冯阳宁;尹志斌

    目的 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A和MRA检查,观察CTA和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脑动脉瘤的确诊率为97.06%,显著高于MRA的8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3 mm以及3~5mm的瘤体的诊断率分别为92.31%和96.15%,显著高于MRA的53.85%和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对5~ 10 mm和>10 mm的瘤体的诊断率均为100.00%. CTA扫描动脉瘤空间位置关系的清晰率高达91.18%,显著高于MRA的77.94% (P <0.05).结论 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率更高,尤其是对小直径动脉瘤诊断率显著高于MRA,脑动脉瘤空间清晰率也较高,对脑动脉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梁志强

    目的 探讨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年收治的100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平扫检查,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两组的扫描结果和手术所见的腹部肿瘤侵袭范围及位置进行对比,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腹部肿瘤侵袭范围的诊断准确率为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对于腹部肿瘤整个治疗过程及预后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点

    作者:葛乃永;李绍东

    目的 探讨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A确诊的46例PAU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溃疡的部位、数目、形态、分布及分型,并记录随访时溃疡的动态改变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可见主动脉壁内龛影,形状为蘑菇形、乳头形、不规则形、半圆形,以前三者居多;病灶多见于腹主动脉及胸腹主动脉,以多发溃疡病灶为主,以Stanford B型常见.有32例患者并发壁间血肿.短、中期随访中,PAU增大患者12例,病灶形态以蘑菇形、半圆形、乳头形为主;PAU缩小4例,稳定30例,形态以不规则形溃疡为主.长期随访中,6例患者PAU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结论 PAU的典型位置是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常伴发壁间血肿;壁内龛影是MSCTA特征表现,其形态可能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

  •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刘国庆;何泽清;杨秀娟

    目的:通过128层 CT 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 CTA 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高(24.00%),其次为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12.79%),椎基底动脉狭窄少(5.57%)。左侧颈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好发部位为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双侧大脑中、后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脑梗死组颈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非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颈脑动脉狭窄处斑块部位、范围、数量、性质、狭窄程度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胸痛三联征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郭奇虹;雷军强;王刚;南江;史小男;陈梓娴;卢星如

    目的 系统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胸痛三联征(CPT)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MSCTA诊断CPT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人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11个研究.MSCTA诊断CPT的Sen合并、Spe合并、+LR合并、-LR合并、DOR和AUC分别为0.95[95%CI (0.91,0.98)]、0.97[95%CI (0.94,0.98)]、31.24[95%CI(15.63,62.43)]、0.05[95%CI (0.02,0.10)]、659.04[95%CI (236.73,1 834.71)]和0.99[95%CI (0.98,1.00)].结论 MSCTA对诊断CP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效能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儿童先天性腹主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回顾

    作者:张德双;王亚妹;陈娟;陶于洪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腹主动脉瘤(AAA)的认识.方法 报道2012年11月1日先天性AAA 1例,回顾国内外报道的24例先天性AAA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2岁,以肉眼血尿起病,伴高血压、蛋白尿和反复血小板降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见AAA伴左肾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见AAA累及双侧髂总动脉伴动脉壁间血栓及钙化,左肾萎缩;保守治疗7个月后猝死,临终前头颅CT见脑梗死.回顾分析24例先天性AAA,包括肾下型AAA15例,肾上型AAA5例,胸腹部AAA2例,未具体指明类型2例;产前诊断6例,出生后诊断18例(其中包括新生儿5例和1个月~3岁婴幼儿8例);以腹部搏动性包块起病8例,呕吐4例,呼吸困难2例,腰部疼痛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3例;采用血管超声21例,MSCTA 16例,磁共振血管造影9例;13例肾下型AAA接受手术治疗;死于AAA破裂5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结论 先天性AAA以肾下型为主,多为婴幼儿,常表现为腹部肿块,确诊该病首选MSCTA,主张行早期个体化手术.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及价值

    作者:沈宁;李丽;王飞波;翟健坤

    目的: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0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及价值.结果:胸段升主动脉比例为13.3%,明显低于腹主动脉86.7%,相对比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tanford分类,有5例(16.67%)为A型明显低于B型25例(83.33%),相对比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有5例(16.67%)为环形高密度影明显低于新月形高密度影25例(83.33%),相对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准确的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针对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操作方法及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孙宏伟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的观察和探讨.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前者给予普通胸部CT平扫检查,后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显示率、亚段动脉显示率以及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可以得到准确而全面的诊断结果,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析

    作者:吴清武;陈杰;窦文广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针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阴影表面显示、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处理等后处理.结果 2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剑满意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3D-CTA在老年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红;王治民;唐志峰;张常青;汝晓睿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但诊断多依赖主观症状,尚缺乏特异诊断标准.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的对照研究

    作者:石银意

    目的:对多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判断脑动脉瘤的比较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8例。对参照组患者行DSA检测,对实验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测,并对比多层螺旋CT三维处理图像以及DSA征象的异同。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的CT检测方法较佳,费用低廉,扫描之后的成像速度较快,能够有效显示脑瘤体和脑部血管以及脑颅骨的解剖疾结构和关系,与实验组相比,参照组患者使用的DSA检测方法对于微型动脉瘤的检测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诊断,敏感度较低。结论多层螺旋CT检测方法对于脑动脉瘤有着良好的检测效果,提高了脑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87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