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平苏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王煊;李军谦;常洁;蔡德鸿;吴平生

    目的 观察一平苏(西拉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建立STZ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血管体外灌流模型,以八道生理记录仪检 测大鼠肠系膜血管反应持续时间及灌注压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持续时间(9.4±3.1 vs 5.2±2.1,P<0.01),高 灌压显著降低(5.12±0.87 vs 7.81±0.92kPa,P<0.01);口服一平苏8周的糖尿 病组大鼠血管反应性无明显改变。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华先平;王贤明;周聪;黄南清;曾宪涛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多排螺旋CT造影(CTA)对113例疑诊为腹部血管源性腹痛的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动脉管腔有无斑块、夹层、血栓等,观察动静脉管腔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测量狭窄处收缩期峰值速度,观察远段血流频谱特征;利用软件SPSS13.0计算CDF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与CTA检查结果 的一致性,评价CDFI诊断的真实性及可靠性.结果 经CTA检查确诊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阳性患者为24例、阴性89例;CDFI检查阳性23例、阴性90例,包括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13例,血栓栓塞5例,孤立性夹层并血栓3例,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2例,漏诊远段血栓栓塞5例,远段孤立性夹层3例,误诊SMA狭窄4例,远段血栓栓塞3例;CDF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2.13%,Kappa值为0.597(95%CI:0.413~0.781).结论 CDFI检查对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程度、有无血栓和夹层,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肠系膜血管源性腹痛的诊断及病因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介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方法。结论掌握正确的护理流程与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 肠系膜血管 CTA 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莫家彬;贾红明;欧鸿儒;张冠业;龚建安

    目的:探讨肠系膜CT血管造影表现与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MP)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 MP 患者(MP 组)在左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层面测量肠系膜上动脉直径(SMA 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SMV 直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有无梳齿征、管壁钙化、细小血管分支栓塞、肠系膜静脉有无栓塞等,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 SMA、SMV 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 组与对照组患者中, SMA 梳齿征分别为13、0例,动脉壁钙化分别为12、3例,壁管毛糙分别为15、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静脉栓塞分别为3、1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对 SMA、SMV 的主干管径无影响,血管表现主要为梳齿征、动脉壁钙化、毛糙、中小分支闭塞,肠系膜血管 CTA 检查对诊断 MP 有一定诊断意义。

  • 64排CT肠系膜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牛志林;王雪;王胜刚

    目的 探讨多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行常规腹部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后,分别进行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成像,成像方法常规采用MIP、VR、MPR,描述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表现.结果 35例患者中19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结论 64排cT肠系膜血管成像是肠系膜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 VR MIP
  • 浅谈联合血管重建胰腺癌根治术的方法(附7例报道)

    作者:李文兴;于子华

    目的 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对近年来所施行的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治疗的7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其中1例联合切除肝动脉,血管端-端吻合,1例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行血管间置移植术;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8~60个月,情况良好,无胰腺癌复发,彩超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 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根治术.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

    作者:陈耀堂;张国琴

    1病历报告患者,男,62岁,因突发性腹痛1d于2004年9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6℃,R 26次/min,P 110次/min,BP 90/60mmHg,腹平坦,全腹有肌抵抗,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辅助检查: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0.85,X线立位腹平片见小肠扩张胀气,小肠梗阻.腹部穿刺可见少量粘稠的脓液,镜下大量脓球.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肠穿孔.入院后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全部小肠,升结肠、右1/3横结肠变黑坏死.术中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准备行坏死肠管切除,横结肠与十二指肠吻合术,术中向家属交代病情后,拒绝手术,患者自动出院,第二天死于家中.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血管病的诊断应用

    作者:胡静丽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肠系膜血管病并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和血流特点.方法:对15例急慢性腹痛患者进行CDFI检查,常规使用3.5 MHz的探头对其腹部进行仔细探查,之后对可疑肠管病变部位使用7.5 MHz探头进行探查,并且仔细观察肠壁的回声、厚度、直径、病变范围,应用CDFI检测肠壁的血流,肠系膜血管的血流状况,并且测量血管直径.结果:在15例肠系膜血管病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者8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者4例,误诊为肠系膜血管病者3例.结论:应用CDFI检查可较准确观察肠系膜血管的病变范围,并且可确定肠系膜血管的病变类型、性质.

    关键词: CDFI 肠系膜血管 诊断
  • 联合血管重建胰腺癌根治术(附7例报告)

    作者:陆维祺;陈福真;符伟国;杨珏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所施行的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治疗的 7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其中1例联合切除肝动脉,血管端-端吻合,1例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行血管间置移植术;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8~60个月,情况良好,无胰腺癌复发,彩超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根治术.

  •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2例报告

    作者:李华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导致肠管急性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本病较少见,如果延误诊断将造成大量小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治愈2例,现报告如下.

  •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丹木;张维权;黄兴;毛海英;初国新;王闯;姜薇;王钟林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2006年4月~2009年4月对25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所有检查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及GE 64排VCT机.其中10例平扫、1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11例患者可见病变血管增粗、管腔内充盈缺损,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7例,5例未见血管异常.16例患者血管病变区肠腔不同程度增宽、积液、积气.22例管壁增厚,并见"双环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管壁变薄,增强时见肠壁延迟强化.17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呈"云絮样"改变.12例肠系膜血管"缆绳样"改变,血管壁边缘模糊.2例少量腹水.结论:多层螺旋CT的腹部平扫加增强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因此对发现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协助临床进行病变的分类及分期,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准确依据.应作为临床高度疑似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系膜血管的多层螺旋CT改变

    作者:袁家长;韦炜;吕维富;邓克学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多层螺旋CT改变在诊断机械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肠系膜血管多层螺旋CT改变进行分析,观察梗阻段肠壁增厚、水肿强化情况,肠腔扩张及肠周渗出和腹腔积液的情况;并对肠系膜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3例粪石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无任何改变。其余40例均出现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2例出现同心圆样改变;6例出现漩涡状改变;7例出现血管集束征象;单纯小肠扩张9例,直径达2.48~3.60 cm,单纯大肠扩张22例,直径4.45~5.46 cm,大小肠均扩张12例。结论:肠系膜血管多层螺旋CT变化可以判断有无梗阻存在及梗阻肠管血液供应情况,利于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

  • 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卉;肖潇;颜綦先;陈东风;杨均

    目的 总结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18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狭窄4例,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18例患者肠镜均见结肠黏膜充血、肿胀、溃疡形成.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21例;经血管介入治疗13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因肠穿孔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改善.结论 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合并伴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胰腺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影像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合理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尤为重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形态改变的作用

    作者:展晓亮;刘帅;祗明花;李聪;梁红玉;佟苗苗;赵丽丽;赵丁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小檗碱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成模两周后,小檗碱组灌胃给予小檗碱(2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三组均每日一次,连续2周,比较各组体重及血糖变化.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其肠系膜、各级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各级血管管径及血管和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28天后体重减轻(P<0.01),血糖升高(P<0.01).二、三级动静脉管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或P<0.01);血管弹性膜分层不清,内膜白细胞黏附增多;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皱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节肿胀.小檗碱组较模型组体重、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级动脉管径和二级静脉管径较模型组明显收缩(P<0.05或P<0.01);而且小檗碱组较模型组血管弹性膜分层清晰,内膜白细胞黏附减少;脂肪细胞形态、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节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血管和微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 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建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血管损伤的11例患者,结合手术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的诊断特异性及损伤部位的准确率.结果11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性及损伤部位的准确率诊断符合率为90.9%(10/11).11例患者中,CT表现为小肠系膜血肿伴系膜脂肪内渗出8例,结肠系膜血肿3例,其中1例经术中证实为脾下极撕裂伤.伴随表现中,合并肠曲间积液11例,合并肠壁水肿4例,肠梗阻1例,失血性休克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血管损伤定性及损伤部位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肠系膜血管损伤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探究

    作者:杨宜举

    肠系膜血管损伤包括:腹部穿透性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本文就肠系膜血管损伤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概括阐述,同时总结了肠系膜血管损伤诊断的方法.

  •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樊庆;吴问汉;冯秋实;杨尹默;万远廉

    目的 总结缺血性肠病.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2年2月~2006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共18例,其中急性发病患者共9例.结果 1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8例,介入治疗4例,保守治疗6例,17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早期确诊率为50%.结论 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预后较差.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很高.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帮助.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作者:李春艳;刘丽娜;孟华;唐海英;潘子星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体症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病死率60%~100%[1].我院1997年1月~2003年4月共收治12例.临床分析如下:

  •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

    作者: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蔡任军;王在国;黄石川;卢焕全;黄兆伦;吴志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A检查的50例患者(MSCTA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SCTA对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收集同期同一手术组所施行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术前未行MSCTA检查而仅行常规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MSCTA能清晰地显示出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及变异情况,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100%(50/50)。与常规CT组相比,MSCT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95.0±23.2) min比(218.0±19.6) min, t=8.326, P=0.01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1±18.8) ml比(206.5±14.3) ml, t=-19.369, P =0.00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MSCTA技术能准确获悉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从而有利于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血管裸化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出血。

  •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加良;余霞玉;刘岘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患者的CT表现.结果 肠系膜扭转12例,其中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1例,肠管漩涡征9例,“缆绳征”9例,“靶环征”8例,“鸟喙征”8例,CT均能正确判断扭转的位置及方向.肠系膜动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形成7例,均见肠系膜动静脉增宽,增强扫描管腔内见充盈缺损,CT均能清楚显示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 CT能够对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患者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