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齐刺加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孙钰;何玲

    目的:寻求和探讨治疗膝骨关节炎更有效的针灸方法.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齐刺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TDP照射治疗.2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关节重症疼痛量表(VAS)、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炎严重性指数的改善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止痛效果、病情严重性指数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78.7%,对照组为5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高的疗效.

  • 两种不同的温针方法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罗文才;李明亮;刘汉平

    目的 观察艾条温针及酒精温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毫针针刺、艾条温针及酒精温针治疗2个疗程,分析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VAS及功能ODI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艾条温针组及酒精温针组的愈显率均显著高于毫针针刺组(P<0.017).结论 毫针针刺、艾条温针和酒精温针均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疼痛,一定程度上恢复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温针疗法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且酒精温针的近期疗效接近艾条温针.

  • 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谭林;张建群

    目的 总结24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该院1998年7月~2009年8月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组12例和联合治疗组12例,后者采用药物联合温针灸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胃液引流量.结果 联合治疗组能明显减少胃液引流量(P<0.05)及缩短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与药物组比较,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1),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采用药物联合温针灸方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温针法为主治疗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

    作者:马晔

    2005~2006年我们对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肌注山莨菪碱减缓急性期症状后,再给予温针治疗,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 温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黄鋆文;张建聪

    笔者自2001年以来,对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温针推拿牵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来自门诊或病房会诊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牵引组、推拿牵引组、温针推拿牵引组.

  • 温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严秀群;杨建英;吴军君;朱艺成

    目的:探讨温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5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338例和对照组220例,温针组针刺后艾灸,对照组只针刺不灸,3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97.93%,对照组95.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治疗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温针灸加拔罐治疗慢性腹泻90例

    作者:高春燕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拔罐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腹泻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温针灸加拔罐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d,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2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7.6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加拔罐治疗慢性腹泻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简便易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武杰;林妙君;刘朝科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运动针刺法配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6%、63.3%,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7%、4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300.06±20.57),对照组(240.99±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运动针刺法配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 三联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作者:王魁;佟春媛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组用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休息1d,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作者:苟成钢;马达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酚酞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鸡尾酒疗法,即加减星萎承气汤(胆南星、全瓜萎、枳实、生大黄、黄芩、芒硝、栀子、人参、当归)内服、中药敷神阙穴、温针3种方法并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有效9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31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1.2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满意.

  • 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良文;张勤忠;吴世良;章武华;盛斌;姚敏刚;朱慧锋;孙风凡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采用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对21例TKA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男9例,女12例.年龄61~80岁,中位数72岁.均为膝骨关节炎患者,左膝8例、右膝13例.病程5~16年,中位数10年.TKA术后3 d开始进行温针灸,选取患侧阳陵泉穴、梁丘穴、血海穴及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每次灸2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动功能锻炼,按顺序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髋关节及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10次为1组,术后1~3 d每日6组、4~7 d每日12组、8~14 d每日20组.温针灸后在CPM机辅助下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部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测量患膝屈伸活动度及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结果: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术前(1.60±0.59)cm、术后3 d(3.00±0.94)cm、术后7 d(1.04±0.78)cm、术后14 d(0.40±0.58)cm.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75.90° ±6.29°、术后3 d 66.57° ±6.30°、术后7 d 93.24° ±6.33°、术后14 d 112.57° ±2.11°.膝部疼痛VAS评分,术前(4.29±1.06)分、术后3 d(4.81±0.60)分、术后7 d(3.02±0.72)分、术后14 d(0.95±0.38)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1.38±4.81)分、术后3 d(43.68±3.77)分、术后7 d(67.95±5.33)分、术后14 d(91.52±2.71)分.术后14 d,HSS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4例、良6例、可1例.结论:采用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对TKA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患膝肿胀及疼痛,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三联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周政东

    目的:观察毫火针、温针灸、旋臂功能训练三联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毫火针、温针灸、旋臂功能训练三联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49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肘10例、右肘40例.曾接受推拿治疗7例、针灸治疗10例、封闭治疗5例,首诊28例.毫火针疗法和温针灸疗法,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毫火针与温针灸治疗2次后进行旋臂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肘部疼痛改善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肘部简式McGill疼痛积分,治疗前(32.91±3.55)分、治疗结束后(11.22±4.50)分.治疗结束后,痊愈25例、显效15、有效8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毫火针、温针灸、旋臂功能训练三联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操作简单,能明显缓解肘部疼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温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留痛

    作者:王建民;李华东;王振东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残留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温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后残留痛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3 ~ 83岁,中位数75岁.单个椎体骨折32例,其中T94例、T104例、T116例、T126例,L15例、L25例、L31例、L41例;多个椎体骨折8例,其中T11、T121例,T11、L11例,T12、L12例,L1、L21例,L1、L31例,T11、T12、L12例.病程1~10d,中位数3.5d.根据患者病情选取肾俞穴、秩边穴、环跳穴、委中穴、阿是穴及与病变节段椎体相对应的华佗夹脊穴,每穴均灸20 min;口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定患椎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定患椎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5例脱落,其中1例因针刺后出现头晕症状而未坚持治疗,其余4例未按时完成治疗.按时完成治疗的35例患者,患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为(7.15±0.96)分,治疗开始后3d为(4.12±1.21)分、14 d为(2.49±1.18)分;患椎ODI评分,治疗前为(33.74±2.45)分,治疗开始后3d为(20.51 ±1.02)分、14 d为(14.67±1.69)分;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后残留痛,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患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椎关节突关节温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作者:杨勇;王雷生;张娟

    目的:探讨经椎关节突关节温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1月,采用经椎关节突关节温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27~70岁,中位数45.5岁;病程3个月至8年,中位数20.5个月;合并脊柱侧弯22例,合并腰椎间盘膨隆40例。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疼痛直观模拟量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前(6.82±0.78)分,治疗3个疗程后(2.35±0.43)分。治疗3个疗程后,参照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9例、良19例、可9例、差3例。均无晕针、滞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关节突关节温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等症状,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 温针灸配合茯苓汤内服治疗肩周炎67例

    作者:徐蕾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茯苓汤内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按照循经配穴与局部配穴结合的原则,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患者67例,每日1次,并同时予以茯苓丸加减化裁为茯苓汤每日1剂内服,观察肩部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67例患者肩部疼痛均消失或减轻,肩部活动改善,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49例,良14例,可4例.结论:温针灸配合茯苓汤内服可有效地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

  • 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

    作者:张世卿;严晓慧;冯福海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侵犯脊柱、骶髂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脊柱等受累部位骨性强直,晚期致残率高[1-2].AS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单纯中、西药内服副作用较大[3-4].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膏摩治疗58例AS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经膀胱经腧穴透刺关节突关节温针灸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雷生;杨勇

    目的:观察经膀胱经腧穴透刺关节突关节温针灸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符合要求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直刺组在患者L4、L5、S1椎体双侧上关节突与相应横突根部的交界点实施温针灸治疗,透刺组采用经双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向L4、L5 、S1椎体同侧上关节突与相应横突根部交界点透刺温针灸治疗.2组的温针灸治疗均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7d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采用BCS-400背力计测定患者的腰背伸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定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观察患者试验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试验,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2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P=0.936);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62±1.50)分,(3.18±1.09)分,t=7.635,P=0.000;(6.71±1.59)分,(2.10±1.13)分,t=12.875,P=0.001];治疗结束后直刺组的评分高于透刺组(t=5.473,P=0.008).治疗前2组患者的腰背伸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3,P=0.880);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腰背伸力均较治疗前增大[(58.02±3.67)N,(64.64±5.23)N,t=11.771,P=0.000;(57.89±5.77)N,(67.17±4.46)N,t=8.005,P=0.000];治疗结束后直刺组的腰背伸力低于透刺组(t=-3.751,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0,P=0.287);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ODI均较治疗前降低[(68.45±13.67)%,(17.64±11.23)%,t=15.332,P=0.000;(69.19±12.77)%,(13.17±10.46)%,t=17.653,P=0.000];治疗结束后直刺组的ODI高于透刺组(t=-4.369,P=0.001).结论:经膀胱经腧穴透刺关节突关节温针灸治疗和关节突关节温针灸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的腰部疼痛、增强患者的腰背伸力、改善腰部功能,且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前者的疗效更好.

  • 温针灸配合脑电仿生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开涛;钱立锋;高峰;杨喜兵;范迪慧;梁海丽;陆海娟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脑电仿生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脑电仿生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2个疗程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症状功能评分,同时于2个疗程后进行总体疗效评定.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P=0.622),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提高,但观察组评分增加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2,P=0.000);②经秩和检验,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46,P=0.041).结论:温针灸配合脑电仿生仪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 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小军

    目的:观察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采用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Ⅱ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的降低程度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与Ⅱ组比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1,P=0.000);两组治愈率比较,Ⅰ组治愈率高于Ⅱ组(χ2=5.07,P=0.024).结论: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温针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温针灸、中药薰蒸在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边晓东;沈来华;罗开涛;范迪慧

    目的:观察温针灸、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中药薰蒸、常规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5.61,P=0.000).结论:温针灸、中药薰蒸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康复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415 条记录 18/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