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摆臂皮牵引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作者:雷文涛;杨宝根;沈进稳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手法整复或手术治疗较少,以避免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加困难而形成肩关节周围炎,因此固定后早期持久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Salter[1]提出滑膜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理论,认为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早期CPM是预防关节囊外及肌肉粘连的有效方法.摆臂皮牵引固定法利用Salter的CPM理论,达到了早期活动和早期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1996年5月~2000年5月我们应用摆臂皮牵引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穿针和夹板固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潘志雄;朱永展;张兆华;陈逊文;郭跃明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法和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本组240例随机分为2组:夹板组和穿针组.夹板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4~7岁,平均5.6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 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8.0 h;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穿针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3.6~8.0岁,平均5.4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7.0 h;采用手法复位经皮闭合穿针治疗.结果:24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6年,平均4年6个月.根据Dodgt疗效标准,夹板组优95例,良13例,差12例,优良率90.0%;穿针组优97例,良13例,差10例,优良率91.6%.Gartland Ⅱ型夹板组优良率86.2%(56/65),穿针组优良率90.8%(59/65).Gartland Ⅲ型夹板组优良率94.5%(52/55),穿针组优良率92.7%(51/55).夹板组肘内翻3例(Gartland Ⅱ型2例,Gartland Ⅲ型1例),发生率2.5%;活动受限14例(Gartland Ⅱ型10例,Gartland Ⅲ型4例),发生率11.7%.穿针组肘内翻10例(Gartland Ⅱ型7例,Gartland Ⅲ型3例),发生率8.3%;活动受限0例.结论:手法治疗在防治肘内翻上有优势,手术治疗在保证肘关节活动功能上有优势.对Gartland Ⅱ型主张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Gartland Ⅲ型则采用手法夹板固定和手术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

  • 锁定钢板治疗Neer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章宁杰;蒋凌;周祖彬;柴益民

    目的:比较运用锁定钢板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4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3部分骨折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12±12.52)岁.4部分骨折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2±13.14)岁.随访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评价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64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3部分骨折(76.14±14.10)分,4部分骨折(65.93±11.82)分;VAS评分分别为2.12±1.63和3.90±2.21,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3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疗效优于4部分骨折,术中需争取解剖复位、稳定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及钢板位置,术后合理功能锻炼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赵波;冉霞;张铭华;蒋电明;何超

    目的:探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应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17岁,平均13.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4.5 d.骨折移位根据Neer-Horwitz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均行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行自制克氏针钩固定.观测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4~99分,平均(94.2±4.8)分,优30例,良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除外展外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与正常侧肩关节相同(P>0.05).所有患者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 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作者:武永刚;阿尔宾;宝音;张镇江

    自1993年10月~1999年9月,我们对11例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患者,采用X线电视机直视下闭合整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3.5岁;左侧4例,右侧7例.损伤按Stalter-Harris分类法[1]: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1例.伸直型10例,屈曲型1例.合并神经损伤2例,无合并血管损伤者.伤后就诊时间为0.5~48小时,均为不稳定骨折,移位明显.

  • 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朝锋;高泉阳;张天健;韩卢丽;赵俊峰;陈刚;崔玉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9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男27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8.6岁;受伤至治疗时间2 h~7 d,平均2.7 d;其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12例.所有患儿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检查提示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肩肘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换药愈合;其他病例针孔愈合良好.治疗前后肩关节Neer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肘关节HHS疼痛、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8.82±2.50,其中优29例,良9例,可1例;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1.51±5.09,其中优秀30例,良好7例,一般2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确切、固定可靠、利于肩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方法之一.

  • 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文毅;张伯松;张隆;郑淑慧;王树茂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2±20.9)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02).A组有4例(4.9%)不愈合,8例(9.8%)发生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度减小,B组3例(13.0%)术中发生医源性骨折.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4),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逆行髓内针固定医源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应正确选择和制备髓内针入点.顺行髓内针固定有较高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并发症发生率,注意将髓内针尾埋于肩袖下方.细致保护和修复肩袖,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有利于减少肩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 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刘欣伟;付青格;许硕贵;张春才;苏佳灿;王攀峰;赵东风;李玉红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高龄肱骨近端骨折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66~81岁,平均71岁.受伤原因:摔伤9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1例.右侧12例,左侧5例.按Neer分型:Ⅲ型9例,Ⅳ型8例.均采用PHILOS钢板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健侧患侧肩关节进行评分,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闻2.5~3.5个月,平均3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患侧评分75~95分,平均(86.50±10.50)分.优9例,良6例,可2例.结论:PHILOS钢板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植骨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适用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 骨牵引治疗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欧长代

    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肘部肿胀较重,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破溃、甚至感染,骨折移位明显,末稍血运差.大多是损伤较重,失去佳复位时机或多次反复及暴力复位所致.笔者从1989年8月~1998年4月收治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6~15岁,平均9岁.伤后2次以上复位28例,盲目粗暴复位20例;就诊时间2~6天,均为单侧骨折,右34例,左18例;伸直型49例,屈曲型3例;尺偏型28例,桡偏型9例,前后移位型15例;闭合性50例,开放性2例;就诊时合并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4例.

    关键词: 肱骨骨折 牵引术
  • 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2年9月采用肘内外联合小切口(长2~4 cm)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17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伸直型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平均年龄6.5岁(4~12岁).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7.5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发生缺血性挛缩、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n评分:优5例,良 7例,一般5例,差0例.肘关节伸屈活动度的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取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方法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能够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有效避免了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外形和功能.

  •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坤壮;蔡立雄;张宏宁;郭跃明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11岁,平均(7.8±2.7)岁;采用传统“正骨十四法”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克氏针固定.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2±3.0)岁;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观察和分析两组在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Flynm临床功能评定结果.结果: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01±0.43)周,长于治疗组(4.29±0.29)周(t=7.49,P=0.00).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146.02±2.28)°,明显大于对照组(140.76±4.42)°(t=-5.67,P=0.00).术后6个月Flynn临床功能评定结果,对照组优7例,良16例,可4例,差l例;治疗组优21例,良9例,可2例(U=3.09,P=-0.002).结论:手法整复闭合穿针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印文;卫晓恩;高宁阳;李志强;匡勇;郑昱新;顾新丰;詹红生;石印玉

    目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75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6例,女49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2d;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30±8.72)岁;Ne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1例;在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锁定接骨板经肩峰下三角肌小切口插入固定进行治疗.常规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10±9.29)岁;Ne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5例;手术经常规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应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3d手术伤口疼痛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记录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患者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近端颈干角.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微创组手术切口(6.74±0.38) cm,常规组(16.82±1.74) cm,微创组较常规组切口小;微创组出血(110.15±29.49) ml,常规组(326.19±59.71)ml,微创组较常规组出血少;微创组手术时间(48.60±10.18) min,常规组(68.84±16.22) min,微创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短.常规组3例出现骨不连并再次手术,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微创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94±2.57,常规组86.00±3.36,微创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

  •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作者:艾昌淼;胡志喜;刘斌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常见的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取得的效果差异较大.本文总结了我们近6年来196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通过各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着重探讨了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试图找出在目前阶段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愈合
  •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永民;赵钢生;陈欣

    我院骨科自1994年6月~1999年6月共收治肱骨近端粉碎骨折56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48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 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林;马一平;王庆丰;胡成挺;倪康裕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岁;平均骨密度值-2.74.26例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A型6例,B型7例,C型13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前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均在16周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3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4.61±2.09、88.50±2.47;Mayo肘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8.19±2.74、90.30±2.16.结论: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三联法外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48例

    作者:李纯刚;陈怀斌;陈若雷;高凯章;陈怀炯

    2001年1月-2003年2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加轴向加压加连体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8~79岁,平均36.5岁.上1/3骨折12例,中1/3骨折23例,下1/3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22例,螺旋性骨折7例,横断骨折11例,斜形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8例,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6例伴桡神经损伤,均为中下1/3粉碎性骨折.受伤至就诊时间1.5 h~8 d.

  • 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章军辉;狄正林;何志勇;冯建翔;徐荣明

    目的:比较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AO锁定加压钢板(LCP)组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LCP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 1.4)岁;3部分骨折24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4部分骨折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9± 3.5)岁;3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2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肱骨头劈裂型骨折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2、6、10、16周和6个月,以及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终随访时应用VAS疼痛评分、ASES(American shouder and elbow 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UCLA 评分以及SST(simple shoulder 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结果:LCP组平均随访29.8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随访28.2个月.VAS疼痛评分:LCP组平均(2.2±1.5)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2.6±1.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LCP组110.2°(81°~130°),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20.2°(8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SES评分:LCP组平均(87.7±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6.4±4.5)分.Constant-Murley评分:LCP组平均(83.9±6.8)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5.5±5.6)分.UCLA 评分:LCP组平均(30.3±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31.2±2.1)分.SST 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LCP组平均(8.0±0.9)个,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9.0±0.7)个.两组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复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其良好疗效的获得依赖于假体尽可能地解剖安放以及肩袖止点的良好重建.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作者:田军;汪泽洪;夏春

    我院自1999-2001年收治6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内固定病人,现就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

  • 肘部肌力平衡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王锦年;陆秉泰;王铠;刘晓娟

    目的:通过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固定方法以保持肘部肌力平衡,并探讨肘部肌力平衡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防止肘内翻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大10岁,小1岁,平均5.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 h~10 d.左侧46例,右侧50例.伸直型71例,屈曲型25例.采用手法力线复位,恢复与健侧相等的携带角,平衡肘部肌力,使肘部内外侧韧带的张力相等,采用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固定方法治疗.结果:9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携带角与健侧相同者89例,携带角小于健侧1°~3°者7例.依据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6例均达到治愈,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强求良好的对位,应该强调力线复位、肌力平衡,采用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固定方法治疗,能有效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作者:郭志民;郭延杰;林斌;康两期;练克俭;陈梓锋;施建东

    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逆行穿钉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23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骨折平面在肱骨大结节下5 cm、尺骨鹰嘴窝上6 cm处的各种类型的肱骨骨折.本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4~80岁,平均43岁.骨折类型:横断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多段骨折2例,长短斜形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0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

1871 条记录 3/94 页 « 12345678...939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