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元香;曹剑;张新华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牙周病前牙间隙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U1-NA、L1-NB、Ls-E、Li-E四项软硬组织测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U1-NA(6.3±0.5)mm,L1-NB(8.5±0.9)mm,Ls-E (1.2±0.4)mm,Li-E(2.7±0.3)mm;对照组患者U1-NA(7.8±0.2)mm,L1-NB(9.8±0.4)mm,Ls-E (3.2±0.6)mm,Li-E(4.2±0.6)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软硬组织检测指标结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价值

    作者:张翼;朱铭慧;付雪飞;徐卫华

    目的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成人正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经过矫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和相关的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矫治效果以及矫治时间等相关的治疗指标较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果较为良好,但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也对正畸患者的矫治治疗产生了重要作用.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用于牙齿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翠华

    目的:探究牙齿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效果.方法:将80例于我院就诊的牙齿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接受常规正畸治疗(对照组、40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4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有效率和美观情况等,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100.0%略高于对照组的95.0%,此外观察组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齿正畸时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护理流程及特点

    作者:张雪文;沈慧婕;邵胜

    目的 探索和总结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操作流程,护理配合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来我科就诊并选择隐形矫治的75名患者,对所有患者按统一的临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配合和相关的健康宣教.结果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操作和护理配合,隐形矫治技术能很好的开展应用.结论 随着隐形矫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隐形矫治有很好的发展趋势,其相关流程和护理配合也要不断进步提高.

  • 对比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佳

    目的 于牙周病患者中分别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实施治疗,对治疗效果予以探究分析.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我院选取100例牙周病患者实施研究分析,随机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内应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于观察组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结果 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2.00%,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于牙周病患者中分别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磨牙效果的三维分析与评价

    作者:周洁珉;白玉兴;郝玮

    目的:对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效果进行三维的测量分析并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名需进行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的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顺序远中移动上颌第二磨牙、第一磨牙,并分别对其移动到位后的阶段模型进行数字化重建.通过三维重叠软件将阶段模型与治疗前模型进行重叠对比,测量磨牙远中移动后所获得的绝对间隙量、与预设计比较的滞后量以及前牙支抗的损失量等相关数据.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效率为90.16%(磨牙实际位移量/间隙总量),磨牙的预期移位表达率可达到85.5%(磨牙实际位移量/预期位移量),前牙存在少量近中及唇向移位.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在支抗损失轻微的情况下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矫治滞后.

  • 无托槽隐形矫治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哲玮;刘妍

    目的 评价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的牙根吸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对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50例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率及牙根移动量,并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都至少有一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平均每例患者有5.85±2.27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在1800颗观测牙中,有869颗牙齿(48.28%)发生牙根吸收.前后牙的牙根吸收率及严重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前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下前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上前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在l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下颌第一磨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模型发现前牙的牙根吸收与疗程以及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有关.结论 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牙位均有牙根吸收的发生,且下前牙及上颌磨牙发生严重牙根吸收的几率分别高于上前牙及下颌磨牙.影响前牙的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疗程及前牙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

    作者:张晟;王春阳;谢永建;麦理想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选取高角型开牙合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30岁,平均24.5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均采取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头影测量指标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牙合恢复正常,面型得到明显改善.SNA角减小1.6°(P<0.001),SNB角减小0.5°(P=0.038),ANB角减小1.1°(P<0.001),GoGn-SN角减小1.7°(P<0.001),U1-NA减小3.7 mm(P<0.001),L1-NB减小1.8 mm(P=0.001),U1-L1角增加16.6°(P<0.001),U1-SN角减小8.2°(P<0.001),OPP-SN角减小5.3°(P=0.012),FH-PP角减小0.9°(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PP减小0.6 mm(P=0.091),L1-MP角减小0.6°(P=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牙合畸形能有效进行垂直向控制,使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获得良好疗效.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关闭前牙散在间隙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德志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关闭前牙散在间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因牙周病导致前牙散在间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4例患者均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其前牙散在间隙关闭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疗程6~12个月,平均疗程(8.5±1.3)个月;24例患者前牙散在间隙均成功关闭,检查显示前牙覆(牙合)、覆盖均恢复正常,后牙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治疗后,本组患者U1-NA(°)、U1-NA(mm)、U1-SN(°)、L1-NB(°)、L1-NB (mm)、L1-MP(°)、Li-E(mm)、Ls-E(mm)等软硬组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关闭前牙散在间隙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琦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矫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牙周健康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倾斜牙矫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以及完成治疗所需的时间均比对照组要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GI、SBI、SPD三项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L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I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牙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牙齿畸形矫正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无较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两种矫治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采取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治疗.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春利;王丽卫

    目的 探究对于需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需要口腔正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与对照组(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每组各35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结果舒适度、美观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9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美观度、便携度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疗效与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相当,但能明显提升患者的舒适度、美观度、便携度并且对患者的语言功能不造成影响.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尖牙远中移动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作者:白玉兴;王凡;祁鹏;周洁珉;厉松;岐红恩

    目的 通过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中远中移动尖牙过程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建立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拔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和固定矫治器载荷,比较两种载荷作用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的变化,以及牙齿旋转中心的变化.结果 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时下牙齿及牙周膜的平均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小于固定矫治器载荷,同时,牙齿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结论 两种矫治技术均使尖牙产生倾斜移动,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尖牙的旋转中心更接近根尖,且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 两种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应力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斌;白玉兴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固定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牙周应力分布的异同.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施加矫治力治疗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研究模型,对比分析两种矫治技术表面应力的分布特点.结果 两种矫治技术平均主应力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在相同载荷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力绝对值小于固定矫治技术.结论 相对于固定矫治技术而言,无托槽隐形技术产生的应力分布更小,更均匀,有利于牙周病患者治疗时牙周组织的健康.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苏倩怡;甘友志;郑静怡;李刁娜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4例病患,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美观舒适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3.75%vs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舒适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当,且能提高病患的美观舒适度、佩戴便捷度和语言功能,值得推广.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王华;邝华;陈贵丰;黄湘穗

    目的 比较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需要牙齿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和固定矫治技术组,每组各40例.无托槽隐形矫治组患者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术,固定矫治技术组患者行固定矫治技术.记录处理临床数据,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无托槽隐形矫治组患者的倾斜牙扶正时间、转位牙扭正时间、治疗完成所需时间与固定矫治技术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固定矫治技术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正畸效率高,安全、舒适,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术式之一.

  • 无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间隙中牙齿附件作用及牙周影响评价

    作者:赵会杰

    目的 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优化附件控制牙齿位置及牙周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以15例牙周病形前牙散在间隙需要正畸辅助的病例为研究对象,15例正畸辅助治疗病例均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7例前牙不设计粘结附件,实验组8例前牙设计附件控制,评价前牙倾斜度变化和牙周健康指数,分析其前牙散在间隙关闭的治疗效果,牙周健康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无托槽隐形矫治使用附件设计治疗牙周病导致牙齿移位形成的前牙间隙牙周健康无差异,前牙牙冠转矩位置设计附件组优于无附件组.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牙周病至前牙散在间隙不推荐设计牙齿附件辅助控制.牙齿附件对牙周健康有不利影响.

  • 无托槽隐形矫治尖牙整体移动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王凡;白玉兴;祁鹏;周洁珉;厉松;岐红恩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使用隐形矫治方式,一步达到尖牙远中整体移动的佳施力方法.方法 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载荷对牙裂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计算受不同力偶作用时尖牙远中面上各点受到的平均主应力及von Mises应力的标准差.结论 在对尖牙施加远中矫治力的同时施加反方向的力矩后,尖牙倾斜移动的趋势将减少.当施加的远中力与逆时针力偶的力量比例为100:125~130,即力与力矩的比例(M/F)为7.25~7.5时,尖牙根部远中面受力为均匀,即接近整体移动.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盼盼;郭泾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的非拔牙治疗中显示出优势.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三维方向移动牙齿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展望,总结分析此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设计中移动牙齿的优势,从而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提供参考.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牙齿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作者:顾鑫宇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牙齿矫治病患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34)予以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而观察组(n=34)则选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牙周健康变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转住牙扭正、倾斜牙矫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I、SPD、SBI、PL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的PLI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牙周正畸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改善预后.

  • 牙周病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林正深;黄荣彩;黄晓静

    成人牙周病患者因牙周病导致牙周组织的缺损或牙齿移位,影响美观及功能,需进行正畸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舒适等特点也让成年牙周病患者更加青睐.本文就牙周病正畸患者的牙周组织特点,结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特征,及此技术在联合牙周治疗成人牙周病患者中的优势及劣势进行一综述.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