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陈帆

    目的:分析并研究口腔黏膜白斑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白斑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O2激光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配合CO2激光手术疗法对口腔黏膜白斑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茶对口腔癌前病变的干预试验研究

    作者:李宁;孙正;刘立军;韩驰;陈君石

    将59名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患者,随机分为饮混合茶组(29名)和安慰剂组(30名).混合茶组每天服用3g混合茶,同时以0.1 g/ml浓度的甘油溶液涂于患处;对照组给淀粉安慰剂和涂抹甘油,进行干预试验6个月后,结果发现混合茶组有37.9%(11/29)的患者白斑病损缩小,3.4%(1/29)的患者白斑病损增大,而安慰剂组仅10%(3/30)的患者白斑病损缩小,6.7%(2/30)的患者白斑病损增大.口腔脱落粘膜细胞微核发生率、每核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数目和银染核仁组织区总面积(TVNOR)及口腔粘膜组织细胞增殖抗原(PCNA)增殖指数均降低,安慰剂组的变化不明显.结果显示混合茶可改善口腔粘膜白斑的病损,并预防口腔粘膜组织的DNA损伤和抑制其增殖,从而降低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危险性,很可能对人类口腔癌有预防作用.

  •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00例临床分析与治疗

    作者:王璐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粘膜白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就诊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00例,分析他们的临床特点,采用西药、中药、激光和预防四种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分析表明大量吸烟和饮酒的中老年人群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四种治疗方法比较,激光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复发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比较有效率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黏膜白斑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诊断中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进行口腔修复时可以采用激光治疗.

  • 增生平对口腔癌预防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作者:孙正;李宁;刘晓勇;王荣

    目的观察增生平对二甲基苯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诱发的金黄地鼠口腔癌的阻断作用和对口腔癌前病变一口腔粘膜白斑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室研究50只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10只,仅涂丙酮液.增生平治疗组和DMBA组各20只动物.DMBA组涂0.5%DMBA丙酮液,每周3次,共涂6周,治疗组DMBA同样处理后,每天给地鼠灌胃6.Og/kg剂量的增生平,治疗10周,进行肉眼和病理观察,同时进行微核、银染核仁组织区(Argentums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AgNOR)和细胞增殖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检测.临床研究112名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名和对照组53名.治疗组服用增生平,3次/日,每次4片,治疗8~12个月,对照组定期观察.治疗期间观察白斑病损变化.结果动物实验增生平组平均瘤数目和瘤负荷显著低于DMBA组,其抑制率分别为44.6%和69.6%,癌变率为55.0%,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95.0%,实验组细胞微核发生率、AgNOR数目和PCNA标记指数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临床治疗组有67.8%的患者白斑病损缩小,而对照组仅16.9%的患者白斑病损缩小.结论增生平可以使口腔癌前病变逆转,降低口腔癌的发生率.增生平对口腔粘膜白斑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晓雯;王冬梅;刘亚静;刘国华;张丽敏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收治80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CO2激光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口腔粘膜白斑患者应用综合+CO2激光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 Livin基因在口腔粘膜白斑与口腔癌中的表达

    作者:吴民献;方林彬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基因在口腔粘膜白斑、口腔癌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基因在48例口腔粘膜白斑(轻度增生l2例,中度增生l8例,重度增生l8例)、口腔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在口腔粘膜白斑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Livin基因呈弱表达(1/12, 3/18);在口腔粘膜白斑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表达率明显增高(13/18,72.2%),口腔癌中Livin基因表达率很高(29/32,90.6%),口腔粘膜白斑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有显著的意义(P<0.05),但与癌的表达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Livin基因的表达与增生的程度有关,L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 学会辨别身体肿块

    作者:周宇

    1□腔里的"肿块"如果口腔出现白斑,用任何方法也无法消除,特别是白斑的中央出现了红色,或是红斑的中央变白,可能就是口腔癌的先兆.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因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早期症状如口腔粘膜粗糙等并不明显,患者往往对此不重视,不能及时发觉和主动就医,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喜烫、辣食物者应经常注意自己口腔有无白色的无法祛除的粗糙斑块,若粘膜有粗糙或有异物感或味觉有改变应尽早求医.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早期口腔癌的表现可分白色病变、红色病变、溃疡、硬结及牙周病变等.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常在白斑的基础上发生.如果在白斑上出现一块红色的糜烂区、硬结或溃疡,可能已经是口腔癌了.

  • 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杜建英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同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在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伴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等症状,白斑容易发生于龈、舌、颊等部位,易发生癌变,舌侧缘的癌变率较高.结论:吸烟及饮酒可诱发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及癌变,需戒烟限酒;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较高,需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72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蔡跃民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白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72例,对于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预防、中药、西药、激光四种不同方法对于72例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吸烟量大和饮酒量大的中老年老子更容易出现口腔粘膜白斑.激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3组,激光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应该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当需进行必要的口腔修复时刻考虑采用激光手术治疗方法,该种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的特点.

  • 100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凌日鼎;朱向民;黄仕春;李红文

    目的:探索口腔粘膜白斑(OLK)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00 例OLK 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预防治疗、中药、维甲酸、CO2 激光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51~55 岁、男性、烟龄长、每天吸烟支数多、饮酒量大者更容易出现OLK,以颊黏膜部位均质型白斑常见,有10.5%的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癌细胞.CO2 激光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结论:OLK 患者应常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保持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饮食习惯,进行必要的口腔修复,采用CO2 激光手术治疗,能提高OLK 疗效,减少复发.

  • 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姜卫军;蔡晶;魏晓静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总有效率20例(90.9%);对照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16例(72.7%);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粘膜白斑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加C02激光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 148例口腔粘膜白斑的治疗

    作者:盛美春;卢东民

    口腔粘膜白斑(Oralleukoplakia,简称OLK)是与口腔癌关系密切并且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粘膜疾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主要有两种疾病,即口腔粘膜白斑和口腔粘膜红斑(Oralerythroplakia)。OLK病程往往迁延几年或更长,而无特效药,而且其病理演变过程中易恶变,手术切除是对可疑恶变病例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

  • ET-l,MMP-1在口腔白斑及白斑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志韧;吕遐晟;胡建华;黄建平;万向农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口腔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对人口腔粘膜白斑48例、白斑癌变患者16例及正常口腔粘膜16例的粘膜鳞状上皮细胞ET-1表达进行定量性分析.结果 MMP-1在正常口腔粘膜,粘膜白斑,白斑癌变中表达率分别为25%,72.92%,75%,3组间χ2检验,正常组与白斑组,白斑癌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斑组与白斑癌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T-1在正常口腔粘膜,粘膜白斑,白斑癌变中表达率分别为6.25%,79.17%,87.5%.3组间χ2检验,正常组与白斑组,白斑癌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斑组与白斑癌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MP-1和ET-1的阳性表达对于白斑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能作为白斑癌变的诊断指标.

  •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72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王晓航;巴景斌

    目的:对172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治疗.方法:统计17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习惯、饮酒习惯,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各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均高于85%.结论:口腔粘膜白斑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方法.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粘膜白斑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作者:徐红艳;焦惠民;郭亚丽;李凤;许志鹏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同时间段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口腔粘膜白斑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口腔粘膜白斑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勤涛;朱萧玲;周威;董广英;袁乃梅

    目的观察和比较口腔粘膜白斑(LK)病变和正常对照的局部活检粘膜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情况.方法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和ABC免疫组化技术,通过组织学定位、相对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计数来评估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程度及主要部位.结果与对照相比,LK病变中凋亡阳性信号在棘细胞层较强,而增殖细胞核抗原则在基底细胞层及其周围呈现强阳性反应,病变组织固有层中浸润的部分炎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表达出较强的阳性凋亡信号.病变组和对照组阳性细胞计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斑病变时上皮层棘细胞凋亡增强,而基底细胞的增殖能力活跃,该处局部组织的免疫防御能力可能有所下降.

  • 正常口腔粘膜、白角化病、白斑及白斑癌变细胞DNA定量研究

    作者:吴晓;贾问炬

    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对正常口腔粘膜、白角化病、白斑及白斑癌变的研究,探讨口腔粘膜癌前增殖病变到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和细胞增殖状态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白斑癌变组DNA指教(DI)显著高于白斑组,P<0.01;正常口腔粘膜和白角化病均为二倍体,白斑组出现异倍体为(1/12)8.3%,白斑癌变组异倍体为(4/7)57.14%,显著高于白斑组,P<0.01;S期细胞百分数(SPF)和细胞增殖周期时相比率(PI)在白斑与白斑癌变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放疗对口腔粘膜白斑和扁平苔癣的作用观察

    作者:陆顺娟

    目的对伴有口腔粘膜慢性病变的24例口腔鳞癌术后放疗病例进行观察,了解60钴(γ-射线)对口腔粘膜白斑和扁平苔癣是否具有抑制发展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放疗室1994年3月到1999年3月间进行放疗的24例伴有慢性口腔粘膜疾病的口腔鳞癌病例,分放疗、放疗后、康复期3个阶段进行观察(其中粘膜白斑16例、扁平苔癣8例),另选24例口腔鳞癌病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放疗阶段两组病例相比,观察组放射耐受性比对照组差,表现在口腔粘膜溃疡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放疗结束后两组相比,对照组口腔粘膜修复过程快,观察组内相比口腔粘膜白斑比扁平苔癣恢复快(包括全身和口腔内粘膜反应);康复期内观察口腔粘膜白斑比扁平苔癣复发率高.结论 60钴(γ-射线)对口腔粘膜白斑和扁平苔癣具有一定的抑制和减缓发展的作用.

  •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白斑及鳞癌上皮细胞内皮素1表达的定量分析

    作者:许春姣;彭解英;刘蜀凡;姚志刚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在口腔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象分析技术,对人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10例、白斑(OLK)9例、鳞状细胞癌(SCC)14例及正常口腔粘膜(NOR)10例的上皮细胞ET-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ET-1在OSF、OLK、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强,阳性颗粒主要位于上皮棘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浆胞膜上.ET-1表达阳性率和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②OLK、SCC上皮细胞ET-1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③OSF上皮细胞ET-1含量显著高于OLK(P<0.05),与SC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1含量在口腔癌前病变至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量变关系,OSF中ET-1过量表达可能提示其上皮细胞的癌变潜能,ET-1与OSF、OLK、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46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王蕊

    目的总结性分析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6例OLK患者分为A组(38例)、B(36例)、C(36例)、D组(36例),分别予以预防治疗、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和CO2激光治疗,比较四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吸烟量和饮酒量较大的中老年男性更易患有OLK,四组治疗总有效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D组(97.2%)跃C组(83.3%)跃B组(80.6%)跃A组(76.3%),复发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组(26.3%)跃B组(16.7%)跃C组(13.9%)跃D组(8.3%),D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 OLK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相适应的方法,激光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