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NK对V79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作者:韩亚伟;王西华;陈利平;时桂芹;孙丽萍;周文珊

    目的 探讨4-(甲基亚硝氨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对中国仓鼠肺细胞V79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NNK(0.1、0.2、0.3、0.4和0.5 mg/ml)对V7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NK体外作用24 h对V79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NNK对V7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体外增殖作用.MTT结果显示抑制呈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各实验组细胞经NNK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20%±1.26%、35.91%±1.98%、42.68%±2.27%、49.55%±2.81%和63.18%±3.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发生G0/G1阻滞.结论 NNK对V79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和促进细胞凋亡相关.

    关键词: NNK V79细胞 增殖 凋亡
  • 彗星试验检测石棉对V79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灵奕;刘玉清;王国钦

    目的研究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上清液对V79细胞的D NA损伤情况,以进一步探讨石棉致癌机制.方法用彗星试验检测3种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上清液对V79细胞的DNA损伤情况.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 结果石棉悬液各剂量组细胞DNA的迁移距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3种石棉浸泡过滤上清液50~400 μg/ml剂量组细胞DNA的迁移距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01),且均有确切的剂量反应关系 . 结论不仅石棉纤维对V79细胞DNA有物理损伤作用,而且其浸泡过滤上清液对V79细胞DNA有化学损伤作用.

  • 基于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快速检测食品添加剂对V79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书香;王岚;刘锐

    目的 快速检测啤酒花浸膏、溴酸钾和焦磷酸钠等3种食品添加剂对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V79细胞培养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借鉴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图像分析系统IMIl.0对彗星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指标有尾长、尾重心、olive尾矩、尾惯量、尾分布矩、尾长/头长比、尾DNA含量(%)等7个计量指标.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溴酸钾和焦磷酸钠的剂量分别在75~300 μg/ml和25~100 μmol/ml范围内,均对V79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啤酒花浸膏的剂量在25~100 μg/ml范围内,不引起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论 本研究方法与传统的彗星实验相比,具有分析指标多,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应用于快速检测食品添加剂诱变性的筛选试验.

  • V79和V798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因子的差异比较

    作者:江虹;冯洁;王永潮

    为了解V79和V79-8两种细胞周期及调控因子的差异,用[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检测两种细胞,发现V79细胞无可检测到的G2期;V79-8细胞则同时缺乏可检测到的G1和G2期.流式细胞光度术显示,V79G1期细胞明显多于V79-8,表明两者在G1期调控上存在差异.比较两者G1期周期调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发现,V79-8cyclin D1,cyclin D3和I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79,这可能直接导致了两者G1的差异.

  • 放线菌素D诱导V79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作者:靳翠红;薛金玉;巫生文;逯晓波;刘秋芳;蔡原

    目的 确定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诱发V79细胞凋亡的适作用浓度和时间,建立细胞凋亡模型.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0~8.0 mg/L)的ACTD染毒V79细胞不同时间(0.5~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分析细胞凋亡和坏死率.结果 各剂量ACTD染毒不同时间后V79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与染毒0.5 h比较,在染毒1h后仅0.25、1、2、8 mg/L ACTD染毒V79细胞活力下降,在染毒2h后0.25、1、2、4、8 mg/L ACTD染毒V79细胞活力下降僻<0.05),在染毒4h后各剂量ACTD染毒V79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各剂量ACTD染毒不同时间后V79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染毒0.5 h比较,各剂量ACTD染毒1h以及0.25、0.5、1、2 mg/L ACTD染毒2、4h后V79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4 mg/L ACTD染毒4h后V79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0.25、2mg/LACTD染毒0.5 h,1、2、4 mg/L ACTD染毒2h以及各剂量ACTD染毒4h后V79细胞坏死率均升高(P<0.05);与染毒0.5 h比较,2 mg/L ACTD染毒1h后V79细胞坏死率下降(R0.05),1、4 mg/LACTD染毒2h以及0.5、1、2、4 mg/L ACTD染毒4h后V79细胞坏死率均升高(P>0.05).结论 ACTD诱发V79细胞凋亡的适剂量为4 mg/L,佳作用时间为1h.

  • 硒和维生素E对丙烯酰胺致V79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

    作者:刘仁平;童建;洪承皎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和(或)硒对丙烯酰胺(AA)染毒V79细胞的拮抗作用.方法 利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5~10.0μmol/L的硒和(或)2.5~40.0 mmol/L维生素E与1.5 mmol/L的丙烯酰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V79细胞,实验结果 表明,低浓度的硒与维生素E均可降低丙烯酰胺所致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0.75 mmol/L的AA已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V79细胞的相对存活率(77.36%)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AA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高浓度的硒则起相反的作用;硒和维生素E共同作用,其拮抗效果明显优于硒、维生素E单独作用.结论 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维生素E和硒对AA染毒V79细胞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有拮抗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 PM2.5中的矿物粉尘对V79细胞毒性研究

    作者:黄强;董发勤;王利民;邓建军;霍婷婷

    目的 研究4种PM2.5中的矿物粉尘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4种矿物粉尘分别作用V79细胞24 h后,用噻唑蓝(MTT)试验测定细胞的存活率,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彗星试验(SCGE)检测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 4种矿物粉尘均对V79细胞存活率产生影响,随矿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4种矿物粉尘均能使V79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IL-6含量升高.4种矿物粉尘对V79细胞的DNA损伤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矿物粉尘浓度越高,DNA损伤越明显.结论 4种PM2.5中的矿物粉尘对V79细胞均能产生细胞毒性,且能够引起V79细胞IL-6分泌的增加,对细胞DNA产生明显的损伤效应,PM2.5中的矿物粉尘可能通过炎症因子的释放和DNA的损伤等机制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 苯酚致V79细胞毒性及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源源;周建华;赵静珺

    目的 了解苯酚(PH)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DNA损伤.方法 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苯酚在不同时间染毒(12、24、48h)后对V79细胞的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 mg/L)苯酚在不同时间(12、24、48 h)致V79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苯酚对V79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各浓度和时间组内细胞存活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25、200、400 m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设置的5个浓度范围内,彗星细胞拖尾率、彗尾DNA%、尾长和OLIVE尾矩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阴性组、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苯酚能抑制V79细胞的增殖,苯酚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并能引起DNA损伤,主要为单链断裂.

  • 氢醌致V79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美荣;周建华;时锡金

    目的研究苯的主要代谢产物氢醌(HQ)对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用0.15,0.30,0.60,1.20,2.40 mmol/L的HQ染毒V79细胞2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在本研究所用剂量范围内,HQ可引起V79细胞DNA的明显损伤,低剂量组(0.15 mmol/L)彗星细胞率为69%,彗星尾长(42.20±3.18)μm, 高剂量组(2.40 mmol/L)彗星细胞率为91%,彗星尾长(49.05±4.31)μm, 但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HQ可致V79细胞DNA损伤,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 硫酸铟对V79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彗星实验

    作者:赵静珺;肖卫;刘银梅;王源源

    目的 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DNA损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V79细胞为研究对象,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不同染毒浓度(0.5、1.0、2.0、4.0、8.0 mmol/L硫酸铟)和不同染毒时间(2、6、12、24 h)的细胞毒性;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的硫酸铟染毒不同时间后对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当硫酸铟浓度≥0.5 mmol/L时,各染毒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拖尾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硫酸铟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Tail DNA%,尾长,Olive尾矩随染毒剂量增大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铟可以引起V79细胞急性毒性,细胞存活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下降.硫酸铟对V79细胞的DNA有损伤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 甲醛致V79细胞DNA交联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美荣;周建华;时锡金

    目的研究甲醛对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探讨甲醛的基因毒作用及可能的形成机制.方法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分别暴露于浓度为75,150,300,600,1 200μmol/L的甲醛溶液中1,2,4 h,以紫外线照射作为标准断裂剂,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浓度、不同暴露时间甲醛诱导的V79细胞DNA-交联作用进行体外实验.结果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范围内,除75 μmol/L组外,其它4个浓度组3个染毒时间点甲醛均可引起显著的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P<0.01),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交联作用加强,彗星尾长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P<0.01).且细胞暴露在甲醛中4,2 h;150,300,600 μmol/L浓度组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暴露于1h的相应浓度组(P<0.01).结论甲醛是一种DNA交联剂,具有诱导V79细胞DNA交联的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

  • 甲醛致V79细胞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

    作者:江中发;胡建国;李宁;张玲;袁春;张本延

    目的 探讨甲醛诱导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效应.方法 采用培养V79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0、50、100、200、400、800、1 600 μmoL/L)对细胞染毒1 h后检测DPC率,并根据实验结果选取200 μmol/L对培养细胞株进行修复实验(修复0、6、12、18、24 h).采用KCI-SDS沉淀法检测DPC率.结果 较岛浓度的液态甲醛(≥200μmol/L)可以产生明显的DPC效应(P<0.05);由200 μmol/L浓度的液态甲醛诱导V79细胞产生明显的DPC(P<0.05),经过修复町以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P>0.05).结论 较高浓度的甲醛可以明显诱导DPC形成,甲醛所致的DNA-蛋白质交联可以得到修复.

  • 高氟茶浸泡液致V79细胞毒性及DNA损伤的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含氟茶浸泡液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毒性及DNA损伤的作用.[方法]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浸泡液中氟化物的含量.3种茶浸泡液分别设立5个茶汤浓度组(0.63、1.25、2.50、5.00、10.00 mg/mL)对V79细胞进行4 h、24 h染毒,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茶浸泡液对V79细胞的毒性.另将上述3种茶浸泡液分别设0.32、0.63和1.25 mg/mL 3个浓度组,均对V79细胞染毒4 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茶浸泡液对V79的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设立阴性和紫外线对照组.[结果]绿茶A、绿茶B及对照茶浸泡液中氟化物的含量分别为2 330、1 390、7.53 mg/kg.绿茶A、绿茶B的氟含量高于农业行业标准.在台盼蓝拒染实验中,绿茶A和绿茶B浸泡液对V79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作用4h(2.50~10.00mg/mL剂量范围)和24h(0.63~10.00mg/mL)时,绿茶A和绿茶B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茶(P<0.05),且绿茶A的细胞存活率低于绿茶B(P<0.05).在作用4 h时,绿茶A、绿茶B和对照茶对V79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7.58、9.01、11.81 mg/mL.在SCGE中,采用几个常用指标[彗星拖尾率、尾长、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尾分布矩(Tail moment,TM)、尾部DNA含量]观察.绿茶A和绿茶B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茶(P<0.05),绿茶A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绿茶B(P<0.05).而对照茶在各个浓度上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高氟茶浸泡液对V79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绿茶A对V79细胞的毒性大.绿茶A和绿茶B的浸泡液可引起V79细胞的DNA损伤,其中绿茶A的DNA损伤作用较大,可能与它含氟量高有关,而对照茶对V79细胞无DNA损伤作用.

  • 不同产地的温石棉对V79细胞的毒性对比研究

    作者:何静;董发勤;邓建军;王利民;甘四洋;曾娅莉

    [目的]评价我国青海茫崖、甘肃阿克塞、陕西陕南和四川新康的温石棉对V79细胞的毒性. [方法]采集我国四大矿区的4种温石棉,红外光谱分析其表面主要活性基团,X光荧光衍射分析仪分析主要化学成分.4种粉尘与V79细胞相互作用,比较4种石棉细胞存活率,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葡萄糖浓度及钙(Ca)、镁(Mg)、铁(Fe)、铝(Al)、硅(Si)元素含量. [结果]除四川新康温石棉无外羟基,其余3种温石棉的表面主要活性基团基本一致,化学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硅(SiO2)及氧化镁(MgO),但含量不同.细胞存活率以陕南温石棉高,茫崖温石棉低,4种温石棉的LDH、葡萄糖及M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仅茫崖与阿克塞矿区温石棉Si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温石棉Ca、Mg、Fe、Al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矿床所产的温石棉,因生成条件不尽相同,表现活性基团不同,则细胞的毒性亦不同.

  • 二甲基甲酰胺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孙佩君;刘建烽;冯三畏;肖卫

    [目的]了解二甲基甲酰胺(DMF)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V7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分别检测5个浓度(0.5、2.0、8.0、32.0、128.0 mmol/L) DMF在3个时间段(6、12、24h)染毒后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和DNA损伤情况.[结果]同一时间组V79细胞存活率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6h:b=-0.002,P<0.05; 12h:b=-0.003,P<0.05; 24h:b=-0.003,P<0.05).各染毒浓度组的彗星拖尾率、尾长、Olive尾距、尾部DNA百分含量,与同一时间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DMF能够明显抑制V79细胞增殖,存在正向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能引起DNA损伤.

  • 硫酸铟对V79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赵静珺;肖卫

    [目的]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V79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硫酸铟(0.5、1.0、2.0、4.0、8.0 mmol/L)染毒体外培养的V7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2',7'-荧光素乙二酯和碘化四氯代四乙基苯咪唑羰花青为探针,采用流武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浓度硫酸铟染毒12h后V79细胞内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 [结果]硫酸铟能明显降低V79细胞的存活率;不同浓度硫酸铟作用于V79细胞12h后,细胞内的平均荧光强度从21.60增加到31.10,线粒体膜电位从0.191 3降低到0.10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硫酸铟能增加V79细胞内ROS的释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对细胞造成损伤.

  • 一氟二氯乙烷对中国仓鼠V7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王源源;高美伶;周建华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体积分数-氟二氯乙烷(F-141b)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不同体积分数(10、20、30、40、50和60 ml/L)且经抽滤的-氟二氯乙烷对V79细胞进行染毒,分别培养不同时间(3、6、12、24和48 h)后,于显微镜下计数存活细胞数,计算存活率和IC50.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结果 在任-培养时间段,细胞存活率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降低,短时间组(3 h、6 h)和长时间组(24 h、48 h)组问比较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剂量相同,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各染毒剂量组间差别显著(P<0.05),其中3 h组、12 h组和48 h组相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24 h染毒IC50体积分数为32.37 ml/l.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一氟二氯乙烷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

  • 五味沙棘散提高电离辐射后小鼠存活率及保护细胞增殖的效果观察

    作者:阿古拉;张少麟;李富玉

    目的 探索验证和开发新型辐射防护药物五味沙棘散的电子辐射防护效果.方法 综合采用小鼠30d活存率实验及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验,阐明五味沙棘散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结果 五味沙棘散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延长辐射后死亡小鼠平均存活天数.五味沙棘散5μg/ml可以明显提高辐射后V79细胞增殖能力,与4 Gy组比较,细胞吸光度分别从0.59、0.86、1.17提高到0.69、1.08、1.95,差异非常显著(P<0.01).五味沙棘散可以通过缓解G2期阻滞,增加G1期比例,保护V79细胞免于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发挥辐射防护作用.结论 蒙药五味沙棘散具有很好的电离辐射防护作用.

  • 隐形眼镜多功能护理液V79细胞HGPRT位点等致突变性研究

    作者:毛光明;蔡德雷;夏勇;郑云燕;陈玉满

    目的:研究隐形眼镜多功能护理液的致突变作用.方法:设0.5、2.0和5.0 g/kg体重3个剂量组,观察其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设625、1250、2500和5000 μg/ml 4个剂量组,进行V79细胞HGPRT位点突变试验.结果:各剂量组在体内、体外致突变性研究中均未见有致突变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隐形眼镜多功能护理液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 彗星试验检测甲醛对V79细胞的DNA交联作用

    作者:张美荣;周建华;时锡金

    目的研究甲醛对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探讨甲醛的遗传毒性及机制.方法以紫外线照射作为标准断裂剂,用彗星试验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暴露时间甲醛诱导的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结果除75 μmol/L组外,在其它4个浓度组、3个染毒时间点,甲醛均可引起显著的DNA交联作用,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仅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P<0.01),且彗星尾长具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P<0.01).细胞暴露在甲醛中2、4 h,150、300、600 μmol/L浓度组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暴露在1 h的(P<0.01).结论甲醛是一种DNA交联剂,具有诱导V79细胞DNA交联的作用,DNA交联的作用可作为甲醛致机体影响的生物标志物.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