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姜利华;张静;韩翠华;张宏颖

摘要: 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水平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改变对骨代谢的影响.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栾樱译;姚咏明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脏CD4<'+>CD25<'+>Tregs,流式细胞术鉴定CD4<'+>CD25<'+>Treg的纯度.激光共聚焦荧光法检测Treg细胞中TIPE2的分布,并进行初步定位;进一步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Treg细胞中TIPE2表达.结果:免疫磁珠分选法得到的CD4<'+>CD25<'+>Tregs纯度在92%以上,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活性大于97%.Western blot证实Treg细胞中存在清晰TIPE2条带,分子质量为21 kD;采用RT-PCR技术在Treg细胞中检测到147 bp大小的特异性TIPE2目的基因条带.结论:TIPE2可表达于小鼠CD4<'+>CD25<'+>Treg细胞.

  • 采用数学模型估算休克期切痂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

    作者:贾晓明;纪晓峰;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

    目的:根据回顾性资料,采用多重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数学模型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收集1991~1998年30例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重回归,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回归方程,可以根据烧伤病人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病人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1.75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1.8相近.结论: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病人休克期内的补液量,考虑了与病人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便于更全面的预测病人的液体需要量,有助于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病人的补液量.

  • 口服中成药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罗艳;刘皈阳;马建丽;裴丽;郝新菊;刘京伟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第三季度口服中成药处方,统计并分析各科室口服中成药用药情况、用药频次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收集口服中成药电子处方82475份.门诊骨科、简易门诊口服中成药的开药量大,占各科室的前两位,分别为7 493份(9.06%)和7 479份(9.00%),其次是急诊科(6 741份,8.12%)、门诊皮肤光疗中心(6 151份,7.41%)、门诊中医(6 050份,7.28%);各类口服中成药,出现频次较高的是感冒清热颗粒(3 546次,3.78%)、柴银口服液(2 756次,2.94%),其次为牛黄蛇胆川贝液和金水宝胶囊,而银杏叶提取物片和复方阿胶浆等也较受临床青睐;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51~80岁年龄段之间.结论:骨科使用中成药辅助治疗是特色.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使用率高.西医医生开具中成药药方已是普遍现象,应警惕口服中成药的重复使用和配药禁忌.

  • βig-h3多克隆抗体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黏附和侵袭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的影响

    作者:李珂;唐志雄;贾军宏;楚勤英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多克隆抗体(多抗)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黏附、侵袭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02 mg/ml和0.04 mg/ml βig-h3多抗处理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以不加βig-h3多抗处理的U87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黏附、侵袭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侵袭率和分泌MMP-2、MMP-9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βig-h3多抗组U87细胞的黏附率、侵袭率及MMPs的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1);0.04 mg/ml βig-h3多抗组较0.02 mg/ml βig-h3多抗组的细胞黏附率和侵袭率明显降低(P<0.05),MMPs的分泌总量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βig-h3多抗可抑制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侵袭和转移,为神经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 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

    作者:王予彬;李文锋;王华东;张伟佳;王惠芳;王兵;刘威;侯树勋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70例膝关节交通伤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手术治疗.手术分两类:1、关节下修复重建手术.2、关节镜辅助修复重建手术.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3例剧烈活动后膝部胀痛;2例膝屈曲100度,其余病例关节屈曲均在130度以上,无跛行步态,全部病例都已恢复原工作和运动.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膝关节交通伤的早期修复重建,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继发性损伤.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助于减低交通伤患者的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基于关联规则的医院感染数据挖掘

    作者:彭坤;吴明;陈立新

    目的:探讨关联规则挖掘在医院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growth算法,通过设置小支持度和小可信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提取40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设置小支持度和小置信度分别为10%和50%,得到关联规则13条,揭示了年龄、是否有介入操作、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诊断之间有关联关系.结论:在医院感染病例中挖掘关联规则可以发现医院感染与其产生的可能因素间的规则,这些规则为医院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黎君友;孙丹;吕艺;晋桦;胡森;盛志勇

    目的:从不同角度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等功能的影响,为更深入地研究肠道损伤及其保护提供防治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作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健康对照(C)、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h(I)、夹闭后再灌1h(R 1h)、2h(R 2h)和4h(R 4h)共5个组.分别测血或小肠组织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木糖、肠传输、脂质过氧化物(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并作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R 1h和R 4h组的血浆DAO显著升高(P<0.05),小肠DAO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 2h组降低显著,血浆和小肠DAO的变化呈负相关(r=-0.648,P<0.05).缺血和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血D-乳酸浓度升高,其中R 1h和R 2h升高显著(P<0.05).缺血再灌后肠道D-木糖的吸收增加,小肠的传输显著加快.结论:肠缺血和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

  • 两种局部用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宏宇;张立立

    目的:比较研究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10%碘合剂治疗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且每例患者至少有2个种植体.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和10%碘合剂组,每组7例.两组患者均行龈上、下洁治,然后分别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留置和10%碘合剂牙周上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和6周观察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盐酸米诺环素组治疗前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分别为1.90±0.29、2.92±0.49和(1.90±0.29)mm,10%碘合剂组分别为2.00±0.13、2.87±0.23和(2.00±0.13)mm.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使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明显改善,以治疗后3周指标变化为明显[治疗后3周盐酸米诺环素组分别为0.90±0.12、1.30±0.42和(0.90±0.12)mm,10%碘合剂组分别为1.10±0.15、1.40±0.35和(1.20士0.15)mm,P均<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6周盐酸米诺环素组各项指标略低于10%碘合剂组(P均>0.05).结论: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10%碘合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具有同样明显的效果;应每隔3周重复治疗.

  • 烧伤休克犬肠黏膜血流量动态监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车晋伟;胡森;吴静;王国强;杜颖;耿世佳

    目的:建立一种可动态监测实验动物肠黏膜血流量的方法.方法:8只成年雄性Beagle犬,无菌手术行十二指肠造口置管和动、静脉置管术,24 h后给予丙泊酚短时静脉麻醉,凝固汽油燃烧制成35%TBSAⅢ度烧伤模型,烧伤后30 min按Parkland公式进行静脉液体复苏,在烧伤前和烧伤后2、4、8、24、48、72 h共7个时间点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的光纤探头通过造口置入十二指肠腔,测量十二指肠黏膜血流量(DMBF),同时采用张力测定法测量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统计学方法分析DMBF测量值与PgCO2 和CO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十二指肠造口术均一次成功,动物死亡率为零.烧伤后2 h DMBF下降了24%,随后逐渐恢复,至72 h仍较伤前降低16%;PgCO2伤后迅速升高,伤后2 h较伤前升高138%,然后缓慢降低,72 h仍较伤前升高67%;而CO变化不明显.烧伤后动物DMBF与PgCO2呈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r=-0.807 5,P<0.05),DMBF与CO无统计学相关性(r=0.117 1,P>0.05).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肠黏膜血流量监测法简便易行,测量结果符合动物烧伤后病程生理变化,可信度较高,适用于犬、猪等大型动肠黏膜血流量的连续监测.

  •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在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屠海霞;贺立新;曹玉珏;李冬海;赵鹏亮;马彩虹

    目的:探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辅助治疗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平均年龄(41.77±17.5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清创后观察组[创面面积(14.48±5.32)%TBSA]外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换药治疗,对照组[创面面积(13.17±6.48)%TBSA]外用涂有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的纱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肉芽生长时间、换药次数、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和植皮手术前的创面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减少[(5.75±1.61)次比(9.10±1.56)次],肉芽生长时间[(13.28±1.84)d比(18.98±2.60)d]、创面愈合时间[(26.83±2.17)d比(33.14±10.56)d]及住院时间[(29.35±2.69)d比(35.41±3.03)d]均缩短,植皮成活率提高[(93.78±4.22)%比(90.24±5.63)%],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15.0%比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提高了植皮成活率,有利于创面愈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