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宝石CT能谱成像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旭婷;刘琪;郝雅静;靳宏星;任基伟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GST)的宝石 CT 能谱表现,探讨宝石 CT 能谱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宝石 CT 能谱成像扫描的 GST 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并通过测定病灶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GST 的 CT 能谱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病灶大小不一,向胃腔内或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其中低危组肿瘤直径1~5 cm 4例;中危组肿瘤直径1~5 cm 3例,6~19 cm 3例;高危组肿瘤直径6~9 cm 18例,1~5 cm 2例,1例患者为大小不等的多发病灶。肿瘤发生在胃体部15例,胃窦部10例,胃底部4例,多灶性多部位生长1例。肿瘤腔内外生长16例,其中高危患者14例;腔外生长10例,其中高危患者6例,低危患者1例;腔内生长4例,其中低危患者3例。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增加,病灶与正常胃壁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含量及标准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6、296.6,P<0.05)。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5)。结论宝石 CT 能谱成像可以准确显示 GST 病灶的外部形态、内部改变,通过测定碘含量可提供肿瘤定量诊断信息,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和依据。

  • CT能谱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

    作者:张军;邓克学;刘志远;张敏

    目的:探讨 CT 能谱成像在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提高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能谱 CT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30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0 keV 单能量下(间隔10 keV),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病灶的平均 CT 值、碘浓度以及能谱曲线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140 keV单能量下,胰腺炎组的平均 CT 值均大于胰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动脉期=-7.349~-4.810,P<0.05;t 门静脉期=-6.760~-5.496,P<0.05)。胰腺炎组与胰腺癌组的能谱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在40~70 keV 低能量之间差异明显。胰腺癌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均低于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动脉期=-28.577, P<0.05;t 门静脉期=-28.451,P<0.05)。结论通过 CT 能谱成像技术测量不同单能量下 CT 值、能谱曲线以及碘浓度可以鉴别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

  • 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技术对腹部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吕婷婷;刘爱连;汪禾青;田士峰;刘静红;刘义军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ASIR)技术对腹部动脉血管成像(CTA)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行全腹动态增强检查、体重指数(BMI)<22 kg/m2的患者,将其分为 A 组78例(管电压80 kVp+50% ASIR,对比剂碘浓度270 mgI/ml)及 B 组61例(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浓度350 mgI/ml)。评价两组右肾动脉的主观质量评分,对两组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腹主动脉主干及分支、右侧竖脊肌CT 值,血管对比噪声比(CNR),右侧竖脊肌图像噪声(SD)及总碘量。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很好(Kappa 值>0.80),A、B 组图像右肾动脉评分分别为(4.60±0.51)分和(3.8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6,P<0.01)。A、B 组 CTDIvol 分别为(5.56±4.21)mGy、(7.11±1.54)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P<0.01);两组各动脉 CT 值均大于400 HU,A 组腹主动脉主干及分支的 CT 值、CNR 均高于 B 组(P<0.05);两组图像 SD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总碘量分别为270 mg、350 mg,A 组较 B 组每位患者总碘量降低了22.86%。结论对于 BMI<22 kg/m2的患者,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结合 ASIR 技术能够提高腹部CTA 图像质量,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含量。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糖尿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贺雪华;关步云;朱莉玲;方倩

    目的:通过研究1型糖尿病儿童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的变化,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肾病潜伏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1型糖尿病儿童52例及健康对照组51例进行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肾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RI),并对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左肾 RI、右肾 RI 及双肾平均 RI 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平均 RI 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96,P<0.01),与糖尿病持续时间亦呈正相关(r=0.31,P<0.01)。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肾叶间动脉 RI 指数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提示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心脏扭转运动理论及MRI评价进展

    作者:成楠(综述);程流泉;高长青(审校)

    心脏扭转运动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普遍性,在传统的从径向、纵向评价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础上,心脏的扭转运动能够进一步提供心脏整体及局部的运动参数,对于心脏内膜或外膜收缩功能的改变、左心室重塑以及纤维结构的改变均能在心脏扭转运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对于正常或病变的心脏其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均能通过心脏扭转运动评价进行深入研究[1]。近年来,方便、无创的影像学评价方式为心脏扭转运动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从初的植入性 X 线下透视[2]及超声标记研究,到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4]及近评价左心室运动的“金标准”心脏磁组织标记评价[5]与特征追踪成像技术[6](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这些评价技术使心脏扭转运动的研究更具有临床评估实用性。本文对心脏扭转运动理论及 MRI 评价进展作一综述。

  • 三叉神经痛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作者:姜涛(综述);马林(审校)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中年人群发病率为3%~5%[1]。目前尚无一种有足够说服力的理论能够将 TN 所涉及的可能的病因和病理变化统一起来,其原因为神经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连接较复杂,而且 TN 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疼痛的特点,如 TN 可自行发作或为扳机点触发,痛觉区超过扳机点范围,持续时间超过刺激时间,痛觉强度与刺激强度无关,存在潜伏期及不应期等[2],因此,目前尚不能建立令人信服的 TN 动物模型。针对 TN 的致病因素和与之相对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的学说和观点[3]。尽管如此,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外科学和基础医学经验的积累,对 TN 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方面的认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共识。本文对 TN 的致病因素、病理学研究进展、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在这些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 扩散张量成像与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王旭;刘斌;杨明;杨亚茹;孟宪平;刘冬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及预测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患者及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 DTI 检查,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部位各向异性分数(FA),患侧及健侧大脑脚、内囊后肢 FA 值,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和长度;同时测量对照组左、右侧对应区域的指标。观察 FA 值、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和长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卒中后3个月及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干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梗死灶、梗死侧大脑脚、内囊后肢 FA 值及梗死侧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卒中第1周梗死侧大脑脚相对 FA(rFA)与卒中入院时、卒中3个月及6个月的 NIHSS 评分(r=-0.51、-0.56、-0.60, P<0.05)、上下肢肌力评分(r=-0.60、-0.51、-0.62,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梗死灶、患侧内囊后肢 rFA 及梗死侧/健侧纤维束数量、长度比值与 NIHSS 评分、肌力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大脑脚的 rFA(<7 d)有助于临床早期评价及预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 1H-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石洋洋;李春花;李辉;李斌;陈兵;马文东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3例颅内淋巴瘤、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8例 TDLs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使用单体素点分辨序列扫描 MRS(TE 144 ms),计算胆碱(Cho)/肌酸(Cr)和 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比值,目视估测脂质-乳酸(Lip-Lac)峰与 Cr 峰高度比分为5个等级。比较颅内淋巴瘤与 TDLs 的 MRS 分析结果,评价常规 MRI 和增加1H-MRS 后对两者鉴别阈值的变化。结果33例颅内淋巴瘤和18例 TDLs 的 Cho/Cr、Cho/NAA 比值及 Lip-Lac 峰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o/Cr>2.56、Cho/NAA>1.71及 Lip-Lac 峰等级>3级时提示为颅内淋巴瘤。与 TDLs 相比,不典型颅内淋巴瘤的Cho/Cr、Cho/NAA 比值及 Lip-Lac 峰等级均较高。在常规 MRI 难以鉴别的28例中补充 Cho/NAA 比值,相对于常规 MRI 成像 ROC 面积由0.827增加到0.870。结论1H-MRS 对鉴别诊断颅内淋巴瘤与 TDLs 有重要价值,Cho/Cr 比值>2.56、Cho/NAA比值>1.71和 Lip-Lac 峰>3级提示为颅内淋巴瘤而非 TDLs,当常规 MRI 难以鉴别时,增加 Cho/NAA 比值是常规 MRI 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

  • 正向条件推理的神经机制:功能MRI研究

    作者:梁佩鹏;贾秀琴;石林;王德峰;李坤成

    目的:两种正向条件推理肯定前件式(MP)和否定前件式(DA)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演绎推理形式,本研究拟探讨两者神经机制的异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设计了3种抽象内容的条件推理,包括 MP、DA 和基线任务(BS),14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事件相关功能 MRI(fMRI)实验,男、女各7名,平均年龄(23.4±1.3)岁,对条件推理过程的 fMRI 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P、DA的平均反应时均显著慢于 BS(P<0.001)。对于正确率,条件主效应不显著(P>0.05)。与 BS 相比,正向推理任务(MP、DA)均激活了左侧额下回(BA 9)、顶下小叶(BA 40)和中央后回。将 MP 推理与 DA 推理进行比较发现,MP 推理比 DA 推理显著激活了双侧尾状核,而 DA 推理比 MP 推理则显著激活了额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结论 MP 和 DA 两种正向条件推理既共同激活了左侧额顶区域,又在尾状核及双侧额、顶、枕区呈显著分离,这一结果首次证实了两种正向条件推理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条件推理的脑机制。

  • 3.0T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参数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姜亮;孙军;刘文;肖朝勇;李宗鸿;殷信道

    目的:探讨3.0T MRI 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1例脑胶质瘤的 DTI 参数图,将51例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I~II 级,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III~IV 级,33例),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和健侧脑组织区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AD)、横向扩散系数(RD)、λ1、λ2及λ3的差异。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区 rMDt、rADt、rRDt、λ1t、λ2t 及λ3t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组(t=-3.235~-2.458,P<0.05),rFAt 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t=1.554,P>0.05);低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区 rFAe 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组,rMDe、rADe、rRDe、λ1e、λ2e 及λ3e 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其中仅λ1e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2,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rMDt、rADt、rRDt、λ1t、λ2t、λ3t 及λ1e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10、0.762、0.735、0.722、0.705、0.374,其中 rMDt、rADt、rRDt、λ1t、λ2t、λ3t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在鉴别低级别及高级别胶质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87~4.605,P<0.001)。结论在应用 DTI 定量参数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中,肿瘤实质区 rMD、rAD、rRD、λ1、λ2、λ3对低级别及高级别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下肢动脉3.0T Delta-Flow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照研究

    作者:王冬梅;宋云龙;王萍;毕永民;李海宁;孙莉华

    目的:评估3.0T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 NCE-MRA 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 CE-MRA 为标准,评估 NCE-MRA 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度,分析两者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成功完成 NCE-MRA 和 CE-MRA 检查,NCE-MRA 具有诊断价值的动脉节段有532个。小腿段 NCE-MRA 图像静脉污染较 CE-MRA 少(Z=4.92,P<0.01),腹盆部、大腿段 NCE-MRA 图像静脉污染较 CE-MRA 多(Z=4.58、3.56,P<0.01)。NCE-MRA 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97.69%、97.74%、93.92%、99.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4,P<0.05)。结论在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方面,NCE-MRA 具有与 CE-MRA 相近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肾功能不全或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 MRA 检查的替代方法。

  • 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作者:荆晶;周迎;张弢;李建涛;杨俊杰;陈韵岱

    目的:探讨 Double Flash 扫描模式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6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冠状动脉 CT 造影,心率≤70次/min 者采用 Double Flash 扫描模式,心率>70次/min 者采用螺旋扫描模式。比较两组支架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血管 CT 值、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扫描模式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Double Flash 组冠状动脉共植入支架59枚,其中57枚可诊断;螺旋组冠状动脉共植入支架58枚,均可诊断。Double Flash 组和螺旋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首次扫描过程中 CT 值、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Flash 组第2次扫描过程中图像质量评分与首次扫描和螺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Flash 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0.0%、89.8%、64.3%、97.8%和89.8%,螺旋组分别为83.3%、95.7%、83.3%、95.7%和93.1%。Double Flash 组对于直径≥3.0 mm 支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明显高于直径<3.0 mm 支架。Double Flash 组整个扫描过程及冠状动脉 CT 造影增强扫描中的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容积 CT 剂量指数均显著低于螺旋组(P<0.05)。结论Double Flash 扫描模式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辐射剂量低,而对直径≥3.0 mm 支架评估明显优于直径<3.0 mm 支架。

  • 超声造影观察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作者:丁昱;冯蕾;张海钟;孙琰;林翠云;韩剑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34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斑块内有无造影剂增强及增强特征,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斑块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增强密度(DE)。结果软斑组及混合斑组造影剂增强比率分别为100.0%(18/18)、85.7%(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 P>0.05)。肩部、基底部、尾部增强斑块分别为70.0%、2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00,P<0.001),增强斑块在各部位分布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肩部>基底部>尾部。增强斑块与部位顺序呈正相关(r=0.404,P<0.01)。软斑组与混合斑组的 TT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9,P>0.05)。软斑组及混合斑组的 PI及 D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7、12.224,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有助于斑块易损性的评估。

  • 双源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可行性

    作者:江杰;谢晓洁;吴莉;赵迅冉;韩丹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 CT 低管电压(100 kV)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在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56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 CT 冠状动脉成像,其中86例采用100 kV 结合 SAFIRE 重建,70例采用120 kV 结合滤波反投影重建,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支架内、支架近端冠状动脉的平均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支架内 CT 值净增比(SAI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支架显示情况、辐射剂量等。结果100 kV组主动脉根部、支架内、支架近端冠状动脉平均 CT 值高于120 kV 组(t=2.75、11.77、3.19,P<0.05),图像噪声及 SAIR 低于120 kV 组(t=-2.53、-9.51,P<0.05);100 kV 组与120 kV 组主动脉根部、支架内、支架近端冠状动脉 SN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0.95、-1.67,P>0.05)。100 kV、SAFIRE 重建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120 kV、滤波反投影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P>0.05);两组共显示243个支架,其中右冠状动脉67个,左前降支123个,回旋支36个,其他分支17个;支架长度3.8~98.7 mm,平均(27.5±16.4)mm。100 kV 组容积 CT 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均低于120 kV 组(t=-11.03、-9.41、-9.41,P<0.05),采用100 kV 扫描时有效剂量降低约51.5%。结论第二代双源 CT 低管电压(100 kV)联合 SAFIRE 重建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不会增加图像噪声及支架射束硬化伪影,能满足诊断要求,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低管电流结合迭代重建双源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作者:潘晓龙;韩丹;邓亚敏;段慧;张正华;赵卫

    目的:双能量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CTA)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一站式检查,但较高的辐射剂量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拟探讨低管电流结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双能量冠状动脉 CTA 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20例检查者根据 A 球管电流随机分为常规180 mAs、滤波反投影重建组及低剂量150 mAs、120 mAs、90 mAs 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采用 SAFIRE 3重建,比较4组平均 CT 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ED)。结果4组病例冠状动脉显示节段、平均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D、SNR、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0 mAs 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 高,SD 低;但常规180 mAs 组与90 mAs 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D、SNR、CN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 ED 分别为(5.50±1.47)mSv、(4.55±1.16)mSv、(3.41±0.77)mSv、(2.44±0.67)mSv(P<0.05),90 mAs 组较180 mAs 组 ED 下降了55.62%。结论90 mAs 结合 SAFIRE 行双能量冠状动脉 CTA 检查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倒立位X线片与MRI比较

    作者:杨复宾;方林;盛茂;郭万亮;王亮;刘玉奇;吕海涛

    目的:探讨倒立位 X 线片与 MRI 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38例 CARM 患儿,术前均行倒立位 X 线片与 MRI 检查。判断直肠盲端与耻尾线的关系及肛门闭锁的类型,比较倒立位 X 线片与 MRI 检查诊断 CARM 类型的准确率。结果38例患儿中,低位肛门闭锁型 CARM 19例,中位肛门闭锁型 CARM 8例,高位肛门闭锁型CARM 11例。倒立位 X 线片诊断 CARM 类型的准确率为92.1%(35/38),MRI 诊断 CARM 类型的准确率为97.4%(37/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MRI 可以发现瘘管7例,脊髓病变5例,右肾缺如1例。结论倒立位 X 线片与MRI 检查均能较准确地诊断 CARM 类型,MRI 还可以诊断 CARM 伴发的瘘管、内脏、脊髓病变等其他畸形,较倒立位 X 线片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泌尿系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沈建红;刘桂连;刘广健;吕明德

    1 病例简介
      男,49岁,因右侧腰背部疼痛2 d 就诊。体格检查:右肾叩击痛(+)、右侧输尿管压痛(+/-)。尿常规:红细胞计数10个/μl ;血肌酐:106μmol/L。超声检查:右肾周见少量液区,右肾增大,包膜欠光滑,右肾实质稍厚欠均匀,右肾数个肾盏内少量积液,右肾内血流信号丰富(图1A);右输尿管上段增粗,外径29 mm,管壁均匀性增厚约14 mm,输尿管上段内径6 mm,中下段内径2 mm,增厚管壁血流信号丰富(图1B)。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大盏扩张积液;右肾盂及右输尿管上段纤细;右肾排泄功能尚好(图1C)。CT 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边界欠清,邻近右肾实质部分受侵,病灶与右腰大肌分界不清,包绕右肾动脉,其内未见充盈缺损,部分包绕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图1E、G)。PET/CT 示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行程区见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病灶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11.46;腹膜后及右侧髂窝多发淋巴结增大,病灶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9.65(图1D~G)。患者行右输尿管上段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小淋巴细胞样的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滤泡残留;瘤细胞浆透明,细胞核扭曲,分叶或脑回状,染色质细,粉尘状;小血管增生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图1H)。免疫组化:CD20(-),CD3(+),Ki-67(25%+),CD21(生发中心+),CK(-),Vimentin(+)。终诊断:泌尿系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患者行4个疗程的 R-CHOP 化疗,治疗后3个月及4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评价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

    作者:胡巧;王小燕;康利克;韦海明;贺红光;贺琰

    目的:应用声脉冲辐射弹性成像(ARFI)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肾实质弹性变化,探讨 ARFI 评价 CGN 病理损害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23例CGN 患者依据肾穿刺活检病理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损害组,并选择2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变化,分析 SWV测值与肾纤维化 Katafuchi 评分、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构建 ROC 曲线确定 ARFI 评价 CGN 病理损害程度的价值。结果各组 CGN 患者与对照组比较,SWV 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92,P<0.01);重度损害组 SWV低于轻度、中度损害组及对照组(P<0.001);SWV 与肾纤维化 Katafuchi 评分、血肌酐呈负相关(r=-0.481、-0.441,P<0.01),与 e-GFR 呈正相关(r=0.546, P<0.01);以2.65 m/s、2.50 m/s 和2.34 m/s 为界值诊断轻度、中度、重度肾损害的敏感度分别为63.4%、71.4%和93.8%,特异度分别为77.8%、71.3%和79.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0.738和0.870。结论 ARFI 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定量评价 CGN 肾纤维化的方法。

  • MRI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何杰;张焱;程敬亮;宋承汝

    1 病例简介
       男,25岁,1个月前发现左侧睾丸肿块,质软伴轻度压痛,久站后阴囊坠胀不适,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于当地医院行 B 超检查示左侧睾丸实性低回声占位。体格检查: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可触及1.5 cm×2.0 cm×1.5 cm 肿块,质硬,轻度触痛,挤压无缩小,移动体位肿块大小无变化;右侧睾丸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影像学检查:MRI 平扫左侧睾丸内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1.5 cm×1.9 cm×1.7 cm,边界清晰。T1WI 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片状低信号(图1A), 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呈高信号(图1B),T1WI 及脂肪抑制 T2WI 均可见低信号环;DWI(b=700 s/mm2)示中心明显扩散受限(图1C);经肘静脉快速(<10 s)团注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仅边缘见轻度强化(图1D)。MRI 诊断为左侧睾丸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睾丸实质内一灰白色类圆形肿块,直径约1.5 cm,包膜完整,较硬。病理示肿块为囊实性,呈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囊壁较薄,囊内充满“豆腐渣样”物质。光镜下肿块囊壁被覆角化的鳞状上皮,其内为颗粒细胞层,其外为厚薄不一的纤维性囊壁;囊内充满角化物(图1E)。病理诊断:左侧睾丸表皮样囊肿。

  • 《胸部CT与MRI诊断学》

    作者:

    (主编:蔡祖龙,高元桂;ISBN :978-7-80194-575-1;精装,出版日期:2005年9月;定价:126.00)
      本书共24章,内容包括 CT 的基本知识与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知识、胸部 CT 和 MRI 解剖、胸部病变的 CT 和 MRI 基本征象以及胸部各种疾病的 CT 与 MRI 检查技术。重点对气管、支气管、肺结核、肺癌、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纵隔病变、肺部原因不明疾病、胸部弥漫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CT 和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内容丰富,附有大量珍贵的临床图片资料,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 读者?作者?编者

    作者:

    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结构式摘要由目的、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交代研究的前提(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资料与方法中需简述研究类型(如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人口学(研究对象)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摘要方法中不需要指明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肯定经过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及其获得的某些结论,但不能超出研究结果的范围而过度推论,同时指出这些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参考文献,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文全称。中文摘要以35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需与中文摘要对应。

  • 书评

    作者:

    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世华教授主编的《心血管磁共振诊断学》已于2011年5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得到刘玉清院士和胡大一教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亲自作序。该书系统阐述了心脏 MR 成像技术及其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优势及不足。本书全部内容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年来所总结的心得历尽心血凝练而成,病种全面,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是该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参考书。可供医学影像学医师,心脏内、外科医师阅读参考。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