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중국감염공제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2.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9638
  • 国内刊号: 43-139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2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吴安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多中心调查

    作者:曾邦伟;战榕;徐秀莉;吴小燕;聂渝莉

    目的:了解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评估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建省22所医院共3327例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其 SSI 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327例患者,恶性肿瘤者1502例(45.19%),平均手术时间(101.18±8.04)min;共发生 SSI 24例,发病率为0.72%;253例(7.60%)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62.66%在术前0.5~2 h 内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SSI 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是 SSI 的危险因素(均 P <0.05)。结论非局麻乳房清洁切口 SSI 控制情况较好;同时,临床术前应主动评估患者 SSI 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替考拉宁脑脊液药物浓度研究

    作者:康建磊;武元星;于书卿;王强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替考拉宁时脑脊液药物浓度,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破坏血脑屏障后是否可增加脑脊液药物浓度,以及药物持续泵入对脑脊液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分为常规给药组(替考拉宁400 mg,30 min 泵入,1次/12 h 重复给药)和持续给药组(替考拉宁400 mg,30 min 泵入,再以200 mg,1次/6 h 持续泵入),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采集脑脊液标本检测替考拉宁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脑脊液替考拉宁浓度泵入后即刻浓度为(0.004±0.0123)mg/L,泵入后1 h 达峰值(0.712±1.028)mg/L,后逐渐下降,泵入后12、18、24 h 分别为(0.254±0.222)、(0.173±0.152)、(0.355±0.207)mg/L。持续给药组脑脊液替考拉宁泵入后即刻浓度为(0.017±0.020)mg/L,4 h 后达峰值(0.587±0.255)mg/L,泵入后6、12、18、24 h 分别为(0.429±0.416)、(0.325±0.254)、(0.476±0.686)、(0.318±0.464)mg/L,6 h后药物浓度相对稳定,介于(0.318±0.464)~(0.476±0.686)mg/L。常规给药组、持续给药组的AUC0—24 h 分别为5.590 mg/L·h、9.082 mg/L·h。两组患者仅峰值附近区域替考拉宁浓度达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MIC50,但其浓度高于 CNS MIC50的时间占整个给药时间的比例远小于50%;两组患者脑脊液替考拉宁浓度均未能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50。结论持续输注替考拉宁后,患者脑脊液药物浓度较常规给药组有所增加,但仍未能达所要求的 MIC;结合血药浓度的实验,血液浓度增高有利于脑脊液药物浓度增加,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 医用小型平板电脑现场清洁消毒方法研究

    作者:李惠芬;张卫红;李松琴;张苏明;张翔;刘波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医用平板电脑污染程度进行调查,比较3种清洁消毒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持式 ATP 荧光检测仪对平板电脑前后表面进行涂擦采样,研究分为基线阶段和清洁消毒阶段,基线阶段对使用中平板电脑进行采样,清洁消毒阶段采用生理盐水纱布、乙醇纱布、卫生湿巾3种方法对平板电脑进行擦拭后分别进行采样。结果基线阶段:基线组共采集20台平板电脑,合格率为0,ATP 检测相对光单位值(RLU)中位数为218.00。清洁消毒阶段:生理盐水纱布组、乙醇纱布组和卫生湿巾组各采集10台平板电脑,合格率分别为50.00%、0和60.00%,ATP 检测 RLU 中位数分别为28.50、79.00和29.00。4组 ATP 检测 RLU 间两两比较,除生理盐水纱布组与卫生湿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7),其余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结论日常医疗工作中医用平板电脑污染严重,卫生湿巾是较为理想的清洁消毒方法,但清洁消毒间隔时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

  • 泌尿生殖道分离支原体及其耐药性

    作者:刘素玲;侯铁英

    目的:了解某地区泌尿生殖道分离支原体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该院57904例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5790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21614例(37.33%)培养阳性,女性支原体分离率为42.14%(18917/44889),男性为20.72%(2697/13015);支原体培养阳性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Uu、Mh 混合感染患者中,以 Uu≥104 CFU/mL、Mh<104 CFU/mL 的感染组合占相对优势(69.35%)。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10%);Mh 培养阳性者对多西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仅 Uu 培养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门诊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携带率女性高于男性,Uu和 Mh 的药敏谱不一致,交沙霉素和多西环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 利用根因分析法持续改进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刘世华;何迎春;尹忠元;郭立平

    目的:利用根因分析法持续改进复用器械清洗质量,以降低医院感染及器械耗损。方法利用因果分析鱼骨图对影响器械清洗质量的要因进行分析并验证,针对5个末端因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器械的生锈率、污渍率、返洗率、报损率与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器械清洗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4.24%上升至实施后的97.60%,器械的生锈率、污渍率、返洗率、报损率分别由实施前的3.39%、2.37%、5.76%和2.08%,下降至实施后的1.55%、0.85%、2.40%和0.48%,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实施前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为(93.87±3.87)分,实施后为(98.08±0.59)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P <0.001)。结论利用根因分析法对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和器械损耗,节约医疗成本。

  • 224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

    作者:梁增伟;谢栩硕;黄晓菡;杨玲;区映研;曾文铤

    目的:了解某院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病因,及其明确诊断的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FUO 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血清学、细菌学、分子生物学、骨髓穿刺、组织活检,以及诊断性治疗等方法,对该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 FUO 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224例 FUO 患者病因和终诊断。结果终明确病因者189例,占84.38%;未明确者35例,占15.62%。其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分别占50.45%、18.75%、9.82%、5.36%。在感染性疾病中,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病毒;结缔组织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多动脉炎为主;恶性肿瘤以血液系统肿瘤为主,而淋巴瘤常见。189例确诊患者采用病原学检查者占30.16%,病理学检查者占24.34%,其他方法(综合分析)占20.11%。结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为 FUO 的主要病因。

  • 踝关节和 Pilon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作者:杨彪;王瑶;赵晓光;王磊

    目的:探讨踝关节和 Pilon 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年6月—2013年5月某院踝关节和 Pilon 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6例踝关节和 Pilon 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2例、25例次,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6.18%,例次感染发病率为7.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术前行跟骨牵引、围手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3 h)是踝关节和 Pilon 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 及 OR95%CI :3.58(3.24—12.07)]、糖尿病史[OR 及OR95%CI :2.75(1.54—4.75)]、手术时间[OR 及 OR95%CI :2.15(1.32—3.64)]及患者年龄[OR 及OR95%CI :1.68(1.25—2.37)]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踝关节和 Pilon 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 肥胖对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作者:黄新玲;郑丽英;何文英;张焱

    目的:探讨肥胖对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215例患者,其中10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肥胖组),115例 BMI<25 kg/m2(正常体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患者72例(72.00%)术中出血量>60 mL,58例(58.00%)手术持续时间>220 min,其中20例(20.00%)发生 SSI;正常体重组中仅30例(26.09%)术中出血量>60 mL,20例(17.39%)手术持续时间>220 min,8例(6.96%)发生 SSI。肥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SSI 发病率高于正常体重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正常体重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 SSI 发病率较高,肥胖、手术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多是结直肠患者 SSI 的危险因素。

  •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干预研究

    作者:王莉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现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该院NICU 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期各项干预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干预期 N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64%(46/816),低于干预前期的13.45%(4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 <0.001)。NICU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04%(35/92)。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0.38‰、0.12‰,均低于干预前的3.30‰、1.18‰。干预前后分离病原体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58.09%、51.16%。结论常规医院感染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ATP 荧光检测仪在医务人员手机表面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倩;李宝珍;平宝华

    目的:应用 ATP 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医务人员手机表面细菌含量。方法随机抽取某院内科、外科、医技、行政科室医务人员各50名,应用 ATP 荧光检测仪对其手机表面细菌含量进行现场检测,同时记录相关信息。结果共检测200台手机,33台手机表面检测合格,合格率为16.50%。不同科室医务人员、不同消毒情况手机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6、10.24,均 P <0.01);手机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年限、不同保护方式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7、1.87、0.25,均 P >0.05)。结论医务人员手机细菌含量合格率低,建议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定期对手机擦拭消毒,以降低手机表面细菌量。

  • 血培养报阳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和采血污染中的应用

    作者:郭健莲;肖斌龙;刘惠娜;江先海;李强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BSI)和采血污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及阳性报警时间进行比较,探讨血培养报阳时间对 BSI 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2605份血培养标本,13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病原菌78例(56.93%),污染菌59例(43.07%),污染率高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5.76%),低的是大肠埃希菌(12.50%)。病原菌组阳性报警时间为(13.86±8.19)h,短于污染组的报阳时间(40.72±20.9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原菌组报阳时间早的是肠球菌(10.20±8.00)h,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1.12±3.91)h、金黄色葡萄球菌(12.22±5.08)h、肺炎克雷伯菌(14.72±10.45)h、其他革兰阴性菌(16.11±12.97)h 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2±5.74)h,真菌迟(29.04±3.67)h。革兰阴性菌报阳时间≤16.59 h,BS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09%、100.00%;革兰阳性菌报阳时间≤20.96 h,BSI 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7%、94.44%。结论结合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与临床其他指标,对于早期判断检出菌为病原菌或污染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分析

    作者:潘慧琼;袁雪峰;周敏;厉晓玲;李露池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及同源性。方法对2014年4—5月某院 ICU 患者和环境分离的1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以及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扩增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分离自患者,3株分离自环境,标本分布以痰为主(6株,占54.5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株(90.91%)对环丙沙星耐药;11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均敏感,对亚胺培南均为中介,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11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有3个条带,可以分为2型:Ⅰ型10株(1~5号、7~11号菌株),Ⅱ型1株(6号菌株)。结论医院 ICU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ICU 患者和环境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为同一克隆株。加强 ICU 环境清洁、消毒及监测,有利于减少和及时预警多重耐药菌,降低医院感染。

  •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淑梅;黄小兰;任泽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多重耐药菌(MDRO)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7月1日起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 MDRO 管理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监测常见 MDRO 感染/定植患者相关隔离措施的实施情况,2013年4—6月为干预前组,2013年7—9月为干预第1阶段,2013年10—12月为干预第2阶段,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措施合格率及常见 MDRO 日感染率。结果2013年4—12月共检出非重复菌株3430株。“接触隔离”医嘱合格率干预前为78.14%,干预第2阶段为95.95%;悬挂床旁隔离标识、配置床旁速干手消毒剂、患者佩戴蓝色腕带合格率干预前分别为52.70%、66.89%、87.16%,干预第2阶段均达100.00%。医疗用品及环境消毒、病床安置合格率干预前分别为23.65%、15.54%,干预第2阶段分别为79.79%、77.66%。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率以及正确率干预前分别为69.70%、45.76%、76.35%;干预第2阶段分别为90.23%、87.50%、94.58%;干预前及干预后各阶段各项隔离措施实施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干预前阶段、干预第1阶段和干预第2阶段常见 MDRO 日发病率分别为3.24‰、2.63‰、2.20‰。结论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对 MDRO进行监测和干预,各项隔离措施合格率提高,MDRO 感染日发病率下降。

  • 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泽炳;黄燕;周蓉蓉;陈若蝉;易盼盼;李宁;范学工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对刀豆蛋白 A(ConA)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无污染雄性 Balb/c 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 ConA)和实验组(注射 ConA+HMGB1抗体),3组小鼠注射药物6 h 后摘眼球取血,所获血液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HMGB1,留取肝脏组织进行 HE 染色、Tunel、免疫荧光等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炎症反应轻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 ALT、HMGB1: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2.00±8.34)U/L、(7.54±0.53)ng/mL,模型组分别为(5551.50±1445.74)U/L、(18.06±1.65)ng/mL,实验组分别为(1977.40±654.89)U/L、(10.77±0.71)ng/mL;肝组织中 HMGB1 mRNA、HMGB1表达量(相对值):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886±0.253、0.086±0.028,模型组分别为4.718±0.341、0.268±0.043,实验组分别为3.005±0.331、0.116±0.008;实验组小鼠血清中 ALT、HMGB1,以及肝组织中 HMGB1 mRNA、HMGB1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均 P <0.001)。肝组织细胞凋亡、肝细胞内 HMGB1迁移(标准化):空白对照组均为1±0,模型组分别为4.67±0.33、4.50±0.22,实验组分别为2.67±0.21、2.33±0.21;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肝细胞内 HMGB1迁移均低于模型组(均 P <0.001)。结论HMGB1抗体能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损伤,可以保护 ConA 引起的小鼠肝损伤。

  • 口腔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病房环境污染调查

    作者:刘翠梅;辛鹏举;何淳;林海燕;詹思延

    目的:了解病区环境中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 MDRO 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某口腔专科医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 MDRO 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的12例未感染MDRO 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周围环境物品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和培养,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4例MDRO 感染者中,13例患者周围环境中检出相应的 MDRO,总体 MDRO 检出率为29.55%(13/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环境各物体表面均有检出,检出率为45.45%(5/1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为66.67%(2/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66.67%(6/9)。MRSA 感染患者鼻腔、手 MRSA 检出率分别为72.73%、54.54%,其陪护人员鼻腔、手 MRSA 检出率分别为36.36%、18.18%。实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环境物品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口腔医院 MDRO 感染者周围环境物品表面 MDRO 检出率高于非 MDRO 感染者,应加强 MDRO 感染者周围环境的监控、清洁和消毒,预防 MDRO 医院传播。

  • 综合干预前后 ICU 床旁笔记本电脑键盘及鼠标细菌学监测

    作者:曹岚;李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用床旁笔记本电脑键盘及鼠标细菌定植的效果。方法针对 ICU 工作用床旁笔记本电脑键盘及鼠标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每日两次用乙醇定期擦拭消毒电脑键盘及鼠标,强化手卫生,监控洗手依从性),对干预前后的笔记本电脑键盘及鼠标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并对比分析细菌检测结果。结果干预前 ICU 床旁笔记本电脑键盘和鼠标菌落计数,8份样本>5 CFU/cm2,其中枯草杆菌检出率为64.71%,微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为17.65%~58.82%;大肠埃希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各占5.88%。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和鼠标样本菌落计数,仅2份>5 CFU/cm2,干预后监测合格率为88.2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52.94%(χ2=5.10,P <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 ICU 工作用床旁笔记本电脑键盘及鼠标的细菌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多学科合作管理多重耐药菌的效果

    作者:王虹;易美玲;丁伟建;彭俊;谭秋红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评价多学科合作管理 MDRO 的效果,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 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某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不同时段临床科室各项干预措施依从性及患者 MDRO 检出情况。结果2013年第4季度,2014年第1、2、3季度4个不同时段各项控制措施依从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2013年第4季度—2014年第3季度主要监测 MDRO 在同种菌中检出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为52.34%、45.45%、48.95%、26.2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别为64.42%、63.07%、59.87%、43.0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分别为42.11%、41.82%、29.33%、17.52%;MRSA、CRAB、MDRPA 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时段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率低(<5%),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积极推行多学科合作 MDRO 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 MDRO的产生与传播。

  • 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现况调查

    作者:王志棣;孔晓明;芮志莲;周翔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现况,探讨区域化县市级微生物实验室建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现场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县级市的28所医疗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各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基础设施、实验设施及专业人才等情况。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收回28份。调查二级医院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18所(其中二级建设医院3所),民营医院6所;现场考察医院25所。仅有2所医院能进行血培养检验,3所能进行需氧菌培养,均不能进行厌氧菌、苛养菌的培养等。结论大部分基层医院均不可进行微生物检验,急需建立区域化微生物实验室,从而减少各医院的成本投入,达到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

  •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宝珍;李倩;雷金娥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的临床分布,以及普通科室与重症监护病房(ICU)AB 的耐药差异。方法应用 WHONET 5.4对某院2013年1—12月临床科室所有送检标本分离出 AB 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共分离 AB 876株。AB 检出科室主要为 ICU(592株,67.58%),其次为外科(164株,占18.72%)。ICU 检出 AB 标本来源主要为痰(440株,占74.33%),普通科室主要为分泌物(122株,占39.44%)。除头孢曲松外,ICU 与普通科室检出的 AB 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AB 感染/定植主要发生于 ICU 患者,尤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手术切口、创面的感染,AB 对常见抗菌药物较高的耐药性需引起临床重视。

  • 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作者:李若洁;惠锦林;杨锡瑶;潘梦舒;杨琍琦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信息化对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前某院医院感染监测一直采用传统监测方法,2012年开始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查2011—2013年每年7—12月医院感染病例,比较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应用前后漏报率。结果2011—2013年每年7—12月医院感染漏报率分别为12.12%、8.16%、4.55%,3年同期医院感染漏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P <0.05)。结论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 18所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现状调查

    作者:刘明秀;王玲;朱堂琼;尹国芳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CSSD)现状及区域化集中管理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区18所基层医疗机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查看、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8所基层医疗机构中有15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民营医院,均未完全实行集中管理,建筑布局和流程均不合格;15所医疗机构 CSSD 灭菌设备配置合格,合格率为83.33%;CSSD 制度与人员配备的合格率均为0;仅1所医疗机构 CSSD 职业防护物品配备齐全且进行过相关培训,合格率为5.56%;18所基层医疗机构中有16所(88.89%)愿意接受集中消毒供应服务。结论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存在严重问题。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急需规划建立区域化 CSSD,建议将整改后不能达标的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化集中管理,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 2014年株洲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作者:钟艳;胡卓;方英;刘育兰

    目的:了解某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随机采集2014年该市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食品超市、餐饮店、学校及个体摊贩12类食品,对其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266份食品样品中,24份阳性,总检出率9.02%。共检出5种24株食源性致病菌,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高(46.15%),其次为预制动物性水产品(13.33%),酱及酱制品、加工坚果与籽类、餐饮店和饮品店自制饮料及食用冰等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4株食源性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达12.50%(3/24);其后依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33%(8/150)]、副溶血性弧菌[5.00%(2/40)],蜡样芽孢杆菌[4.69%(6/1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33%(5/150)]。结论主动监测有利于掌握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实现高危食品的预报和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品管圈在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作者:彭小贝;虞玲丽;李映兰;唐春炫;罗艳君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013年6—12月应用 QCC 管理模式对 ICU 56名护士手卫生行为进行管理,通过现状调查,找出手卫生依从性低的要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率由 QCC 活动前的65.74%提升至活动后的95.45%(P <0.001),手卫生依从率由活动前的33.33%提升至活动后的80.18%(P <0.001);护士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由活动前的32.93%、15.19%、24.62%,分别提升至活动后的71.43%、73.08%、7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应用 QCC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 ICU 护士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 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及其预防控制

    作者:刘倩;陈复辉

    禽流感病毒有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 H9N2,部分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 )基因源自 H7N3和 H1N9。禽流感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可能与 HA 和 NA 基因发生了 Q226L 和 E627K 关键位点突变有关,这两个突变被认为是病毒适应人类气道上皮的表现。此外,H7N9具有哺乳动物流感病毒的特性,如 HA 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器结合,PB2蛋白基因突变等[1]。人类感染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很难早期诊断,患者死亡的原因多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和单纯急性呼吸衰竭。虽然临床观察认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抑制 H7N9病毒复制的能力,但是目前无大规模临床资料证实其疗效确切。本文就人感染禽病毒疫苗及预防控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中国感染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