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气、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骆喜宝;屈常伟;卜文豪;刘志贵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血气、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颅脑肿瘤手术患者20例,麻醉后用20 ml/kg的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并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于术毕回输.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于AHH前即刻(T0)、AHH后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 min(T2)和停降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测定pH值、剩余碱(BE)、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电解质(K+、N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记录术野出血量、回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结果 20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自体血回收(1003±618) ml,输入自体回收血(416±154) ml.pH值、PaCO2、BE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Hct和Plt在T1、T2、T3时降低,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Hct在T4时有所回升,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Na+在T1、T2、T3时有所降低,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在T4时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FIB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联合AHH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和避免输入异体血,对血气、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小,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小非;郭建荣

    随着解剖学、麻醉学和外科学的快速发展,肝脏手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在不断下降,但如何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输血带来的并发症仍是临床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全身麻醉中控制性降压、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白新华;唐景晖

    目的 研究控制性降压、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三种血液保护措施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8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血液回收,试验组在血液回收的基础上,用异氟烷+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6%羟乙基淀粉20 ml/kg行超容量血液稀释.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0 min(试验组控制性降压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试验组超容量血液稀释完毕,T1)、麻醉诱导后70 min(试验组控制性降压后60 min,T2)、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T3)、术毕(T4)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出血和输血情况、围手术期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 ~T3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1~T3中心静脉压(CVP)增加、T1~T4红细胞压积降低,与To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T1~T3 MAP、CVP均在正常范围;两组T1~T4血红蛋白均较T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33±488) ml比(1 290±600) ml和(400±266) ml比(630±3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4例未输异体血;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量(400±200) ml;对照组24例未输异体血;16例输异体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量(800±2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中、术后24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24 h仍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将控制性降压、超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三种血液保护措施应用在脊柱手术中,较单纯性使用血液回收,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量,对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 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邱建磊;王尔民;赵煜毅

    目的 观察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取患侧在下的侧卧位,于T3-4间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并偏向患侧30°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保持患侧在下的体位推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药物固定15 min后改为仰卧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中向置管、仰卧体位后注药的方法.评测患侧神经阻滞数量、麻醉效果,并记录术中辅助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侧神经阻滞数量多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扫腋窝淋巴组织及术终时段心率、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加大,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脑脊液置换加控制性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耿尚勇;李秀娥;李锐铭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并发症为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我们通过脑脊液置换加控制性腰大池引流术,观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严重肝外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于彬

    严重肝外伤患者往往合并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其手术后病死率高达50%左右.近年来,随着对创伤患者伤情特点的认识增多,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逐渐在严重创伤救治中被广泛采用[1].本研究将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行DCS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037 单用低剂量hCG以完成控制性卵巢刺激的效果

    作者:孙大纹

    关键词: 低剂量 控制性
  • 牡丹江铁路地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作者:刘成贵

    高血压在世界成人中的患病率高达5.8%.而我国1995年全国高血压人群普查患病率高达11.88%,高血压患者79.7%的脑卒中事件和36.6%的冠心病事件均归因于血压增高[1].高血压的危害在于能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高血压发生时间越长,血压越高,组织器官受损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产生并发症.

  • 胚胎发育中的编程性细胞死亡与先天畸形

    作者:王虹;曾孝儒

    细胞死亡为发育生物学的重要方面,发育性细胞死亡通常是程序化的,即在特定的时间和部位发生控制性细胞死亡即编程性细胞死亡(PCD),又称为细胞凋亡(Apoptosis).其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收缩变小,细胞连接及质膜微绒毛丧失,胞膜鼓泡或出芽,胞浆浓缩,核染色质密度增高并呈颗粒状或半月形凝聚于核膜周边;进而细胞膜内陷,将胞浆和染色质等成分分割形成凋亡小体;后凋亡小体被周围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清除,或自然脱落离开生物体.

  • 尼卡地平在等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合用于巨大骶骨肿瘤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周益锋;柳子明;陈钢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在等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于巨大骶骨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将择期手术的巨大骶骨肿瘤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平稳后行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B组为对照组,单行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A、B组均于手术开始后10 min输注尼卡地平8 μg/(kg@min)行控制性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后调整剂量.结果:A组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160±30)s]及单位时间尼卡地平用药量[(10.8±3.4)mg/h]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280±35)s及(15.2±4.5)mg/h](P<0.01),两组病例降压前后心率和尿量的变化及停降压后血压恢复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尼卡地平在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应用中,降压作用明显增强,而对降压期间心率、尿量的变化及停药后血压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 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颅脑手术过度通气

    作者:孟春;梁禹;李恒林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期间过度通气程度的选择,以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有效地维持脑氧供需平衡.方法:对30例颅脑占位性病变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进行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末p(CO2)]将患者分为A、B和C 3组,分别为正常组(4.6~4.9 kPa)、轻度(4.1~4.5 kPa)和中度(3.4~4.0 kPa)过度通气组.分别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脑氧摄取值(CEO2),同时进行颅内压(ICP)监测.结果:与A组比较,B组SjvO2和CEO2变化不大,C组SjvO2降低,CE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呼末p(CO2)下降,与A组比较B组和C组ICP均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下,可以调整过度通气程度,避免因其选择不当导致脑氧失衡,有利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预后.

  • 正颌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麻醉的应用

    作者:张乃君;梁晓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牙颌面畸形的正颌手术治疗日渐增加,但此门新学科的发展与麻醉密切相关,实施各种复杂的双颌手术,常依赖于麻醉的安全,控制性降压麻醉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但不同的降压方法效果不同.

  • 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强;高宝柱

    鼻内窥镜手术时,出血较多,由于术腔较小,出血会干扰手术视野,污染镜面,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并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减少出血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环节.我科2005年1月-2005年4月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下配合压宁定控制降压,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现报告如下.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控制性液体复苏

    作者:于云聚;史彩芳;付京尧

    控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复苏".是指对伴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彻底止血之前,只给予必需的小容量液体进行复苏,使血压维持在一个适当的低水平,以保证机体的基本血容量需要,维持重要器官组织的有效灌注和氧供.直到彻底止血后再进行积极充分的目标性液体复苏.

  • 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左新华;欧阳文;段开明;李锦城;高鲁渤

    目的 评价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芬太尼镇痛组(A组)、氯诺昔康+芬太尼镇痛组(B组)和未镇痛组(C组).观察患者术后6 h、24 h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程度评分;检测麻醉前和术后24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 各时点VAS评分,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点镇静评分B组均优于A组(P<0.05);术后24 h,A组、B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3组患者术后镇痛相关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氯诺昔康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用于PCA,既可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又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

  • 天津三甲医院内科医生高血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研究

    作者:李霄;王林;吴存瑾;郭晓坤;黄姣红;闫鹏丽;高雪锦;刘柏年;杨丽敏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三甲医院内科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为优化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天津部分三甲医院内科系统的医生,通过笔试问卷的方法进行高血压病相关临床知识及诊治情况的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内科系统的临床医生对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的知识掌握整体准确率为71.2%,不同职称级别医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对常用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降压0号的慎用症、禁用症掌握的准确率分别为67.9%、72.0%、76.4%、33.1%,前3种药物在不同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③不同科室间对于本科常见高血压合并症处理尚规范,但对不常见病例处理较差。结论天津地区三甲医院内科系统医生,应需进一步普及高血压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临床处理高血压病的能力。

  • 临床应警惕过度降压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董健

    1 病例资料男,52岁.因饮酒后头晕4 h入院.入院当日在家饮酒约300 ml后感头晕,步态不稳,意识恍惚,4 h后被家属发现急送我院.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血压高160/100 mmHg,间断使用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片10 mg)治疗,无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

  • 控制性颅腔负压引流的护理

    作者:李萍;冯爱平;王春霞;刘伦波;龚茵

    目的:探讨颅腔负压引流的方法,以保持引流通畅,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类型病人的颅内引流方法.硬膜外、硬膜下、囊腔分别采用负压为-4.0~-8.0 Kpa、-2.0~-4.0 Kpa及小于 2 Kpa的负压引流器,置于床头或床头下,24 ~72 h拔管,部份病例采用闭式引流,更换时注意接口消毒,并用无菌敷料包裹.结果:204例颅内引流病人无1例发生感染,被引流腔隙闭合率达到90%以上.结论:控制性颅内负压引流能有效促使被引流腔隙闭合,但应考虑与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如果相通,应及时调整为闭式引流.

  •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效果对比

    作者:王建;祝顺伟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B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Dd、LVSd、LVPWd、LVMI均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可获得满意的降压疗效,其中氯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再灌注初期控制性降压对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牛新环;张孟元;徐艳冰;王公明

    目的 评价再灌注初期控制性降压对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30~60岁,体重40~70kg,ASA分级Ⅱ或Ⅲ级,将病人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开放肝门后10 min期间维持MAP 75~100mm Hg,控制性降压组(H组)于开放肝门前2 min开始静脉输注硝酸甘油3~6μg·kg-1·min-1实施控制性降压,再灌注10 min期间维持MAP 60~70 mm Hg.分别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15 min和再灌注25min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TNF-α和IL-1的浓度.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缺血15 min和再灌注25min时血浆ET、TNF-α和IL-1的浓度升高,血浆N0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H组再灌注25min时血浆ET、TNF-α和IL-1的浓度降低,血浆NO浓度升高(P<0.05).结论 再灌注初期控制性降压10 min可减轻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调节肝窦内皮细胞ET和NO的平衡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314 条记录 4/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