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下切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爱侠;付怀平;袁龙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肿瘤逆向浸润与下切缘的安全距离的关系,观察切缘对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距肛缘≤8cm的直肠癌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45例,全部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肿瘤下缘0.5cm、1.0cm、2.0cm、3.0cm的肠壁及系膜进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镜下观察肿瘤组织有无浸润与转移.结果:45例直肠癌切除标本距肿瘤下缘0.5cm、1.0cm、2.0cm、3.0cm肠壁及系膜内病理组织学检查,下缘0.5cm见癌组织3例,其余下切缘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阴性.结论:直肠癌逆向浸润与转移未发现>1cm,因此认为直肠癌保肛术切除距肿瘤2.0cm的肠管和相应的系膜,下切缘是安全的.

  • 极高频治疗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作者:蒋卫红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00例化疗患者进行随机分组,50例行极高频照射(治疗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6岁.其中胃癌5例,肺癌20例,直肠癌5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10例,恶性淋巴瘤2例,原发性肝癌5例,肾癌1例.另50例服用地榆升白片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5.5岁.其中肺癌20例,胃癌6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原发性肝癌2例,盆腔转移癌3例,乙状结肠癌11例,阑尾腺癌1例.

  • 结直肠腺瘤病理分析

    作者:张莹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结直肠腺瘤的病理分型及癌变率.结果:管状绒毛状腺瘤134例,其中11例局灶癌变,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高级别内瘤变;管状腺瘤117例,其中1例局灶癌变,2例高级别内瘤变;绒毛状腺瘤15例,其中4例癌变,2例高级别内瘤变;以绒毛状腺瘤恶变率高,达40%.结论: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 腺瘤 癌变 直肠癌
  • 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对策

    作者:李钰;苏荟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137例,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中男86例,女51例,年龄33~74岁,平均51.1岁,所有病人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并辅以化疗.其中36例带有永久性人工肛门,101例保留正常肛门.所有病人化疗前均行各相相关辅助检查,心、肝、肾及血常规检查正常.

  • 老年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子利;余文俊

    临床资料2007~2008年收治的55周岁以上45例手术患者,男32例,女13例,年龄55~83岁.术前心功能不全1例,并发高血压3例.手术种类胃癌16例,胆结石24例,肠梗阻1例,食管癌2例,直肠癌2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刀口延迟愈合1例.

  • 奥沙利铂引起急性重症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抢救体会

    作者:任海莲

    奥沙利铂为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常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总有效率>50%[1],1999年进入中国临床.奥沙利铂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一般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10分钟后[2].

  • 过度降压的危害1例分析

    作者:赵庆玲;陈永峰

    病历资料患者,男,77岁,主因"意识不清1小时",2012年4月16日入我院ICU.既往直肠癌手术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3年,吸烟,每天约20支.饮酒50年,每天约100ml.查体:血压220/80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神志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大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颈部无抵抗感,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腹部可见一长约10cm的手术切口瘢痕(直肠癌手术),双下肢无浮肿,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

  • 直肠癌外科手术的新进展

    作者:姚明辉;张宁夫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是大多数直肠癌得到根治的前提.文章简要介绍了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并对今后其治疗发展的方向作一展望.

  • 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

    作者:姜雪芹;郑芙蓉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今治疗原则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多数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需留置造口,肠造口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开始不能接受及护理有一定难度,造口伴随患者一生,作为护士有义务指导患者了解或掌握造口的相关知识,如何使用造口器材、护理造口等知识.近几年来,对接受直肠癌患者不断增多,对护理肠造口的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指标变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玉华

    目的 探讨和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前后的VEGF指标变化以及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96例,在化疗以前以及化疗4周期以后,通过ELISA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并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的VEGF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相关性.结果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为(434.60±124.29) 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58.26±23.67) pg/mL,两组VEGF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全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过四周期的化疗后,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和治疗前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以后有效的患者共52例,有效率为54.17%.结论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可以明显地影响其血清VEGF的水平,通过动态检测在化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可以反映出化疗的效果,并能够作为结直肠癌症状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 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王华

    目的 探讨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Miles组32例,Dixon组32例.分别进行Miles术和Dixon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局部复发率.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经随访2年Miles术总局部复发6例,总局部复发率为18.75%,Dixon术总局部复发2例,总局部复发率为6.25%.两组在总局部复发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ixon术治疗直肠癌的预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Miles术,减少了总局部复发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Miles术 Dixon术 直肠癌
  • 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观察

    作者:郭亚东

    目的 研究分析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92例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其治疗后生存时间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选取的92例患者中,其中接受R0级切除43例,占46.7%,R1级切除29例,占31.5%,R2 级切除20例,占21.7%.术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9例,23例失去联系,30例患者死亡.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扩大R0级手术可行范围,同时注重与多个学科之间进行结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浅析直肠癌病理诊断及误诊原因

    作者:陈秀俭

    目的 总结直肠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直肠癌患者49例病理学诊断资料.结果 直肠癌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生长速度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较低,恶性肿瘤比例较高等;本组患者首诊误诊14例,首诊误诊率为28.6%;患者中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治疗30例(61.2%),行造痿及姑息手术治疗19例(38.8%);术后随访患者41例,随访率83.7%;行直肠癌根治术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30.6%;行造痿及姑息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生存4个月~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6.5个月.结论 直肠癌症状不典型,进展迅速,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临床较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直肠指检及肠镜检查,有效减少误诊率对于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低位直肠癌保肛的临床研究

    作者:容宽朝

    目的 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安全经济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肛肠外科行低位直肠保肛术患者病历52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利用腹腔镜方法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患者26例(腹腔镜组),另一组为开腹直肠癌全系膜手术切除患者26例(开腹组),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 0.05.结论 腹腔镜组治疗效果由于开腹组,且安全性高,恢复时间段,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小.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

    作者:朱峰

    目的 对于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形式治疗,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出血量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少.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期较长,出血量较多,两组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以及标本切除长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荆明远;郑光浩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式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开腹手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淋巴结切除数目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除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3.46±16.32)min、(56.14±15.37)h、(8.14±1.98)d及(12.09±2.13)个.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切除淋巴结数目上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开腹手术治疗组术后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宪会;李勇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高频电刀联合单吻合器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保肛成功率,同时观察保肛成功病例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保肛成功19例(95%),对照组保肛成功14例(70%),2组相比P=0.037;33例保肛成功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4.6m)较对照组(114.7±17.5m)明显缩短(P=0.03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62.5±19.3)mL较对照组(91.3±26.5)mL显著减少(P=0.001);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15.0)mL、(65.7±25.9)mL(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2.9±0.4)d(P=0.00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P=0.014);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674).结论 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是直肠癌手术向微创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尝试,在开放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熊少伟;刘铮;雷云鹏;李灼非;邓兴明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100例与开腹直肠癌手术95例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取得比开腹手术更好的根治效果.

  • 直肠癌患者造瘘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王永红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造瘘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2组患者均按其具体病情接受相应的外科手术、内科化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全程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以传统的支持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护理满意程度、术后并发症、心理改善状态、患者生活质量干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惠萍;涂云忠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1997~2010年间256例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形及患者年龄、性别、体形对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256例结肠造口患者中,有84例出现129个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造口局部坏死2.3%(6/256),造口周围炎症24.6%(63/256),造口回缩狭窄4.7%(12/256),造口粘膜脱垂9.0%(23/256),造口旁疝9.8%(25/256).末端造口通过腹膜外隧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形消瘦者造口粘膜脱垂和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体形肥胖者造口局部坏死、造口周围炎和造口回缩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并发症与手术情形、患者年龄及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结构,有助于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8459 条记录 11/423 页 « 12...891011121314...4224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