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长宁区1986~2000年大肠癌发病率分析

    作者:葛敏;董淑丽;项永兵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大肠癌(直肠癌、结肠癌)发病率变化趋势,为大肠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理和分析长宁区1986~2000年大肠癌新发病例资料,并按1986~1988年、1989~1991年、1992~1994年、1995~1997年、1998~2000年五个时期对大肠癌发病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计算中国和世界标准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结果1998~2000年大肠癌标化发病率较1986~1988年和1989~1991年、1992~1994年、1995~1997年分别上升32.48%和9.48%、12.92%、15.22%.其中,结肠癌分别上升43.71%、14.24%、21.03%和18.18%.直肠癌分别上升17.10%、2.15%、1.18%和9.88%.结肠癌发病高于直肠癌.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现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的趋势,高发年龄段在55岁及以上年龄组.结论长宁区1986~2000年期间,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尤其是结肠癌.加强大肠癌的一级预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因研究对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新进展

    作者:王展福

    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变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本文介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新进展,为临床提供探讨.

  •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静;徐斌

    目的:探讨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40例直肠癌标本及40例癌旁组织标本 EphrinA1 及其受体 EphA1 的表达.结果:直肠癌 EphrinA1 阳性率、EphA1 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65 岁直肠癌患者与>65 岁直肠癌患者 EphrinA1 阳性率、EphA1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和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的异常表达有关.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有望成为抗血管治疗新的靶点.

  • 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在早期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军;钱复有;马魏;岩温;李猛;田勇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TAE)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8例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组2年无瘤生存率66.7%,传统手术组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且能保留肛门,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择病例。

  • 结、直肠癌6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辉;郑汉江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分析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有利于及时发现结肠癌.1996~2006年收治结肠癌、直肠癌患者617例,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临床回顾性分析.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探讨

    作者:徐恩文;王化春

    目的: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性别及肿瘤下缘距肛管距离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行TME术吻合器吻合组(TME组)吻合口漏的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管距离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x2检验,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结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吻合口漏发生率8.5%,男性患者吻合口漏11.1%,女性患者4.9%,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盆腔窄小、吻合位置深、局部显露欠佳的患者应注意术中预防,必要时行预防性横结肠造瘘术.

  • 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淋巴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评价

    作者:傅晓文;马雁

    目的:研究进展期直肠癌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和区域性淋巴廓清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分析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D3式淋巴廓清术69例和同期行非根部结扎根治术直肠癌56例.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根部结扎的根治术者(48.2%).结论:对下部直肠癌加行侧方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尤其对pT3和pT4期患者,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直肠癌手术方式的探讨

    作者:李幼军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结果:Miles手术15例,Dixon手术27例,Parks手术3例,后盆腔清除术1例,复发率17.1%,病死率20%.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适当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根治性切除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分析62例

    作者:张海

    目的:探讨腹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直肠癌患者62例,手术时间125.8±13.5分钟,术中出血92±15.7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1±1.1天,术后住院时间19.5±12.1天,术后镇痛时间38.5±12.3小时,发生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8.06%,其中腹部伤口感染2例,肠梗阻2例,会引伤口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随访3~54个月,局部复发2例(3.2%),远处转移2例(3.2%),死亡1例,死亡率1.6%.结论: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 壁造口永久性人工肛门不同的制作方法及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汉斌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肛管癌行根治性手术后不同的造瘘口制作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行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共195例,其中行传统的Mile's手术人工肛门制作60例(A组),行Golighsr法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人工肛门制作80例(B组),行改良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制作方法55例(C组),观察3组病例术后3个月、0.5年、1年造瘘口排便感知能力、造瘘口控制排便功能及与造瘘口有关的并发症.结果:C组在术后3个月、半年、l年的造瘘口排便感知能力,造瘘口控制排便功能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术后总的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8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改良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制作方法较传统直接经腹膜内造口术和经腹膜外造口术有更好的排便感知能力与控制排便功能,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直肠癌患者两种不同灌肠法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丽;贺小静;范莉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大肠癌发病中直肠癌占第一位[1],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前的肠道准备是直肠癌手术前的常规准备,肠道准备的目的是使肠道内的粪便排空,减少肠道细菌数量,防止手术后腹腔和切口感染.肠道准备包括饮食控制、清洁肠道和药物使用三大措施[1].如何选择灌肠方法,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以小的痛苦达到理想的灌肠效果,减少手术中污染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采用口服甘露醇配合清洁灌肠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牛鸣;郭广敏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双吻合器技术的低位直肠癌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率为6.25%,5年生存率75%,排尿功能障碍12.5%,性功能障碍18.75%.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者分别占6.25%和12.5%.结论:低位直肠癌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并能较好保留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性功能,是有效、安全的理想手术.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体会52例

    作者:郭锦涛;王道岭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患者52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手术进程顺利,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残留,肛门控便功能满意.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术后半年出现肿瘤复发.结论: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关键.

  • 低位直肠癌的冷冻治疗25例临床体会

    作者:陆志宏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直肠癌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7年6月应用APCA1-3型冷冻治疗机及其制冷头治疗低位直肠癌25例,采用了接触冷冻,扩肛后用窥镜充分暴露病变部位,根据病变形状大小选用相应的制冷头,给予冷冻.结果:25例中有21例DUKES A级及部分B级行根治性冷冻,其中有16例存活3年以上仍健在.3年存活率70%,4例DUKES C级1年内死亡.冷冻2年后复发再冷冻2例尚存活.结论:冷冻治疗对可行根治性直肠癌能达到根治目的,简单易行,痛苦少,费用低,可重复进行,避免人工肛门的不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CT与MRI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研究

    作者:王柏额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C T与M R I影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直肠癌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CT与MRI影像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与MRI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诊断不同分期的符合率为85.71%、96.43%、95%,MRI符合率为92.86%、96.30%、90.48%.结论: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CT与MRI影像均有较高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君

    目的:针对C T影像诊断技术在直肠癌的临床术前分期过程当中起到的价值做以讨论.方法:随机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患有直肠癌的患者中择取80名,对其临床诊治资料做以分析,观察C T影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借此讨论CT影像诊断技术在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经过分析发现,C T影像检查对直肠癌的检出概率为100%.结论:在临床当中,使用C T影像诊断技术能够较好的检测出直肠癌,且和病理诊断相比,拥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由此可知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推广.

  • 磁共振高分辨T2WI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佩玉;倪衡建;顾红梅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T2W 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 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影像资料,比较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47例T分期中正确分期40例.其中T1+2分期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3.1%;T3分期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2.6%;T4期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6%.N分期中正确的38例,N0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6.2%;N1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84.6%.累及环周切缘7例,灵敏度为87%.结论:磁共振高分辨T2WI成像技术有助于鉴别诊断直肠癌的TN分期及环周切缘累及情况.可以为临床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晓霞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磁共振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分析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研究选取的45例直肠癌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序列检查有16例转移性淋巴结(1例非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敏感度100.00%,准确性95.56%;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24例转移性淋巴结(2例非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敏感度68.18%,准确性84.44%.结论:相较于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敏感性与准确性更高,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 MRI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

    作者:徐军;张可名;孙世元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前T分期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观察MRI检查在直肠癌手术前T分期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当中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直肠癌患者,MRI检出的有78例患者,诊断符合度为97.5%.N0期、N1期、T1期、T2期、T3期、T4期检出率与病理组织学检出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检出诊断采用MRI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直肠癌T分期准确度,有利于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 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丁元升;田相安;孙钦立;马德亮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3D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螺旋C T血管成像,根据检查结果分成阳性组38例,阴性组42例,再按照随机化原则将阳性组分为A、B两组(每组19例),阴性组分为C、D两组(每组21例).A、C组实施3D腹腔镜下保留L C A的直肠癌前切除术,B、D组实施3D腹腔镜下不保留L C A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比较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间、手术时间、预防性造瘘例数、游离脾区例数、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吻合口瘘、术后排便功能情况.结果:A、B两组间、C、D两组间比较在预防性造瘘及术中游离脾区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D两组间在术中游离脾区方面差异显著.A、B两组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吻合口瘘、术后排便功能上差异显著;B组与D组相比在吻合口瘘、术后排便功能上具有显著差异;C、D两组相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存在差异.ABCD四组在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间及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可在手术前客观评估吻合口周围血运情况,为手术医师术前选择是否保留LCA提供指导,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

8459 条记录 9/423 页 « 12...6789101112...4224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