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价值的影响分析

    作者:覃奇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应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分析,均行活检病理检查,对比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 ,探讨胃镜的诊断价值.结果:7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59例,其余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4.28%,差异显著,P<0.05.经胃镜检查表现为黏膜皱襞平滑或消失,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同时伴随血管网透视,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特征符合率91.67%.结论:虽然早期采用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符合率,但仍存在差异,确诊仍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实现早期治疗.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MRI及MRS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寇欣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等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经CT检查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且入院一周内均实施头颅CT检查与MRI检查,实施序列扫描后以合适靶点行MRS检查,以明确损伤部位与性质.观察记录脑DAI的CT、MRI及MRS影像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对脑DAI的检出率为34.00%(17/50),联合MRI与MRS对脑DAI的检出率为86.00%(43/50),联合MRI与MRS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联合MRI与MRS检出损伤患者在Bartha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DRS(残疾分级量表)均值上和未检出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rthal指数<40分和41~60分、DRS均值≤3分和4~30分之间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NAA/胆碱(Ch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于CT检查而言,联合MRI与MRS更能提高脑DAI的检出率.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3.0 T MR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沁萍;丁可;黄建宁;黄瑞岁;陈炯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的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SP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总结CSP患者妊娠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 40例CSP患者的子宫瘢痕均位于子宫前下壁,瘢痕呈长T1、短T2信号,瘢痕处子宫肌层均不同程度变薄.大多数(38/40)患者的孕囊表现为单纯孕囊型,呈低T1、高T2信号,孕囊均具有完整的囊壁,囊壁呈等T1、稍长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呈较明显环状强化,囊壁光滑,绒毛植入处强化较囊壁更明显.40例CPS患者的妊娠囊与膀胱间距不同程度缩短,其中5例妊娠囊达浆膜层,2例妊娠囊突破浆膜层达膀胱顶层.40例CSP患者根据MRI特征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效果结果均良好.结论 3.0 T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CSP的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 异位妊娠超声图像特点及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

    作者:周静;刘丹;彭莉晴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超声图像特点及阴道超声(TVS)联合腹部超声(TAS)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观察异位妊娠超声图像特点,与病理学对比,分析TVA联合TAS诊断异位妊娠的优势.结果:(1)孕囊超声表现为胎囊型38例,包块型55例,盆腔积液型27例.(2) TVS联合TAS检查≤2 cm孕囊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单纯TVS、TAS检查的81.82%、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TVS联合TAS检查输卵管壶腹妊娠、宫角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检出率均为100.00%,单纯TVS检出率分别为94.67%、92.00%、100.00%、50.00%,单纯TAS检出率均分别为96.00%、53.85%、50.00%、100.00%,TVS联合TAS检查宫角妊娠、宫颈妊娠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TA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超声图像表现呈多样化,TVS联合TAS可提供异位妊娠检出率.

  • 视神经转移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蔡佩浩;李泽民;邱锋;沈知彼;龚立;顾国山

    目的 探讨视神经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of optic nerve)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治疗. 方法 报告一例视神经转移瘤病例,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 结果 视神经转移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影像特征:表现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MRI表现为眼球内病变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病理学特征:多表现为以血循环转移为主的腺癌. 结论 视神经转移瘤由脉络膜转移癌直接侵犯视神经所致,应结合MRI和病理学诊断本病,好的治疗为手术结合放疗化疗,但总体预后欠佳.

  • 肝结核的超声诊断

    作者:夏洪波;李传林

    肝结核较少见,由于其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容易漏误诊.为提高肝结核超声影像的认识,现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6例肝结核的超声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经直肠多普勒超声在膀胱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涛;陈翠兰;陈珂

    近年来,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 诊断膀胱肿瘤的研究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膀胱小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显像(CDE)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6例报道

    作者:卜庆丰;张杰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好发于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并可向干骺端扩张.其中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多见,次为股骨近端、肱骨近端、跟骨及坐骨等.一般有2次骨化中心的骨骺皆可发病[1].此病青少年多见,本文报道6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其影像特征.

  • 2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影像特征及治疗

    作者:熊青峰;阎超群;蔡仁慧;周娣;付晓荣;陈敏

    目的 探讨2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CAPA)的影像特征、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6年7月20例不明原因左心室扩大或二尖瓣返流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发现ACAPA,术前评价心胸比率,术后借助胸片及彩色多普勒随访并分析其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心影Ⅲ级10例,Ⅱ级8例,Ⅰ级2例,其中40%合并二尖瓣损害.MSCTA发现左主干起源异常18例,回旋支1例;右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迂曲、增粗14例,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4例合并细小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7例行冠状动脉移植术,3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心影Ⅲ级4例,Ⅱ级5例,I级1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95,P=0.009),术后心影改善率达65%.结论 疑似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MSCTA检查可以确诊,心影大小变化及二尖瓣功能改善情况可作为判断手术疗效可靠指标.

  • 出血性脑梗死36例分析

    作者:何娟;刘山红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在临床较常见,治疗有一定难度,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头颅CT表现特征,我们对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52例中,经头颅CT确诊为HI的3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 咯血患者100例CT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郑学玉

    咯血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主要涉及西医学的支气管疾病[1],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肺血吸虫病、肺栓塞等.大量咯血死亡率高,而痰中偶带血丝由于症状轻,容易被患者及医师忽视,因而必须引起重视.现回顾分析100例咯血患者胸部CT影像特征,报道如下.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髂腰肌滑囊炎的CT/MRI表现

    作者:宫恩年;贾宝良;施志超;周立平;许国娟;田在超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髂腰肌滑囊炎的影像学及术中表现,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1 415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其中15例17髋经手术或穿刺抽液证实并发髂腰肌滑囊炎.男14例,女1例:年龄29~58岁.病程1个月~3年.15例均有髋关节活动障碍,"4"字征阳性,Harris评分为54~78分,平均62.7分.其中5例腹股沟区可触及囊性肿物伴压痛,3例伴股神经症状,2例同侧大腿肌肉轻度萎缩.摄髋关节正位和蛙式位X线片;CT检查为5 mm层厚连续螺旋扫描;MRI取T1WI、T2WI和T2WI联合抑脂序列. 结果 股骨头坏死程度按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分期,Ⅱ期2髋,均为Ⅱ C;Ⅲ期6髋,其中ⅢB 1髋,ⅢC 5髋;Ⅳ期9髋.6例X线片提示髋关节脂肪垫膨隆或软组织肿胀.髂腰肌滑囊炎CT表现为髂腰肌内呈现确切的低密度囊状扩张,密度均匀,CT值12.7~41.2 Hu的液性内容,囊壁薄(<2 mm).12例位于髂腰肌(腱)的内侧,呈圆形或卵圆形,在股骨头下方层面可呈倒置水滴形.其中3例CT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6例MRI检查髂腰肌囊状扩张,T1WI呈低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MRI显示其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清晰,清楚显示髂腰肌滑囊与髋关节积液的交通口.8例术中切开髋关节囊抽出积液时,均同时吸出髂腰肌滑囊内的积液,提示两者相通. 结论 在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同时,不应忽略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诊断并发髂腰肌滑囊炎,以确定其总体治疗方案.

  • 29卷3期疑难病案

    作者:杨业洲;王滟

    患者,31岁,因停经28+3周,头痛、眼花、恶心、黄疸2天,于当地医院治疗1天无好转转入我院.12岁月经初潮,自月经初潮以来,月经周期一直在50天以上,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在月经后半周期使用黄体酮类药物维持月经.5月前因服用黄体酮停药后10天未来月经,就诊时查出妊娠.停经2月左右开始行产前检查时发现血压154/95 mmHg,无任何自觉症状,24小时后再次测定,血压150/94 mmHg,尿蛋白阴性,乙、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检查正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眼底检查正常,身高161 cm,体重72 kg.医生给予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口服1次,此后每月1次的产前检查时血压维持在148~ 156/86~ 98 mmHg之间.2天前出现头痛、眼花、恶心、黄疸,在当地医院入院时检查:血压176/108 mmHg,尿蛋白(+++),眼底血管痉挛,胎心率152/min,胎头双顶径5.6 cm,未发现明显胎儿畸形影像特征,胎儿各部分比例协调,脐动脉S/D值为5.8,RI值0.79.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和MRI诊断

    作者:李素平;杜勇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1-11,14].由于在影像上容易同肝细胞腺瘤及肝细胞癌等肝占位性病变混淆,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由于人们对于FNH的病理及影像特征的认识不足,而且现有的影像检查手段均非特异,对其合理诊治等问题的认识存在不同的意见.随着螺旋CT及MRI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双期扫描及动态增强CT扫描的应用可以充分反映肝内病灶的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从而提高了该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1-6][11].

  • 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

    作者:黄传芬;张雅红;聂江华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FRS)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38例FRS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42例未合并细菌感染FRS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无论有无合并细菌感染,FRS患者病灶均以上颌窦为主(42.1%,42.9%),两组病灶发生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均可出现受累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组织影及钙化灶,但观察组有16例(42.1%)出现液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而且观察组重度及广泛性受损者(26.3%)较对照组(11.9%)增多(P<0.05).结论 合并细菌感染的FRS患者的CT表现为受累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组织影及钙化灶,可出现液平,并且对鼻窦壁的破坏较未合并细菌感染者严重而广泛.

  • 动脉瘤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分析

    作者:杜霞;焦俊;王波

    动脉瘤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罕见[1];易与外伤所致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混淆,导致误诊,延误病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因而,快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现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动脉瘤破裂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动脉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征,使读者对该病有充分认识,以便快速诊断和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 118例甲亢患者甲状腺SPECT影像分析

    作者:刘毅;周国祥;王聚;戴克波;钱凯

    桥本病(Hashimoto disease,HD)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Iymphoeytic Thyroiditis,CLT)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Chronic Autoimmune Thyroiditis,CAT),于1912年由日本人Hashitomo首先提出.现有报道显示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2%,每年发病率为0.3‰~1.5‰[1],女性发病是男性的3倍,高发年龄在30~50岁[2].近年来对桥本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桥本病存在5个功能类型:即桥本甲亢型、亚临床甲亢型、功能正常型(隐匿型)、亚临床甲低型和临床甲低型[1].其中桥本甲亢型临床并不鲜见,且易与Graves甲亢混淆.本文通过对Graves甲亢患者和桥本甲亢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甲状腺静态显像,探讨二者的SPECT影像特征,以达临床鉴别诊断目的.

  • 非骨化性纤维瘤25例的X线及CT诊断影像特征比较

    作者:邹德华

    目的:研究探讨 CT 和 X 线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 CT 和 X 线进行检查,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分别对两种方法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经 CT 和 X 线均可见非骨化性纤维瘤病灶主要位于长管状骨,X 线诊断可见偏心性扩展的圆形、椭圆形囊状破坏,无骨膜反应。CT 诊断则可以观察到病灶位置有低密度破坏区,且病灶内部结构与范围等显示更为清晰。结论:CT 和 X线在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时均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联合诊断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 核磁共振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研究

    作者:殷静静;杜战卫;睢争妍;赵建英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择本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接收的140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按诊断方式不同分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CT扫查,研究组以核磁共振实施检查,分析2组扫描结果及影像学中特征.结果:椎骨骨折诊断研究组准确率是95.45%(21/22)比对照组63.64%(14/22)高(P<0.05);脊柱损伤的具体类型应用核磁共振可使结果显示更为清晰.结论:核磁共振在脊柱损伤诊断中价值高,可为脊柱损伤的患者提供更为清晰的诊断图像.

  • 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的CT和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

    作者:张军;肖树恺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在CT与MRI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份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含2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单纯黏液性囊肿,15例黏液性囊腺瘤.结果:患者病灶为葫芦状或长管状,直径(2.920.43)cm,8例出现钙化,2例存在腹腔假性黏液瘤.结论: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具有明显的特征性CT及MRI表现,尤其是阑尾黏液性囊腺癌,临床应用CT联合MRI诊断有利于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与制定.

302 条记录 12/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