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化疗致速发型溶血性贫血1例

    作者:吴跃;曹召武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双手、足麻木闭汗,足底无痛性水疱,面部红斑、蚁行感,眉毛稀疏半年来诊。患者父亲5年前确诊为麻风。体格检查:双侧眉毛脱落,面部弥漫性潮红,呈醉酒面容,数片浸润性红斑,边界不清,躯干皮疹分布对称,四肢远端皮肤干燥。左尺神经、腓总神经粗大,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抗酸杆菌阳性,BI:5.0。确诊为LL麻风。查血、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患者2010年10月17日开始使用MDT-MB方案院外治疗。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尼莫地平静滴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作者:尚荣

    患者张某,女,64岁,于1998年5月14日因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失灵4天入院.入院检查:肝功、心电图、血常规均正常.脑CT检查:提示脑梗塞,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 杏丁注射液致速发型变态反应1例

    作者:唐建红;于传玲

    患者,男,40岁.因耳鸣1个月就诊,诊断为神经性耳聋.体检:体温36.5℃,脉搏80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kPa),听诊心肺(-).入院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杏丁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913)6 mL,静脉滴注.液体输入约1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口周麻木,烦燥,呼吸困难,口周发绀,胸闷憋气,继之出现全身皮肤潮红、瘙痒,头面部、躯干、四肢可见片状红斑,压之退色.

  • 注射用头孢甲肟引起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王淑梅;杨玉凤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kPa),既往无过敏史,头孢甲肟皮试阴性.定于2013年10月14日手术,为预防手术后感染,术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头孢甲肟(贵州澳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30802)1.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在打开输液阀的瞬间(进药量约1 ml),患者主诉全身发麻、胸闷,继而出现气急、紫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角抽搐、口吐白沫,血压为70/50mmHg,脉搏120次/min,立刻停用头孢甲肟,同时给予氧气吸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盐酸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入壶,多巴胺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患者血压继续下降,逐渐测不出血压,立即转入ICU,继续补液、扩容、升压、抗休克等治疗,第2天,患者神志转清、呼吸平稳,生命体征逐渐恢复.

  • 广州地区不同年龄组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致敏原分布特性分析

    作者:伍秋容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分布特性,为更好地诊断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996~2003年在广州市某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瑞典Pharmacia UniCAP100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39种特异性IgE,按年龄分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抗原阳性率.结果共检测28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致敏原,其中1种以上致敏原阳性的占78.9%,同时对3种以上致敏原过敏的患者多达57.0%.婴幼儿组以牛奶、鸡蛋白为主要致敏原,尘螨的阳性率仅次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抗原的阳性率增高,以屋尘螨、粉尘螨、屋尘、飞蛾、蛔虫、蟑螂、蚕丝、蜂毒、狗毛为主要致敏原,且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0.05),而飞蛾和蛔虫在36~60岁组的阳性率甚至比尘螨更高;随着年龄增长,牛奶、鸡蛋白阳性率明显降低,虾蟹则成为主要食物致敏原.患者对致敏原有阳性反应的数量与其临床并发过敏性疾病的总数呈正相关(r=0.165,P<0.01).结论为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在婴幼儿期要高度重视牛奶、鸡蛋的过敏,同时不能忽视尘螨过敏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性疾病主要致敏原是吸入性抗原,中老年患者则要小心飞蛾过敏或寄生虫过敏,患者有反应的致敏原越多并发多系统过敏性疾病的机会则越大,注意减少致敏原的暴露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

  • 2例多次应用青霉素患者因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报道

    作者:梁翠萍;赵义琴

    据文献统计,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7%-1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为0.004%~0.015%,50%的患者可在数秒至5 min内发生[1],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生命危险.我院成功抢救2例多次应用青霉素再次行青霉素皮试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如下.

  • 青霉素的特殊不良反应

    作者:苗兴旺;刘玉梅;杨忠

    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10%,其中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可发生于静滴或口服青霉素之后,可表现为速发型或迟发型,也可发生于皮试阴性之后.使用高浓度青霉素时尚可引起浅静脉炎、脑病或腹痛、呃逆等腹部症状.但其他不良反应尚未普遍知晓.

  • 速发型鹿瓜多肽注射剂过敏1例抢救体会

    作者:胡晓颖

    鹿瓜多肽注射剂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痛等.

  • 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分析

    作者:黄瀛

    过敏性休克是机体对抗原物质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临床中以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多见,发病急,症状危重,若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90年1月~1998年8月共抢救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病人53例,现将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 杜冷丁致超敏反应1例报告

    作者:黄敏

    杜冷丁(盐酸哌替啶)所致超敏反应罕见,我院外科收治1例,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2年余,再发4天入院.体检:T36.4℃,P78/min,R20/min,BP17.29/11.31kPa,右下腹麦氏点深压痛,完善检查后确诊为:慢性阑尾炎.麻醉手术经过:术前30min,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肌注,入手术室T36.5℃,P72/min,R18/min,BP13.97/9.98kPa.以2%利多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用量10ml后手术,麻醉效果良好,患者病情平稳.术至35min,病人述牵拉痛,即给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4ml,静注杜-非合剂2ml(杜冷丁50mg,盐异丙嗪25mg),2min后患者反应淡漠,脉博细弱,R12/min,P 110~130/min,血压降至7.98/3.99kPa,即给氧,静注麻黄素10mg,1min后血压测不到,呼唤无反应,再给麻黄素15mg,观察1min血压不升,改予多巴胺快速静滴,HP增至140/min,血压仍不升,同时见患者颜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有大片荨麻疹样皮疹,即予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500μg、地塞米松20mg,并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用药维持麻醉,多巴胺静滴血压升至11.31~13.30/5.99~7.98kPa至术毕,复苏时双肺听诊有湿罗音,患者清醒后送病房,继续给予吸氧、维持血压、强心、利尿等治疗36h后稳定,术毕8天痊愈出院,无后遗症.

  •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1例报告

    作者:刘若飞;徐义娟

    右旋糖酐是一种血管容量扩充药,此病人用的是右旋糖酐40,致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 853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体外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志英;程宝金;万瑜;吴素红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小儿常见过敏原种类,为小儿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体外定量测定TIgE和19种常见过敏原的SIgE,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53例被检患儿中SIgE检测阳性率为45.49%,其中1~12月组为14.4%,>12~36月组为43.9%,>36~60月组为59.0%,>60~84月组为57.4%,>84月组为59.4%;单项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处于前5位的分别是户尘螨(27.90%)、点青霉(14.54%)、屋尘螨(10.55%)、羊肉(9.03%)、牛奶(8.68%),占单项过敏原检出总数的70.70%,而处于后5位的分别是贝类(0.12%)、芒果(0.23%)、鱼(0.47%)、蟑螂(0.47%)、榆树(0.70%);主要气吸入性敏原户尘螨、屋尘螨、真菌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并在5岁以后趋于稳定的高水平;主要食入性过敏原羊肉、牛奶、牛肉、鸡蛋白的检出率,除牛奶外,均在不同年龄组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并在3岁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结论 常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主要过敏原分别为户尘螨、真菌、屋尘螨、羊肉、牛奶,常见的混合过敏在食入性与吸入性方面随年龄变化各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食入性过敏原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吸入性过敏原则逐渐增加.

  • 哮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邓渝林;刘皋林

    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高度敏感为特征的病理现象,了解炎症过程和治疗目标有利于哮喘的处置.哮喘中敏感气道对特定抗原的反应有速发型哮喘反应(EAR)和迟发型哮喘反应(LAR)之分.EAR由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前列腺素D2(PGD2)和含硫肽白三烯等具有气道收缩作用的介质造成.在抗原进入体内4h~6h后,嗜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迁移到呼吸道,从而导致LAR的发生.炎症和气道狭窄为LAR的特点.

  • 荨麻疹与抗过敏药

    作者:张石革;宋菲;郝红兵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团"或"风疙瘩",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常出现在皮肤或粘膜上,表现为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荨麻疹大多与变态(过敏)反应有关,多属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少数属于Ⅱ、Ⅲ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可因接触多种物质而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动物蛋白(蛋、肉、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毛皮、羽毛、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油漆、染料、塑料、化学纤维和药物(阿司匹林、阿托品、青霉素、吗啡、磺胺、维生素B1等)等.此外,物理因素(冷、热、光)、病灶(龋齿、扁桃体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紧张也可引发荨麻疹.

  • 接触性皮炎

    作者:李邻峰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又称为接触性湿疹(contact eczema),是环境与职业性皮炎(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dermatitis)的简称,指外界物质接触皮肤造成的一系列皮肤炎症反应.接触性皮炎在皮肤病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在临床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造成许多慢性复发性难治性湿疹.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本病至少可以分为6类: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②皮肤刺激;③速发型接触性反应;④外源性光毒性与光变态反应;⑤系统性接触性反应;⑥非湿疹样接触性反应.

  •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伍红梅;伍红霞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所致小气道阻塞的结果.平喘药是指能作用于诱发哮喘的不同环节,缓解或预防哮喘发作的一类药物,将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的形式直接作用于呼吸气道,疗效明显提高.本文对我院内科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型慢支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氯霉素引起速发型重症过敏性紫癜1例

    作者:周春艳

    应用氯霉素后引起骨髓抑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屡有报道,但口服氯霉素后引起的速发型重症过敏性紫癜者少见,现将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未婚、20岁、学生,因腹泻在学校医务室给予氯霉素0.5 g、PO,口服2h后,全身皮肤瘙痒,出现散在瘀点.当日下午、晚间又各服氯霉索0.5 g,患者头昏,皮肤瘀点呈斑片状,口腔溃烂出血,因腹泻停止未再服氯霉素.第3d,头昏加重,双眼视物不清,鼻纽,出现肉跟血尿、黑便,急诊入院.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近期无其它药物及毒物接触史.体检:血压120/80 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见密集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部分瘀点融合成片,大瘀斑约3.3 cm×3.2 cm,局部有压痛,口腔、舌面有多个瘀斑,颊粘膜糜烂,跟底镜检视乳头边缘沿血管分布有条索状出血及棉絮状渗出,黄斑部水肿,心、肺、肝、脾检查无异常.血常规:RBC 170万/mm3,Hb 5.1 g、pLt 2.7万,Ht、cT各为2 min,骨髓相为增生性贫血,尿常规RBC(+++),大便潜血实验(+++).诊断速发型重症过敏性紫癜,给予强的松口服,地塞米松、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1静滴,间断输血500 ml,于治疗后第3d,皮肤瘀斑及出血现象逐步减轻,第10 d,瘀斑全部消失,口、鼻出血停止,尿、粪外观正常,双眼视物清晰,血常规RBC 3.71万/mm,Hb 11.2 g,PLt 10.3万,痊愈出院.

  • 青霉素延迟反应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思妹

    青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效果好,毒性低,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因其严重的过敏反应,在临床用药中又受到某种局限,过敏反应包括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以速发型多见;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后惊厥,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患者死亡;现将我院2000年发生的剖宫产术后,使用青霉素第4 d,发生延迟反应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如下。

  • 高原地区速发型哮喘发作特点及吸入大剂量β激动剂治疗的研究

    作者:杨生岳;冯恩志;张瑛;董红梅;高玲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速发型哮喘发作(ROAA)和迟发型哮喘发作(SOAA)在成人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中各占的比例、两者的临床和肺功能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对β激动剂的治疗反应.方法:对ROAA (16例)和SOAA(76例)患者,采用经定量型雾化吸入器(MDI)和贮雾瓶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每隔10 min 300 μg,共持续3 h.在给药前、后30、60、90、180 min即刻检查肺功能、辅助呼吸肌活动、并观察呼吸困难和哮鸣音变化.后3项依据严重程度计分,平均值为临床指数.结果:ROAA发生率和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者(分别为17.4%、12.5%)显著低于SOAA(分别为82.6%、43.4%),P均<0.01;ROAA组 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降低较SOAA组更显著(P均<0.05).给药后30、60、90、180 min ROAA组和SOAA组FEV1占预计值%、PEF占预计值%较给药前均显著升高(P均<0.01);临床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1).给药后60、90、180 min ROAA组三项指标改善较SOAA组更显著(P<0.01或<0.05).结论:高原地区ROAA是一组少见的哮喘急性发作,病情发展快.经MDI和贮雾瓶吸入大剂量沙丁胺醇是治疗高原急性哮喘的有效方法,与SOAA比较,ROAA对治疗的反应更好.

  • 苦参对大鼠Ⅰ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孙彩青;于业军;刘晓萍;高明敏;张代军

    目的 观察单味中药苦参对大鼠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卵蛋白为变应原致敏大鼠,制备抗卵蛋白的抗血清(含IgE).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法,将抗血清注射到正常动物皮内,建立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模型组(NS)、苦参高剂量(2.8×103 g/L)组、苦参低剂量(1.4×103 g/L)组、脱敏组方(2.8×103 g/I)组及酮替酚(0.4 g/L)组.分别灌胃给药,然后以卵蛋白及伊文思蓝染料进行抗原攻击,测量蓝斑直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量致敏部位染料的渗出量.以抗卵蛋白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为观察对象,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苦参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给予高、低剂量的苦参均可抑制大鼠同种PCA,明显减少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高剂量苦参对致敏局部皮肤染料渗出和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低剂量苦参(F= 370.254、56.326,q=10.737、5.569,P<0.05);高剂量苦参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与酮替酚相似(q=2,820,1.313,P>0.05),但次于脱敏组方(q=3.755、2.671,P<0.05).结论 单味中药苦参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苦参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次于中药复方制剂.

8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