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美;李成霞

    PICC的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颈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PICC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抢救、肿瘤化疗、静脉营养(TPN)、长期输液病人,是一条安全、快捷、效果良好的静脉途径.

  • 浅谈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

    作者:王玲玲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适用于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测量中心静脉压、TPN以及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必要时还可以从锁穿处采血,抢救时加压输液。其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等优点,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浅静脉穿刺创伤要大一些,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因此置管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得当能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108例锁穿置管患者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 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护理

    作者:宋燕;陈金华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恶性肿瘤患者需反复多次进行化疗,20世纪70年代 PICC作为一种静脉高营养途径被引入市场[1],PICC置管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作者:赵娅;范玉华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深静脉置管的一种,通过锁骨下静脉置管可以达到长期保留,随时应用,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了化疗药物及某些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且穿刺术后仍可活动自如.

  • 经右锁骨上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作者:刘刚;刘坤申;夏岳;籍振国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快速、可靠的植入永久起搏电极导线的途径,在危重患者或难以到达上腔静脉和心脏时选用.方法选择1988年8月到2003年1月采用锁骨下静脉途径首次植入起搏器264例患者,其中176例经锁骨下穿刺,88例经锁骨上穿刺.经右锁骨上穿刺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电极导线的条件是危重病例或难以进入上腔静脉入路的患者.采用Yoffa氏法静脉穿刺,起搏器植于右锁骨下,皮下隧道呈弧形,首先弯向胸锁关节,再弯向电极入口处.结果经锁骨上穿刺患者随访(5.9±2.6)年.经锁骨下穿刺患者随访(5.9±3.2)年.经锁骨上途径静脉穿刺时间为(5.2±1.4)min,明显快于经锁骨下穿刺途径[(10.3±1.5)min](P<0.01).经锁骨上途径术中失血量[(10.3±2.3)ml]较锁骨下途径多.起搏器总植入时间经锁骨上穿刺途径(65.9±15.5)min,稍快于经锁骨下穿刺途径[(70.4±13.7)min](P<0.05).经锁骨上途径无电极脱位、电极断裂及电极磨蚀皮肤发生.结论经右侧锁骨上锁骨下静脉途径安装起搏器导线是快速、安全、可靠的,当对危重患者经锁骨下途径穿刺困难或电极导线经锁骨下途径难以进入上腔静脉时,右锁骨上途径为可靠的路径选择.

  • 应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锁骨下静脉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

    作者:李保春;苏红;崔若兰;许静;袁伟杰;徐美英;余青春

    目的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 。方法 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导管,为6例患者行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 术插入导管。结果 共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插入术6例,成功5例, 失败1例。成功5例X光摄片证实,导管前端位于第二肋间,高血流量可达350ml以上。测定 瘘管再循环量为4.1%~19.7%,平均9.3%。结论 应用带涤纶环双腔导 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血流量高,并发症少。

  • 46例肿瘤患儿经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苏玲

    对46例肿瘤患儿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为91.3%,2次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穿刺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69%,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能够准确选择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部位穿刺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成效的影响

    作者:索秀莉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穿刺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成效的影响.方法:将随机分组的锁骨上进针置管组60例及锁骨下进针置管组70例,对置管的成功率、气胸发生率、淋巴管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指标记录分析.结果:锁骨下进针穿刺成功率高于锁骨上进针穿刺(χ2=5.50,P<0.05),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0.016,P<0.05).结论:从锁骨下进针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能减少穿刺过程中可能对穿刺成功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 锁骨下静脉置管异位6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徐志红

    ICU经常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快速补液,全胃肠外营养(TPN)、CVP监测的主要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固定,不易污染脱出或折断,床上及颈部活动影响小[1].但在临床应用中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及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常见问题之一,导管异位使导管并发症的风险发生率增加,并在临床观察中造成某些假象,现将我院综合ICU近两年来发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异位6例分析报告如下.

  • 血透患者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术的护理

    作者:张新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法是RobertAubaniac等人于1952年首先推荐的,我国自70年代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因其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既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被广泛应用.自1994年以来,我院针对原操作方法的某些不足进行了研究,加以改进,对70例需紧急血透患者采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其中6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作者:王谦受;潘锐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 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 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 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 不同部位静脉置管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血流动力学数据的影响

    作者:何清;冯喆;王菁华;唐普贤;常志刚;刘亚林

    目的 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导管和股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两种方法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的影响,了解经股静脉插管这一非常规方法所测数据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PiCCO监测仪,对北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13例重症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同一患者分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导管及股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两种方法检测,采用配对双侧t检验及Bland-Altman分析方法比较两组CI、EVLWI、GEDVI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数据39组,经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导管检测数据的差值分别为CI(0.28±0.46)L·min-1·m-2、EVLWI(1.05±1.89)ml/kg、GEDVI(195.2±105.7)ml/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5、0.001 3、<0.000 1);Bland-Ah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GEDVI的一致性较差(一致性限度为-11.9,402.3);经股静脉注入冰盐水方法检测数值较经锁骨下静脉检测的明显偏高.结论 与经锁骨下静脉注射相比,经股静脉注入冰盐水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对CI、EVLWI、GEDVI的估计过高,其中对GEDVI影响大,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重新评估.

  • 危重患者斜卧位、坐位锁骨下静脉的上、下入路穿刺法

    作者:何忠杰

    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措施,尤其对于急需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还要在患者特定的治疗条件和体位下进行,而不是教科书上传授的常规操作。

  • 左侧颈外静脉走行异常1例

    作者:王华;高炜;林蕾;张建色;张崇智

    颈外静脉为颈部大的浅静脉,通常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在下颌角处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在锁骨中点上方约2.0 cm处,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由于其位置表浅,邻近又无重要结构,故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静脉给药、穿刺采血、置管和颈外静脉分流术等.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走行异常,经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未见有类似报道,现将本例报道如下.

  • 锁骨下静脉插管术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作者:卫红

    自1997年10月以来,我在临床曾为106例危重病人施行过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其中男性67例,女性39例.年龄大的82a,小的17a,平均45.9a.其中各类重度外伤41例;肿瘤15例;慢性病输液困难者43例;血透病人7例.以上病人发生并发症情况的有:误刺入锁骨下动脉2例;导管滑入颈内静脉4例;导管过深置入心脏2例.发生并发症后经及时处理,未对病人造成任何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 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作者:赵宗河;张新;姜埃利

  • 107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旭;张宝昕;尚娟娟;田文静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对107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13%。结论:熟悉锁骨下区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及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

  • 简易式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所致气胸1例

    作者:孙忠锋;吴其瑾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急性脑栓塞溶栓1d后于2013年1月12日出现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拟在全麻下行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患者意识昏迷伴肢体躁动入室,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病史,体重80kg,桶装胸.全麻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设定TV 550ml,呼吸频率12次/min,Ⅰ∶E=1∶2,PET-CO2 40mmHg,SpO2 100%,气道压16~20cmH2O,心室率80~120次/min,BP 120~140/70~85mmHg,麻醉维持平稳后取右侧锁骨中外1/3下方2cm为穿刺点,向胸骨上凹方向进针,边进针边回抽,由于进针过快和潜行过深,在进针过程中未抽及回血但抽出气体,停止进针,边回抽边退针,在退针过程中抽出通畅的静脉血但无气体,经抽吸-推注-再抽吸证实在锁骨下静脉,经导丝置入、扩皮、置入静脉导管后再次回抽进一步证实中心静脉导管在血管内,妥善固定,将患者改左侧卧位,听诊右侧呼吸音清晰,气道阻力<20cmH2O,术中后期一度升至25~28cmH2O,生命体征尚平稳,继续观察,麻醉历时3h后手术结束,在苏醒期辅助呼吸时发现PET-CO2升至60mmHg,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正常范围,患者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右侧肋间隙明显增宽,叩诊双侧呼吸音不对称,结合穿刺时抽及气体,穿刺所致气胸成立.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致胸腔积液1例

    作者:鞠衍馨;李集慧;刘震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7岁,体重68kg,因肝癌、脾功能亢进于2005年10月20日入院行肝癌切除、脾切除术.术前查血常规WBC2.4×109/L,RBC 4.2×1012/L,Hb 122g/L,PLT 38×109/L,凝血四项正常.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作者:姜艳华;曲娟;马晓波

    胃肠道肿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并且手术后短期内不能进食,通过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支持及护理,使患者增加抵抗力,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其主要采用穿刺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配制三升代的方法。置管前详细了解病情,并做好消毒准备工作。穿刺点选择胸锁乳突肌外缘及锁骨上缘夹角平分线顶点后移0.5~1.0cm,穿刺成功后置管12~15cm,注意见回血后给予输液,24h内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警惕气胸发生。

596 条记录 7/30 页 « 12...45678910...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